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何至今几乎没有相声团体超越郭德纲的德云社?

王路


郭老师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是我有多么优秀,全凭同行们的衬托!

这是一句讽刺,也是一种自嘲,更是一种特立独行不走“同行”路的态度和决心!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一个人情江湖。

有江湖就有圈子,而且这个圈子里有着太多的人情世故和江湖险恶,更多的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秩序和等级森严的守护,还有就是郭老师在《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里提到的那种“将死却乐道”的氛围,明明是在堕落和腐化,却都在奉承并赞美,明明听众们听完要骂街,却用录音机播放掌声,或领掌人来教导群众怎么鼓掌,听相声还得人手一本《怎么鼓掌》《怎么叫好》。

有人说,郭德纲碰上了一个好的时机,就是相声从意识形态到行为模式“装逼到了天打雷劈”的这么一个境界。

从上到下都在鼓吹“皇帝的新装”,德艺双馨的“大师”和“艺术家”被“圈养”着,受宠于体制。而一大群厨子裁缝司机花匠,努力取悦着“主流”和主流倡导的所谓“主流价值观”来争抢这两块狗食盆里的肥牛~

嗯,庆幸的是郭德纲没抢到!

“活该,死去!”大家应该还都记得郭老师在台上的这句“感言”,发自肺腑,以至于多年后郭老师回忆起那段岁月,感言道: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话说回来,现在北京二环要有二顷田的话,六国相印我也不换!

于是,(这两个字包含了多少辛酸和苦辣,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么说吧,生活活活把他逼成了祥林嫂,然后在台上叨叨叨叨叨叨,祥林嫂要能活在那个时候,她也能成一代相声大师。他就这么在争议和愤怒下走上了“非主流”的不归道路,没想到,走着,走着,这条路却越来越宽,越来越主流。

伟人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说最受群众欢迎的相声!

群众就是主流,市场就是潮流,网络就是上流。

既要卖,脸朝外,郭德纲不是艺术家,也不屑于当大师,他就是这么一位“面向群众”,真正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的相声演员。

而一大群厨子裁缝司机花匠,带着艳羡冲“德云社”吠上几声,即而俯首争抢着铁饭碗里少得可怜狗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