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微信訂閱號變成信息流模式呢?

於球球耐摺咧


人人都愛說信息流,但要知道,這些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流,只是有選擇性的用戶流,信息流是頭條系的強項,用強大的算法,根據用戶瀏覽數據分析出用戶的興趣點,並向用戶推薦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能稱得上信息流的,還要加上一個做搜索的百度,其他的硬要說信息流,大概拼多多都要笑了。


1、與其說是信息流,不如說公眾號一直是用戶流

而改版後的公眾號,只是凸顯了文章,弱化了號的存在,點擊文章後,取關按鈕十分明顯,當用戶刷到感興趣的文章時,自然會瀏覽,而相對來說,用戶刷到不感興趣的文章時,取關幾率直線上升。

微信公眾號並沒有分析用戶的興趣點,針對用戶使用信息流方式推薦感興趣的文章,仍然是十分尊重用戶,讓用戶自主選擇與自己三觀一致的文章,這是用戶流,並非信息流。


2、更像早期微博關注流+時間流

改版後的公眾號,在我看來不像今日頭條,更像是早期的微博,當然是加了深度內容的,關注流+時間流的微博。用戶傾向於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最新留言,不過,對於微博而言,用戶關注和取關的二級入口都較深,需要進入博主頁面進行操作,而在個人主頁看流信息時,是不會觸發取關這個操作的。

這一點,公眾號則要狠得多,它的流信息,依然是以文章為主,而且改版後,取關的成本更低。


3、不忘初心,既得利益者的自我成長

每次公眾號改版,就會有一大批人跑出來吐槽微信,吐槽騰訊,但其實,有什麼好吐槽的呢,好的文章,能引起廣泛用戶共鳴和大量轉發的文章,無論粉絲多少,都會有傳播度,在這樣信息爆發的時代,會迅速從無人問津到大眾熟知,這一點,並不會受到公眾號改版的影響和限制。

至於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永遠站在金字塔尖,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是有違時代發展的,這些年來,新媒體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媒體,大量曾經紅極一時的報刊雜誌停刊,但有能力的媒體人,則從傳統媒體時代走到新媒體時代,一直常青,與其抱怨作為內容載體的公眾號,和取關的粉絲,不如著眼於自我成長,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前面各位大佬都從行業生態等比較深刻的方面說了自己的看法。我就簡單從一個業餘公眾號作者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

說起來,我做公眾號還是蠻久了,大概應該是從2015年開始的吧,做的PPT教程類的賬號。因為教程裡往往會涉及很多操作,為了把問題說明白,很多時候圖文並茂都不夠,還得錄製Gif動圖。

例如這樣的:

就算是隻用靜態圖,我也得一步一步的操作,一邊做一邊截圖,有時還得再用截圖軟件來加標註、加註釋等等。例如:

這比起很多評論性的文章,插圖只是為了起到裝飾、打破枯燥的作用,搜索幾張美圖插入就行,顯然困難了很多。

但即便是這樣用心寫的東西,因為一直是自己一個人業餘寫作,無法日更,有時工作多了或者私事纏身,就一個月都更新不了一篇,也沒有做過太多的互推、營銷之類的操作,所以粉絲增長很慢,閱讀量也不佳。

畢竟現在大部分人都訂閱了幾十上百個公眾號,要想憑藉一個小紅點、幾個字把訂閱者吸引進來看自己的文章,實在太難了。而且很快你就會被後更新的號壓下去,訂閱者甚至不知道你更新了——反正你新發的文章和之前發的他沒看的文章都一樣,只是一個小紅點的提醒而已。

這次改版或許對大號來說,負面影響會偏大一點,但對於我這種小透明的小號來講,其實影響不大。例如「多圖文無法完全展示」的問題,對我就完全沒有影響——自己一個人寫推送,日更一條都做不到,哪還有能力一天5、6條甚至8、9條的轟炸啊……

而反過來說,像我這樣的小號,只要掌握好推送的時機,改版之後被訂閱者刷到的幾率顯然會大過躺在訂閱號文件夾裡的那個時代,閱讀量應該反而能夠有所起色。

或許,這也是微信這次改版的訴求之一——給小號更好的生長、發展空間。

只要認認真真做好內容,人人都有展示的機會。

你怎麼看呢?


