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皇后的兒子是嫡子,如果皇后死了,皇帝又立新皇后,兩個皇后的兒子誰是嫡子呢?

曾經的堅持一文不值


所謂的“嫡子”就是正妻(明媒正娶)所生的兒子,在皇族當中,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叫“嫡長子”依次為“嫡次子”和“嫡三子”以此類推。如果皇后死了,皇帝又立新皇后,所生的兒子也是嫡子。也就是說,兩個皇后的兒子都是“嫡子”,但是有長幼之分。

古代皇位繼承,都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的。也就是說皇后(正妻)的長子(太子)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如果皇后死了,而這個皇后不是被廢掉,兒子沒犯錯誤,那麼皇位的繼承依然是繼承人。即便,皇帝立了新皇后,嫡長子依然是太子。

在此舉例:比如漢高祖劉邦,劉邦在沒有與呂雉(呂后)結婚之前與情婦偷偷生了一個兒子。直到認識呂后才正式結婚,呂雉是劉邦公認的妻子,也就是拜過堂的,明媒正娶的妻子,生的第一個兒子就是嫡長子。劉邦做了皇帝以後,就立呂雉為皇后,他的兒子順理成章的做了太子,按照古代法律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而劉邦情婦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庶長子”不應該繼承皇位,法律是不允許的。

比如,西漢的第四個皇帝漢景帝劉啟,他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但是幾年都沒有生子。而漢景帝當時寵愛慄姬,所以立慄姬的長子劉榮為太子。不過,第一任皇后被廢以後,慄姬被陷害也失去了寵信。太子劉榮被漢景帝廢掉了,王娡被立為皇后。王娡就是劉徹的母親,生了三女一子,劉徹是她唯一的兒子。王娡做了皇后以後,兒子劉徹做了太子,即後來的漢武帝。

從漢景帝的例子可以看出,皇后如果沒有兒子,結局都不好,最終無法逃避被廢掉的命運。再如,漢武帝的第一任妻子是陳阿嬌(陳皇后),但是他沒有生兒子,後來也被廢掉了。後來衛子夫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劉據,很快被立為太子,衛子夫也因此做了皇后。後來太子因為“巫蠱之禍”自殺,皇后也被牽連,自殺。太子和衛皇后相繼去世,漢武帝需要另外立繼承人,雖然兒子眾多,但是漢武帝喜歡的還是小兒子劉弗陵。所以,立劉弗陵為太子,劉弗陵當時太小,漢武帝害怕她的母親鉤弋夫人專權,所以把她殺了。

另外,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正妻竇皇后生了幾個兒子,“嫡長子”是李建成,“嫡次子”是李世民。按照“嫡長子繼承者”李建成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李世民要想做皇帝,必須把哥哥殺了,不然李世民永遠別想做皇帝。所以,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


謀士說


古人富貴官宦人家很多有“三妻四妾”,其中“三妻”指的是嫡妻、偏妻、下妻,妻生下的兒子都是嫡子,嫡妻也就是正室夫人,偏妻、下妻一般被稱作“平妻”,正室生育的兒子地位要高於平妻生育的兒子,這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

這套封建禮制輪到皇室則更加嚴格,一般皇帝的嫡妻只有一個——皇后,現任皇后去世或者被貶謫後,才有可能再立新的皇后,也有很多皇后去世后皇帝不再立皇后的,很多皇后是死後追諡的。

也有很多庶子成為嫡子的特例,如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馬皇后,她不能生育,過繼到她名下的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等五個兒子都是嫡子,比其他兒子獲得權力和地位都要高。

皇后的兒子是否都是嫡子?

