02.21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广丰圩形成源自于雁落诸洲的围垦,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桐城,怀宁,望江县的官宦豪绅王鲁明,余诚格,刘梧桐,田俊义,徐培夫,童诗文等合股集资,招募民工,在雁落诸洲(今大渡口,胜利镇一带)建堤圈圩。1903年10月动工,江堤从姚山(今胜利镇楼阁村境内)脚起,经白沙,磨盘,雀儿料等洲,到丝茅墩(今大渡口境内北圩拐)止,长约2万米;河堤(东埂)北起丝茅墩,穿九都湖,七潭洲,南止于施家墩(今胜利镇新华村境内),长约4600米,围筑面积约79平方公里;取名广丰圩。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清光绪33年(1907年)成立“安阜垦务公司”,又名“八都湖垦务公司”,雇佣民工近3000人,办理圩内开垦事务,开垦耕地约5万余亩。民国初年,桐城,枞阳,怀宁,庐江,皖北等来自九省十八县人士纷纷迁入开垦,圈筑众多小圩,移民房屋沿圩堤一字排开,形成众多居民点。

清光绪34年(1908年)在丝茅墩东,方定洲一带围垦筑圩,取名阜强圩(后更名永庆圩),但由于经费等原因未完工。

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施家墩建起条石朝天闸,名南闸。

民国3年(1914年)南京籍王傲,民国6年(1917年)桐城籍齐继黄相继续建永庆圩,都因费用不足而停工。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民国8年(1919年),张鸿友领头发起圈垦黄湓河老河口以西,永庆圩以东洲滩,圈筑围垦,名裕丰圩。也因工程预算不足,完工一半后停工。

民国14年(1925年)贵池县绅士钱翰臣在未完工的裕丰圩毗邻处圈筑万兴圩。万兴圩完工后堵塞了黄湓河的入江通道,河水及升金湖水无法泄入长江,漫淹内河湖成灾。

民国15年(1926年)东流县绅士章大光续建裕丰圩继续围垦。由于万兴圩堵塞河道,引起诉讼,经国民党中央政府建设委员会,内政部和安徽省政府代表联合勘察查证,认定堵塞古河,“实属不当”。经协商立约,万兴圩割地4000亩,水道易地320亩赔偿裕丰圩;裕丰和永庆圩之间让出水道,由万兴圩开挖新河,并做块石护岸。这场官司直至民国26年(1937年)还未结束,以至于裕丰圩内无法开垦,屡遭洪灾。裕丰圩圈垦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7000亩,筑堤11865米。至1949年圩内有6村292户1417人。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民国16年(1927年),章兰生在广丰圩姚山脚外滩,圈筑兰生圩。

民国20年(1931年)7月,东埂溃破,田野一片泽园。1932年章大光为堤委会监修,成立堤工委员会,围筑整修广丰,裕丰圩。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永庆圩并入广丰圩;1960年修建黄湓闸,封堵了黄湓河老河口;1965年裕丰圩并入广丰圩。1970年在广丰圩东埂外至八百丈的湖滩地,修筑4672米长堤坝,围筑面积13.9平方公里,垦地11540亩的新丰圩。至此上自姚山脚下至老河口,长27.735公里的长江大堤建成,原有各圩连成一体。2000年加固堤身硬护坡,广丰圩成了铜墙铁壁,保护人口13万,耕地13.43万亩,成为东至县第一防洪圈。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雁落诸洲圩区(大渡口镇广丰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