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杜月笙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把所有的别人借他钱的欠条都烧了呢?

止一观史


说到旧上海滩的风起云涌,就一定离不开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人中,杜月笙从一个卖水果的一跃成为三大亨之首,成为“上海皇帝”,在十里洋场呼风唤雨,可以说,是最传奇的一个了。

有一句这么说:黄金荣贪财,杜月笙会做人,张啸林善打。杜月笙究竟有多会做人了?从题主说的他临死前烧掉所有的欠条就能看出端倪了。他这件事情不仅和孟尝君的门客冯谖烧债券一样,也是收买了人心,更是给家人们烧掉了催命符,以免他们招来杀身之祸。

一,杜月笙曾经富可敌国,也仗义疏财。

杜月笙一直很会做人,由于家里贫困,他14岁的时候靠给人卖水果为生。由于狡猾会做人,他在1902年得到了上海青帮龙头黄金荣的赏识,准确点是得到了他妻子林桂生的赏识,开始负责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黄金荣因为露兰春吃醋和人打架被抓后,他积极斡旋,救出黄金荣的同时,他也趁机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的鸦片买卖,一步步成了上海皇帝,反超了黄金荣。

他曾经多有钱了?豪宅名车先不说,据说他的杜公馆每年开支都要200万大洋,是一个普通上海人开支的两万倍,专家估计他家的资产达到了上海最大三家银行的存款之和。

不过杜月笙广交朋友,也一直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他曾经说过:“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很多人上门求他,他一般都不会拒绝,所以到香港后,才会存有那么多的借条。

上海沦陷,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更是积极抗日。他捐钱捐物资捐汽车,在水面上凿沉自己的大轮船延缓日军的速度,他还和美国的柯蒂斯·莱特公司购买了120架军用飞机,然后全部捐给政府用于抗日。

二,杜月笙移居香港,临终烧毁借条。

凭心而论,杜月笙是散尽家财去抗日的,但是最后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自己的儿子还被蒋经国关了几天。他对蒋介石是失望透顶了,所以才在1949年拒绝蒋介石去台湾的邀请,携带家人去了香港。

到了香港后,他手中的钱财已经没多少了,据说他原本还想去法国,但是却拿不出15万美元办护照的费用。

1951年,上海皇帝杜月笙在弥留之际,遗产只有11万美元了。他把这些钱分给太太和子女后,还烧掉了所有的借条,这些借条少则5000大洋,多则500根金条。

对于太太和孩子们的疑惑,他是这样解释的:写这些欠条的人都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要是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杜月笙明白,杜家这个时候已经没落,钱当然重要,但是性命更重要。借钱的人要是有情有义,有条件了自然会来帮助自己的子女,要是发迹后又丧失良知,这些债据就是催命符了。

据说蒋介石曾经拜在青帮门下,写了红帖子,后来却失踪了,很多人分析是被发迹后的蒋介石想办法偷走了,就是这个道理。

看来烧借据也是明智之举,

不过我相信一般人是舍不得烧的。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杜月笙曾经是上海滩一个威名极大的霸主,只是其家境贫寒,从小父母双亲就因故去世成了一名孤儿。曾经还是毛头小子的他和当时无数人一样,在自己还是青葱岁月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家乡,只身来到了当时虽然鱼龙混杂,但却有金可捞的上海闯荡。杜月笙在闯荡上海的时候,有幸遇见了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黄金荣,然后在通过黄金荣接触到了当时青帮的头子,也就是黄的妻子林桂生,正是接触到了这么一些人,他才开启了一个毛头小子到黑帮大哥的逆袭之道路。

他在上海闯荡了这么长的时间,手里的资源以及手下的人脉积累的也是越来越多,可以说当时的他虽然说不上富甲一方,但口袋里的资金也算称得上是豪气人家。在他发迹之后,为了好好的经营自己的势力,常常向各色各样的阶层借出去了很大一笔钱,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钱最多的有很多黄金,最少的也够上海的一户人家富足的过一个月了。

