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9月27号晚10点左右13岁的男孩因玩手机和家人发生矛盾跳河自杀,你怎么看?

阿彪93708886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某校13岁学生,于9月27号晚10点左右因玩手机和家人发生矛盾跳河自尽。这是时隔不足一个月,继本月10日四川天全县一初二学生因与家人一言不合投江自尽,在青少年学生中发生的又一起极端事件。对此谈几点看法:

第一、孩子从小该管得管,对无理要求,不能娇惯。听到这类孩子轻生的案例,让人既心痛惋惜又觉得可气可恨。我认为敢于与家长以死相拼的孩子往往是从小娇惯所致,一出生要星星不敢给月亮,没经受过拒绝驳回,等到想管的时候已经成性,脆弱的性格形成,就不好管了。新化县这一个就认上了玩儿手机,天全县那个净想着吃零食。都是不服家长管教。


第二、要摸透孩子的心理,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越是聪明的孩子越是对什么事物都感兴趣,好奇心越强烈。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智能手机极具吸引力,让成年人都欲罢不能,小孩子想玩一会就让玩一会,大人也不必吓得不得了,你越不让他玩儿,他越想玩儿,反而给他造成一种饥渴感。什么事都是越禁越坏,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也可以尝试转移一下视线,从多方面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爱好。

第三、父母教育孩子理念要一致,包括父母的父母,要协调立场,观点一致,不可以有唱红脸的唱白脸的,有意见背地里去说,教育孩子要一致对“外”。不和谐的家庭出来的孩子逆反心理肯定要比和谐家庭出来的孩子强,也就是俗称的拧。

您在生活中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加入讨论留言,也谢谢您点赞与关注!


赤橙黄绿青蓝紫518


看了事件介绍,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当地就穿的一句话。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很多人吃不饱,更吃不上好的,我们流传一句话:”豆腐是我的命,见了肉我就不要命”。现在可以换换了,“见了手机不要命”!



01、近期3起因为手机不要命的事件

1、8月18日下午1点过,四川省苍溪县浙水乡一未满20岁的大二学生玩手机游戏时,因不想替母亲取快递,母子俩发生争吵。一时想不开的他随后跳入距家门不到20米处的二龙水库,母亲急忙下水去救。无奈水深又不谙水性,两人都溺亡。

2、8月24日上午,在衡阳县西渡镇光华学校附近某一高层小区,因向母亲讨要手机玩被拒,五岁男孩逐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从三十一楼跳下摔死在五楼平台。\t当事时孩子父母亲以及爷爷奶奶都在家,可惜没能及时阻止,救回孩子。闻者纷纷叹息,小树苗还没来得及茁壮成长,便枯萎而死了。

3、9月27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就发生了一起,父母阻止孩子玩手机,孩子则一气之下光脚跳进滚滚资江,最终死亡。

还有网上没被爆料的。8月底,宁波妇儿医院的一位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让无数人吃惊,他写到一晚上医院送来两名自杀的少年,原因都是因为不让玩手机。



02 为什么孩子会为了手机不要命?

现在手机能满足很多人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手机依赖。

不少孩子觉得,手机能给自己的,比亲爸亲妈还要多。有时候孩子甚至会认为:手机就是他,他就是手机。 手机代替父母,成了孩子的情感寄托和心理依靠。

一旦夺走他的手机,就等同于夺走他的身份、他的社交关系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获得来源。这个时候,他当然要跟你拼命。



03、别让手机害了一代人

一百多年前,在鸦片的毒害下,国力衰弱,屡受欺凌,至今还能让人感受到屈辱。而一百多年后,当手机依赖成了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很少有人担心。

因为手机疏远了亲情,因为手机荒废了学业,因为手机导致了家庭矛盾,因为手机影响了工作,因为手机损害了健康。。。手机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带给我们的危害也越来越多。

特别学生,意志力不强,自制力更弱,更容易产生依赖,危害也更大。倘若任由发展,被手机控制的一代人,没有手机就不能活的一代人,还有什么希望?



