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城市力量】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城市力量】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这座城市每一天都在发生感动你我的故事。小人物展现时代大图景,小故事传递成都大温暖,成都人用自己的“日常德行”生动诠释着天府文化的内涵,持续不断地传递着正能量。他们用纯朴的心灵,感染着身边的你我;用闪光的言行,温暖着这个社会;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榜样,也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善的种子,感染大众,展现成都城市温暖、汇聚大爱的力量。今天,我们将为大家播报刘京川的励志故事,激励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

在锦江区的滨江东路有一家“黑暗中对话”的体验馆,当人们走进馆中,眼前便是完全一片漆黑,恐惧和无助迎面而来,在短时间内,足以压倒每一个人的内心。不过,总会有一个动听的声音,在黑暗中引导体验者前行的方向。在黑暗之中,那个声音引导着你走过小桥浅滩,感受林间鸟鸣,听老成都悠然的市井之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慢慢展现在体验者的脑海之中。那个声音便是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刘京川于2009年因眼疾从单位病退,但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2013年成为黑暗中的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此后在近6年时间中,他工作兢兢业业,不仅参与体验馆的管理工作、项目的研发与制定,还参与了政府无障碍手册的编制工作,并不断鼓励和帮助新入职的视障人员,帮助他们学习定向行走的技能,以及如何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独自乘坐公交和地铁上下班。他接待过无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体验者,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参与活动的体验者们,让体验者们对视障群体有了新的认知。其事迹被《焦点访谈》、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等媒体相继报道。

【城市力量】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刘京川工作照

光明和黑暗 只在一念之间

1991年,刘京川于沈阳冶金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现更名为沈阳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四川一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稳定,收入也算可观。不知不觉,便是十余年的时间。在这十余年里,他先后从事过车间技术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在他认为,生活即便没有多大的惊喜,也不该有太大的挫折,平凡安稳的生活即是家庭和睦、事业稳定、妻贤子孝,然而命运却总不如人意。

2004年的一天,刘京川的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眼前的一切突然变得模糊不堪,前往医院诊治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眼疾至今还是世界性难题,无法治愈,按眼科专家的说法,如果没有方法治疗,连最后一点模糊的光影都会变成永远的漆黑。

这个噩耗,对于当时35岁的刘京川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突然而来的黑暗足以将他击垮。在漆黑的世界里,人似乎变成了婴儿,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需要重新学习。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段极其痛苦的挣扎。刘京川最终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听从医生的建议,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好心态,开始与病魔抗争。患病后,他在单位坚持工作了五年,直至2009年从单位申请病退。

走入视障圈 开启人生的下半场

刘京川40岁从单位病退后,积极面对生活,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与出路。视障群体从事最多的是推拿按摩,当时他也参加了成都市残联组织实施的推拿按摩培训班,由此走进了视障圈,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视障人士还可以通过读屏软件操作电脑,于是他又参加了电脑培训班。

他说:“失明之后的生活肯定和以前不一样,以前能开车,现在不能开了,生活有了不同,但是也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觉得这个差别也不大,每天仍旧早上出门,参加工作,融入这个社会。”乐观的心态使他心中的光明也急速地放大。他奔忙于各种学习之中,通过学习还认识了很多视障朋友。他发现很多人虽然失明了,但同样快乐、乐观,他感觉自己并不是最不幸的,积极的生活状态给予刘京川很大的鼓励与信心。

他加入了风雨人生助残中心,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时常帮助一些完全失明的朋友,带他们去看病、接送火车站等,还曾两天两夜照顾过一位北京来的渐冻人歌手……逐渐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因视力原因成为无用之人,不仅能帮助他人,还能养活自己。从此,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加入黑暗中对话 改变人生目标

2012年底,一家起源于德国的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落户锦江区,这给视障人士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听到这个消息,刘京川感觉自己的春天要来了。

“黑暗中对话”主要是由导赏员以声音带领体验者尝试用视觉以外的其他感官体验黑暗环境,如走过繁华的街市、穿过市场、经过咖啡馆等日常生活场景,唤醒大众对残障及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理解,树立对于残障人士的正确认识,建立同理心。对于刘京川来说,这正是他所期待的好工作。2013年5月,刘京川参加了黑暗中对话公益学院的培训班,并在6月加入黑暗中对话工作,正式成为体验馆的一名导赏员。