可奇怪的是,在杜快要去世的时候,他非但没有要求自己的家人在自己死后,将这些账目讨回来,供自己具有庞大人数的家族富足生活,而是将这些巨额欠条一个又一个的撕毁。

我认为,杜这么做有很多的顾及和考虑,并不是凭空将这些财宝白手拱手让人。

首先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防止别人惦记这笔钱财,为后人引来灾祸。因为在其混黑道的时候,肯定有因为年龄小过度张扬得罪人的时候,也有一些做法引起别人的不满意导致树敌的情况,正所谓行走江湖的人怎么能没有几个仇人。所以杜的这么一个举动,便是出于自保,让那些自己曾经得罪过的人知道自己在死后没有留给家里人什么巨款和巨资,一次昭告天下和众人,我人一旦去,以前的债务问题也就两清了,从源头上扼住了这些敌人寻仇的可能性。

其次便是其为了给家人笼络人心。他那些借条上的人有着世界上的各个阶层,各个人群,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在其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去要过,可能并不是因为杜要不到,而是在考虑这笔钱值不值得要,或是能不能作为筹码帮助到自己;就是这些自己在要账的时候都要考虑再三,自己死后,家人再去要怎么会有把握?所以出于这点的考虑,杜在后来将这些人的欠条一一撕毁,为的就是告诉这些欠自己钱的人:“我们的帐两清了,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善待和帮助我的家人。”

最后一个便是自保了。防止因为自己的这笔钱因为子女的要债以及别人的惦记导致自己的家族有所危险。

综上所述,我觉的杜撕毁别人欠条的做法是很明智的,他出于对自己家人安慰的考虑,也出于一个大智慧的人全面考虑;我想正因为杜这样的举动才使得他的子女在其死后安然无恙的愿意吧!


木剑温不胜


杜月笙临终前烧借条是明智之举,如今他的地位今非昔比,借钱的人他都已得罪不起。

1951年8月初,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他自知时日不多,于是开始处置家产。

当时杜月笙身边仅有11万美元现金。每个太太分了1万美元,儿子分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分6000美元,已经出嫁的分了4000美元。

然后她让大女儿杜美如到汇丰银行取回来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部是借条。其中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是500根金条。落款全部都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杜月笙喊来了其他的子女,然后让杜美如把所有借条都烧掉。大家都很惊讶,这可是一笔巨款,如今杜家离穷困潦倒的日子已不远了,为何要把借条都烧了呢?


接着杜月笙解释说:“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其实杜月笙说出的是实情,只不过比较婉转,比较文雅。看看借款人的身份都知道,如今的杜家已得罪不起他们。

国民党的军政大员无非四种出路,第一种被俘在狱中,他已一无所有根本没能力偿还,拿着借条去要也白要。

第二种是已经投诚,他的家产基本已没了,每个月也不过百把块钱,最少的一张借条是500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他就是不吃不喝几十年也还不起。拿借条上门没有任何意义。

还不如像杜月笙所说的,让人家念个好,毕竟他们还有点身份,有个人情在,说不定以后还能帮上杜家后人的忙。


第三种是去了台湾落势的人,既然没了权力,那基本也没有多大还款的能力,就算上门去要,也要不回三瓜两枣,还伤了大家的面子,实在得不偿失,没必要。

第四种是身居高位有还款能力的人,他们也是让杜月笙最担心的人。杜月笙去了香港后,双方都邀请他过去,但杜月笙保持了中立。

不过暗地里他还是帮内地做了一些事情,这让老蒋很不满意。有了这个前提,如果杜家后人冒然去要账,保不齐有人伺机报复,那杜月笙担心的“牢狱之灾”可能会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杜月笙烧借条是明智之举,此时跟会做人已没有多大关系了。他是个聪明人,懂人性、懂世道,烧掉借条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平安地开始新生活。



