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乾隆自命“十全老人”,事實上呢,大清帝國,在他的掌舵下,無論是國力,還是疆域,確實達到了巔峰。但是呢,雄心勃勃,說一不二的他,偏偏在西南小城,一次又一次遇到了尷尬。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乾隆騎馬圖

大金川和小金川,分別是現在的金川縣和小金縣,都隸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具體位置,距離成都市不遠,在成都市的西部。旁邊,就是著名的汶川。兩個縣加起來不到1.2萬平方公里,以山地為主。地形狹長,山勢險峻,落差較大,水流湍急。人口呢,以藏族人為主,加起來也不到20萬。至於乾隆年間,加起來不到4萬人。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大小金川地形圖

一個彈丸之地,人口稀少,兵員只有幾千人。但是呢,清軍前後投入了十萬以上的官兵,幾十萬民夫,耗費白銀七千萬兩以上,損失數萬人,才勉強平定了這個地方。乾隆的帝國,兩位總督因此被砍頭,一位軍機大臣因此自殺,一位尚書因此陣亡。還有大批中高級官員,或者陣亡,或者被朝廷砍頭,或者被降職撤職。

這一切,都是為什麼呢,大小金川的地方勢力為何和清軍開戰,清軍為何付出瞭如此慘重的代價,最終又為何能獲得慘勝呢?下邊,就讓小編隨便說說帝國的尷尬,乾隆的大軍,在大小金川的那些事。

乾隆登基後不到十年,川西高原的幾十位土司,對中央並不馴服。朝廷呢,也一直在西南地區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希望能夠廢除土司制,由朝廷管理。在這個背景下,中央和川西的土司,彼此的矛盾,愈發尖銳。

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也就是金川縣的土皇帝。他雄心勃勃,一直希望統一川西高原,多次攻擊別的土司。被攻擊的土司呢,則向中央求救。

莎羅奔為何敢如此“放肆”呢?畢竟,當時的清軍兵強馬壯,清朝呢國力富強,沒有哪個土司敢直接和朝廷對抗。其實呢,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乾隆九年,幾十名清軍在巡邏的路上,被人搶劫,全部被扒光。川陝總督慶復火冒三丈,一口咬定是瞻對部落的人乾的,這個部落,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新龍縣。理由呢,說瞻對人一向喜歡搶劫。乾隆十年,乾隆決定討伐瞻對部落,來震懾這些土司們。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川陝總督—慶復

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一年後慶復向朝廷報捷:攻克了瞻對部落,燒死了土司班滾。瞞的過朝廷,卻瞞不住下邊人。事實上呢,清軍投入了幾萬人,瞻對卻只有幾千人的武裝。結果呢,清軍沒贏過一次戰鬥,而且被打的東躲西藏。慶復總督,面對朝廷的催促,竟然想出了以重金賄賂瞻對土司的辦法。最後,慶復給了瞻對部落大批的金銀財物,雙方停戰。瞻對人讓出一個寨子,任清軍隨便燒。瞻對人呢,則三年不許出頭。於是,川西高原暫時太平了。當地駐軍,也獲得了乾隆的大力表彰。

附近的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知道真相以後,哈哈大笑。原來,無比強大的朝廷,也不過如此嘛。莎羅奔,因此野心勃勃,四處出擊,頗有一統川西的勢頭。

面對其他土司的求救,乾隆不屑地笑了。乾隆十二年,他毅然派出了雲貴總督張廣泗,率領三萬官兵,進剿大金川。張廣泗,曾經在貴州平定過苗族人的叛亂,被乾隆譽為“西南屏障”。他意氣風發地來到了四川,覺得這是皇帝對自己的考驗,表現好,就能進入軍機處,扶搖直上。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雲貴總督張廣泗

