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渭丰镇定舟村现有人口5000余。是闻名西安市鄠邑区的文化古村之一。2016年9月28日,为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规定,将定一(1423人)、定二(801人)、定三(760人)合并,撤并后,新的村名为定舟南堡(定南村),新村办公地址设在原定三,人口数将达到2984人,共辖18个村民小组;将定四(690人)、定五(720人)、定六(818人)合并,撤并后,新的村名为定舟北堡(定北村),新村办公地址设在原定四,人口数将达到2228人,共辖12个村民小组。

一、历史悠久

鄠邑定舟村,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雄踞渭水之滨,是鄠邑文化名村、明清至今以仁义闻名遐迩。 定舟村东有距今7000多年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及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历史遗迹。南村内有关帝庙、北村有北庙太和宫等。定舟村西周王朝周文王安定天下的发祥地。定舟村距离户县县城12公里,是抗日名将赵寿山将军的故里,以独特的仁义文化代代传承不息,“仁义不过定舟村”的美名在户县北乡被广泛传颂,深刻地诠释了户县人的勤劳、勇敢、仁爱、自强、奋进精神。定舟村有确切文字记录的历史有639年,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出身江南,在元朝末年起兵反抗暴政的定舟村十户军籍的先祖,跟随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到西安就藩,从此就安家落户到了大西北这块丰盛的沃土。他们较好的继承了江南文风鼎盛的习气,又兼容并蓄的吸收了户县周秦汉唐“仁”文化的营养,成为陕西独一无二的仁义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定舟村已经由渭河岸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发展成拥有户籍人口5346人,可耕地7000余亩,经济指标在户县北乡首屈一指,文化传承在三秦大地一枝独秀,教育事业蓬勃向上,人才辈出的荦荦可观的文化大村。

二、名人辈出

自古以来,村中历史文化名人很多,有清朝举人赵鹤皋、清朝武举人张振、辛亥革命英雄石作励、陕西省首任省长赵寿山将军、民国书法家李逢春、民族音乐家李崇华、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母亲张孝友、名医夏尔仪等。

尤其是户县名人馆的副军级中央军委工程兵功臣张兴华、留日博士、教育家张学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牺牲的张景忠;服务乡里,热心公益的政协委员张兴民;云南大学医学院著名教授、生物学家张乃光;王优仙女士是张学载夫人,曾奋斗在教育战线、积极抗日、功在千秋;黎辉同志是张兴华夫人,曾在中央歌舞团、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任主任,兢兢业业工作,受不少嘉奖,是巾帼女杰。王优仙、黎辉二人史略去年已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立碑定三文化广场,以示永为纪念;张振武,曾是活跃在国内的篮球健将,为新中国培养了许多体育新苗。

中共特别党员、抗日名将赵寿山将军是我村北村人。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总司令。他参加指挥了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后,抗日战争中率领三秦子弟,血战娘子关、保卫中条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进入解放区,1948年1月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将军一生忠诚爱国,思想进步,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深得军内干部、战士信赖。热心教育,1935年以其母命名创建了善慧小学。

三、文化灿烂

1、地方历史文化绚丽夺目。2002年2月,《户县定舟村史略》问世。定舟村现有《夏氏家谱》《杨氏族谱》《李氏族谱》《张氏族谱》《赵氏族谱》《善慧小学校史》出版,为本村历史源流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2、社火文化源远流长。民谣说:姚村辣子马营蒜,定舟村的社火实好看。我村按传统的社,耍社火区域分为9个。定舟村明朝前就有村落,明朝初10户军家落户这里。由于有军人的传统,所以他们玩社火时,很注意统一。过去他们还有独特的马神社火。户县流传有民谚:定舟村的社火实好看。随着农业机械化,村里没有了骡马,近些年再没有出马神社火,但抬杆社火依然内容丰富。其造型多具有教育意义,传说,有位翰林看了他们的社火称赞定舟“真乃仁义之村。” 社火,不仅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滴血》《三娘教子》《杨门女将》《封神榜》《二进宫》等传统造型的社火,还新创了《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社火,旨在弘扬正气、遵纪守法、正直等正能量。按传统习惯,定舟每过几年就耍一次社火。定舟村锣鼓队解放后,曾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先后5次获得鄠邑春节鼓舞大赛一二等奖。

3、仁义精神文化记住乡愁。2016年2月20日,以定舟村传承传统“仁义精神”为主题的专题片《施德累仁--定舟村》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记住乡愁》栏目播出。《记住乡愁》栏目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在全国选取100个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栏目组经过前期考察调研,在详细了解村志、村史的基础上,选定户县渭丰镇定舟村为典型代表村落进行了拍摄。摄制组以户县定舟村传承传统“仁义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采访和拍摄录制,重点采访了定舟村历史文化名人赵寿山将军后人、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医生等尊奉祖训、传承美德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并邀请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对定舟村及中国传统仁义精神进行解读。

四、经济腾飞

定舟村现有私营、个体企业近200家,以纸箱、铸造、仿古工艺为主体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不仅吸纳了本村主要劳动力,而且许多外村剩余劳动力也前来打工。一村富裕带动一方发展,经济总量跃居鄠邑区村级经济前列。

五、崇尚教育

善慧小学始建于1936年春,是赵将军遵照秉承慈母曹善慧之命,将曹老太夫人积蓄银元五千元充作建校基金,在族人和全村乡亲支持下,以母法名善慧作校名,遂创立《善慧小学》。至1938年建成完全新型学校。1939年秋,首届二八级学生毕业。至此,定舟村穷家子弟方有读书之所。村方圆小王店、龙台坊、元村等村堡学生纷纷前来就读。1940年将军聘请三十八军军法处长、共产党员常汉三担任校长,新建七间大礼堂,绿化美化校园,学校面积扩至二十亩。时教学设施、校舍环境皆为户县之首。之后,曾先后聘请地下党员武多荣、常启亚、郝俊峰、邓慎祥、康健等人任教。此时,学校为户县地下党活动中心之一,教育质量居全县第一。据《户县定舟村史略》《户县善慧小学校史》记载:将军为善慧小学建立和发展先后投入银元二十余万,学校为国为民培出许许多多仁人志士,革命人才。2018年善慧小学校史馆建成。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西安鄠邑:传承仁义精神 建设美好定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