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虽然说平民想要一飞冲天,飞黄腾达很难,但是也总有例外。例如在康熙年间,有一个人就因为出了一个妙计,而被康熙帝提升为一品大员,那么此人到底出了一个怎样的妙计呢?竟让康熙如此高兴,破格提拔他。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这个贡献妙计的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明末清初人,他出生在乱世,所以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颠沛流离。后来在他十岁时,父亲就死于战乱,母亲也因此殉节而死。周培公彻底成为了一个孤儿。

虽然处境艰难,但是周培公是一位心怀大志的人,他找一切机会苦读书,出人头地。后来,大清入关之后,他也跟随到了京城,从一名小吏成为了内阁的供奉,也就相当于幕僚。但是他这样一位小人物,在满是大人物的京城里,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注意和重视。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所以,周培公在前期的时候,一直是默默无闻,一直到了他不惑之年,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此时是康熙年间,康熙执政之后,看到吴三桂越来越做大,所以依然决定削藩。而吴三桂也看出了康熙的想法,所以发动了叛乱。

如果仅凭吴三桂一人之力,还不能十分有把握推翻清廷,所以他联合了陕西提督王辅臣和靖南王耿精忠等人,一起叛变。当时吴三桂和耿精忠都是在南方地区,而王辅臣的军队驻扎在陕西,是离京都最近的一支叛军,所以成为了对康熙威胁最大的军队。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而王辅臣此人用兵狠辣果断,而且颇为狡猾,所以当时清兵们并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康熙就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领10万清军,剿灭王辅臣。图还率领大军打了刚到就准备开打。但是此时周培公提出了相反的建议。

他说:“王辅臣会选择反叛,属于形势逼迫,而且他定然舍不得自己已有的高官厚禄。所以如果朝廷承诺,不再追究他的责任,派人去安抚他,他定会投降朝廷。我军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就可大获全胜。”图海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是选谁前去劝降呢?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最后选来选去,无人前来。还是周培公主动请缨,表示愿意进城劝降,并且表明心志:“如果此举成功,那还是大将军教导有方。如果我遭逢不测,那是命该如此吧。”图海看到周培公此举,甚感欣慰。

所以就连夜将周培公劝降的计策上报给了康熙。康熙知道后,认为周培公乃国之忠良,很有英雄气概,是一位难得的人才,所以他立马就召见了周培公。两人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康熙非常高兴,就赐他一件黄马褂,并且封他为一品大员,让他带着赦免诏书,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前去招降王辅臣。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果然,周培公到了王辅臣的大营之后,看到他所携带的赦免诏书,立马投降,并将吴三桂授予他的将军印也上交给朝廷,以示诚意。王辅臣的归降,相当于折断了吴三桂的一只臂膀,也解除了京都的危险。

康熙对于周培公的功劳,自然是多加封赏,于是就问许他一个愿望,但是,周培公只提出,希望朝廷能给殉节的母亲一个封号。康熙也身感其孝心,所以就将他封为山东东莱岛,他母亲也被封为贞烈恭人,并亲自为他的母亲撰写祭文。

周培公只是出了一个计策,为何就被康熙赏识,从幕僚提为一品大员

周培公出身于平民,但是就因为对康熙平叛有功,所以被康熙认为一品大员,并且感其孝心,追封了他的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