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河北省能崛起“衡水中学”教育模式?

生猛历史


进入话题前首先我们来看看河北省衡水中学这10年间所取得的那令人仰慕的成绩:

首先2004年清华北大19人,05年一本上线率为66.4%,北大清华35人,06年一本上线率为65.2%,北大清华41人,07年一本上线率为62.4%,北大清华39人,08年一本上线率为70.84%,北大清华60人%,09年北大清华51人,10年北大清华78人,11年北大清华69人,12年一本上线率为87.3&,北大清华96人,一本上线率为86.9%,14年一本上线率为86.9%,北大清华104人。

发展至2018年衡中的文科一本上线率已经高达92.7%,理科一本上线率高达93.6%。可以说衡中自从2002年以来就已经在河北省成长为王牌中学,自05年以来至今已经连续13年在高考优质升学率上排名全省第一。


那么在这光鲜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一直推动着衡中在这十几载中成为河北省中学教育的一张王牌呢,那么又是为什么只要河北能崛起“衡中”的教育模式呢?今天我就根据我自己的一些了解来小述己见吧!

NO.1 地方政府对于衡中的支持和发展的决心

大家知道衡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衡中远远没有现在这样的一种号召力和影响力。相反那时候的衡中是一所发展很差的中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每年的高考升学率都是属于弱势,几乎是年年被其他的县级高中甩在后面。但是此时市委组织相当的重视和关心衡中的现状,并且下了很大的决心去扭转现在的状况。决定把现在衡中的“开山鼻祖”-- 李金池任命为衡中的校长。并且在衡中之后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支持,无论是建设资金还引进优秀人才方面。

NO.2 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

在当初李金池校长刚刚接手衡水中学的时候,就立刻提出“精神特区”,就是严格优化教师之间的内部环境,改良教师队伍之间的涣散现状。学校严格杜绝老师在外面兼职,更加不可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同时在另一方面要求所有的老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做题,而且要比学生做更多的题,然后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题教会学生,减少学生在课外摸题的时间。

除此之外,衡中老师的高强度的工作量也是成功的一大因素,但是也是其他学校不能够学习到衡中模式的重要原因。衡中的老师除了要做大量的体外,同时在教学时间外,也是要和学生一样五点半到操场跑步(可能老师在五点就要起床),下午自习时间要不定时巡视,晚上十点过后还要检查班级宿舍情况。而且班级每个星期的“量化排名”靠后的班级所对应的班主任都会被年级长训话,长期落后还会被撤职。这样的一种严格要求确实让老师对学生更加的负责,最终让学生更加的认真的学习。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日子只有三年,但是对于衡中的老师来说只要是一天在衡中看,这样的日子就一天不会结束。

所以很多学校想学习衡中这样的管理模式,不管学生能不能坚持,首先老师就难以长久坚持下去,这也是其他学校不能执行衡中这样模式的一大原因。

NO.3 外部生源优势

在河北省的小伙伴可能经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站起衡中一个,倒了一片”这样说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衡中在河北省的霸主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这几年除了石家庄二中还不错外,你看看其他重点中学的情况。都说生源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好坏的基石,衡中不仅仅是在河北省吸收的优势生源,而且它的影响力几乎是蔓延全国,每当到节假日的时候,衡中校门口4000辆的小车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所以衡中的背后可以说是集中了全衡水市甚至是全省的教育资源。所以为什么即使很多高中能够实行衡中这样的教育模式,但是还是不能达到衡中的成就,关键就是在于“不能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NO.4 内部对学生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学生管理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和纪律管理(主要量化管理制度),首先对于衡中学生的时间管理相比大家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它的严格缜密可以细分到“分钟”的境界,基本上是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都是用来学习的。学生学习强度非常大(所以别人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等下我会在下面插入一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下。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个“量化制度”,这样一种制度可以说是衡中的一大创新,简单说就是,除了学生上课时间以外将所有学生的行为统一细化为一条条的规则,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对应的打分排名。具体可以是“上课交头接耳、宿舍被子折叠不整齐、还有特别是早恋的问题,可以恐怖到连正常的男女散步都是可以视为“非正常接触”的,如果涉及到“拥抱和接吻的程度,直接就是听课回家反省外加全校通报。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严格管控学生的行为,已便于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也摒弃掉所有不利于学习的行为。


相信看完上面关于我对衡中崛起看法,相信此时很多人必然对衡中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抱有不赞同的态度,甚至是抨击这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因为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有很大创伤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要想有所收获,就必然要有所割舍”衡中之所以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肯定是要在背后付出的更多才可。同时也不管怎么否认衡中,不得不承认的是衡中的教育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是适用的,并且也是成功的。

感谢你在无数篇回答中阅读到这篇回答,可能是处于一种偶然或者有心吧,但是相识即是一种缘分,祝你每天拥抱好心情,生活愉快!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骨子里的谦卑


