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 宣講家網評論

摘要: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聖使命,理應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以遠大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

“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重視文學藝術界和哲學社科界的道德建設,強調藝術家和學問家們要崇德弘道,做道德楷模。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再次諄諄囑咐說,“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殷殷期望,語重心長,引人深思,催人奮進。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 宣講家網評論

所謂“明德”,就是要弘揚光明正大的品性,並推己及人,使大家達到完善的道德境界。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聖使命,理應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以遠大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以人的高尚道德品質,展現做人的楷模。

“文以載道”。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最重要的是必須勤奮創作,為人民貢獻出更多精品佳作。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建文化強國,須有精品力作為基礎,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高揚起先進文化的旗幟,努力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用優秀作品來引領風尚,匡扶正氣,化人育人。創作精品力作,要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尼采說:“凡一切寫下的,我只愛其人用血寫下的書。”曹雪芹的自題詩說:“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只要在創作上真的付出心血了,苦心孤詣,勤奮寫作,就肯定會有豐碩的收穫。創作精品力作,要有自尋苦吃、以苦為樂、肯為藝術做苦工的精神準備。要經受住身體的勞累疲倦,不惜“為伊消得人憔悴”;還要與精神的痛苦掰腕子,頂住精神的睏倦,戰勝心理的寂寞,克服物慾的引誘,“衣帶漸寬終不悔”。如是,才可能苦盡甜來,心想事成。君不見,當代文學藝術家們精心創作出來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亮劍》《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士兵突擊》《戰狼》等優秀文藝作品,不是正在有效引領時代風尚,激勵無數國人和有志青年發憤圖強,創造輝煌嗎?

“士以弘道”。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文藝家、學問家們必須努力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特意提到:“文藝界知名人士很多,社會影響力不小,大家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更應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許多文學藝術家學問家都具有很高知名度,一舉一動都有很大影響,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自覺服膺真善美,嚴格要求自己,崇德尚藝,修身立節,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如影視演員李雪健,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臺上認真演戲,臺下清白做人,雖身患重病,仍不改初衷,努力打磨演技,精心揣摩角色,為觀眾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形象,自己也光榮入選“改革先鋒100人”。反之,也有個別演藝人員放鬆思想改造,不擇手段追求名利,重藝輕德,違法亂紀,出了吸毒、嫖娼、逃稅、造假等一些醜聞,不僅自己身敗名裂,也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教訓十分沉痛。每個文化工作者都必須引為鑑戒,牢記“德之不厚,行之不遠”的古訓,

把做人、做事、做戲、做學問統一起來,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新時代海闊天空,八面來風,呼喚著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們大顯身手,各逞才華。衷心希望他們“以德領才、以德潤才”,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以“用明德引領風尚”為己任,把以人民為中心放在首位,把奉獻精品佳作落到實處,不負重託、不辱使命,讓文藝創作、學術研究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激勵人民奮發有為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