不能让孩子赢了游戏,输了自己。防止手机依赖症,任重道远!

我是【文轩阁】你若认同,欢迎关注+转发,期待您的看法!


文轩阁


从小就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包括他的生活各方面行为举止和道德修养。别一味的放纵,有什么就给什么那就是等于提前给孩子掘墓,尤其是现在的孩子懂事早,接触的事物也多了,一般都是人家有我也要有的心态对孩子生怕委屈了孩子似的,其实这种是方式不对的。

我家是农村的,小时候一墙之隔的堂嫂提个尿桶在门口的水沟里打水兑尿好去地里浇菜,那个臭气熏天的搞的我们家还在吃饭都难以下咽了,我气死了,那时候大概是五六岁,站起来就去把门砰的关起来了。谁知道呢,我父母还对我责怪来着,说我不该这样冲!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人家做错事你不能跟着做错,要关门也要轻点。就像有时候人的恶念起来了如果不及时遏制的话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欲望,一旦萌芽就会无限生长。那么自然的,到了那个时候除非你把那欲望的根拔除,否则是不可能制止的。

而孩子,从小习惯了一有要求就给予了满足那么一旦有一次你觉得孩子的行为该纠正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斌哥1774


表面上看,这位小男孩是因为妈妈不让他玩手机才自杀。而事实上,自尊心被消磨殆尽,才是他自杀的根本原因。

手机游戏成瘾,本身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伤自尊的行为。尽管,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但是,事实上,这是自我向情绪屈服的结果。游戏成瘾不同于正常的游戏,正常游戏是被自我允许的,而且是受自我控制的。但是,游戏成瘾则相反,自我在成瘾情绪面前无能为力,在抵抗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选择妥协。



为了缓解自我的挫败感,通常成瘾者会采取各种心理防御。比如说认同、自我麻醉、合理化等等。这样,对成瘾者来说,他们又可以心安理得的玩游戏了。一旦这种心理防御建立,想帮助成瘾者摆脱心瘾,就很难了。

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


如果家长在这时,认识不到孩子玩游戏的心理动因,而只是简单的对孩子玩游戏的行为进行指责,只会进一步的增强孩子的无力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并且,他们会认为,别人的指责才会让他们自尊受损的根本原因。不管别人的初衷是好是坏,都会让孩子对他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
所以,对于手机游戏成瘾,防重于治。在治疗时,一定要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孩子战胜心瘾,成为自己的主人。不然,很容易酿成各种各样的悲剧!


姜丁粽子


最近又一个孩子因为手机和家人发生了争执,不仅打劝自己早些休息的姐姐,并且离家出走跳了河。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孩子因为手机和家里发生争执,也不是第一个孩子因为手机被收而轻生,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会心痛,看到父母在一边哭得死去活来我们都感到难受 。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一个千把块的手机能轻易带走一个孩子的生命,为什么孩子会那样轻易为了手机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1事件回顾

该男孩一家在新华街上住,孩子读初中,事发当晚孩子放了晚自习后就开始玩手机,所玩的手机就是普通的智能手机。因为他明天还有早自习,姐姐和母亲劝他早点休息,让他停止玩手机,并且没收了的手机。结果发生了争执,争执的过程中,男孩把手机摔了,并且动手打了姐姐,姐姐因此受伤流血。然后他一个人跑出家门,在新化县资江一桥上纵身跳下,他的年龄永远定格在14岁,大好的青春因为一部手机而失去了颜色。

而近两个月已经有多起类似的事件,如果仅仅是个例那么我们可以说是孩子过于宠溺的缘故,但是多起事情的方生,就需要深思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孩子会对手机这样依赖?

02 为什么孩子会为了手机不要命?

