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祕,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三國中有兩大牛人,對身後事的處理極為隱秘,連後人也不知道他們的墓穴所在。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秘,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一個是曹操。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不久就病逝了,享年66歲。曹操死前留下遺令,要求“薄葬”,著平時衣服入葬,不要珠寶陪葬,“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當時的曹操,雖未稱帝,但其權勢已超越一般諸侯,薄葬要求實在讓人費解。根據曹操遺囑,後人將他安葬於鄴城西郊的高陵。但在傳說中,曹操巧設七十二疑冢,入葬當日,72具棺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不同城門同時抬出,讓人不辨真偽。曹操奸詐暴露無遺。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後人猜測是為了防盜,歷來帝王陵墓等同寶藏,不可避免要被盜取。曹操早年曾幹過盜墓的勾當,對此深有感觸。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秘,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曹操墓到底在哪裡?雖然《三國志》等史料言之鑿鑿在鄴城西郊,但由於曹操墓本身太過簡單,沒有必要標誌,沒過幾代便被自然侵蝕殆盡,不為後人所所知了。到了宋代,人們已不知道曹操墓的真正位置所在,加之受《三國演義》中七十二疑冢情節的影響,曹操墓雲裡霧裡,詭異無比,以致成為千古之謎,估計連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秘,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一個是諸葛亮。諸葛亮北伐途中,病逝五丈原,享年54歲。諸葛亮臨時之前,立下遺囑,交代身後事。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要求死後葬在定軍上,因山為墳,“斂以時服,不須器物”。同曹操一樣,諸葛亮也是薄葬。薄葬,一方面是防盜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可能是當時的風尚。諸葛亮葬在定軍山在後世文人的筆下多有記載,如南朝劉澄之所著《梁州記》“武侯壘東南有定軍山。入山八十餘裡,有諸葛武侯墓。”但是到了後來,人們對諸葛亮安葬的具體位置逐步模糊起來,乃至後來有了“四人抬棺不回頭,繩斷之後需磕頭”的說法。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秘,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話說,諸葛亮死後,劉禪遵照諸葛亮遺命,命四個大漢抬棺南行,在繩斷處下葬了諸葛亮。諸葛亮料定蜀國必滅,死後會遭司馬氏報復,故設此局,諸葛亮機智形象躍然紙上。不過,這個故事裡,卻有另一個版本。四人走了一天,體力不支,但繩並未斷,如此走下去要到什麼時候?四人商議後,就地掩埋了棺材,然後回報劉禪說葬於槓斷繩爛處。劉禪並不信,對四人嚴刑拷打,終於得知真相。劉禪一怒之下,殺了四人,知情人已死,諸葛亮葬身之處再也不為人知了。

三國兩大牛人,墓穴極為隱秘,讓人不辨真偽,盜墓賊看了都蒙圈

曹操與諸葛亮這兩個叱吒風雲、左右時局的人物,死後都要求薄葬自己,我們或可理解為防盜需要,也可理解時代風尚。但正因為薄葬,他們的墓葬經過歲月洗禮,變得不為人知起來,後經過後人的演繹,變成了他們刻意為之的動作。“奸詐”與“機智”,值得讓人細細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