皇帝在沒有做皇帝時的正妻,生育的兒子在做皇帝后一般都是嫡子(也有特例),如劉秀的正室陰麗華,在劉秀未做皇帝時,陰麗華的兒子就是嫡子,但不是嫡皇子,因為劉秀稱帝后立郭聖通為皇后,郭聖通的兒子才是嫡子。(劉秀和郭聖通劇照)

嫡子的地位很高,按照繼承製度,嫡子按照長幼享有皇位繼承權。如果皇后正常去世,皇后的兒子還是嫡子;假如是被貶謫的皇后,其兒子也就喪失了嫡子的身份,成為庶子。譬如,東漢光武帝的郭聖通皇后被廢后,她的幾個兒子就由嫡子變成了庶子。再立的皇后陰麗華兒子劉陽就由庶子變成嫡長子,其他幾個兒子也都是嫡子。

到了清朝時期,對嫡子的分辨更加詳細,現任皇后去世或者被貶後,再立新的皇后,如果做皇后之前生育的兒子仍然是庶子(也有嫡子身份,身份要比以皇后身份生育的兒子要低一些),做皇后後生育的則是嫡子。

譬如,嘉慶皇帝在1801年冊封了第二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她有三個兒子,冊封皇后之前生育了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做皇后後生育了愛新覺羅·綿忻,愛新覺羅·綿愉兩位皇子。嘉慶皇帝先封了皇四子綿忻為親王(嘉慶24年封),而皇三子(嘉慶25年封)和皇五子封親王的時間都要靠後一些。

兩個皇后生育的都是嫡子,如何排名?

如果前任皇后是正常去世,那麼她的兒子仍然是嫡子,而且比後來新封皇后兒子的地位要高。(嫡長子繼承製圖)

嫡長子繼承製是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王位和財產一般都由嫡長子繼承,如果嫡長子去世或者被貶才有第二順位繼承人繼承,如果嫡子都不在了則有庶長子或者選擇賢能的兒子繼承皇位。(道光劇照)

清朝只有一位嫡子繼承了皇位——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其他清朝皇帝都不是嫡子身份繼承皇位。


穿越再現彼岸



前任皇后的兒子,叫嫡子。現任皇后的兒子,是不是嫡子呢?

直接上答案:都叫嫡子。 怎麼講?具體描述如下:


前任皇后叫元配,現任皇后叫繼室,一般元配嫡子的地位,要稍高於繼室的嫡子。不過,也要看繼室皇后的家族和能力,還是看實力說話。

無論前任和現任,皇后生的兒子都叫嫡子。但是皇后生的兒子,也要按照長幼次序,又分為嫡長子、嫡次子、嫡三子,以此類推。一般嫡長子要比其他嫡子更有優勢!

雖說如此,但也要根據各朝代情況去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按照古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較普遍的繼位法則,當然這裡說的都是一般情況。


剛才說了,前任和現任皇后生的兒子們,都叫嫡子,但也要按長幼次序,如果前任皇后生的兒子年長,則為嫡長子,現任皇后的兒子就不能叫嫡長子。反之,亦然。

注意,嫡長子不等同於就是皇帝的長子,也可能是其他嬪妃所生的皇帝長子,叫庶長子。

舉個例子,劉肥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庶長子,劉肥生母是曹氏,而漢惠帝劉盈是劉邦的次子,但他是嫡長子,因劉盈生母呂雉是皇后。庶子與嫡子,在身份和地位上,可謂雲泥之別。(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古代有“母以子貴”


比如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誕下皇子後,被封為皇后。那麼衛皇后的兒子,就成了嫡子。只是後來衛子夫和兒子,命不太好,都雙雙慘死。

古代也有“子以母貴”


是庶子還是嫡子,大多跟生母的地位有關。比如唐太宗的兒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都是長孫皇后所生,所以就算嫡長子李承乾完了,李泰也完了,但最終李治繼承了皇位。

而李恪,生母是楊妃,楊妃地位遠不及長孫皇后,李恪就屬於庶子了。按照“嫡庶有別”,一般嫡子擁有繼位優先權,庶子則多半無緣皇位。

如果皇后被廢黜,那麼她的兒子,大都不能稱嫡子了。


兒子和母親雙方的榮辱,可以說互相作用的,休慼相關。


比如漢光武帝劉秀,第一任皇后郭聖通所生的長子劉強,在母親被廢黜之後,陰麗華成為第二任皇后,陰麗華長子劉莊就成了新太子。

當然,萬事總有人例外,總一小部分人打破“嫡長子制”規則。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嫡次子,他大哥太子李建成是嫡長子,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掉了作為嫡長子的大哥,逼宮父親李淵,從而才繼位稱帝。


比如隋煬帝楊廣,也是幹掉了一母同胞的親大哥太子楊勇,而登上帝位。楊勇和楊廣都是獨孤皇后所生的兒子,都是嫡子,只不過楊廣是嫡次子。(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史隨時看!)

