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如何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如何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需要和命題,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需要和命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天賦潛能和獨特想法的機會和舞臺,允許學生在發展的速度、路徑、程度上的多樣與差異。這既是學生先天差異的客觀要求,更是當前時代所要求的對人性的最大關懷。

真正尊重人性的教育,不是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教育,而是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當前的基礎教育中學生髮展存在的兩大突出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就學生髮展問題,就存在著兩種突出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一方面,是學生的知識學習與綜合素質養成之間的不平衡與不充分發展。小學教育中存在著重知識學習、輕人格培養;重認知發展、輕社會性發展的現象。

另一方面,不同的學生之間存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

小學教育還沒有做到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滿足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從這個意義上講,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從根本上說,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平衡與充分的發展。

一方面,是指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學生在其健康成長所必須的各個方面,都獲得平衡與充分發展。比如,認知和非認知發展、身體與心理發育、科學與人文素養等方面。若有所偏頗,就會造成學生某一方面發展的不充分,形成學生在全能發展各個方面的不平衡。

另一方面,是指從學生整體而言,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獲得平衡與充分的發展。因為學生存在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如果用同一套標準、一把尺子去要求所有學生,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勢必會造成他們的不充分發展,從整體上就會呈現出學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基礎教育階段中的教育評價應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評價要突出發展性。

這是指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關注對學生自身在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態,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對學生的定性評價。在充滿情感,而非懲罰的氛圍中促進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是評價要體現過程性。

這是指評價不再只關注學生最終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認知性和非認知性的發展,並依據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表現來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

三是評價要重視激勵性。

這是指評價超越對學生的客觀診斷或者優劣的評定選拔,突出對學生內在成就和自身主動性的激發。通過各種積極的鼓勵性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四是評價要尊重差異性。

這是指對學生的評價要建立在充分尊重他們的天賦、能力、個性等方面差異的基礎上,突破單一、標準化的評價方式,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充足的空間,激勵每一個學生個性化的成長。

可以說,經過持續的改革和實踐探索,在評價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共識,也有了很多可喜的變化。

第一,始終把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也就是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放在首位。

評價是教育的手段或途徑,是教育的樹,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即每一個學生的平衡與充分發展,這是評價的根本價值追求,是“教育之道”的表現。而在現有的各式各樣的實踐和研究成果中,大多都是對具體評價方式、方法的探索,都是在一種“術”的層面上的探討,這樣的探索確實能夠直接對評價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但是,一旦脫離了對“道”的思考,在不斷強化具體手段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捨本逐末的現象,為評價而評價、就方法談方法。

因此,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工作,都要始終從評價的根本出發,讓所有的評價手段和方法都指向並服務於學生的發展,服務於教育目標的實現。

第二,關注學生在真實學習情境中的投入狀況,評價的價值根本上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試卷上呈現的正確答案,也不僅僅是符合要求的行為表現,更多的是學生在真實學習情境中的投入狀態。這種狀態在積極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或“流暢感”,是指人們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出濃厚而強烈的興趣,並能推動自己完全投入進去、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而進入一種完全沉浸其中的狀態。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這種體驗,就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進而逐漸形成主動學習與發展的良性趨勢。這正是小學教育所應該帶給孩子們的學習體驗,是對教育效果最真實的檢驗。這種狀態很難用一種標準化的指標去衡量,更多的是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的。

第三,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留出自由的空間。

在當前對評價的實踐研究中,評價的差異性已經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然而,在現實中,學校的評價仍然有太多的統一標準、太多的等級評定。這是形成於工業時代學校教育的同一性評價,強調用一個共同的、普遍的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忽視了學生先天和後天的差異,無法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而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鼓勵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需要和命題,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就要進一步解開單一化、標準化的量化,尊重個人的主體性,更多地呈現縱向的發展,而非橫向的競爭;更多地採用表現性的評價,而非等級性的評定;更多一些學生的自由表達,而非統一的動作規定。

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天賦潛能和獨特想法的機會和舞臺,允許學生在發展的速度、路徑、程度上的多樣與差異。這既是學生先天差異的客觀要求,更是當前時代所要求的對人性的最大關懷。

真正尊重人性的教育,不是給予所有學生同樣的教育,而是給予每一個學生最適合的教育。

在對學生評價的同時必須在評價上解放教師,少一些形式主義的規定指標,多一些多樣性的發展,讓教師伴隨著學生的成長也獲得自我實現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