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被奉为“豪宅教父”的世茂:回归“第一梯队”不易人事问题待解

卫冕冠军德国队带着遗憾离开了俄罗斯,当强队不再恒强,弱旅不再恒弱,鏖战正酣的世界杯告诉我们一条更古不变的铁律:任何比赛场都没有“长青树”。

近年来,在房地产界,曾被奉为“豪宅教父”的世茂发展一度失速,先是销售额按下“暂停键”,进军千亿阵营比预想晚了整整三年;后是,廖鲁江、张伟、阚乃桂、孟洁、宋垚、蔡雪梅等多名集团“大将”纷纷选择离开,让第一梯队“掉队者”频现人事动荡。

大将“卸甲”

在世茂流失的人才库中,阚乃桂、蔡雪梅、廖鲁江可谓都是红极一时的地产知名人士,而他们加入世茂则源于世茂房地产(00813,HK)少东家许世坛的一场千亿豪赌。

2011年,从父亲许荣茂手中接过“接力棒”的许世坛,豪言“3年后世茂可达到千亿规模”,彼时,世茂房地产2010年的签约销售额仅有305亿元。为此,“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许世坛,改变了世茂既有的发展战略,并对高管团队进行了大幅度的变动,而廖鲁江、阚乃桂、蔡雪梅就是那时被挖角而来的。

据凤凰网房产了解,廖鲁江擅长人力资源整合,曾任职龙湖5年,担任北京龙湖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同时兼任龙湖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在人力管理上自有一套打法。空降世茂之后,担任世茂房地产的执行董事。

蔡雪梅主攻营销,她带领着一个新班底,用3年时间将其销售规模从300亿元提升到700亿元,2014年世茂房地产销售额位列房企百强中第8位,离千亿目标仅有一步之遥,世茂一度成为千亿房企最热门候选人。

作为投资热点的房地产行业,在房地产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里,迅速地“攻城略地”至少能够实现规模目标,但没有现金流及成本的把控和平衡,企业亦难以实现良性循环。阚乃桂在世茂房地产就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

阚乃桂曾在有房地产“黄埔军校”之称的中海地产集团担任要职,2011年起加盟世茂房地产阚乃桂担任世茂房地产副总裁,负责成本管理及设计管理。无疑,阚乃桂是许世坛对下制约、管控的一个重臣。然而,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追求完美、行事认真谨慎,阚乃桂的管控与世茂各区域、各部门权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这也成为其于今年1月份离职的原因之一。

到达700亿后世茂速度再次减缓,2015年至2017年世茂房地产的销售额分别是:702.16亿元、670.4亿元、681.2亿元,世茂的发展步伐一度停滞不前。即便在房地产行业转好的2016年,世茂的业绩也仅仅增长了2%,距离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元的第一梯队差距甚大,在房企百强排行榜中的名次也滑落到了第16名,被越来越多的后来者赶超。对此,世茂董事会主席许荣茂的解释则是“世茂主动调整的结果”。

尽管2017年世茂凭借着1007亿元的销售额终于冲进了房企的千亿阵营,但失速3年,世茂房地产为实现目标耗费不少元气。随着2015年蔡雪梅离职创业,2017年廖鲁江去年赴任阳光城执行副总裁辅佐朱荣斌,2018年1月阚乃桂履新大发地产总裁、原有职位职能让退休的许幼农来填补缺位,世茂房地产不免呈现“人走茶凉”的感觉。

“双生子”的困惑

除了世茂房地产频现高管“离职潮”之外,世茂集团层面及旗下的世茂股份(600823.SH)也呈现多起人员变动。

先是商业板块世茂股份副总裁孟洁、宋垚于2016年3月接连出走,后是2017年11月,世茂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张伟离职,在冲击千亿之时,公司“大将”卸甲离开,业内“解压”、个人原因等众说纷纭。

就张伟的简历来看,其先后在宝洁大中国、北美、全球和亚太组织担任人力资源重要管理职位,之后又担任阿斯利康中国和香港区人力资源副总裁,2014年加入联合利华担任北亚区人力资源副总裁。虽然其在之前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经验,但是几乎与房地产业毫无关系,“水土不服”、转型遇挫或许是导致其离职的原因之一。

此外,离职的孟洁、宋垚则属于世茂股份旗下的人员。从二人的简历来看,孟洁,历任北京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福建世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项目副总监,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等职务,在财务上颇为擅长;而宋垚,历任世茂股份副总裁、北方区域总裁,世茂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助理总裁兼北京地区负责人,世茂集团华北区总裁兼北京地区负责人等职务,能力十分突出。离职后履新龙湖,宋垚将担任吴亚军助理兼公关部总经理。

梳理世茂集团的整体构架。世茂股份与世茂房地产犹如一对“双生子”,由女儿许薇薇及儿子许世坛分别管理,主营业务也自有区别,世茂股份主营商业地产,世茂房地产则强攻住宅及酒店业务。虽然有一纸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在先,但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仍不可避免地受同业竞争困扰。

被奉为“豪宅教父”的世茂:回归“第一梯队”不易人事问题待解

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了平衡好两家公司的关系,“左右倒右手”的戏码也是频繁上演。

今年5月24日,世茂股份拟以7.77亿向世茂房地产,转让上海深坑酒店项目。随后,此事件遭上交所问询。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世茂第一次受到的争议与监督。

早在2006年7月,世茂股份分拆核心优质资产,注入由世茂集团控股的世茂房地产,并推动其于香港上市。世茂股份名下十分重要的世茂湖滨项目、世茂佘山庄园项目、北外滩的酒店项目等,成为世茂房地产的主要资产。2007年6月开始,将世茂房地产的9家商业地产公司100%的股权,以及上海世茂大厦资产分拆注入到世茂股份。这其中包括世茂房地产旗下9家商业地产公司100%的股权及上海世茂大厦资产约7.5亿元现金注入世茂股份。

在资产注入之前,世茂股份独立拿地都很困难,要靠世茂集团下的项目公司联合拿地。另外,集团为世茂股份的发展设限,规定其只能开发内地规模小于2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和规模小于1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这样的规定,无疑让世茂股份很是受挫。

随着世茂股份的“让步”,世茂系的商、住平台定位更加清晰,但也阻碍了世茂的整体发展,这或许也是世茂股份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快马加鞭,赶进度,今年世茂定下了1400亿元销售目标,据统计,世茂房地产前5个月销售额达515.84亿元 同比增长53%。前5个月的完成率为36.8%。就土地储备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世茂共拥有权益前土地储备4790万平米,其中分布在热点区域的货值储备可超8000亿。

当“黄金时代”走远,“白银时代”来临,房地产高速发展期结束之际,能够好好“活在”场内“踢球”的房企都在“谋变”。过去三年,在其他房企加杠杆扩规模之时,它去库存、降负债、稳若泰山,强调稳健和内功。如今,奋起直追冲刺第一梯队的世茂也存在人事变动问题,这或多或少将削弱其冲击前十的愿景。(凤凰网房产 作者:王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