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下)

坑接上回。

上回坑說到:噶爾丹豬突蒙古,喀爾喀跪求爸爸。

話說康熙爺無比震怒於噶爾丹背叛了當年你儂我儂時的諾言,需要我時候叫我小甜甜,現在你勾搭上羅剎大腿了(明清時對俄羅斯的舊稱),不但叫我牛夫人,還特麼打我小弟,真是叔可忍嬸也忍不下去了!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康熙決定出兵neng死這個忘恩負義而且臭不要臉的。但是出於戰略上藐視敵人的理念,康熙並未親自出馬,而是派出了旗下的理藩院(負責管理小弟的部門)尚書阿喇尼。阿喇尼尚書也算是個正部級的領導同志,於是傳承了中央的戰略上藐視敵人的思想,看了看噶爾丹才兩萬多人,本著公平競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隨便組織了2萬多喀爾喀潰退下來的殘兵就出發了。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清軍與準噶爾軍在內蒙古烏珠穆沁左翼旗境內的烏爾會河展開會戰,清軍主動在拂曉發動進攻,進攻非常犀利,在午後即結束戰鬥。阿喇尼同志向老大發來賀電稱:我軍在缺乏火器的情況下,發揚了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的大無畏革命主義精神,勇敢殺敵,雖然我們的小弟都跑了,但是我們主力在大量殺傷敵軍有生力量後成功轉進。(原文:我軍次隊繼進,厄魯特發鳥槍,軍退。前隊兵及喀爾喀兵復進,喀爾喀畏其鳥槍,先卻,諸部落兵力薄,亦退。厄魯特增兵,從山上繞出我左右,我軍不能進,遂斂兵歸。是役也,厄魯特多火器,而我火器兵未至,是以不得前進,乃駐軍烏珠穆秦之鄂爾折伊圖,以俟諸軍。阿喇尼等具狀以聞)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牛皮小吹可以,但是大吹的話一定會破的,阿喇尼的牛皮很快就被捅破了,因為阿喇尼同志出發的時候帶了浩浩蕩蕩2萬大軍,轉進回來算上他本人剩下二十來人,而且幾百大車的輜重也一起轉進沒了,這差距也太大了!康熙雖然登基時候年紀小,但是怎麼說執政二十九年,三十好幾的人了,基本的算數還是懂的好吧,這特麼是慘敗啊!慘敗讓康熙收起了輕敵的思想,開始認真重視這個對手,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他媽,雖然這次失敗了(或者說慘敗),但是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康熙派出使者聯絡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準備對噶爾丹腹背夾擊,說起策妄阿拉布坦,他是前任被暗殺的準噶爾大汗僧格的兒子,噶爾丹雖然幫他報了殺父之仇,但是對他卻沒有啥好處,噶爾丹順勢當了大汗,還順便把他踩了下去,於是性格肛裂,呃,剛烈的(都是輸入法的鍋)策妄阿拉布坦率領僧格舊部5000戰士,數萬部眾逃至博爾塔拉河遊牧,等待伺機報復噶爾丹,奪回汗位。康熙的友誼之手一伸過來,嗅覺敏銳的策妄阿拉布坦就明白時機來了,趁著噶爾丹東征不在,老巢空虛,直接暴起,一波推塔,把噶爾丹的老家伊犁河流域都給佔了。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噶爾丹已經成為無家的野犬了,康熙決定親征教訓一下(不親征教訓不行了,噶爾丹大軍已經殺到烏蘭布通,也就是今天在內蒙古和河北省交界處,有興趣的可以拿地圖看看離北京有多近),康熙大帝動員了十萬大軍,分兩路出塞,皇兄和碩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長子胤褆為副將,率兵6萬為左路軍,出古北口;命皇弟和碩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出喜峰口,率兵4萬為右路軍。康熙帝的佈置,大概是希望左路軍拖住噶爾丹,然後一個右勾拳,一舉將噶爾丹擒殺。但是康熙大帝本人,在御駕親征行軍途中患了瘧疾,在大臣們懇請下,康熙帝回朝養病。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史上赫赫有名的烏蘭布通會戰就這樣拉開了帷幕。七月二十九日,噶爾丹率勁騎2萬,屯兵於烏蘭布通(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噶爾丹駐烏蘭布通峰頂,於峰前佈設"駝城",嚴密守禦。"駝城"進可攻退可守,"守"就是將數千峰駱駝縛足臥地,背上加箱垛,上邊蒙上溼氈,環形排列,形成臨時城池。而"攻"就是把小炮架在駝峰上攻擊前進,不過因為人也騎在駝峰上,小跑就夾在兩腿中間,估計每次開炮,炮手應該都能體會"蛋蛋"的憂傷。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清軍右路軍統帥福全在吐力根河安營紮寨,營盤四十座,連營六十里,首尾聯絡,巍巍壯觀。清軍自恃人多勢眾,於八月一日起連續發動進攻,戰果顯赫,具體戰果如下:

清軍國舅佟國綱,率軍迂迴側擊右翼,被準噶爾火槍兵一槍擊中,瞬時斃命,其部潰散;

前鋒參領格斯泰率騎兵直入敵營,被準噶爾軍圍起來殺死,其部盡沒。

.......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福全被噶爾丹生動的上了一堂戰爭素養課後就學乖了,敵不動我不動,乾脆不再出擊,就在下邊和準噶爾軍對射。時間久了,噶爾丹部彈藥告罄。這就不好玩了,清軍內線作戰,給養充足,彈藥還堆得山高,準噶爾軍如果從坡上衝下去,攻擊清軍的堅固陣地,下場就和前面的清軍一樣,會成為槍炮的活靶子,實在不划算。遲則生變,誰知道清軍的左路軍啥時候就來會師,那時就被包餃子了。所以噶爾丹就派了幾個和尚去福全營中,假意求和。福全也假裝答應求和,準備等常寧趕到再翻臉夾擊。

兩邊都是假裝,這就是一個比拼演技的時刻了,但顯然噶爾丹的演技更佳,穩住福全之後,收拾兵馬輜重連夜跑路了。此戰清軍死得比準軍多很多,而且國舅佟國綱等將官都被擊斃,康熙大帝大怒,但噶爾丹畢竟跑路,康熙對外宣佈勝利。實際上後來康熙也的確是勝利了,噶爾丹回撤的路上不幸爆發了瘟疫,損失了幾千人,傷筋動骨,比被清軍打死的還多。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噶爾丹軍中被瘟疫血洗,一下少了多半格血,老家又被策妄阿拉布坦佔了,想找個地方回血都來不贏,於是,噶爾丹決定孤注一擲,與清軍進行最後的決戰:昭莫多之戰。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噶爾丹又以騎兵三萬東犯克魯倫河以北巴顏烏蘭。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康熙帝再次親征(康熙這回沒得病),以三路清軍約期夾攻。五月,清西路軍在大將軍費揚古率領下,於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敗噶爾丹,殲滅其主力,噶爾丹僅率數十騎遁。六月,噶爾丹部將丹濟拉偷襲翁吉(今蒙古阿爾拜赫雷東南),企圖劫奪軍糧,被清軍大敗。噶爾丹再無力組織進攻。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帝親至寧夏指揮,命馬思喀和費揚古分別率領兩路清軍,征討噶爾丹。同年三月,噶爾丹在科布多阿察阿穆塔臺暴斃。對於噶爾丹的死因,歷史眾說紛紜,有記載是服毒自盡,也有記載是死於性交過渡引發的猝死(既腹上死,俗稱馬上風),也有記載說是死於重性病毒性性病。(作為梅緣擇而且又梅紋畫的本文作者我,毫不猶豫的將噶爾丹的死因定性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馬上風。希望真正的歷史學家不要打我,就算打,反正你也打不著)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後續:噶爾丹雖然死了,但是準噶爾部卻還沒有亡,康熙為了對付噶爾丹而扶植起的策妄阿拉布坦不出所料的反叛清朝(就好像美帝扶植起的基地組織轉回頭打美帝一樣),戰爭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六十餘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直到1757年,乾隆決心徹底解決困擾多年的準噶爾問題。兆惠率清軍大舉清剿,將準噶爾人男女老少幾乎斬盡殺絕,偉大的準噶爾帝國徹底被消滅,至今只餘一個地理名詞"準噶爾盆地"而無準噶爾人了。

但是,清軍屠殺掉準噶爾部後卻沒有進行有組織的移民來填補力量真空,於是回部開始西遷,再於是藏傳佛教的傳統地帶西域就變成了綠教的勢力範圍,然後,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故事了。所以,新疆地區後來的問題,乾隆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康熙大帝那些事兒之五!討伐噶爾丹,趣聞大清

討伐噶爾丹全坑填平,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