衡水中学是中国教育恶性肿瘤,恶性竞争的恶果。静静助学

教师工资改革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教师工资与职称脱钩。众所周知,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有许多弊病。职称评定挫伤了一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甚至由此引发悲剧。每年的职称评定指标有限,初级、中级职称还好些,有的一年还有两三个指标,而高级职称的指标就寥寥无几,有的时候没有,有的时候,只有一个,很多老师等啊,盼啊,等一年轮不上,再等一年还是轮不上。

前段时间,有个老师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追不上的标准》,言说了评职称的种种辛酸和无奈。学校职称评定确定人员的标准年年在变,教师无所适从,只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努力争取,结果是争取一年不行,再争取一年还争取不上,有的老教师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个中级,心理怎能不郁闷,工作的积极性怎能不大打折扣?

改革后,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教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几部分构成。基本工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不相同。教龄工资,不仅是对老教师的照顾,有利于鼓励老师终身从教,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课时补贴,鼓励老师多带课,特别是对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而言,能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绩效工资,不仅是鼓励老师多带课,而且要带好课。不过,绩效工资各地标准不一,有的地区形同虚设,从老师的工资里提出一部分,然后再发给老师,实在没有任何意义。期待绩效工资落到


今天空气流通畅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衡水中学”更成功的应试教育了。

各地掐尖,野蛮扩张,再也没有比“衡水中学”更引起公愤的极端模式了。

对于全国热议的“衡水教育”,我们怎么看呢?和我们又有多少关系呢?

衡水教育的背后:河北考生在逃亡家乡,在追追求新的时代身份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剧中,出易烊千玺同学之口,借中唐名相李沁之才,为我们展现了开天盛世下的不夜城——长安!

更如同剧中,无论是粟特人出身的吏员,还是陇右老兵崔器,亦或不良人张小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渴望,或者说认可——长安人。

作为河北考生,在中考之前,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期待——衡中人;在衡中人身份之后,又有着更高的身份愿景,当代长安人——北京人。离开家乡,背起行囊,拿着高考挣来的门票,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就是不愿再回故乡。



衡中教育的必然:穷乡僻壤下,这是年轻一代最便捷的胜利逃亡

无论是背水一战,还是破釜沉舟,都是向死而生的决绝,也是再无退路的生活写照。作为河北最贫困的地区,衡水经年累代积贫积弱,盐碱地里,长不出丰收的庄稼。只有读书,才是当地人最好的家庭出路,一如现在大半的中国一样。

全省没有985,唯一的211还在天津,这样的高校资源分配,更是加剧了河北考生内部竞争的烈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是衡中学生的学习信念,也是无路可退、独木桥上冲刺的现实素描。



衡水中学的偶然:从李金池,到张文茂,再到郗会锁,三代校长的孤心苦诣和一以贯之

如同偏居一隅的大秦,实现了帝国的创世纪,实现了“大秦锐士,大出天下”的世代宏愿;也像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初年,反而是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北阀,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衡水中学的不可复制的成功背后,是前后三代校长,近30年的坚持与努力。

从1992年起,从李金池校长的毕路蓝缕,艰难起航,让衡水中学从本市最好,做到全省最好;到张文茂校长接棒之后,从全省最好,到全国狂建分校,四处扩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精细化管理和优质生源的鲸吞蚕食。



全国高中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衡中最出名?

在当众名校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北京四中、人大附中,还是河南的郸城一高,还是长沙的雅礼中学,还是已经没落的黄冈中学,正在扩招的毛坦厂中学,从来都没有像衡水中学这样引起争议,也没有像后者一样,形成对于整个省的清北名额的垄断。这是没有形成品牌吸引,还是没有可以各地掐尖的录取政策?

结束语: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自古皆然。何况“各地掐尖,站起一个,倒下一片”的虹吸效应,本身就是动了大家共同的奶酪。只是在郗会锁校长时代,保持“各地可以掐尖”的政策特权,才是衡水中学能否一直强大的命脉根源。


教育练真堂


1.尴尬的“衡中模式”

为什么河北能够诞生“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为什么在沿海地区不会产生衡水中学这种育模式?

