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曾經平復南越的西汗名將

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凌。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餘、馬員。都很有才能。

曾經平復南越的西汗名將

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趙奢曾在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功勳卓著,被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自此,趙奢的後人便以馬為姓。漢武帝時,馬家從邯鄲移居茂凌。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因為他的兄長馬何羅謀反,馬通受到牽累,被殺,所以馬援的祖父、父親這兩代家境式微,地位不顯。馬援有三個哥哥,他們是馬況、馬餘、馬員。都很有才能。王莽時,又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三國時蜀國五虎大將之一的馬超據說也是其後人。

曾經平復南越的西汗名將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太守蘇定依法處決了詩索。詩索之妻徵側及妹徵貳起兵反抗,攻佔郡城。九真、日南、合浦“蠻夷”起而響應,攻掠嶺外六十餘城,徵側自立為王。光武帝拜馬援為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督樓船將軍段志等征討二徵。大軍行至合浦,段志病故,詔馬援並將段志兵。馬援緣海而進,隨山開道千餘里。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春,大軍到了浪泊,大破二徵,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馬援追二徵至於禁溪,每次擊敗之,其眾離散。次年正月,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馬援受封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犒勞軍士。

馬援率樓船二千餘艘,戰士兩萬餘人,追擊二徵餘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餘眾散亡,嶺南悉定。馬援以西於縣有戶三萬二千,地遠,奏請分成封溪、望海二縣,得到許可。馬援所過之處,皆“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他還條奏越律與漢律乖舛者十餘事,加以整頓,“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後駱越奉行馬將軍故事”。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馬援班師回朝。軍吏經瘴疫死者大約一半。光武帝賜他兵車一乘,朝見時位次九卿。馬援好騎,善於相馬,曾師事於楊子阿學習相馬骨法。他在交趾時,銷熔所得駱越銅鼓,鑄成象生馬一樣的模型,其“高三尺五寸、圍四尺四寸”。還京時,送上之。光武帝下詔立於洛陽宣德殿下,以為名馬式。

曾經平復南越的西汗名將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故事]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曾經平復南越的西汗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