有人說清朝呢?清朝是個比較特殊的一個朝代,有少數民族滿族人建立,後來雖然被一定程度漢化,有效仿中原漢人“嫡庶長幼”跡象,但並沒有完全遵循。


比如清太宗皇太極,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也並非長子。

再比如,康熙帝兩度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赫舍裡皇后所生),又兩度廢掉。太子胤礽是康熙帝的次子,但卻是嫡長子,而康熙帝的長子是大阿哥胤褆,是庶出。(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

號稱“八賢王”的八爺黨首領八阿哥胤祀,也是庶出,生母良妃衛氏,為滿洲正黃旗人,一個正五品的宮內管領之女。

當然,而最終結果是:皇四子胤禛繼位,就是雍正帝,而雍正帝也是庶出,生母只是官女子出身,出身卑微,因生下雍正才被康熙帝封妃,後來又被因雍正上位而封為皇太后。

比如清朝咸豐帝,就一個存活長大的獨苗兒子同治帝,還是和當時還是蘭貴人的慈禧所生,也就無所謂嫡庶了,只能傳給獨子。清朝諸如此類,等等。一般認為,清朝以前多為嫡長子制。

元朝,作為少數民族蒙古人建立的朝代,也比較特殊,繼位相對混亂。

元朝皇位繼承,既沒承襲漢族傳統的“嫡長子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也沒有像清朝那樣有個較明確的制度(清初,由八旗會議決定;後來,秘密立儲制),而是繼位比較混亂,但一句話:無論怎麼混亂,總之皇位都會在成吉思汗的後代中誕生。

元朝大概的繼承方法:一是親中選賢的大汗推舉制,二是“幼子守灶”的財產繼承製,不過蒙古人崇拜武力和征服,對於制度,相對沒那麼死板,總之強者上位法則居多。

以上,為通常情況下的解答,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每一次閱讀,都是讀者最好的鼓勵。

關注【峰子奇觀】,每天更新,下期見!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峰子奇觀】創作作品,已聲明版權保護,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歡迎轉發文章、留言及私信交流!

峰子奇觀


樓主可以去參考一下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故事,劉秀第一個妻子是陰麗華,劉秀在革命年代因為政治原因又娶了郭聖通,史稱光武郭皇后,劉秀平定天下登基為帝后,因為陰麗華的推遲,冊封郭聖通為皇后,郭聖通為劉秀生了五個兒子,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郭皇后而生,這裡權且稱為嫡子,而且長子也是嫡長子的劉疆被冊封為太子,歷史上劉疆這個人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後來郭皇后被廢,改封中山王太后,劉秀如願以償的冊封了他老婆陰麗華為皇后,歷史上的陰麗華也是為劉秀生了五個兒子,其中劉秀的第四個兒子叫劉莊,也是陰麗華的第一個兒子,這個時候劉疆還是太子,他因為母親被廢,惶惶不安,就想把太子之位讓給劉莊,剛開始劉秀不同意,因為劉疆這個兒子確實不錯,沒有任何過錯,對父母孝順,對弟弟們友愛,又不爭權奪利,這個太子劉疆呢就每天上朝說這個事,最後劉秀將劉疆降為親王,改封劉莊為太子,也就是歷史上的明帝。。。。。陰麗華被冊封為皇后之後,她的五個兒子自然也就是嫡子了!!!劉莊最後對他這個大哥是非常好的!


