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乎
大國崛起,需要大城市來支撐!改革開放40年,其實就是南方城市崛起的信號!
如果光看4個一線城市,來對比南北經濟格局,是有不足,我們把數量從4個一線城市,放大到10個城市來看!
1978年,我國GDP十大城市是:
1:上海
2:北京
3:天津
4:重慶
5:長春
6:哈爾濱
7:瀋陽
8:廣州
9:大連
10:武漢
可以發現,當時北方佔了7個,南方只有3個!那時候還沒有深圳特區。
2018年,我國GDP十大城市是:
1:上海
2:北京
3:廣州
4:深圳
5:重慶
6:天津
7:蘇州
8:成都
9:武漢:
10:杭州
光陰冉冉,2018年,我國十大城市,北方只有2個,南方佔了8個。
40年前的中國十大城市南北格局,是“三七開”,而現在,南北格局變成了“八二開”。
主要原因有三個:
1:我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的崛起,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2:南方的優良港口眾多,能夠適應國際經濟形勢,或許信息更快,發展經濟更加開放。
3:氣候條件,生態環境影響。南方氣候比北方好,特別是東北,一年有好幾個月是不能工作的,而南方,365天,都可以幹活,發展經濟。
總結
雖然目前我國四個一線城市,只有一個在北京,但是為了改善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雄安新區作為百年大計,國家下一個“深圳特區”在進行規劃和建設。此舉就是來平衡南北經濟的差距,另外,東北城市的集體“衰落”,讓北方經濟增長壓力更大,同時由於北方的空氣質量,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更大,很多汙染企業必須關閉,中短期來講,對北方的工業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相信經過改革與陣痛之後,北方的經濟一定能夠開始復甦,隨著西安、鄭州都被納入國家中心城市,未來,瀋陽即將成為我國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相信北方的經濟必將復甦,不說超過南方,應該差距會越來越小!
蔣昊說經濟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戲聯有“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是南方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的重要商埠碼頭和我國經濟、金融、商埠中心,素有“東方明珠“之稱,也被譽為是"東方巴黎” !
無論是從地緣、歷史、工業,還是從商貿、經濟上講,上海無愧為是中國城市的大哥大 ! 這不僅僅得益於她地處南方,主要還是她臨江靠海、氣候溫暖溼潤、全年度港口運營良好,而且更是我國東部沿海區的海、陸、河運、空港的十字聚焦點。。。很多國際會議、重大涉外事項也在此開展 !
廣州,地處我國珠江三角洲上,是泛珠江內陸區的核心部分,是我國南海邊陲上最大、最耀眼的老字號城市 ! 廣州同時也是我國南方(區別於東部)地理位置(臨江靠海)、歷史文化、工業製造、商品(含出入海關、境)進出、國際化商貿、環廣州經濟帶最具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
廣州的興盛,不僅僅是在傍著香港,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她是我國南方獨立的、最前沿中轉和始發樞紐站 ! 在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大加深內聯外引、實現對外商品貿易為主導的開放時代(當然以前也很牛),廣州作為我國的南部出海城市,當然更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快 !
從深圳的地理位置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 深圳不僅僅毗鄰東方之珠、世界性金融和商埠(海上)碼頭一 一香港,而且還出珠江而入南海,比廣州更靠近世界。。。所以也有“世界之窗”之稱。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哨,也是
我國實現對外貿易、連通世界的又一橋頭堡,更是我國全力打造的第一個經濟特區 ! 深圳在依託香港、藉助廣東沿海、實行自我崛起的現代體系創新之都 ! 深圳在開放初期,加快、加速從招商引資(主要是國際)、開闢工業園區、吸納國內外優秀資源,到實行自我創造的近四十年中,取得了以“深指”為效應、以商貿為突出(出國)的綜合性大都市,在海內外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至於說為什麼這三個特大級城市都處在南方(重慶也屬南方)? 主要是因為她們的地理位置、對外貿易作用、外引內聯之要衝點上等因素決定的 ! 而且,她們還有幾個共同點 : 都靠江臨海,都處在環沿海進出口貿易點上,都是我國改革開放率先擬建的第一批前哨站,都是乘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東風、打造成走出國門的經濟型城市 ! 從這幾點優勢上來看,北方的城市就缺乏如此眾多得天獨厚的條件了 !
