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康熙即位,怒斩顺治大宠吴良辅,真是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借口吗?

向敬之

1

电视剧《少年天子》中有一幕不堪的场景,即顺治宠信的太监头子吴良辅,将没有主见的康熙生母佟氏揽入怀中。

坊间有传闻,顺治十八年二月处死吴良辅,是对其染指孝康章皇后的惩罚。

奇怪,如此诡秘的宫闱秘史,为何没有被官家禁毁,反而成了三百多年后现代艺术的素材。

康熙即位,怒斩顺治大宠吴良辅,真是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借口吗?

《少年天子》吴良辅与佟妃剧照

孝康章皇后佟氏十三岁入宫,时为顺治十年。她是汉军正蓝旗都统佟图赖之女,父祖皆为清初战将与功臣。她入宫时,正是顺治第一次积极废后时,不免对新来的佟氏有兴趣,故而在“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圣祖生。”(《清史稿·孝康章皇后传》)

这段康熙在孕见祥瑞的文字,无疑是后来史官在康熙称帝后的编造:

一、康熙“将出”,三月生,孕妇在新春自然挺着一个大肚子,此时的孝庄太后刚过四十岁,还不至于老眼昏花。

二、从蒙古后妃不受孕、而汉军庶妃入宫便有喜的历史来看,是顺治帝有意为之,内务府要记录在案,主管大臣索尼早已报告孝庄,哪来六七个月了经问才知情。

三、佟妃怀孕生产,为顺治宠妃董鄂氏入宫两年前的事情。有非常征兆,却没有被顺治帝郑重其事,难道顺治还在等待?或是认为孝庄造假,见蒙古后妃无生育,而改而培育汉军庶妃生子,作为制衡顺治帝的一个砝码。

四、佟妃待产有祥瑞之兆,让孝庄联想到自己孕育顺治的情景。好一个“实”字,即她在崇德二年作为排名五宫后妃最末的庄妃,不敢言而后来称的祥瑞,而今贵为大清太后、皇帝生母,不再有忌讳,大富大贵,昭示天命,当有规劝顺治重点培育的记载。皇三子玄烨初生,顺治并未狂喜,而是在顺治十四年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时,立即宣扬“朕第一子生”(《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下册),派重臣告祭天坛、地坛、太庙、社稷,明显有立储之兆。

佟妃和玄烨在顺治帝面前失宠,不免有佟妃讨好顺治心腹太监吴良辅的可能。然而,此等丑闻,何等私密,不可能流传宫外。

即便吴良辅暗中与失宠的佟妃对食,一旦被孝庄和顺治帝发现,或者捕风捉影,也会及时对吴良辅采取相关措施。

然而,吴良辅——这个前明留下来的太监,却是顺治帝的大宠。

顺治十五年三月,顺治帝给吏部下达一份谕旨,称“内监吴良辅等,交通内外官员,作弊纳贿,罪状显著,研审情真”(鄂尔泰、张廷玉等撰《国朝宫史》卷一)。吴良辅供认不讳,还供出了已被革职的原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贿结之事。

吴良辅的问题,已经严重侵犯了顺治十二年六月颁发的内监不得干政、结交外廷的政治规矩。依律,吴良辅和陈之遴都该处死。

但是,顺治帝却说深究下去,会牵连甚广,需从宽处理。陈之遴全家被流放辽东,但吴良辅继续在内廷管事。

2

吴良辅为顺治帝管理着新设立的十三衙门。

虽然顺治帝在仿明制设立十三衙门的第二月,针对反对意见强调:“衙门虽设,悉属满洲近臣掌管,事权不在寺人。”(《清世祖实录》卷七十七,顺治十年七月丁酉)但是,以吴良辅为首的太监,在具体的执行中,严重地剥夺和免除了原来两黄旗大臣兼管内廷、后宫事务的职权。

这是顺治帝授意和支持的。

康熙即位,怒斩顺治大宠吴良辅,真是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借口吗?

《孝庄秘史》中的顺治母子

顺治帝之所以这么做,并非要加强吴良辅的权力,而是因为以领侍卫内大臣兼内务府总管索尼为首的两黄旗大臣,直接效命于孝庄太后,左右着顺治帝的行使皇权。

吴良辅有恃宠骄纵、狡黠跋扈的一面,却维护顺治帝的绝对权威,与领侍卫内大臣团队如鳌拜、遏必隆、索尼及其背后的孝庄太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孝庄太后深受满蒙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巩固满洲清朝统治的同时,强化满蒙贵族联姻关系,故而对于淡化满蒙姻盟外交而加强满汉融合的顺治帝,不啻于一道枷锁。

顺治帝急于挣脱这一束缚,从而加剧了母子之间的权力争斗。尤其是顺治帝不愿意接受孝庄强加的满蒙贵族联姻,而要按自己的行事方式推崇来自正白旗的董鄂妃的地位,母子矛盾日益激化。

太监充斥的十三衙门,也就成为了顺治夺权的一大工具。

故而在后来所谓的顺治遗诏中,便有一条直接历数顺治帝重任宦官的罪状:“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以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七,顺治十八年正月丁巳)

顺治帝背叛祖制、不畏明戒、不怕亡国,宠任吴良辅为首的太监,已然是一个严重不合格的帝王。即便他不是患痘早逝,也会面临着孝庄太后和两黄旗大臣忍无可忍,即将整肃朝纲的风险。

这,足以说明孝庄太后和两黄旗大臣,对顺治帝宠任太监、剥夺权力的恨,到了极致。

吴良辅在劫难逃。即便他是顺治帝向孝庄夺权的一颗棋子,但也成了一条人人喊打却没了主人的狗。

《清史稿·圣祖本纪一》记载:顺治十八年“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从康熙释服到吴良辅被诛杀,前后仅十二天。

这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就任辅政大臣后,以皇帝的名义共同发出的第一张诛杀令。

康熙即位,怒斩顺治大宠吴良辅,真是遮掩生母被其染指的借口吗?

《康熙王朝》四辅臣剧照

他们得到了孝庄太皇太后的支持。

吴良辅的罪状,是“阴险狡诈,巧售其奸,荧惑欺蒙。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广招党类,恣意妄行,钱粮借端滥费,以遂侵牟。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恣肆贪婪,相济为恶。假窃威权,要挟专擅,内外各衙门事务,任意把持。广兴营造,糜冒钱粮,以致民力告匮,兵饷不敷”(《清圣祖实录》卷一)。

与吴良辅一同被问罪的,还是已死但遭“冥诛”的“满洲佟义”。从佟义被“削其世职”来看,他应该是满洲大臣、顺治近侍。而吴良辅之死,最大的问题是“变易祖宗旧制,倡立十三衙门名色”,“权势震于中外,以窃威福”,严重侵害了侍卫处和内务府大臣索尼等的权力。

顺治去世,索尼们名正言顺地代行皇权,自然要把吴良辅和十三衙门当做在身多年的肉中刺拔掉。与此同时,四辅臣们也将顺治帝为集中和强化皇权、侵害了他们权益而设的内阁和翰林院悉数撤除。

至于吴良辅是否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有苟且之事,那是污秽宫闱,不足为外道哉。只不过,民间反清仇满的情绪所致,不说顺治放任太监擅权,而给他弄了一定绿帽子。

毕竟,吴良辅被诛杀时,顺治帝早逝,但佟妃已被幼主和四辅臣送了一顶金碧辉煌的圣母皇太后桂冠,足以掩饰她为了上位的不择手段和自甘被辱。

虽然这没有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说精彩,但也让不少人炒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