当我们很多家长觉得照顾孩子比较吵闹,给了孩子一部手机,世界瞬间安静,也不用担心孩子会乱跑出现问题。但父母却不知自己悄悄被手机取代。

关心:人都是有各种感情需求的,比如被关心、被安慰,而这种需求孩子逐渐通过手机得到了满足。我今天心情不好,小哥哥可以给个赞吗?我的xx丢了,小姐姐可以给个心吗?甚至出现了,我妈妈去世了,可以给个赞关注下吗?让人愕然。还有平日里无人关注,而在网络里摇身一变成了呼风唤雨的网红。孩子的感情需求通过朋友圈和视频软件传播,并得到满足,他们能不对手机依赖吗?家长渐渐还有位置吗?

现在手机满足了很多孩子的各种需求,产生手机依赖也就是一种必然。不少孩子觉得,手机能给自己的,比亲爸亲妈还要多。手机就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孩子的情感寄托和心理依靠逐渐被手机替代。一旦夺走他的手机,就等同于夺走他的身份、他的社交关系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获得来源。这个时候,他当然要跟你拼命。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从两三岁就开始培养孩子对手机的这种依赖。

结语:别让手机害了一代人

一百多年前,在鸦片的毒害下,国力衰弱,屡受欺凌,至今还能让人感受到屈辱。而一百多年后,当手机依赖成了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很少有人担心。

因为手机疏远了亲情,因为手机荒废了学业,因为手机导致了家庭矛盾,因为手机影响了工作,因为手机损害了健康。手机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带给我们的危害也越来越多。

特别学生,意志力不强,自制力更弱,更容易产生依赖,危害也更大。倘若任由发展,被手机控制的一代人,没有手机就不能活的一代人,还有什么希望?


佩弦教育


这事别赖手机,手机不背锅,这是人的问题,第一是孩子个人问题,第二是家长教育问题。

手机每个孩子几乎都有,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手机上瘾,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因为手机跟家长冲突,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自杀,自残。所以这还是个人问题。

手机是中性的,没有立场的,在不同人的手里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已经必不可少,智能手机更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只把手机当做游戏里,并上瘾,这就是个人问题了。

手机对孩子影响较大,所以家长应该做好手机的使用工作,至少保证孩子不能手机上瘾,还有,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必要给他们手机,孩子小,自制力薄弱,自制力也差,所以容易上瘾。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还有,对视力的影响,这是生理因素,还有心理因素更重要,对生活失去兴趣,人变得懒散消沉。有暴力行为,对亲人施暴,等等,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家长来解决,不要过早的给孩子玩手机,孩子玩手机要有一定的限制,要可控,同时,家长也要做榜样,以身作则。


韩东言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们不禁要发问?为什么小孩这么爱玩手机?为什么小孩这么脆弱?家长究竟该怎么做?

下面我就结合案例来谈谈:

首先,我们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我们不能逆时代潮流而行,禁止孩子玩手机绝对不足取。

智能手机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大人都无法离开手机。何况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呢?面对手机的便利性、娱乐性,人们普遍是没有抵抗力的。既然无法避开,不如顺势引导。

其次,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来说说我是如何教育自家孩子的。我家的孩子与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喜欢玩手机,喜欢玩游戏。我与他约定:

平时(周一~周五)少玩手机。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每天可以玩10~15分钟。玩什么内容,我不限制。周六周日,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可以玩一个小时。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玩手机挂钩。每次考试成绩下降,取消玩手机“福利”两个星期。考得好,奖励玩手机时间。

所以,我家的孩子一直可以玩手机,但成绩一直很好!

第三,平时注意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我认为玩手机事小,生命教育事大!属于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挥霍了,也就彻底没了。所以,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我们不能粗暴的随意处置生命!从某种意义来说,生命不是你一个人的。也就是说你不是为你自己一个人活的!

当然了,这里涉及到家庭教育问题。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这也不是本篇要说的重点。我会在我的头条号“姑苏讲堂”里做专题讲座。欢迎关注、阅读!