我是Jesse,《和秋葉一起學PPT》圖書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科技問答達人,歡迎關注、留言交流。如果覺得回答得還不錯,就點個贊再走吧!


Jesse


老早以前就聽說微信訂閱號要變信息流,我還心想,騰訊應該沒這麼傻x吧,想想今年初張小龍還在2018微信公開課PRO上專門回應了下: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所謂有信息流。

一票公號作者心想,這算是實錘了吧?龍哥誠不欺我,結果昨天冷不丁的蹦個消息出來:微信訂閱號重大改版!也不知道有人臉疼不疼。

再來挑撿重點說說,為啥信息流消息一出,自媒體圈大多咬牙切齒,爭搶著上天台排隊?

先看看改版的精華:

標題+頭圖,文章按時間線排列,第二條之後的文章摺疊,突出取消關注按鈕,還有……原來的公眾號菜單欄基本等同於殘廢了。

所以說微信這次用力過猛那是一點都沒錯,微信就像突然翻臉似得,慢慢原來下放的權力收到自己手中,以前每個公眾號都是佔山為王,一個號一個坑,現在不行了,大家排著隊跟老闆打工,弱化賬號主體的存在,想要獲得露出,就要拼命生產內容,太次還不行,用戶分分鐘取關,就連很多公眾號賴以生存的菜單欄也不幸遭了災,菜單欄一廢,等著喝西北風吧,難怪上天台的自媒體人都快把賭球的人擠下天台了。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在糾結改版後閱讀效率到底是提高還是降低?以前是先賬號後內容,改版後變成先內容後賬號,當公眾號有個人品牌加持的時候,個人認為先賬號後內容的方式效率會更高,現在把賬號主體削弱,找優質內容將會變得更困難。

大壞境本來已經這麼差了,沒想到這時候微信還會來“添磚加瓦”,真是太“體貼”啦。


徐戈marketing


說明了今日頭條所倡導的信息流模式才是當前最合理的信息推送方式,徹底打臉了張小龍。年初的時候張小龍還特表表示:其實我們並沒有想到(去做信息流),甚至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所謂有信息流。


為什麼會這樣?公眾號的繁榮太虛假了,艾媒諮詢發佈《2017年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量專題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營運類微信公眾號行業刷量行為調查中,86.2%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曾有過刷量行為,但超5成公眾號讀者依然處於刷量認知盲區。

據統計,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量市場規模達378億元,預計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10億元,增長率達34.9%。

另外公眾號的打開率現在很低也是不爭的事實,你想想你訂閱的那些公眾號現在每天打開看幾篇?根據微信第三方平臺侯斯特的數據現在公眾號圖文打開率不足3%,在持續下滑,100個人中打開看的不足3個,

公眾號不管刷量也好,打開率低也好,都跟公眾號的封閉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改變為信息流的模式其實是一種進步。


萌哈科技


訂閱號改版後變成這樣子了:

改版後的微信訂閱號界面可以直接瀏覽訂閱號的消息,不用再進入訂閱號的首頁對話界面。也就是說,微信訂閱號的閱讀方式,離今日頭條這種信息流模式近了一步。

這次的改變,嚴格來說,只是閱讀版面的調整,並沒有進行信息流分發機制的變化,你刷到的內容都只是你關注的訂閱號內容,但很明顯,這很可能只是訂閱號全面信息流之前的適應版本。