甚至在一些沿海地区,有家长联合起来抵制衡水中学的模式。

比如,在今年4月初,深圳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成绩结果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全市前10名的学生中,富源学校占了6名,而深圳传统的四大名校深圳中学前10名只占了三人,深圳实验中学和深圳高级中学只有一名,有家长质疑的富源学校存在着高考移民的现象。

并且有网友称,2016年富源中学引入了衡水中学合作办学模式,富源中学和衡水中学在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深度的合作。而网上流传的“富源模式”,也就是典型的学籍空转,和衡水中学也有很大的关系。

(深圳的富源学校)

无独有偶的是2017年时,在衡水一中平湖学校开办前期,浙江省的考生和家长也曾公开抵制“衡水模式”,浙江省教育厅的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浙江不需要这种模式,并且指出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落后的教学模式。

截止2018年6月,执掌了衡水中学20多年的张文茂校长卸任,而正是张文茂校长一手创办了衡水中学模式,为什么外界争议不断的高考工厂、军事化管理、超级中学、应试机器,等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有些地方遭到了家长和考生的强烈抵制,又在有些地方却备受追捧,并且在衡水这个地方落地生根,一长就是20年呢?

2.让人绝望又充满希望的高考录取模式

问题的根源就是出在当前的高考制度当中。

当前的高考制度,一方面肩负着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而另外一方面也承担着社会流动的作用。

如果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不是很大,地区与地区之间,不同的阶层与不同的阶层之间,能够接受的教育水平差别不是很大,那么高考的这两个功能都能够同时兼顾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选拔人才。

(送考的队伍)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也表现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上,表现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差距上。

尽管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反对应试教育,反对“唯分数之上”的录取模式,但在教育资源分布及其不均衡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不以分数录取,那么高考的公平性就无从谈起。

比如,2017年高考结束后,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中有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相关的内容,有一部分专家觉得,这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公平,因为在农村地区有些学生,可能就没见过共享单车,更不知道移动支付是什么东西。

再比如,因为选考科目以及不同科目师资力量不均衡,有一部分省份的高考改革计划被搁浅。

大部分人都支持以分数为标准进行录取,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分数,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觉得,通过分数能够为社会选拔合适的人才,而是因为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录取模式,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模式。

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录取模式,能够排除阶层、教育背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

而衡水模式和之前的黄冈模式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代表。

3.衡水中学的逆袭

说到衡水中学,就不得不提黄岗中学。黄冈中学和衡水中学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黄冈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而衡水这个地方也是如此,除了衡水老白干,在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外,当地没有其他知名企业和产业。

再比如,黄冈中学的模式是“学生苦读、老师苦教、家长苦帮。”

而衡水中学的模式就是“精神激励、题海战术、量化考核。”

虽然很多人反对“地理决定论”,但其实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地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选择,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明白,考上大学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之前曾看过一个新闻,河北省教育厅的某调研员,曾经去衡水中学调研,调研完之后他说:“衡水中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师特别能吃苦,学生也特别能吃苦,看到学生的学习劲头之后,差点掉泪。”

所以,如果把衡水中学这种模式放到现代教育史来看,那么衡水中学无疑是反教育的,甚至和主流的教育观念是不相符的,正如有一些人认为的,别说是人才的摇篮了,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学生的加工厂。

但如果把视野拉得更开一点,把衡水中学和黄冈中学的模式,放到整个社会、经济变迁的角度来看,你可能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你会发觉,衡水中学的模式恰恰证明了当前的高考录取模式,仍然是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当然选拔出来的有可能是高分低能的人,也有可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因为即便是你没有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你所在的学校不能够花20万年薪聘请康奈尔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学校没有什么图书馆,也没有什么社团活动,只要有课本,有习题,老师愿意苦教,学生愿意苦读,那么你也有可能考上985 、211院校,也有可能和其他城市的孩子在一起竞争。

正如河北衡水中学的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比较苦,那孩子考不上大学,肯定会更苦,他在这个地方是高考工厂,那辍学之后,不还是要去富士康之类的流水工厂?”

所以衡水中学的成功,并不是什么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模式,不是说是一种管理模式。衡水中学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当前的高考,仍然是最公平、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它仍然能够承担起阶层流动的功能,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当前的高考录取模式是存在着很大问题的。

正如一句话说的:“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面临经济资源比较落后时,大部分人都会想着改变, 而要想改变,要么是你去别的地方寻找机会,要么是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甚至是牺牲掉个人的自由。

衡水当地的学生、家长、老师,选择衡水中学这种模式来改变命运,和海南、福建这些地方的人,选择下南洋,山西人的走西口真的没什么区别。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升学与考试


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河北有衡水中学,第一个原因是河北太穷了

河北穷,河北人要出人头地就要读书。对教育的重视是衡水中学产生的土壤。


衡水穷是衡水中学产生的第二个原因

当年的明星高中是黄冈中学。而衡水作为经济落后的河北的经济落后地区,领导们抓耳挠腮找不到成绩突破口。这时候,衡中的校长对领导说了,你看人家黄冈,要是咱们也办这么所中学,难道不是成绩?

