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項目背景: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作為蘆山地震災後重建的一部分,壹基金於2014年啟動幼兒園建設項目,計劃在雅安地區援建13所農村鄉鎮公辦幼兒園,漢源縣唐家鎮集賢幼兒園是該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 漢源縣唐家鎮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南部、大渡河支流流沙河的河谷,四面環山。平地稀少,人口稠密。高山、深谷、河灘、梯田、集鎮以及山間高架穿行的高速路共同構成了場地氣勢恢宏的地理格局。唐家鎮集賢村沿鄉村主路而建,向兩側農田漸次展開,集賢中心校位於主路附近。幼兒園用地位於中心校內,場地有4米的高差,原為農田,一邊與學校和村舍相鄰,另一邊面朝開闊的田園。梯田逐級向流沙河方向跌落,遠處層巒疊嶂,極目之處是山谷的開口。幼兒園用地只能通過中心校場地與外界聯繫起來。

集約與開放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相對於12班幼兒園用地4300m²的建設標準,項目用地只有2490m²,非常緊張。設計首先回應場地面積不足的問題。集約式佈局為地面更多的幼兒活動空間提供了可能。12個活動室單元分三層疊放於場地靠學校的一側,用加寬的走廊聯繫起來。休息室、音體活動室以一至二層的小盒子的形式,分散插入主體體量,小盒子的頂部成為多個室外場地。首層局部架空成為入口。風沿著河谷吹來,經由建築體量形成的縫隙輕拂而過。

聚落、街道與交往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建築垂直方向的疊加疏遠了幼兒與地面活動場的距離,因此要求在各層提供更多開放、親切的活動空間,如同一個垂直疊加的聚落,房子之間的“空隙”承載著幼兒的活動和交往。設計利用不同標高的屋面平臺,在二層、三層形成多個班級活動區域,可對應特定班級使用,領域感與開放性並存。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走廊空間發掘出更多活動的可能性。走廊被不規則地拓寬形成“街道”,如首層的入口、二層的閱讀平臺、三層的屋頂露臺,組織方式如同周邊村落內的道路聯繫著大小各異的房屋曬臺、田地,也聯繫著每家每戶。幼兒園每個功能用房對應著“街道”,也有著表情各異的門及窗戶。深窗臺形成高低錯落的壁龕。發生在這個微縮街道里的交往,伴隨著幼兒的日常,潛移默化地融入他們的成長經歷。


場地與場所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場地整體高差為4米,南高北低。外部場地保留了原有地形的格局,由南向北跌級下降。最北部的音體活動室與升起的臺階恰好形成室外小劇場。中部有平坦的活動場地。向南逐級升高的平臺分別是遊戲器械區和植物園圃。南面最高點最終與二層“街道”銜接,形成一個空間迴路。園內兩點之間,每個小朋友可以設計出屬於自己的路線。在每一個高度上遠眺,田園、河谷、遠山,這些場地的元素都將深深刻印在小朋友的認知中,成為他們心中童年與家鄉的記憶。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邊界與融合

由於國家相關安全規定,場地邊界由設計初期的通透圍欄改為後來的密閉實體圍牆,卻意外使內與外形成了另一幅有趣的場景。密閉的圍牆強化了幼兒園的領域感,內側是兒童的嬉戲,外側是田園的耕作。內外的交流在首層被暫時隔斷,首層室外場地成為純粹的內聚的空間。而二、三層的平臺與走廊,使視線與外部再次連通。這種非直接空間的交流反而形成一種儀式感。村民每日沿圍牆走向田間,開始勞作,而圍牆內、小朋友們也正開始著這一天的晨間活動。幼兒園與村莊共享自然環境,有共同的生活作息,已然融入了鄉村生活中。

災後重建的建築要考慮很多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