張小龍不是口口聲聲說不做信息流嗎?為什麼微信與信息流越來越曖昧了呢?我們看看微信訂閱號目前的現狀。

過去幾年,訂閱號數量急速增長,從2013年的幾萬個到目前的超過3000萬個訂閱號,很多微信用戶每人都關注了幾十個訂閱號。但每人每天瀏覽信息的時間是有限的,關注的訂閱號過多,就會出現信息過載的情況。所以,我們以前打開訂閱列表,都意味著要在標題黨的叢林中進行一次信息篩選,久而久之,煩不勝煩,便漸漸放棄了自己的訂閱號列表管理,轉頭去刷抖音和微博,訂閱號只是偶爾閒來無事看看前面幾個。所以,也難怪訂閱號整體打開率下滑得那麼厲害了。

訂閱號目前要做信息流,就是要替用戶管理你的訂閱列表,第一步就是改版頁面,讓本來能容得下十來個公眾號的一屏變得只能容下一兩條推送內容,同時把訂閱號取消關注的按鈕放到很顯眼的位置(見下圖),意圖很明顯,要你自己先清理掉一批平時沒怎麼閱讀的公眾號(我只是隨手截的圖,不是想黑好奇心日報,好奇心日報是一個內容很好的訂閱號,我關注好幾年了),後期再根據你的打開頻率、閱讀時長、互動行為、朋友點贊等維度,在訂閱號列表給你推薦文章,這才是信息流真正開始的一步。

同時,我們還會發現,在訂閱號列表裡,我們點開標題,直接就進入了文章內容,而不是像以前,還會進入訂閱號的主頁,這意味著訂閱號運營者那些精心定製的菜單欄和對話列表將幾乎被廢棄,以前的內容創業者都能通過各種第三方應用,在訂閱號主頁植入各種功能,基本上能把訂閱號做成一個集內容、客服、網站、CMS系統的“超級頁面”,已經接近一個APP,現在他們都回到了純內容的時代。怎麼辦呢?小程序的重要性這時就凸顯出來了,微信這麼設置,也是想大幅度提高小程序的應用場景。以前那些功能,現在都能移植到小程序上,微信未來的方向,是想用“訂閱號+小程序”來重塑整個內容生態。


正所謂“不破不立”,微信在內容生態上進行這麼大的改革,一方面是發現之前的訂閱機制和社交分發已經落後,擁抱信息流才能擁有未來;一方面也是想打破目前頭部大號壟斷流量,造成內容生態活力下降的局面,突出優質內容的權重。這一改革,很多大號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自己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接下來要重新適應規則,以更優質的內容去獲取用戶。也希望微信在實行如此重大的“破”後,能重新“立”起來,帶給更多自媒體人機會,也帶給用戶更優質的內容。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科技扯談官


今天微信發佈了一條消息:訂閱號內容改為信息流。

如果你不在互聯網圈,你可能沒注意到這個信息,也不懂信息流是什麼意思。我只需要告訴你,你如果使用的是蘋果手機,更新到最新版的微信後,你點擊訂閱號以後,將會呈現出這個樣子:(Android 系統的同學稍後就更新)

微信官方示意信息流截圖

該消息發佈以後,朋友圈“哭”聲遍野,因為微信這一舉動觸動了不少人的利益,尤其是已經成為大號的利益。過去不少大號都是按照位置售賣內容,單條價格根據性質不同,售價在1萬-100萬之間不等。但是目前這樣的改版方法,直接從產品展示形式上打擊了很多廣告主的信心。以後廣告主投放都只能盯著前兩條投放了。

但是也有不少人支持這一種做法,當然是偏向屬於成長型的賬號用戶。

但我今天不想去分析微信這一個政策的變化,作為行業從業人員該如何思考和應對。我想給用戶:你們。談談如何從這一波微信改版中,作為一名用戶獲取更多的好處。

我想說的有三個觀點:

1

取關大量的微信公眾號,關注精品閱讀,將自己的信息篩選能力提升一層

只要你是一個常用手機的人,你就一定能感受到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信息已經完全爆炸了。你手機裡有多少條公眾號的未讀信息在等待你查閱,可是你打開後發現很多就純屬於消磨時光。獲得心智和認知的提升已經是最高級別的要求了,很多信息連最低級信息告知都做不到,更不要說有趣,能逗樂大家了。