七星海棠M


皇后的兒子是嫡子,如果皇后死了,皇帝又立新皇后,兩個皇后的兒子誰是嫡子呢?
嫡,正也,古代宗法社會中稱正妻為“嫡”,正妻生子女稱“嫡生”,所生的兒子稱“嫡子”,正妻所生的長子稱“嫡長子”;與之對應的是妾所生的“庶子”;子女稱父之正妻為“嫡母”。《儀禮正義》:“嫡對庶言,嫡妻所生為嫡子。”
嫡長子制西周時期創立的一種權力和財產繼承製度。只有“嫡子”中的“長子”才有繼承權,其他的“嫡子”和“庶子”則都沒有資格,即所謂的“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皇后是正妻,所生的兒子即為嫡子,但如果皇后死後,皇帝又立新皇后,兩個皇后的兒子誰是嫡子呢?兩個都是嫡子,但是第一任皇后所生的嫡子身份則更為尊貴。這也關係到正妻和繼室的地位問題。
男人的第一任妻子是元配,也叫髮妻,元配死後,男人續絃,娶的妻子是繼室,也叫繼配,元配和繼配都屬於正妻,繼妻也是正妻,但對於家族而言則是在元配之下側室之上的一個地位,逢年過節,繼妻還要對元配的牌位跪拜。
還有就是繼承權的問題,元配只要有兒子,就是嫡子,家裡的第一順位繼承人。除非丈夫在世的時候元配的兒子也都去世了,繼室的兒子才有機會得到繼承權。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元配去世男人續絃,基本上元配的嫡子也會遭棄,原因很簡單,因為缺少母親或母族的支持,他很難得到有效的資源去發展成長,除非元配的嫡子在其父親續絃之前就已經長大成人。
事實上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不是嫡子,像漢文帝劉恆,他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薄姬是劉邦的妃子或者說是妾。
因此,雖然有嫡長子制,但依然避免不了為皇位而爭鬥的情形,只有笑到最後的才是成功者,此時,人們已不會去關注他是不是嫡,是不是長了。

裡裡楊


顯然都是嫡子,但是地位一般不同。

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一個丈夫只有一個妻子,她是家中的女主人,她的孩子也是家中主人,其他的都是小妾,即便生了孩子,孩子是主人,她們卻依然是奴僕,是這對夫妻的財產,沒什麼權利。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皇家,但情況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皇后象徵著一國之母,同時只有一個,個別昏庸淫亂的皇帝會同時立兩個或多個皇后,至於皇帝的其他嬪妃,一般來說地位要遠低於皇后。但是那些宮鬥戲演的也不都是假的,有些非常受寵的妃嬪地位甚至可以凌駕於皇后之上,如明憲宗的萬貴妃,皇后都怕她。

皇后地位尊貴,當然也不會一成不變的,也會換人,如此一來,那些妃嬪才更有盼頭,宮鬥起來就更有勁了。

皇后都是皇帝的正妻,只要是皇后生的兒子,都屬於嫡子,不過皇后去世也有分別,一是病逝,二是被廢然後逝世。這兩者對後代造成的影響天差地別,第一種皇帝往往會對皇后抱有懷念,她的兒子地位也更高;第二種截然相反,皇帝能廢后,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她的兒子都必然受到影響,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漢宣帝就是顧及到髮妻許平君,才讓他認為“亂吾家者,太子也”的劉奭即位。當然,你或許會說王皇后並沒有子嗣,漢宣帝只有劉奭一個嫡子,那漢光武帝就很明顯了。他的髮妻是陰麗華,但為了政治原因,立郭聖通為皇后,後來廢后,立陰麗華,兩人都有嫡子,劉秀廢劉疆而立劉莊。

還有康熙皇帝,他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留下了嫡子胤礽,康熙倍加寵愛,但是胤礽水平不夠,兩立兩廢。而乾隆皇帝就是反例,他的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生了兩個兒子,次子早夭沒有封爵也就算了,長子到了二十多歲死的時候也沒有爵位,直到二十多年以後嘉慶皇帝才給這位哥哥追封了多羅貝勒的爵位。


平沙趣說歷史


您好。中國古代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妻子地位最高。

妻子所生子女都是嫡子。這裡要看幾種情況。

原配妻子所生為嫡子。原配為嫁過來就是妻子地位的,也稱嫡妻。

原配妻子去世,續娶的妻子,俗稱填房,雖然也是正妻,但是和原配無法相比。但是比妾地位高,還是除了原配之外地位最高的妻子。她所生子女也是嫡子,但是和原配子女有差異,稱為庶嫡子,地位上低於原配子女。高於庶出子女。

其實古代是不可能有妾扶正為妻的,古代妾就是妾,不可能成為妻子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妾上位的說法。古代刑法如果以妾為妻是要收到處罰的。