于是,衡水全县三分之一的教育经费给了一个衡水中学,这才有了后来的衡水中学。


第三个原因还是钱。

衡水中学走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模式。老师们不需要为收入操心,只要有成绩,钱自然就来了。

学校也不用为钱发愁,有自己创收的途径。比如,全国那么多人去参观,可不是白去的,是要缴费的。衡中的各种资料没有一个是免费的,全是要钱买的。这些收入支撑着衡中。


故纸汇



纵观中国近代史,家学渊源深厚的国学大家大抵来自南方诸省的教育世家,以河北为代表的北方省份实在难以与之比拟。首先,在教育基础上便落后不少;其次,重点大学的缺乏也造成了河北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较之其他省份更强。从今天的国情来看,衡中也是河北必然的选择。

图/清华大学四大教授赵元任(江苏)、梁启超(广东)、王国维(浙江)、陈寅恪(江西)

改革开放以来,优先对外开放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崛起,来自西方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最先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以2015年的教育财政支出为例,广东省的财政支出为两千亿,是河北省的两倍有余,江苏省的这项投入也是河北省的1.7倍。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河北省的教育资金还需要更多地投向位于燕山—太行山区的连片特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之上,以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为例,该市十四个县中就有魏县、大名县、涉县、广平县四个国家级贫困县,鸡泽、肥乡、馆陶三个省级贫困县,同样,在衡中所在的衡水市,其下辖的八个县就有四个为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省级贫困县。所以,今天的河北素质教育,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是还没有进入赛场的资格。



图/河北衡水的中学教室


当杭州市用拒绝应试教育的口号拒绝了衡中杭州分校的入驻后,旗开得胜的素质教育家长们在“捍卫”了学生的自由权力后不忘再实力黑一把衡水中学的“狼子野心”,表示绝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淫威”。在这种“抗争”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江浙国际高中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具有高素质的特长考生凭借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的全国奖项获得免试报送名校的机会。



图/浙江定海的智慧校园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衡水式”中学中,无数乡村家庭与城市基层家庭的孩子们只能选择一遍又一遍地刷题、模考,从只需要纸张印刷的廉价资源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高考分数,他们的模式同样也是河北省教育现状的缩影,屈指可数的教育资金在努力建设乡镇中学基础之后早已所剩无几,各个中学只能最大限度地通过加强管理和应试训练来粗暴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以保证学校的生存。



在这样的形势压力下,衡水中学以及他的河北小跟班们也就自然有了生存的土壤。为了提高入学率,衡水中学在河北省各地掐尖寻找优质生源,而为了留住自身的优质人才,河北各地的市县高中纷纷学习衡中模式拔高升学率。同样的,为了提升进入优秀高中的比例,河北各地初中也纷纷以高强度的管理模式来标榜自己的优越性,长此以往,所谓的素质教育也就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

而这,又是河北考生考上名额稀少的外省名牌大学的必经之路。因此,即使经受着军事化管理的折磨与苦痛,来自各地的河北少年依然坚信这是他们跨越阶层,走向成功的唯一道路,为了这些,他们痛苦地爱着衡中。



如果你认为河北只有衡中,那你就错了,因为还有衡水二中


参考文献:1.可爱的河北


生猛历史


只问一句话,为什么衡中都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招到该学校呀?这些优秀学生在任何学校都会优秀呀!她们不在衡中上学,在其它学校学习也会被清北录取呀!不要认为这个学校会给学生提分,没有任何作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6年参加高考,每年都差1分没能被录取,为什么6年都差1分呀!实质上每年的切分线也不同呀!一对双胞胎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都相等呀!因为她们的基因都相同呀!为什么四川的梁实从18岁就开始参加高考,前后参加了22年高考,可18岁参加高考时考了三、四百分,考了22次仍然是三、四百分呀!湖南的曹湘凡高考考了13年,每年都只考了300多分呀!他们都拼了全身力气都没有效果呀!如果给衡中做一个双盲对照试验,把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一个放在衡中进行三年强化学习,另外一个孩子则放在一家普通高中进行学习,等到高考时,用同样的考卷在各自的学校参加高考,然后再看她们的高考成绩如何,这样就知道是孩子的天赋作用还是你衡中的强化教育的作用。不要总是胡乱地吹捧衡中,这个学校如果不把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录取到该学校来!它就和普通高中一样,成效平平。


春之声1953


衡水中学的教育,完全适应衡水的生活实际,读书是唯一生存的优质机会,只有读书出走才是最好的办法,是不愿留在清贫之地的无奈选择,希望快速离开收入低的心理反应,正好有这个学校,周边又形成了助学的氛围,没有可以娱乐的设施,只有一心解题弄分了,可能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吧。


千凡3230


衡中就是教育的悲哀坑哭了河北高考的孩子们,应该追责严惩不贷


福141474087


去了解一下就会知道,衡水中学的学生都是个什么状态,都变成了人性学习机了,我有个朋友孩子就在那,哎,打死我也不会让我儿子以后去那的,都把灵性给磨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