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日本為何偷襲美國襲珍珠港?原因你想不到!

優質權威的軍事圖書商

用閱讀鑄造軍迷的作戰空間

歡迎關注“battle-space”

後續精彩不斷

--------------我是分割線---------------

M先生說

太平洋戰爭始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在面對絕對的實力差距的情況下,日本為何膽敢貿然出擊美國?這背後,和二者的理念衝突有很大關係。

01

日本的軍事擴張:屌絲逆襲,我有夢想

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急劇上升,內閣掌握了實權,軍部把持了內閣。在爭奪亞洲殖民地過程中日俄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爆發,日本打敗了俄國,奠定了日本在國際的地位,這是第一次非白人國家打敗了白人國家。

一戰後日本作為戰勝國獲得了德國在亞洲的諸多權利。30年代趁西方經濟大蕭條無力顧及亞洲,日本軍界打破了國際條約限制,開疆擴土,把目標對準了中國。此時軍部已經完全控制了政府。這也是日本軍事擴張的進一步發展。

日本為何偷襲美國襲珍珠港?原因你想不到!

希特勒青年團訪問日本

隨後日本對中國訴諸武力,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和上海事變。面對日本的暴行,西方未對日本採取任何實質懲罰,這使日本不再懼怕歐洲列強,因而在中國採取了更多軍事行動。

1936年日本少壯派對政府在中國的軍事的行動進展太慢而不滿,發動軍事政變。雖然政變被平息,但是軍部得以採取對中國更激進的軍事政策。內閣隨後出臺了《基本國策綱要》,明確是出要向中國和印度進行擴張。軍事擴張已經浮於檯面。

日本為何偷襲美國襲珍珠港?原因你想不到!

被軍部掌控的日本議會

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在對中國作戰的曠日持久的時間裡,日本軍部嘗試繼續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地方採取軍事擴張。1939年對蘇聯不宣而戰,不久以日本戰敗締結和約告終。此後日本便把目標轉移到了美國。

02

美國的天定命論:向西進發,我是老大

美國建國以來實行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不問外界之事(特朗普上臺被外界認為孤立主義的迴歸)。隨著國力的增強,19世紀四五十年代,天定命運論風靡美國。美國人開始認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理應將自己最好的現行制度散播開來。與此同時西進運動開展地如火如荼,這也為美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戰前後,美國國內的西進運動基本完成,但是美國人並不認為一條海岸線就是西部的終點。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就是最好的證明。著名史學家錢乘旦教授認為,美國西進運動的終點是中國海岸,其不斷向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力擴張從未停止過。

而日本的軍事擴張無疑是對美國外交政治的一個挑戰。

因此羅斯福政府對中國提供援助,考慮並逐步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這加劇了日本對美國的不滿,因為日本作為島國,十分依賴外部原料和市場。日本的軍事擴張和美國的“天定命運”觀念必然會使這兩大強國發生衝突,並最終導致世界大戰。只不過日本顯得更急切了一些……

03

戰前美日外交:打架之前握個手

1939年和1940年春,歐洲爆發了戰爭,德國以“閃擊戰”橫掃了歐洲。歐洲殖民國家已無法顧及亞洲的殖民地,即便是太平洋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島嶼等地區。日本覺得這是天賜良機,開始在太平洋採取行動,但是這面臨著來自美國的威脅。

於是日本加強外交攻勢,和德國、意大利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美國也開始意識到日本的威脅。但是限於其“歐洲優先”的戰略,美國在太平洋只是初步確立了防禦態勢,並於1941年7月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全面終止對日本的石油出口。日本軍部大怒,將這種行為示為“經濟宣戰”。

東條英機上臺後一面大肆宣揚和平,積極與美國談判,一面暗地裡緊急備戰。面對美國強大的實力,主戰派們認為如果能通過一場偷襲重創美軍在太平洋的力量,加之美國重心一直放在歐洲戰事,其在短期內是無法恢復太平洋的實力。因為日本的國力可以支持它打一場持續兩年的戰爭,兩年之後日本在太平洋的勢力已固若金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資源,再和美國坐上談判桌。

這就是日本的設想,日本也明白自己不可能真要打贏美國,而是通過戰爭爭取到自己想要的資源!

04

太平洋戰爭:讓你條胳膊你也打不過我

1941年12月7日,南雲忠一率領航母編隊順利駛向珍珠港,300多架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進行了兩撥轟炸。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成功實施。日本獲得了短暫的勝利。然而日本低估了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與戰爭的勇氣。隨後美國向日本宣戰,同時國內龐大工業力量加速運轉,很快就恢復了珍珠港的損失。

這也許是日本最低估美國的一點,所以日本才膽敢拔老虎鬚。當美國醒來後,日本就必須承受虎威了。雖然前期美國確實因為損失慘重,日本得以在東南亞等地接連攻城略地,推進自己的目標。但隨後的珊瑚海之戰、中途島決戰、瓜島爭奪戰等重大戰役,美國逐步扭轉戰局。最終被兩顆原子彈嚇破了魂。

日本為何偷襲美國襲珍珠港?原因你想不到!

決戰中途島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帝國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