皇家雖然有妾上位為皇后的條件,但是也要看幾種情況。

元皇后去世,子女依然為嫡子,即使現皇后有子女,地位也無法相比。這點參照民間續娶的形式。

如果皇后在還沒有成為皇后的情況下生了一個兒子,然後成為皇后,之後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孩子的出身地位是有區別的。前一個依然是庶出。後一個是嫡出。繼承家族或者皇位的有很大可能是後一個兒子。

沒辦法,古代就是這麼等級分明,階級基本不可逾越。嫡長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以上,希望你喜歡。謝謝


晚來風生活百態


第一:都是嫡子,但這嫡子和嫡子之間又有區別。正統意義上面來講,繼承皇位的當然是髮妻皇后的長子,嫡長子嫡長子,這個道理不多說。

第二:有些家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勢力,會在皇后死的時候,推上另一個宗族之女為皇后。這個實例有很多,大小楊後,大小周後不可盡數,這個情況來說,她們的利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第三:單說晉一朝,晉武帝曾經頒佈一個詔書,內容如下:“嫡庶之別,所以辨上下,明貴賤。而近世以來,多皆內寵,登妃後之職,亂尊卑之序。自今以後,皆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裡面明確講了不能以妾身登妻位,從很大利益上維護了嫡長子極其髮妻皇后一脈的權勢,年輕的皇后即使誕下孩子,也只能是嫡次,而其餘的嬪妾有無子嗣都不可能登上後位,從根源上掐斷了她們的念頭。

第四:我國古代也不乏生了長子被冊立為皇后的女人,比如漢的衛子夫,所以很大一定程度上來說,母憑子貴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歷史中簡堂曹子建


中國的嫡庶之分在周朝基本完善,歷朝歷代從天子到民間基本基本遵從周禮的規則。

正所謂天子無家事,天子的家事即是國事。而這指的也就是後和太子,後為一國之母,太子則為儲君,至於一般的后妃和皇子(王子)基本不在此列。

歷朝歷代,廢后雖然屢屢上演,但一般都得經歷一個艱苦鬥爭和博弈的過程,除非皇后德行太差,天怒人怨,否則皇帝很難隨心所欲廢后或者另立。

在皇后有兒子的情況下,立嫡和立長是基本規則,如果皇后的嫡子不被立為太子,基本上也就預示著皇后之位可能不保。當然,如果皇后無子,立其它皇子又不廢后的情況也是存在的,但不是很多。像漢景帝,皇后無子,為了立劉徹為太子,也就廢了原皇后改立漢武帝之母為後。所以,皇后和太子是息息相關的,算得上是利益共同體。

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出現,漢武帝為了防外戚干政,為了立太子就殺了太子生母。這種當時在北魏更是成了一種規則,絕大部分太子生母都被賜死,太子和皇后成了單選題。另外,清朝信奉立賢不信奉立嫡立長,所以後位和太子位沒有絕對的關係,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皇后死後再立的皇后,她們所生的孩子都是嫡子,只是有長幼之分。基本上,皇帝為了政權穩定考慮,立新皇后之子的可能更大。如果前皇后因德行有虧被廢而改立皇后,那就更不用說了,前皇后之子雖然還是嫡子,但是基本上也難於獨善其身,大體都會獲罪,此時是不是嫡子就沒多大意義了,皇位基本上會屬於新皇后所生的嫡子了。


搬磚老師傅


答案當然是——都是嫡子。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白什麼是嫡子。古人有三妻四妾的說法,而這些妻子之中,只有一位可以成為正妻,放在皇宮,那就是隻有一位皇后。


因為妻妾們地位的不同,所生的孩子也就有了地位上的差別,即嫡庶之分。

很多時候因為這個分別,庶子們永遠都有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永遠低於嫡子一等,即便能力上要強很多。

康熙就曾說過,八阿哥系辛者庫賤婦所生。

康熙帝厭惡八阿哥,有他結黨的原因,未嘗也沒有他出身低的因素,雖然是親生的兒子。



皇后所生之子,即為嫡子,這個跟是哪個皇后所出沒有關係。

當然,如果兩個皇后之中,有某個被廢除,那麼她所生之子則會降為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