張廣泗來到川西之後,經過仔細偵察,加上多年的經驗,很快認清了大金川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事實。於是,他提醒皇帝,重視大金川,別輕敵大意。同時,要求增派援兵和糧草。最後,他還捅破了慶復賄賂瞻對部落的事情,告訴皇帝,瞻對土司班滾壓根不老實,還活著,沒死。

乾隆聞訊後,暴跳如雷,立刻處死了川陝總督慶復。又給張廣泗增加了兩萬官兵,催促他儘快剷平大金川。但是呢,大金川到處都是用石頭構建的碉樓,低的也有十米以上,極其堅固。莎羅奔在碉樓上屯兵屯糧,堅守不出,隨時尋機偷襲清軍。清軍呢,挖地道、埋地雷、用炮轟……都未能攻破碉樓。

莎羅奔的部隊,隨即發動了反攻。當年年底,在大金川的馬爾邦,一次就殲滅了至少3000清軍。清軍屢屢遭到襲擊或者伏擊,損失過萬,徹底陷入被動,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次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的結髮妻子富察皇后,在山東德州病逝。乾隆當時正在巡視地方,心情極其惡劣。他對毫無進展的張廣泗徹底失去了耐心,派出首席軍機大臣訥親去川西督戰,催促張總督速戰速決。當年六月,訥親來到了川西。他和張廣泗意見相悖,動輒拿出聖旨壓張。張廣泗一怒之下,放棄了指揮權,讓訥親去帶兵作戰。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影視中的訥親

說起訥親,估計知道的人不多。他的祖先額亦都是努爾哈赤的心腹愛將,五大臣之一。他的祖父遏必隆,是康熙登基時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他的姑姑,是康熙的皇后。他的父親,都統授領侍衛內大臣。他呢,則是乾隆前期的首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和戶部。

訥親堅決執行皇帝速戰速決的部署,親自指揮上萬人,對莎羅奔的軍隊,猛打猛攻。結果,十幾天的時間,參戰的清軍,就損失大半。當年夏秋季節,幾十個敵兵偷襲清軍。三千清軍,迅速潰散,還發生了嚴重的踩踏事件,死傷幾百人。沒幾天,幾十個敵軍偷襲清軍的大營,殺傷了不少清軍,還搶走了幾門大炮。乾隆聞之,批了四個字“聞之駭聽”。

此時,朝廷在川西,已經損失了幾萬人,耗費了至少兩千萬兩白銀,卻沒有任何進展。乾隆忍無可忍,讓張廣泗和訥親回京城受審,同時派出小舅子傅恆去川西接盤。乾隆怕小舅子去了沒有威信,委任他為川陝代理總督、軍機大臣、戶部尚書,額外配備官兵、裝備,又從自己的內庫裡拿出了十萬兩白銀,讓他去前線給官兵發紅包。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傅恆

當年十二月,張廣泗因為拒絕給皇帝背黑鍋,被處死。訥親呢,還在京城的郊外,收到了祖父的佩刀,被乾隆命令自殺。過後,傅恆開始和大金川的莎羅奔講和。乾隆十四年二月,講和成功。朝廷赦免了莎羅奔的罪過,莎羅奔向朝廷投降,歸還了攻克其他部落的地盤。

第一次金川戰爭,就這麼稀裡糊塗地結束了。清廷,前後投入了幾十萬軍民,兩三千萬白銀。結果呢,沒有任何進展,屢屢損兵折將。死傷幾萬官兵,死了一個首席軍機大臣,兩位總督。最後,勉強和大金川議和,獲得了大金川土司,名義上的馴服。

卻說清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獲得了大金川名義上的馴服。幾十年過去了,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早已去世,此時的土司是他的侄孫—索諾木。

大金川和小金川迅速結盟,四處攻擊附近的其他部落,頗有再次統一川西的勢頭。這一年,是乾隆三十六年。

乾隆再也受不了了,於當年十月,毅然向這兩個部落宣戰。理藩院尚書溫福被委任為主將,戶部侍郎桂林為副將。溫福從汶川出兵,桂林從打箭爐出兵,正式向小金川發起了進攻。

兩路清軍加起來過萬人,耗費了上千萬兩白銀,終於在次年的年底,攻陷了小金川。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逃往大金川,投靠了索諾木。