花木童说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无力去讨要,也不愿意去讨要。

杜月笙是上海黑道大亨,通过贩卖毒品赚取巨额财富。

这些财富都是不义之财,免不了四面打点三教九流的人。

那个年代和今天不同,很多人还是要面子的。

《红楼梦》上面,那个大太监夏守忠向贾府敲诈银子,并不说是要,而说是借。夏守忠更不赖账,始终承认有这笔欠账。

但夏守忠很清楚,贾府需要利用他打探宫内的消息,不但不敢讨要欠账,还会不断借给他。

道理也是一样,很多人就像这个夏守忠一样,打着借钱的名义向杜月笙要求行贿打点。

有钱人还会打借条来,杜月笙也会收下。

但是,这些人根本没准备还过钱。

不然杜月笙死是1951年的事,从47年开始杜月笙就半隐居了。

如果这些人有心还钱,早就还了。

杜月笙将借条烧毁的目的,就是这几个。

第一,不敢去讨要。

当时杜月笙已经逃到香港,离开地盘的老大就不是老大了,没有任何权力。

这种情况下,杜月笙根本不可能要回这些欠债。

自然,他可以把欠条分给儿子们,让他们若干年后去讨要。

但要知道,这些借钱的人大多不是泛泛之辈,很多都是黑社会分子、官员、军阀之流,没有一个好惹的。

那么有权势的时候,杜月笙尚且不敢去要,何谈现在。

这等于为他的儿子们埋下祸根。

杜月笙儿子都没什么用,万一被这些人暗算对付,说不定全家死光光了。

为了这些钱,不值得。

第二,没必要讨要。

其实,杜月笙虽自称只有10万美元,其实当然是远远不止了。

杜月笙当年每年贩毒收入高达近千万大洋,随便储备个一星半点,就会完全不同。

既然留下的遗产,足够儿女门花一辈子,何必再去招惹敌人呢?

第三,保留自己的好名声。

杜月笙很注重义气的,死前将欠条烧掉,也说明他很讲究义气,重义轻财,留下个好名声。


萨沙


杜月笙临死之前,一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留遗嘱,一个就是烧欠条。

烧欠条这件事,让杜家人都无法理解。

1951年的杜公馆,已经十分窘迫,带去香港的30多万港币,几乎在这几年消耗殆尽。

可以说这些欠条,就是杜月笙一生的家财。

杜月笙好交朋友,巅峰时期只要跟杜月笙打个招呼,签个欠条,就能够领取一大笔钱。

杜家人在欠条中,发现最小的金额是5000大洋,由此可以想象,这些欠条到底有多值钱。

但是杜月笙还是选择烧毁所有欠条,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杜月笙留下了一大段话,我就不复述了。

但是其核心观点,就是五个字:“大恩如大仇”。

平时借钱,也许凭借杜月笙的面子,还能有借有还,战乱年代很多人都找不到,这笔钱怎么要?

真的找到了,一旦对方起了歹意怎么办?反而会让杜家人遭到不测。

所以烧掉欠条,看似是浪费,实则是给子孙后代留一条生路。

杜月笙的人生格局,尽在于此。


十点历史君


杜月笙晚年,疾病缠身,加上上海被日本人侵占,他于是就移居香港,但是去了香港没多久,杜月笙就病危了,在临死之前,他让儿女打开保险柜,拿出了多的像一本书似的欠条,放在火盆里,当着儿女的面,全烧了。

这些欠条里面,数额最小的5000美金,数额最大的500根金条,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富可敌国有点夸张,富甲一方那是足够了。


儿女为此特别不解,杜月笙对他们说:“写这些欠条的人都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要是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杜月笙,对人死如灯灭和人走茶凉这两句话,理解的特别透彻,他在大上海见识了多少浮浮沉沉,对人情交际把控力特别深。

一生富有传奇性的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只给儿女妾氏留下了十一万大洋的资产,这和当年他在上海滩的钱财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正是这种人生智慧,杜月笙的后

代是上海滩三大亨后代之中,下场最好的,不得不说杜月笙看透了人生,风云人物就算死了,也会被别人津津乐道。

对杜月笙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评论交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贫道讲历史,贫道拜谢了!!!


止一观史


杜月笙临终前,只给自己四位太太和八儿三女留下了十万美金的遗产。他当着亲人的面把那些别人借他钱,留下的数额高达成千上万银元、美金的借据,一把火给烧了。

《杜月笙传》:“我这辈子过手财香何止千万,但现在我只有一笔铜钿,留给你们以后安身立命。”

杜月笙之所以宁可烧掉这些欠条,让家人日子窘迫一点,也不要他们去要账,原因有四:

1、杜月笙知道自己死后,家人无法应付那些欠钱不还的人,甚至于还可能为赖账伤害到自己家人,所以杜月笙决定与其让双方闹得不愉快,不如【拿钱换人情】。

2、杜月笙想让家人远离黑道江湖,靠着文化知识进入上流社会,过上体面人的生活。

3、杜月笙想教会后人,要学会自力更生,靠自己的能力让杜家延续下去。

4、杜月笙在告诉自己的对手和朋友,事不关家人,有什么恩怨还请看在自己的情面上,就此“一笔勾销”。

一、苦难是最好的朋友

杜月笙3岁丧母,5岁丧父,他自幼便尝尽人间冷暖。

15岁他离开老家,外出闯荡时,对着外婆说:“好婆,高桥镇人人看我不起,有朝一日我若能回来,一定要让杜家风光!我要立家业、开祠堂,光宗耀祖!不然,我发誓永不回这块血地!”