姑苏讲堂


手机是现在这个社会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的高科技产品,手机有利于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便利,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手机看看新闻等好处。但手机上的游戏,却又是一个令现在父母十分头疼的事情,游戏有助于我们百忙之中娱乐一下,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但是在沉迷游戏的小孩子身上,却造成了很多事故。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手机用得好就是一个很便利的高科技,但用不好就会给家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在现今阶段,父母很难避免买手机给自己的孩子,毕竟手机能提供的便利是有目共睹的。决胜网认为,在买手机的过程中,父母就可以开始给孩子有一个概念,就是手机是需要靠他自己的努力而换取的。可以在与孩子约法三章之后才买手机给他。


在孩子拿到了手机之后,父母必须多加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毕竟现在的手机内容太多,好的坏的内容都会有意无意的呈现在孩子的面前。而对于孩子玩游戏的情况,父母更加需要多多留意。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必须扮演很好的引导者,在这时候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游戏与学习哪一个才是他的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父母可以跟孩子协商必须在课业完成之后才能玩游戏,也必须规定一天不能玩超过多久等,这样也有助于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


13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时期,父母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他们身上,这时候陪伴是很重要的。父母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多陪伴孩子,带孩子出外走走,看看窗外的世界,而不是跟孩子一起宅在家里玩手机。虽然是难得的周末,但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更为重要吗?


决胜网


手机之祸,手游之害,手机游戏真的毁掉不少孩子的前途。昨天下午放假前,我还特别给家长发短信,管好自己孩子,让孩子与手机保持距离,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现在是读书求知的年龄,不要被手机网游牵着鼻子走。我跟学生也经常讲,手机伴你一生,手机也可能毁掉你一生。虽然这样说,但我知道,效果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强了,父母管不了,老师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问题,真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新带初一,开学没几天,就有一位家长专门跟我说,老师,我的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我实在管不了了,我收了他的手机,他在家里又闹又跳,象疯掉了一样。老师,帮帮我吧,他比较听老师的话。家长眼中带泪,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持续数年的放纵,又岂是一位班主任短时间能改变的。班主任二十载了,最近这些年,真的目睹了不少学生因为沉溺于手机游戏,与父母冷眼相对,甚至恶语相向,这些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下滑,身心更是受到严重伤害,身体也受到伤害。有孩子因为手机游戏问题与父亲发生激烈矛盾,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悲剧。可是该怎么办?头条朋友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途虫的百味人生


真不愿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新闻:孩子因为玩手机而跳河自杀,实在是太脆弱了,长大了或许也经不起大风大浪。再就是,现在的手机真害死人,父母从小要正确引导。

其实,这种孩子多数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经常会和大人对着干或顶嘴,你说他一句就回敬你数句。更有甚者直接回怼:你指西,我偏去东,常呛的大人一愣一愣的。

常听家长诉苦:唉,现在孩子大了,不可一世的样子!其实,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无一例外都会经历这么一段时期,可能有的明显、有的大胆,有的来阴的。

我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淡定,孩子正在火头上,切忌以暴制暴、火上浇油。应尽量克制自己——多冷静、多哄哄,尽量扫孩子顺毛,以帮助孩子度过这段危险时期。

有些孩子或许也是从小没教育好,缺乏良好的关爱或家教,实是被宠坏的中国式子女。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每个孩子生下来都似一张白纸,作画人就是其父母——白纸变成美画or劣画,关键在父母的“神操作”上。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等到家庭的溺爱变异为"一种包庇护短的呵护、有诉求即答应的满足"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悄然变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刀",这种孩子稍一遇挫折就往往“缴械投降”!

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学习成绩,智力也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

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就痛批过某些学生,太缺乏“逆商”,没有一点抗挫能力——因暑期也出过类似事:大二学生因玩游戏未帮妈取快递,被骂而跳河自杀,妈妈想不通,也跟着跳了……

接着我又批某些学生:如果想让自己短命,不如读幼儿园时(二三岁)就自生自灭。父母辛辛苦苦养到大二,一下就没了,谁也不好受。

然后郑重对学生说:你们的命已不完全是你们自己的了,是父母的、是国家的,你们无权自杀、浪费,必须好好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并争取为人类多做点义务或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