微信這個產品更新,就是適應這一波閱讀焦慮感而設計,它從內容側去逼迫寫作者(就像我這樣的寫作者)必須產出精品內容,否則將面臨用戶大面積的取消關注。

因此,順著這一波產品更新,作為用戶的各位,就應該把以前關注的各種無用的大號統統取消關注掉。保留你們最喜歡觀看的公眾號,保持每日的信息閱讀輸入。當然,你如果喜歡看明星的,就保留明星,喜歡看搞笑的,就保留搞笑的。你需要自己為自己的信息輸入渠道負責,挑選能讓你提升認知和愉悅生活的賬號。其他的都可以作為煩惱通通取消。

我之所以這樣勸你,是因為我常常意識到,取決於一個人層次高低的一個很重要的入口,就是每個人閱讀信息的來源和能力。用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平時都在聊什麼?那群人平時都在聊什麼?一看就不合拍。

仔細去回想,我們接受的教育也是從接受信息開始,每個人的修養,看待世界的觀點,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是從接受信息開始塑形的。

所以,作為普通用戶,篩選你信任的精品渠道非常重要,其他的無關痛癢都可以取消。


2

如果你已經準確理解信息輸入帶來的影響後,在過濾到訂閱號信息輸入以後,你就該自然地舉一反三切入下一個信息入口:朋友圈。

有人說朋友圈是我的私人生活區域,我想發啥就發啥。當然,想發啥就發啥,可是你沒法避免你的朋友會發不少垃圾消息。

正向一點思考,你需要去找到你朋友圈裡最擅長分享優質內容的朋友,長期關注他們的朋友圈,養成看訂閱號的習慣一樣去看他們的朋友圈。

順便透露一個小秘密:如果你的微信好友超過 2500 個,你的很多好友發佈的朋友圈不會出現在朋友圈信息流裡,你需要和他們在朋友圈互動,才能展示。


3

勤更新軟件,至少掌握一個 app 工具的細節使用

第三點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我表達過很多次:個人無法逆轉時代大勢。

在當下正在走的大勢是什麼?就是手機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很自然每個人都應該面臨一個問題:

如何用好手機?

這是一個被很多人低估的問題。

我們很多人不是互聯網的從業者,也不是手機公司的軟件團隊出身,沒必要懂得那麼多。但是我希望每個人至少都能懂得一個工具類型的 app,比如微信。

懂得一個 app 的方法非常簡單,你把這個 app 的所有能點擊的地方都點擊試試看,不要怕點錯,點錯了就退出好了。我相信你會對微信這個 app 有許多新的認知。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微信裡是可以 AA 群收款,微信裡也可以掃描你不認識的英語單詞翻譯,也可以掃描你周邊的場景定位你的真實地點。還可以關掉你的朋友圈小紅點。在朋友圈瀏覽的時候,雙擊頂部兩次可以快速回到朋友圈頂部;也可以在有多個未讀消息的時候,雙擊左下角的微信,就會逐一展現是哪些未讀信息。

所有的這些細節都可以掌握一下,對你平時的生活會帶來驚喜。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說的內容,如我在引言裡說的那樣:

進化的過程就是接受世界變化的訊息,然後思考做出反饋。

今天我從微信的產品更新這個小事件切入一個角度,期待你也能有類似的思考和反饋。

最後分享我前段時間看到的一句話:

經濟不好時,所有人都希望有一個強力的領導能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在經濟繁榮平穩時,人們會產生一種身份焦慮,怕自己過的不如別人。

——來自於 1955 年政治社會學家李普賽提出的李普賽特理論。


籃球談資


微信訂閱號的閱讀量主要來自三方面:訂閱、朋友圈以及微信群。但是僅僅依靠這三個渠道,對於海量的微信公眾號而言,還是太少了。

微信公眾號功能開發及營銷推廣服務第三方平臺侯斯特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第一季度到2018年第二季度,微信訂閱號的圖文打開率和分享率都在持續走低。

