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路桥区“少年司法一体化关护”工作上央视

2019-04-02 11:1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沈雨露 金晶 黄超杰

3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社区社工工作,肯定了路桥区人民检察院引进天宜社工,助力辖区未成年人帮教矫正工作,构建“少年司法一体化关护”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

路桥区“少年司法一体化关护”工作上央视

温情办案之路

2013年,路桥区人民检察院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后更名为“未成年人检察部”,简称“未检部”),始终践行“办一个案子,救一名孩子”的承诺,共办理未成年人案件800余件400余人,为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未成年被害人、促进回归家庭社会作出努力。

采访过程中,未检部主任马灵剑讲述了涉罪未成年人小赵的案件。小赵刚出生就没了母亲,父亲终日酗酒赌博。爷爷奶奶去世后,8岁的他从河南流浪到台州,在街头又流浪了8年。

办案过程中,马灵剑发现赵某只有在饿肚子的时候才去偷东西,且不像其他罪错未成年人一样随时携带凶器。“他说自己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没有感受到父爱,如果去偷东西,把别人的父母弄伤了,那他家里的小孩该怎么办?和我一样么?”简单的话体现了小赵纯良的本质,马灵剑抛开了检察官的身份,一路帮助小赵回归社会。正是受“小赵们”的启发,2013年开始,路桥区人民检察院着手探索少年司法温情化办案之路。

6年来,路桥区人民检察院以打造“专业化引领、社会化保障、温情化融合”的少年司法体系为目标,解决帮教专业化和帮教力量不足的问题,创建“党委政府主导、检察机关推动、职能部门联合、专业组织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少年司法一体化社会关护体系,提升强化少年司法的专业化、社会化和温情化水平。先后获评全国未成年人创新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3项国字头荣誉及20余项省市级荣誉。

“工作中,荣誉、表彰固然令我们振奋,但更欣喜的是看到一个个孩子迷途知返,一种种亲情关系修复,一桩桩社会矛盾化解。这说明专业化、温情化、协同化的做法是符合少年司法精神的。”马灵剑说。

撑起法治的绿荫

目前,路桥区少年司法拥有14名“爱·倾听”心理工作者、30名“曙光”志愿者、108名未保工作者、16名基地帮教人员、5名司法社工奋斗在未检一线。这些机制和队伍的建立,为深化司法工作借助社会力量长效机制建设,从而实现刑事司法体系之间、司法体系与社会支持保障体系的无缝链接作出了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6年来,路桥区人民检察院院未检部3次荣立三等功,所办案件连续4年获评全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精品案例。“少年司法一体化关护”机制被确定为2017年全市政法工作重点创新项目,2018年全市枫桥经验重点创新项目,获评“全市解放思想优秀典型案例”。

2018年3月,少年司法社工(天宜社工)入驻我区,开始个案的关护探索,实施一年以来,有效破解帮教实践中的脱节、封闭、断续等问题,成功帮教16名大学生回归大学;顺利结束考察50余名附条件不起诉对象,无一重新犯罪;前后修复了亲子关系70余起,为4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心理支持和经济救助,改变了少年及家庭的命运。

“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之一就在于如何对待孩子,让受伤的花儿重见阳光,让迷途的少年们早日回家,是所有奋斗在少年司法工作一线的守护者的期待。为了守护青春和明天,基层实践保护性司法的工作一直在路上。”马灵剑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