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樂視系三項資產拍賣塵埃落定 融創接盤再度“江湖救急”樂視電視

今日(9月22日),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公告,樂視控股拖延許久的子公司股權拍賣終於塵埃落定。融創中國(01918,HK)旗下的投資公司天津嘉睿匯鑫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睿匯鑫)拍下所有三筆股權,兩筆是樂視控股所持有的新樂視智家(已更名為樂融致新)合計18.38%股權,一筆則是樂視控股所持有的全部樂視影業股權。

樂視網(300104,SZ)董事會今年通過的多項議案顯示,融創仍然是樂視網最忠實的“保駕護航者”。嘉睿匯鑫今年除了以3億元參與樂融致新本輪增資之外,樂視網還向其借款數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接盤雖然表面上看不划算,但實際上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股權若流拍,可能阻礙本輪樂融致新的增資計劃;另一方面,股權流入他人之手則將加劇樂融致新股權分散,進一步動搖上市公司對樂融致新的控制權的穩定性。

不合理估值下融創默然接盤

按照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發佈的司法拍賣結果,截至9月22日上午10點拍賣結束時,樂視控股所持股權司法拍賣只有一個競買人報名,最終該項目下所有股權均被該競買人以總起拍價7.73億元底價成交。公告顯示,這一神秘競買人正是融創中國旗下的投資公司嘉睿匯鑫,嘉睿匯鑫是2017年初以150億投資樂視的投資主體,並在樂視網的後續發展過程中不斷施以援手。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這筆拍賣最大的看點在於樂融致新,作為樂視網今年增資的主體和核心業務經營主體,樂融致新的興衰關係到上市公司能否從危機中走出。

樂融致新的拍賣可謂“既賤且貴”,其今年在按照90億元估值進行增資,這裡卻被以18億元的估值拍賣,價格相對來說可謂“極為實惠”——不到2億元就能獲得樂融致新10%股權,而增資方增資3億元卻只能獲得不到3%的股權。縱然如此實惠,市場反應卻並不熱烈,8月20日之後開啟拍賣以來,僅有一人底價出手,這一對比中隱藏著市場對樂視網資產的兩極化看法:一方面是巨頭頻頻出資相助,一方面是市場整體冷眼相對。

市場的冷眼相待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此次司法拍賣中,評估機構使用資產基礎法對樂融致新和樂視影業的股權進行評估,卻在2017年期間選取評估基準日,樂融致新更是“奇怪”地選擇2017年10月31日作為評估基準日。

評估機構根據截止當時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價值17.45億元等數據,給出樂融致新18.72億元的估值。但稍微瀏覽樂視網的公告不難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2017年末,樂融致新已經是淨資產為負的狀態,沒有權益賬面價值。而樂視影業由於並非上市公司資產,2018年淨資產水平不得而知。

融創此時救場頗帶有一分悲情色彩,其實,樂融致新的估值幾乎都是融創一手“做”出來的。2017年融創入場救樂視的時候,其一度導致樂融致新的股權價值超百億元。也正是藉助融創的幫助,樂融致新才得以喘一口氣,維持經營到今年,並在今年啟動新一輪增資,樂視網一開始擬按照120億元以上估值融資。但在後續的協商中,很快就被削減到90億元。

現在看來,不論是按照資產基礎法還是按照收益法進行評估,樂融致新都無法得到如此高的估值。從經營業績上來說,上半年樂融致新也是鉅虧。

核心資產控制權保衛戰

融創接盤的必要性究竟有多大?事實上,對於樂視網來說,流拍或者股權被非大股東奪走都會產生複雜的後果。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今年樂視網謀求資金的一個重要舉措是與林芝利創、京東邦能、世嘉控股、金銳顯、江蘇設計谷、TCL新技術等簽署增資協議,通過債轉股等多種方式為樂融致新“輸血”。

但要完成上述舉措,需要滿足一定的交割條件,其中之一是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18.38%股權部分或全部進入司法拍賣程序。根據林芝利創、京東邦能與樂視網簽署的《增資協議》,第二期交割條件涉及“公司完成本次交易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將變更後的營業執照分別提供予本輪投資方”,因此,如若本次樂視控股持有樂融致新股權拍賣程序無法被按時推進,依照《增資協議》約定,將直接影響林芝利創、京東邦能的交割進度。

樂視網當時表示,本次拍賣程序所需前期工作(主要指對擬拍賣股權涉及評估說明報告的出具及確認)已於今年2月完成,後期待法院對其發佈拍賣公告即可進入實質性執行程序,但拍賣公告卻直到今年8月份才發佈。其提示,本次拍賣無法及時完成將導致樂視控股推遲償還樂融致新相關欠款計劃執行的風險。

流拍,無疑將對樂視網的自救計劃造成重大影響。

另一方面,股權若落入他人之手,將進一步造成樂視網對樂視電視這一核心資產的控制權削弱。隨著增資的逐步完成,樂融致新的控制權將變得更加分散,而其第一大股東樂視控股持有的18.38%的股權若流失,則將進一步加劇這種分散。樂視網此前公告表示,“公司存在因控股子公司部分股權被司法拍賣而導致失去對控股子公司的控股權的風險。”

樂視網已於2017年11月將新樂視智家34.94%的股權質押給嘉睿匯鑫和融創房地產。嘉睿匯鑫作為第二大股東,此次接盤一定程度上使上市公司核心子公司控制權與上市公司自身控制權不被分離。今日,記者與融創方面公關取得聯繫,但對方表示暫時不對此事發表評論。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