接著,清軍從小金川出發,向大金川進軍。幾百華里的路程,清軍竟然走了半年。既有地形複雜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當時的清軍,把指揮部設在了木果木,也就是現在的金川縣布達村。結果呢,被大金川的部隊,切斷了和內地的聯繫,成為了孤軍。

溫福關閉了每個營門,以防止大金川的人混入,連運輸隊都不許進來。運輸隊在運糧的過程中,被嚇到了,扔下了糧食,迅速撤走。大金川的部隊則埋伏在附近,等待時機。

晚上,清軍悄悄開門去搬糧食。誰知道,敵軍迅速殺了進來。一萬多清軍,還有運輸隊幾千人,迅速潰散。數千人陣亡,統帥溫福中槍陣亡。乾隆聽說溫福戰死了,特別悲痛,詔予一等伯爵,世襲罔替,祀昭忠祠。瞭解真相之後,一怒之下,剝奪了溫福的爵位。

大金川的部隊打死了溫福以後,迅速收復了小金川。幾萬清軍,全線潰敗。大將阿桂,則臨危不亂,沉著地帶著一部分官兵,撤退到了安全地帶。乾隆帝欣賞他的才能,授阿桂為定西將軍,豐升額、明亮為副將軍,並調遣健銳、火器營二千名士兵和吉林索倫兵二千名一起進剿金川。

卻說大金川的部隊收復小金川以後,藉著勝利的勢頭向清軍講和。阿桂明面上拖延,背地裡向朝廷求援。此時,眾多土司之間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尤其大金川和小金川,則發生了衝突。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的年底,大小金川的清軍已經接近了十萬人,軍費突破了上千萬兩白銀。阿桂兵分三路向大金川進攻,穩紮穩打。經過兩年的鏖戰和圍攻,在海蘭察等將領和廣大士卒的奮勇衝殺下,清軍終於攻克了大金川的政治經濟中心。次年,攻克了最後一個據點—噶拉依。大金川的土司索諾木,走投無路,帶著兩千多軍民,正式向清軍投降。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阿桂將軍

乾隆聞訊後,極其高興。阿桂受封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進為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和軍機大臣。清軍班師回朝後,乾隆親自出城歡迎。事後,清朝在大﹑小金川設立懋功﹑章谷﹑撫邊﹑綏靖﹑崇化等五屯,駐軍屯墾,以防藏民再次起兵。

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清軍投入不下十萬人,損失過萬,耗費至少六千萬兩白銀。不過,畢竟贏了,算是慘勝吧。大金川的土司索諾木等人投降後,被押解到北京,凌遲處死。

四川兩個小縣,與清朝對抗一百多年,讓乾隆耗費一億白銀才拿下它

溫福的指揮部群所在地布達村

總之,乾隆十二年到四十一年,乾隆為了平定這個地方,不惜徵調用兵近30萬,動用民夫47萬多人,前後總耗費了一億兩白銀。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一億白銀在當時相當於清朝13年的國庫收入,更是四川30年的所有稅收收入。但是,客觀上來說,對於領土的完整,意義重大,也保證了國家的統一。明清兩代耗費200年付出慘烈代價推行的“改土歸流”政策,使得中原王朝在南方的經營終於取得了成功,基本劃定了今日中國的南方邊界。

只不過,有個問題令人深思。在盛世的背後,帝國的頹勢已經開始生根發芽。這支曾經所向披靡的軍隊,還能走多遠呢。經歷了盛世的頂點,開始走下坡路了,並且無法挽回。許多人說嘉慶平庸或者碌碌無為,其實何嘗不是接盤者呢。

大清帝國,此時尚能源源不斷地徵集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朝中無人,庫裡無銀的日子,已經不是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