zhangjun-8
南北經濟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先來看看那南方和北方GDP的情況
南方和北方GDP數據
2018年北方GDP為35.14萬億,南方GDP為56.23萬億,南方GDP總量是北方的1.6倍。南北經濟差距明顯,改革開放第一個和第二個特區都在南方,分別是廣東和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頭兵,現在珠三角和長三角是中國最發達的經濟區域,現在又有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和長三角對GDP貢獻巨大。
北方GDP以山東GDP最多,四個一線城市中,只有北京位於北方
山東省GDP為76469.67億
河南省GDP為48055.86億
河北省GDP為36010.27億
北京市GDP為30319.98億
遼寧省GDP為25315.35億
陝西省GDP為24438.32億
天津市GDP為18809.64億
內蒙古自治區GDP為17289.22億
山西省GDP為16818.11億
黑龍江省GDP為16361.62億
吉林省GDP為15074.62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GDP為12199.08億
甘肅省GDP為8246.07億
寧夏回族自治區GDP為3705.18億
青海省GDP為2865.23億
南方GDP以廣東GDP為最多,四個一線城市中,上海、深圳、廣州都位於南方。
廣東省GDP為97277.77億
江蘇省GDP為92595.4億
浙江省GDP為56197.15億
四川省GDP為40678.13億
湖北省GDP為39366.55億
湖南省GDP為36425.78億
福建省GDP為35804.04億
上海市GDP為32679.87億
安徽省GDP為30006.82億
江西省GDP為21984.78億
重慶市GDP為20363.19億
廣西壯族自治區GDP為20352.51億
雲南省GDP為17881.12億
貴州省GDP為14806.45億
海南省GDP為4832.05億
西藏自治區GDP為1477.63億
互金圈
所謂的中國四個一線城市應該指的是北上廣深吧!除了北京是北方城市之外,其餘的三個(上海、廣州、深圳)都是南方城市,這是位什麼?
從小的方面看,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至少都有我國的一個一線城市,其中長三角、珠三角都位於南方,而且發展勢頭都很強。其實這主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形成的,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經濟重心主要在北方,尤其是我國的東北地區,1978年,我國GDP最高的20座城市,有6座都位於東北地區,東北三省也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尤其是遼寧,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搖籃,有“共和國長子”之稱。
從大的方面看,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率先崛起,東北的經濟地位下降,目前總體上看,我國的經濟實力南方要比北方強,發展勢頭也比北方強勁。目前我國有17座萬億GDP城市,除了北京、天津、青島和鄭州位於北方之外,其它的城市都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而東北地區一座萬億GDP的城市都沒有。我國的四個一線城市,其實也是我國GDP最高的四個城市,在2017年北上廣深的GDP都已經超過2萬億人民幣。
其實,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早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完成,這是歷史大趨勢,無法延緩。目前看來,這個趨勢還在進行中。如果按照GaWc組織公佈的城市劃分,其實我國有6個世界一線城市,分別是香港、北京、上海、廣州、臺北和深圳,除了北京位於北方之外,其餘的都是南方城市。
錦繡中源
中國四個一線城市,三個位於南方。這是為什麼?簡單的說來,就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南移了。其實不僅體現在一線城市,很多經濟指標南方都已經佔優勢了。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在17個GDP突破1萬億的城市中,除了北京、天津、青島、鄭州4個城市位於北方,其餘13個全部位於南方。還有,2017年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4個位於北方,6個位於南方。其中前四大港口全部位於南方。
這些例子都說明,南方的整體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北方。目前,南北方GDP之比大約是3:2,北方已明顯低於南方。
其實早在南宋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就已經完成了南移。現在只不過是在延續這種經濟態勢,並且還在繼續擴大。比如2018年,我國有3個GDP首次突破1萬億的城市,其中鄭州位於北方,寧波和佛山位於南方。
經濟重心南移,是歷史大趨勢,無法阻擋,只能想辦法延緩。但現在看來,延緩的效果很有限。在我國三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中,前兩者不但規模更大,而且增速也更快。這說明在實際中不但沒有延緩,反而在加速。
財經知識局