在不到六年时间里,刘京川接待的体验者有几千人次,年龄从五岁的儿童到七十多岁的老人,通过系列体验活动,体验者对视障群体有了新的认知。“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平台,一个能让视障人群融入社会生活的平台。同时,也能让正常人了解视障人群,建立一份同理心。我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的人,学生、白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跟他们在黑暗中对话很有意思,他们通过这个渠道了解我们,我们也能够跟他们对话。”谈及现在的工作,他十分开心。对于新入职的视障员工,刘京川不仅负责工作流程的培训,还教会他们怎样帮助全盲的人学会定向行走、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独自乘坐公交和地铁上下班的生活技能。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馆长卢女士说:“他是一个积极努力想去改变自己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帮助他人的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也经常帮馆里做许多力气活,有时含蓄温婉,但是内心很坚持。”

刘京川不仅参与体验馆的管理工作、项目的研发与制定,还参与了政府无障碍手册的编制工作。他通过每天的工作,感到越来越自信,不断实现着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黑暗中对话,他又找回了过去的风采,怀着憧憬的心情规划着接下来的征途。

爱上跑步运动 热心培训志愿者

在工作之余,刘京川也喜欢唱唱歌、听听书,有自己的娱乐休闲生活。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健身运动。他喜欢跑步,喜欢那种完全放松之后挥洒汗水的酣畅淋漓。就在前不久,他刚刚跑完了他的第四个半程马拉松。

【城市力量】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2016年4月黑暗跑团成立了,旨在鼓励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刘京川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喜欢上了跑步这项运动,并在两年中参加了三场全国性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他说:“跑步是成本最低的运动项目了,却也是最好的运动项目。”他不仅自己跑,而且也带动帮助其他视障朋友一起跑。他领着那些在家里扶着跑步机的人来到了户外,尽情地呼吸奔跑中畅快的空气。

【城市力量】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的导赏员刘京川——黑暗中的引路人

每次的跑团活动,刘京川给志愿者做陪跑方面的培训,使得志愿者陪跑时能更好地带领视障伙伴安全跑步。每月一次的跑步活动都会吸引很多跑步爱好者来做志愿者,参与跑步的视障伙伴也越来越多,也得到越来越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通过跑步大家打破自我受限,重新审视自我对社会的认知。为此,刘京川也在准备着,在他眼中,跑步是自己与他人相处的一种好方式,能够帮助他人,更能快乐自己。

传播社会企业使命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刘京川深知黑暗中对话的使命:认知、包容和赋能,也想努力使很多参与过黑暗中对话体验的朋友对自己、对这个生活的时代有更好的认知,并希望使更多人有同理心,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们。这两年已有两名黑暗中对话的视障员工被一家著名外企聘用,刘京川也希望通过广泛的宣传有更多的年轻的视障朋友通过学习得到去更多企业工作的机会。

他说,自己就希望做一个平凡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社会进步也需要许许多多的平凡人,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累积起来。

他并没有夸大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心里,他与常人没有什么分别。这是一种乐观,更是一种自信。他相信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句话,并且不断地在实践。无论是他的本职工作,还是平常的跑步时间,帮助他人成了自己的一种习惯。

他的事迹开始被媒体关注,许多媒体对他的事迹做了报道。不过刘京川却坦然相对,他说自己并不图什么回报和感恩,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一切都是出自自己内心。荣誉有没有都无所谓,榜样的力量就是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

刘京川对自己的评价很低调,当谈及这一点的时候,他也很诚挚地说,希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间断地加强自己的职业认知,使自己具备教练技术并能够引导体验者更深地了解同理、认知、共融,并积极传播正能量,争取减少对身心障碍群体的歧视与受限,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无论是视障的人群还是正常的人群,使更多的人收益。

每当谈及自我的时候,刘京川的回答总会落在帮助他人的话题上。刘京川有个小小的计划,他希望能够组织一些盲人定向行走的培训,帮助更多的盲人,依靠他们的盲杖走出家门,让他们敢于融入社会,让更多的视障朋友能够展示他们的才能和记忆。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看到盲人拿着手杖的时候,不会投来异样的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