除此以外,整個微信生態的流量格局逐漸趨於穩定:頭部大號擁有大部分流量,從0成長起來的大號越來越少,大量中小公號運營者成長乏力。長此以往,整個微信生態將會失去平衡,難以健康發展。

此次訂閱號改版其目的就是將大號和小號同時放至一個信息平臺,讓一切回到原點,大號和小號都以信息流這種相對公平的方式去合理競爭,從而給更多的小號一個提升打開率和閱讀量的機會。

有分析人士認為,微信訂閱號改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抗擊今日頭條,因為改版後的訂閱號與今日頭條均採用了信息流模式。

今日頭條目前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依靠海量的內容、精準的算法推薦,以及大量的銷售人員,今日頭條賺了不少錢,甚至喊出了2018年“衝500億元,保300億元”的目標。

微信訂閱號改版後一旦為騰訊增加了新的廣告插入方式,將給今日頭條帶來不小的壓力,畢竟微信月活已經突破10億。


全天候科技


6月20日,微信iOS版推出6.70版本更新,正式上線訂閱號信息流功能,Android的朋友稍安勿躁,官方表示很快推送更新。對於本次變動一言蔽之,新版微信的訂閱號將採用類似頭條的feed流形式呈現,一個賬號最多隻能看到兩條以“標題+頭圖”的形式直接展示的消息,其他為摺疊狀態。

毫無疑問,作為一款國民應用,微信的些許改動都會牽動相關從業人員的神經,至於本次如此重大的改版,更是在新媒體從業者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首先,相信大家今天應該都被這張“天台給新媒體人員挪挪位置”的圖給刷屏了吧。本次微信訂閱號採用信息流形式,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就是我們這批內容創作者。

按照官方的介紹,今後訂閱號群發內容會以發佈時間的順序進行排列,也就是說,最新發布的內容將永遠在最上方。那麼對於微信公號出創作者而言,這意味著以下幾點改變。

  1. 原本千方百計爭取到手的用戶公號置頂,如今已經名存實亡。因為在信息流形式下,"置頂”成為“星標”,但是即使用戶給公號選取了“星標”,內容推送仍舊是按照時間排序,不再置於最頂部位置;

  2. 原本公號的“聊天框”徹底再見,而從文章跳到公眾號對話框的功能或組件,同樣名存實亡;

  3. 創作者賴以為生的廣告收入受到影響最大。因為一個賬號內容僅顯示頭2條,意味著第2條之後的廣告位價值基本不再存在。

改革永遠是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使得其他人獲得更多利益。儘管本次微信信息流讓內容創作者一片哀嚎,但是對於受眾而言卻是重大的利好消息。畢竟微信官方表示本次變動就是為了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與效率。那麼對於讀者而言,信息流將帶來以下幾點利好:

  1. 打開訂閱號的操作步驟減少,點擊即可閱讀,提高了用戶閱讀的體驗和效率;

  2. 更高質量的內容分發;在採用時間順序的信息流形式之後,讀者為了儘快閱讀到符合習慣的內容,將會取關一大批低質量公號,從而促使內容創作者們專注於文章質量的創作。

如此看來,微信本次改版,更多的是將原本由讀者自行決定是否閱讀的權利,收回到平臺手中,並且通過信息流形式進行分發。簡言之,以前大家點開公號,想要消除小紅點,必須要點入公號從而決定是否對該內容進行閱讀;而現在微信通過信息流形式,將公號內容排列在大家面前,讓大家快速決定是否進行閱讀。

然而,微信此舉並非只是想大家花費更多時間在內容閱讀上。因為按照以往頭條、微博等信息流前輩的發展經驗來看,信息流的出現意味著離變現廣告位的加入不遠了。也就是,未來微信或許將會像朋友圈一樣,“悄然”的在公號信息流中插播幾條廣告。


Tech情報局


還記得在6月20日,微信的iOS 6.7版沒有做什麼大的宣傳就悄悄上線了,但是用戶們在看到新版界面時的反應卻大為訝異——在之前的版本中,用戶需要點開訂閱號的欄目後才能看到相關內容,而在新版本中,微信訂閱號裡變成了以時間順序排列的“信息流”展出。

