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最近,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二季开播。

这次是在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黄磊、何炅等几个都市里土生土长的大男人,跑到农村,像模像样地耕地种田,养鸡养鸭。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这有什么看头?有。剧如其名,它描绘的“田园生活”,就是许多人心”桃花源“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

这些美好的形容,来自古文《桃花源记》。

当田园大诗人陶渊明凭一时灵感创作这篇短文的时候,他应该没有想到,短短500余字的描写,让这个桃花源成为后来人心中不朽的圣地,和不灭的生活梦想。

陶渊明生活在晋末,一个有趣到我不介意穿越回去的时代。

那个时代十分矛盾。一方面烽烟四起,战乱频频,个人的生命如蝼蚁,不值一提。

另一方面,那一届知识分子看到了乱世中生命的脆弱,他们要抓住短暂的光阴,尽力活得自由、张扬、超脱。

物质不重要。你看他们轻袍缓带,风姿不俗,其实那些宽袍大袖经久不洗,长满了虱子。男神们一边掐虱子,一边高谈阔论,“扪虱而谈”,是为风流。

精神生活很重要。他们爱清谈,谈儒家道家的哲学;他们写文,弹琴,作画,写字。一曲《广陵散》,一幅《兰亭集序》,都是流芳百世的传奇。

喝酒更重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时局混乱,政治上的抱负难以伸张,前途不定,苦闷的心情必须借酒来抒怀。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如果没有喝死,那就死都要喝。

这些魏晋作风,陶渊明一个没落下。

他嗜酒。

有朋自远方来,无论贵贱,只要他有酒,就会慷慨地和朋友们分享,如果他先醉了,他就会大大咧咧地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喝醉了想睡觉,您也就可以走了”。

这是何等的率真洒脱,也不怕没朋友。

后来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都分别以“酒”主题,记录陶渊明喝酒的憨态和趣事。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他没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在自传文中,他写道,“不知我姓甚名谁?从哪里来?但是因为我住的地方有五颗柳树,就把五柳先生作为我的号了。”

他爱读书,但不钻牛角尖。

“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的主张,不知让多少读书人产生共鸣。毫无功利心的读书,确实是人生一大乐事。难怪,当陶渊明在读书中得到共鸣时,就开心得连吃饭也忘记了。

他无拘无束,特立独行。

陶渊明家里有一张无弦的琴。朋友聚会,酒至半酣,他就拿出来“弹”,摇头晃脑地说,“只要能够领会琴中的意趣,又何必要琴弦发出声音呢?”

这时,吃瓜群众就要配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听”琴了。

他才华出众。

一生热爱自然的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古往今来的诗人多了,能够开宗立派的有几个?后世的诗人,包括李白,杜甫都膜拜他,而且深受他田园诗风格的影响。

他不是一个偶尔去田间采采风的诗人,而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农民。

他的田园诗,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接地气的诗情画意。在当时重形式的诗坛上,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的悠闲和自在,令人神往。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再洒脱的魏晋人物,也不能靠天天清谈唱歌喝酒活下来。要吃饭,要谋生,任你什么魏晋风骨,生存面前,也要打个折扣。

陶渊明小时候过了几年好日子,后来家道没落,他就变成了一个穷人。

为了生活,也是为了自己的抱负,他20岁开始了当低级小官吏的生涯,辗转各地。

那时的陶渊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胸怀建功立业的志向,就像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想着要改变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改变。

另一方面他也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从小热爱自然,推崇自由自在,个性解放。

而当时官场文化,少不了尔虞我诈,靠的是拍须溜马。诗人的痛苦可想而知。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往后的20年,他怀着矛盾的心情,一会儿做做官,一会儿辞职回家耕田,转眼就到了40岁。

在中年危机中,又迫于生计的压力,他决定再搏一把,做了县令,挣点补贴家用的钱。毕竟,他要养五个儿子。

上任没几天,上级派了一个督察过来巡视。这个督察小人得势,拿着鸡毛当令箭,传陶渊明去拜见他。

陶渊明无奈,正要去敷衍一下这个督察,他的随从拦住他说:“大人得整整齐齐地穿上官服,要不,督察就会抓小辫子的。”

顿时,那些年积压的委屈都爆发出来,陶渊明长叹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天下职场中人,心有戚戚焉。

这最后一次上任才80多天,他就辞职了。

“归去来兮”、“觉今是而昨非”、“鸟倦飞而知还”,他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田园生活,从此隐居山野,开荒耕种,自给自足。

生活虽然清苦,他获得了忠于自我的自由,直到60多岁逝去。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无忧无虑

我们的桃花源在哪里?对多数人来说,大概不是归隐,不是裸辞。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谈何归隐?

人到中年,不敢病,不敢死,岂敢裸辞?

没有哪个成年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中年人,更要吞下许多的委屈,因为任性不起。

当你面对客户的挑剔失去耐心,嗷嗷待哺的孩子就会为你的自尊心付出代价。

当你在人事斗争面前步步退让,无依无靠的家人将为你的清高买单。

陶渊明有气节,有原则,固然令人深深佩服;但每一个选择“为五斗米折腰”的中年男女,也展示了值得点赞的承担。

他们是家庭的脊梁,社会的根基。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简单?

如果现实中暂时找不到桃花源,那么就让我们为自己建立一处精神上的桃花源吧。

别忘了照顾自己的灵性,平时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书,听听歌,写写字。

最好有一两个“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老友,可以摘下面具,倾心交流。

培养一两个爱好,不快乐的时候还可以找到一点享受。

留一点独处的时间。不是下班后坐在车里10分钟,而是看场电影,散个步,或者就是发呆。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归隐的陶渊明,和留在俗世中奋斗的中年人,很难说谁比谁更勇敢。

他懂得为了得到而放弃;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妥协之外,有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