中國大陸4個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應該是北方1個,中部1個,南方2個。
上海是東方,不是南方。其地理位置應該是中部,非北非南。
北京是首都,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廣州是我國最早的通商口岸。
深圳是我國最早最大的經濟特區。
上海是我國改革開放前工業最發達的城市,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早在清朝末期,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就是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開革開放四十一年來的發展軌跡,仍是由南部沿海地區發端,然後一直沿著海岸向北推進,最後才逐步向內地發展,有了中西部的大開發。
所以,位於東南沿海的上海、廣州、深圳發展得更快更好,和首都一起成為一線城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MikeLee75343482
首先這四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除了北京以外其他三個城市都是沿海城市。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政治中心經濟中心。
地理原因,這四個城市都是中國交通樞紐城市,不論是鐵路還是飛機。
歷史原因,由於農業工業水平的發展,從宋朝開始,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從北方的黃河流域開始逐漸移往長江流域。
上海,作為長江的入海口,使得上海發展迅速,作為中國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港口,上海港,南北海運以及東西長江運。外貿吞吐量佔了全國百分之20左右。
廣州,作為鴉片戰爭後向英國出口的最主要港口之一,廣州迅速發展。廣州港是中國第四大港,吞吐量全球第五。廣州地理位置優越,是珠三角地區的中心。廣州有中國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
深圳,當年第一批改革開放的城市之一,深圳從小城到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這40年的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
其實這些一線城市的發展,地理位置的優越我認為是最關鍵的,而且由於國家政策的開放,使得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經濟飛速發展。而作為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心,上海廣州深圳的發展就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個人認為,北京發展成為一線城市離不開它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如果北京不是政治中心的話,或許北京不一定會是一線城市。
可能我得看法也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補充改錯。
盛京大老王
自南宋以來,中國的經濟重心就基本完成南移。那時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當屬長三角也就是江南地區。
當時的北京只是防守遊牧民族的邊緣軍事要地,上海(松江府)只是蘇州府的小弟,廣州則已經是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至於深圳恐怕還沒有形成漁村。
現在四大一線城市的成因之中,北京是因為作為首都的絕對優勢,上海是因為建國之前家底就已經非常雄厚,廣州是千年來的南方貿易中心,深圳則是得益於改革開放和特區政策,當然還是因為靠近香港。
之所以北方只有一座一線城市,而且還是因為作為首都,是因為北方根本不適合建設特大城市。原因其實簡單粗暴,只因兩個字——缺水。要不然國家也不會花費巨大代價,建設南水北調工程。而且縱然如此,北京等地的飲用水供用仍然不充裕。
飲用水供用看起來不起眼,但它卻是阻擋一座城市成為特大城市的絕對障礙。當然,飲用水只是自然條件的阻礙。社會層面的阻礙則更是根深蒂固,那就是因為北方的商業環境遠遠落後於南方,不僅是因為政策,更是因為觀念。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北方人愛當官,嚮往進入體制內的穩定生活,而南方人愛做生意,嚮往自由的生活。這些雖不能概括全部人,但現實情況也基本如此。北方人往往缺乏團結意識,往往成功者的模式會在短時間內被大量複製,並導致惡意競爭,很難形成產業集群。所謂滴水成河,數億人的這種意識世代累積,導致了長期落後於南方的商業環境。
作為一線城市,經濟永遠是硬指標,而商業環境永遠是經濟最重要的軟實力。而且無論是中等城市還是特大城市,說到底都是人口的集合體,群體意識往往決定了城市的“氣質”,那就是吸引力和競爭力。同時去過北方和南方的行政機構辦過事的人最能感受到,兩者服務意識的絕對差異。
我國是市場經濟體制,北方唯一的一線城市北京的形成,更多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而南方三座一線城市的形成,雖離不開政策因素,但更多是市場要素的自然累積。“來了就是深圳人”,已經說明了一切。
堅果旅行
神農頂
廣州不是,已經讓給深圳了,讓深圳是一線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