一没家世,二没文化,三没熟人,杜月笙刚踏入上海时,【举目四顾心茫然】。

后来,他在鸿元盛水果店做了一名学徒,包住包吃,没有工资。

杜月笙靠着水果店老板的帮助,想了个机灵法子——跑茶楼、烟管卖水果。

三年过去,杜月笙闯出了一点名气,人生外号“莱阳梨”。

卖水果这事,时间长了,杜月笙就有点不满意了,因为这生意虽然来钱稳定,但奈何利润少啊,杜月笙想要过的日子可是“立家业、光宗耀祖”,光靠水果要完成这些目标,显然遥遥无期。

不甘心过苦日子的杜月笙拜了青帮陈世昌为师,正式入了青帮门下。

从弟子做起,杜月笙花了二十多年,靠着一手人际交往的本事,成功当上了青帮的老大之一。

当杜月笙成为上海滩的土皇帝后,他和弟子聊天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来总结自己:我自小失学,又没有一技之长,我能差堪自立,完全是靠友好们的信任,因此我若负责一件事情,就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二、教育改变人生

杜月笙回家修祖祠时,对着朋友杨管北说:「那里是我小时候读书的地点,当时一个月学费只要五角钱,可惜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读到第五个月,先母缴不出学费,祇好停学。」

正因为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机会,杜月笙成名后,颇为好学,他立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杜月笙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为此,他在子女的教育上破费功夫,甚至于连作业都要监督着完成。

为了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杜月笙还专门花钱修了几座图书馆呢。

三、人生中的三碗面:人面 ,场面 ,情面。

一代伟人毛主席曾称赞杜月笙:有本事,没脾气。

这段话,出自杜月笙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杜月笙一生中经手的钱怎么也有几千万上亿的数额,他在给家人分配遗产时,宁可把欠条烧掉,也不愿意给家人留下隐患,便是源于他对于人性深刻的认识。

杜深知,自己在时还可以压住那些手中有权有势的欠债人,但自己此刻眼看就要不行了,一旦那些人知道自己家人掌握住了他们的欠条,并且自己家人还没有能力去逼迫他们还钱时,保不准他们会动什么歪脑筋。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把火烧掉!

毕竟,钱再重要,怎么比得过家人更重要呢?

此举,符合杜月笙曾经告诫弟子时,说过的为人交友之道:「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从主观上来讲,杜月笙不是死缠烂打追着人要账的人,从客观来说,在自己过世后让子女追着人要债,风险也极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作为上海滩流氓三大亨之首,一生涉足不但涉足黄、赌、毒这些吸金如麻的行业,更实在金融、航运以及面粉业上频频发力。

即使再不懂经营的小瘪三,能够铺排这么大的场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撒出来的渣渣都可以繁荣一个家族。

更何况是杜月笙这般的一代枭雄,当然,杜月笙不是敛财狂,更不是守财奴,作为一个要面子、有面子的人,杜月笙撒钱的或者说撒币的速度一点不比他挣钱的速度慢,甚至还要快。

杜月笙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在近代史上是出了名的,不说寂寂无名之士,就有姓蒋、复辟狂人杨度、大儒章太炎、军统一哥戴笠等等民国的政商明星人物受过他的资助。

至于说资助了多少钱?随这杜月笙临终前的一把大火,已经很难统计,唯一可以确知的是,杜月笙借人钱竟然打欠条?

而且还不能确定是所有人借钱都打欠条,还是某些有特殊符号的人才需要打欠条。

欠条好打,但账要起来就比较要命了。

怎么理解呢?杜月笙借钱给人,正处在自己只手遮天的年代,能够与他攀上关系,并发生金钱往来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自古以来欠钱的是大爷,不但普通人要账难,就是杜月笙这般的枭雄人物,都知道要账的难处和痛点。

侠肝义胆的仁义之士还好,若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们买杜月笙的账,却不会买杜月笙家人的账,尤其是没有一代枭雄杜月笙做后盾的家人的账。

而且一旦发生杜月笙后人要账事件,很容易引起蝴蝶效应,那些受过他资助的人,恐怕不都是乐见真相大白天下,毕竟,非等闲之辈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守住秘密,难保不会有倾而走险,杀人越货之事。

就以杜月笙的家人来说,关键是没有一个能够继承他衣钵,胜任要账这一角色的社会狠人或者大亨。

因此,欠条烧了也就烧了,总比让自己的后人终年活在惶恐之下或着危险之中要好。

杜月笙一把火烧的不止是欠条,更是绵延无尽的江湖快意恩仇!