換句話說,用戶刷微信公眾號的形式慢慢像幾年前刷微博的形式靠攏。另外改版的“信息流”訂閱號還專門設置了“推薦閱讀”“熱門推薦”“精選爆文”等字眼和符號,在文章封面下方還能呈現出你有幾位好友讀過相關文章。對於讀者來說,這樣看訂閱號時就相當於少了一個步驟,有利於更為直觀地閱讀。

但是對於這樣的改頭換面,無數公眾號的運營人員卻夜不能寐。一位業內人士曾經這樣形容公眾號改版,“(改版)強調了微信平臺自身,但是我們這些公眾號的文章以後能不能讓用戶看到,就得看命了”。

那同一篇文章來說,在改版之前,其流量效果更多地是取決於所發公眾號的知名程度,比如【咪蒙】發的文章閱讀量往往能輕鬆達到10w+,而一般的公眾號、哪怕是微博上知名大V【江寧婆婆】的公眾號也很難取得同樣的效果。但是在進行信息流改版了之後,所有的公眾號都被強行拉到了同一“起跑線”上,一篇文章的流量效果更多地取決於標題、封面,以及推送的時機。

舉例來說,改版之後,《我脫脫脫脫脫脫脫脫脫脫髮了!》和《一個讓全世界大吃一驚的醫學發現》這兩篇文章,可能後者的閱讀量更為洶湧。儘管前面一篇文章乃是微信大號【咪蒙】在前幾日發佈的原創文章,而後者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養生號”的內容。

而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後者的標題更為驚悚,可能是因為前者的封面引起不適,但最為玄學的原因,則很有可能只是因為前者選擇17點推送,後者選擇18:30推送,而你作為閱讀者恰好在18:35查看微信訂閱號,你的信息流裡只呈現了後者的內容,所以你也只能為後者的流量做“貢獻”。

花了漫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訂閱群體的優勢,在一夜之間被微信的改版抹平,難怪不少公眾號運營者這一個月來都在抒發自己的焦慮。改版之後的微信公眾號變得像另一個“今日頭條”,然而微信本身又是一個相對閉合的社交平臺,公眾號們在這裡難以取得和“今日頭條”對等的流量基礎,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卻很難拿到與之對等的利益。

或許是因為抱怨、反對的呼聲太大,今日有消息稱,微信在Android 6.7.2 內測版中把公眾號【信息流】的變更收了回去,訂閱號依然是呈現的是老版的風格。而在iOS 6.7.2內測版中,訂閱號也還原到了它最初的模樣。也許未來微信公眾號仍然會朝“信息流”方向改版,但是改變的動靜相信會更加“細水長流”,也讓公眾號們能有一定的緩衝餘地。


三易生活


第一呢,隨著微信的生態體系的健全,用戶粘性逐漸老固。用戶在微信停留的時間也就自然上揚,而這一點最早由商業行為者最早發現,所以有了公眾號營銷朋友圈營銷等等行為。而在這種過程中,微信用戶也在不知不覺當中慢慢的養成了在微信端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過程!

言歸話題~訂閱號逐漸取代了傳統媒體信息的傳播方式,在公眾號早期,對於很多小的官方媒體(例如縣級、市級的媒體機構)衝擊異常大~導致各媒體營收急劇下滑,好在後續,主流媒體發力,看清公眾號本質為傳播工具,而消費者所需的確實有用信息,所以,各大媒體也就緩和過來,逐漸適應這種節奏!

上述話語中也講到了各大媒體發現內容為消費者喜好,而訂閱號作為個人展示平臺,對於其中內容監控國家目前做的不是很到位,所以會有很多人會在裡面看到信貸b2b平臺廣告等等,很多虛假信息傳播,所以騰訊在這一塊需要大批精力投入去維護好用戶體驗!

其實綜上,訂閱號成為主流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於每個人都能擁有一種方式可以肆意傳播各種信息,而壞就壞在於目前訂閱號還完全不能做到組織負面信息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