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你的小孩很害羞?不妨這樣來幫他

去年其實就有想法,想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結合故事,有大家探討地些育兒理念。但沒有堅持下來。現在,還是決定重啟這個計劃。

這些故事,都選自於華大師範版社出版的一套基於心理學視角的兒童成長故事,原文中都標註有父母對待孩子行為錯誤的和正確的做法的解讀,我也儘量會在文中體現。希望在父母指導孩子行為的過程中起到最大的幫助作用。

很多家長都會經歷這樣一些場景:帶著孩子出門遇到熟人,讓他打個招呼,他卻躲在父母身後不肯出來;很多小朋友在廣場上玩得很開心,他也想參加,卻不肯自己去說;不喜歡參加聚會,即使去了,也躲在一邊自己玩……

你的小孩很害羞?不妨這樣來幫他

孩子害羞,家長比孩子還焦慮

所以,家長們都給孩子們貼上了一個標籤:害羞!

我們先來看看害羞的定義:

你的小孩很害羞?不妨這樣來幫他

請注意劃線部分。害羞的本質是“怕”,因為“怕”,所以不想,不肯,不想

有研究表明,大約有40%的孩子是害羞的,他們當中,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可能是成長環境造成的。

害羞的孩子,通常表現得害怕別人關注,但其實他對關注是既渴望又害怕的,他既想得到朋友,又需要躲著別人才有安全感。他害怕的是:關注會以不認同或批評的形式出現。比如拒絕或受辱,所以害羞的孩子對於關注的恐懼,就超過了他對關注的需求。

害羞的孩子通常有較低的自我概念,那就是總會認為自己不夠好。這往往是一切的根源。害羞的孩子經常會被困在以下的惡性循環中:

低自我概念,認為自己不夠好-->對同伴細小的、可能是表示不喜歡自己的表情或姿態(如拒絕他的好意,沒有和他打招呼等)過於敏感-->感到焦慮、受挫和恐慌不安-->躲避社交場合-->更少機會來學習交友-->社交技能差-->被別人孩子拒絕-->更低的自我概念。

只把孩子扔進社交場合去鍛鍊是行不通的,全造成惡性循環,害羞的孩子需要你伸出援手。那麼父母如何來幫助害羞的孩子呢?

一、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再仔細講);

二、降低任務難度,使之合適孩子的能力水平,給孩子提供成功的體驗。

1、在孩子有要求時提供必要的幫助。請特別注意:是在孩子有要求時!有些父母包辦代替孩子做事情,也是造成孩子膽小容易害羞的重要原因。你都替他做了,他又怎麼能學會應該怎麼去做呢?

有些事情 ,如打招呼、與人聊天、打電話、加入一個小組等,這些在你看來非常簡單的事情,對於害羞的孩子來說,卻非常困難。你可以在孩子有要求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幫助,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敢做的事,讓他自己決定承受多少壓力。

2、將目標階段化。

分解大任務,分步驟進行。逐漸增加任務的難度。這樣孩子每完成一步,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例如故事中朱麗的爸爸鼓勵朱麗和雞大嬸打招呼時,說話很難,那就是先嚐試抬頭看著雞大嬸,對她微笑就行了。

3、教給孩子一些策略和方法,幫助他獲得成功。

有時候,孩子說“我不能”的時候,他們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委婉的建議一些方法和策略,但是不要強迫他必須採納。如故事中朱麗的爸爸鼓勵朱麗去彈鋼琴:彈錯了沒關係,小朋友們都在玩搶椅子,沒有會關注到錯不錯;卡殼了也沒關係,剛好停下讓小朋友搶椅子;太緊張了,深呼吸,爸爸會在一旁給你加油……

三、讚美和鼓勵孩子,尋找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新形象。

父母通過言行給孩子提供鏡像效應,這是孩子建立自我概念的基礎。

如果父母使用的是凹透鏡,比如像朱麗媽媽那樣“你這孩子,真拿你沒辦法,每次要參加聚會,表演什麼的,就是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你不用擔心,聚會上有很多你認識的人,大方點,不用那麼害羞……”而朱麗出於對媽媽的信任,對媽媽的話深信不疑。開始懷疑自我,自恨、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類似的話還有:“你太膽小,太害羞了”;“你為什麼不能像XX一樣勇敢大方呢?”;“打個招呼有什麼難的,你只能做到這個程度嗎?”……)

相反,基於客觀事實的鼓勵和讚美,能幫助他們感覺自己是個能幹的、能掌控自己生活、招人喜歡的人,發現自己身上優秀的品質和新的閃光點。這種新的自我形象能讓他們在社交中更自信,由此步入一個良性循環:

高自我概念,認為自己很好-->理性、客觀的解釋同伴的行為(“他不打招呼可能是沒看見我,不是討厭我”、“他不吃我給的蘋果只是因為他不喜歡吃蘋果”等)-->感到自信、放鬆、自在-->親近社交場合-->更多的機會來學習交友-->社交技能強-->被別的孩子接納和認同-->更高的自我概念。

四、創造機會讓孩子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適度的壓力是良好的刺激,能激勵孩子達到良好的表現。所以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把他從惡性循環中拉出來,建立更為積極的自我概念。

特別經強調的是,任務難度很關鍵。如果難度過大,如鋼琴獨奏,而不是給遊戲伴奏,那麼孩子失敗的可能性會變大,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往期相關文章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