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過個大年,這南方和北方怎麼還懟上了呢?

過個大年,這南方和北方怎麼還懟上了呢?

每到過年,南方與北方總是會吵上一陣子。

這不,剛一過年,“南方人過年VS北方人過年”再度成為微博最熱搜。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廣博的祖國大地,各處都蘊含著獨有年文化,呈現出別樣的喧鬧與溫情。如果置身於東北這片白色童話世界裡,便可品嚐充滿年味的喜慶吃食;又或者去西藏,便能在高原上過一個靜謐虔誠的藏曆新年。

俗話說“十里不同俗”,全國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五花八門,小編網羅了一些有特色的風俗。這個春天,讓我們走南闖北,有滋有味地過大年!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預示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紅紅火火。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後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南方則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湯圓也叫“糰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在廣州地區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農諺有云“初一餃子初二面”,圖的是條條順,意喻順順當當,面的講究也不少,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後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在南方,廣東、澳門等地區初二要吃開年飯,尤其是做生意的人。開年飯除了包括年夜飯必吃的好意頭菜餚之外,有些家庭會斬些燒肉,取紅皮赤壯,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會用生菜鋪金菇,喻意生“財”及“金錢滿地”等。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北方人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說法,比如河北初三要先去上墳燒紙,然後走親訪友。北方還有“初三合子往家轉”的習俗。合子其實就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多以煎、烙的方法來完成。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菜包飯”是定安特有的過年美食,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一頓“菜包飯”。包的不是白米飯,是金銀財寶,預示新的一年財源廣進嘍!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民俗有“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籮。老北京人的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在困難時期和用糧票的年代糕點的折籮非常受歡迎,碎蜜供,核桃酥,江米條,酥皮等什麼都有,味道不錯。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福建的莆仙地區把大年初四稱為大年,即重新圍爐過大年,這是全國唯一、獨特的地方風俗,除夕大年三十,叫做歲,而初四叫做大歲。海南大年初四還有吃粉的習俗,又細又長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長壽更健康,年輕人事業更進一步。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破五”吃餃子,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北方叫“煮餑餑”,在某些地區還有“包餃子,捏住小人嘴”的說法。老北京有講究,“破五”吃餃子的肉餡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餡兒也要自己去剁,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江南一代的百姓還有在這天講究吃財神糕、下麵條。因為麵條長得像古時候串錢的繩子,下麵條寓意給家裡添“錢串子”,財源滾滾來。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老北京漢族民俗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門上的掛箋也可摘下來同時扔出去,叫做送窮神。大年初六這一天被稱為“馬日”,家中應給“扔窮”男孩買“驢打滾”吃。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馬日,古稱挹肥,自進入正月以來,廁所中的糞便累積,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於是在初六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挹肥弄到哪裡?一般是運到自家的田地裡,故表示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一些地方在這天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別為小孩兒,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誰要過“日子”就要吃麵條。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吃七寶羹始於晉代的傳統歲時飲食風俗,流行於福建、廣東、臺灣及湖南、湖北等地。農曆正月初七日採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南方地區還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滾“出好兆頭。在北方,有“滾”元宵一說,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寓意開年好兆頭!在吃法上,元宵可蒸可煮還可炸。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糯米湯圓“包”團圓。南方則是“包”湯圓,就像包餃子似的,把餡包到皮裡。

过个大年,这南方和北方怎么还怼上了呢?

物質的豐富始終沒有改變年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團聚一堂的春節,紅紅火火的日子,是一場穿越時光的生活。

舊年俗或遠,新年俗當前,無論南北,無論新舊,既是講不完的故事,亦是道不完的風情。

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你的春節都是怎麼過的呢?快來留言區分享你家鄉的年味兒吧~

資料來源 | 新華網、@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