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人物名片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杨立勇,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管理学硕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博士后,福建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福建省糖尿病防治研究院院长、福建省糖尿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福建省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和“福建省师德标兵”称号。

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一名优秀的医学教授必须是德艺双馨,师责为先,医德与医术并重。

——杨立勇

既是医师、医学教师,又是一名医学科研人员,杨教授身兼多重身份。作为医师,要依据医学科学研究的发现和理论指导,通过具体的临床实践解决患者的病痛;作为医学教师,要将医学的经典理论及临床经验传授给医学生,通过传承促进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医学科研人员,则要不断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在杨教授看来,医师、医学教师、医学科研人员,都是从事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践行者,其共同的目标是解决人类之病痛,都服从于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学的学科带头人,只有将‘医师、医学教师以及医学科研人员’这三者的职责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集于一身,才能对疾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

“医乃仁术”,杨立勇认为,医学人文不是外在于诊疗体系的一个“附属品”,其本身就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的神圣与博爱是医学生认识医学的出发点,敬畏生命、同情生命、热爱生命是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医学教师和内科医师,杨立勇兼任福建医科大学首届内科学教研室联席会议负责人和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他积极推进内科学教学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努力将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继承教育与创新教育,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现代教育观念融合于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沈喜妹是杨立勇教授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副主任医师和研究生导师。沈喜妹回忆说,有一回为了劝导一名情绪极度低落的1型糖尿病患者,杨教授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为患者耐心解读疾病、解释病情,让他重新树立了与糖尿病作斗争的信心,重建了人生的希望。“当时都过了下班时间了,我就问杨教授为什么要跟这个患者讲这么久,他就说,‘要是我不帮助这个患者疏导心理压力的话,他是不会有信心去接受治疗的,而且可能逐渐走向自闭和颓废。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迷茫和恐惧,也是医者的责任’。”沈喜妹说,“杨老师告诉我,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下,已经完全探明病因并拥有根治措施的病症十分有限,所有的疾病都必须心身同治。医师通过安慰、抚慰和心理疏导往往可以在疾病处置过程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从杨立勇教授那里,她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本身,还有医者的高尚医德和情怀。杨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感悟到,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愫对病情的转归和预后能起到重要作用,而这种心情很大程度源于医患间积极的人文交流。

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时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的杨立勇,做了《新医改形势下的医院文化建设》的精彩演讲,他说,“自古以来,医者就被认为是最富含人情味的白衣天使,医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对任何一家医院的成长来说,最终的障碍其实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文化与精神。”

率先垂范 实践教学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着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人数多动手机会少、重技能而轻素质等现实问题。杨立勇将教学过程、教学实践、教学点评、教学演示、循证医学等融会贯通,并整合为各种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阅及共享,构成教学改革和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早在2004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课程就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成为福建医科大学首批入选的省级精品课程。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杨立勇为学生进行临床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杨立勇积极寻找病例,保证学生多见识、多动手,在实践教学中,杨立勇身体力行,多次将自己作为模拟患者手把手教授学生学习体格检查技能。他所在的临床学院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奖,2016年取得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第一名获特等奖,为我省赢得重大教学荣誉;2018年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杨立勇所在的学院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

临床技能竞赛中获特等奖

作为博/硕士生导师,杨立勇已培养了10名博士、60多名硕士和1名博士后。2013年杨立勇被福建省学位委员会授予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此外,他还主持参与多个福建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2014年参与完成的项目《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杨立勇还担任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科学》副主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内科学》主编,另主编专著2部,参编4部,参与国家10多部指南、共识的撰写工作,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

他始终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持续改进医学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过程教学,定期组织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评价、教学竞赛等活动,安排高年资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包括指导教案的书写、备课方法、讲授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的指导等,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带领的内科学教研室于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级教学团队。

从事医学科研30余载 成果丰硕

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杨立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他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专项基金、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课题,尚主持多个国际和国内大型临床多中心研究分中心项目。作为第一作者先后获得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以及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刊物和国际糖尿病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引用。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杰出人民教师杨立勇:医学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杨立勇为糖尿病患者义诊和开展讲座

“健康教育本身也是医学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普及医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杨立勇认为,防治疾病单纯依靠医务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防胜于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家庭和医务界共同努力,才能不留死角。他先后17次参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或治疗共识的制定和撰写,累计在各种科普杂志、报刊、电视及广播节目上发表糖尿病科普文章或进行讲座100多篇次,长年组织世界糖尿病日宣传义诊活动,并为糖尿病患者开展了大量讲座、咨询和自我管理培训等普及教育工作,增强了民众的健康意识,提升了社会对疾病的知晓率、认知率以及防治疾病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