历史三日谈


一个人要成就大事,要么他有独门绝技,要么他有天大的背景,要么他有宽广的胸襟,而这三条中,胸襟是支撑一个人事业能否走向巅峰的关键。而体现在一个黑社会老大的身上,这种胸襟就是大方与大度。

蒋介石曾经在筵席上谈到杜月笙时说过一句话,他说:“我虽然是国家领袖,我对他却忌惮三分,在上海,如果我是地上的皇帝,那么他就是地下的皇帝。”一个人要做到让国家领袖都忌惮,但又不会定点清除,说明这个人做人做到家了,因为单靠钱财和凶狠,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个领袖既忌惮,又不拿他怎么样,反而尊为座上客的,发生这种情况,是杜月笙做人的结果,说到底是大方大度的结果。

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误解,以为社会老大就是打家劫舍,夺人钱财,霸人妻女,其实,那些都是“小瘪三”干的勾当,真正的黑社会老大,是通过垄断大的产业链条或黑色交易而赚得盆满钵满的,抢几块小钱,让可怜的人在街头痛哭流涕,那不是老大干的营生。黑社会老大轻易不干架,要干就大规模火拼,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而原因就是井水莫犯河水。

民国时期的上海,十里洋场,遍地流金,引来天下各路神仙前来淘金。生意有明的,也有暗的,力量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地上的明目张胆,地下的暗渡陈仓,于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下黑色交易链条,从毒品到妓院,从钱庄到银行,黑白通吃,因此形成了上海的许多黑社会组织,其中以青帮规模最大、组织最严、势力最强,青帮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被称为“上海三大亨”,让人谈虎色变。

对于这三人,时人有这么一句评价,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在这三句话中表露无遗,也再次证明了杜月笙的大方大度,一个人被公认为会做人,必然是大方而又大度的。

当然,这里不替黑社会老大去洗刷什么,杜月笙一辈子所干的坏事无数,简直罄竹难书,他以贩卖鸦片发家,伤害的人不计其数,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还出手帮助蒋杀害共产党人,并非善类。这里只讲黑老大的做人方面,杜月笙做人既大度,又有自己的底线,在许多政治大变局中,从不见风使舵,无论对前清遗老、党国高层、军阀政客还是社会名流或商界大亨,无不礼遇有加,倾力相交,政商两界从蒋介石到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等,无不成为他的密友,倘若做人方面不行,纵然再有钱去打点,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新中国建立后,杜月笙迁居香港,1951年在香港去世,临终前,杜月笙将人家向他借贷而留下的欠条全部烧毁,这些欠条都是大宗金额的,向他借钱的,不可能是几百几千的,欠条中最少的也有5000大洋,其中一张欠条甚至是金条500根。去世前这个“烧欠条”的举动,是杜月笙性格特点的一贯表现。

同时,正因为有了这个“烧欠条”的举动,也使他得到了名声,保护了后代。


帝国的脸谱


杜月笙赴港后,财产所剩无几。

杜月笙赴港后,仅带两笔财产,一是子女的教育经费10万美金,二是出售上海别墅30万美金。

子女经费交给宋子文之弟宋子良保管。在港开销皆从30万美金里出。

杜月笙在香港的开销很大,每月大概6万港币,所以30万美金很快花光,后来还需要朋友接济。

杜月笙分遗产时,将留在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作为生活费,五位太太每人1万,长子1万,出嫁女儿4千,未出嫁女儿6千。另外在上海富豪朱汝山处有10万港币,第二天朱汝山便打来支票。

杜月笙晚年将他人欠条均烧毁,包括其中一张500根金条的欠条。并不允许子女讨债。

正所谓“大恩如大仇”,如果不记得杜月笙好的人,不仅钱要不回来,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记得杜月笙好的人,就算没有欠条,也会帮他家人一把。

战国时孟尝君就曾有此举。杜月笙为自己守义,为家人换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