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餓了麼被阿里收購後,上海又一家互聯網企業倒下了,怎麼看待魔都互聯網企業的未來?

用戶69330833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跟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都完美的避開了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上海。

上海誕生不了大型互聯網公司?

上海也曾出現過互聯網的高潮期,除了剛剛被阿里收購的餓了麼,幾年來誕生過盛大、滬江、巨人、Wifi萬能鑰匙、洋碼頭、安居客等,只是在這輪移動互聯網浪潮中逐步被邊緣化了,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從互聯網行業誕生之初說起:

一個新興行業的長期發展,必然要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在這一點上,上海就先天性的輸給了北京。

北京作為首都,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官方扶持和引領,發展起來自然得天獨厚,互聯網基礎設施也相對更加完善,馬雲、李彥宏、丁磊這批積極分子在帝都創立的互聯網公司的迅猛發展,吸引了第一批有遠見卓識的青年才幹,奠定了北京互聯網王者地位的基礎。

第二,從人才方面來講:

北京的高校和研究所得數量都是全國最多的,高質量的人才扎堆,人力資源的優勢明顯,再加上媒體輿論中心的地位,互聯網又嚴重依託輿論,發展自然迅猛。

第三、從北京上海的人文文化方面來講:

上海人更加精明能幹,格局上更傾向於投資房產汽車類,回報率高,收益快的項目;且“買辦”文化明顯,精緻的咖啡主義使得他們更願意投身500強,而不願接受風險極高的創業,工作時間上也短一些,而互聯網一日如一年的發展,很容易差距就出來了。

北京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就強的多,北京是一個談理想可以得到認同的城市,北方式的拼勁、契約精神,催生了中關村式的創業中心,創業氛圍濃厚,互聯網巨頭的地位更加穩固。

上海偏向保守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在錯失了先機的情況下還能後來居上嘛?

很難很難了,金融才是上海的利器。


正商參閱


上海互聯網的發展並不太好,現在碩果僅存的存了攜程、盛大、餓了麼、喜馬拉雅等公司,比起北京的滴滴、美團、寒武紀等互聯網公司來說差太遠了,而且上海互聯網大都已經被北京的互聯網公司兼併了。

上海互聯網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1.上海本土文化強勢,不是一個兼容幷包的城市

北京、深圳、廣州都是移民城市,移民城市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吸收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優秀基因和人才,不同的人的價值觀進行碰撞。

上海儘管也是移民城市,但大多是江浙滬移民,外地移民並沒有完全的融入上海,外地移民認同感也並不高。


2.上海金融太發達,管理正軌,互聯網很難發展

上海是經濟中心,金融發達,但金融業風險很高,那隻能嚴加監管。但是互聯網不一樣,互聯網發展之初本來都是違背現在的經濟規律和法律,所以都是“裸奔”,只有當地政府給予扶植和更多的試錯,才能發展。而上海對互聯網監管太嚴格,互聯網很難生長起來,特別是具備未來發展力的互聯網公司。


3、上海的經濟壓力大,周邊城市分流人才

北京廣州周邊城市的發展遠遠領先於周邊城市,周邊人才紛紛湧入,但長三角江浙滬都快速發展,特別是杭州有了阿里和淘寶,而上海生活成本又很高,所以很多人願意去上海周邊城市就業,這樣人才分流了。

4、上海政策傾斜於大公司,創業公司扶植力度不夠

政府有自己的納稅和招商的績效考核指標,所以上海願意納稅多的國際性公司,而互聯網納稅少,上海扶植力度不高。


5、上海互聯網發展基礎薄弱,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上海互聯網公司發展落後,所以需要生態化聚集的互聯網就不會留在上海,北京有媒體優勢,深圳有電子優勢,所以創業者如果涉及到產業上下游的互聯網也會優選其他互聯網發達的城市。


上海有哪些被收購的互聯網公司呢?

 1、大眾點評

  2014年2月19日,走過近11年曆程的大眾點評網(下稱“點評”),宣佈接受來自騰訊的戰略投資,騰訊將佔點評20%的股份,2015年10月,大眾點評被美團收購。

 2、一號店

  一號店於2008年成立,此後一號店成為沃爾瑪全資控股子公司,隨著沃爾瑪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一號店被京東收購。

 3、易迅網

  上線於2006年的易迅,被騰訊收購,此後被騰訊打包賣給京東。

 4、世紀佳緣

  2015年世紀佳緣開始醞釀退市回國,最終用2.52億美元賣給了實力不如自己的百合網。

 5、安居客

  安居客在2007年1月成立於上海,2015年3月58同城收購安居客。

 

上海出不了互聯網公司?你認同嗎?


毛琳Michael


細數上海的企業,大多是被收購的命。

易趣

與阿里巴巴同年成立的eBay網絡是一個生命的時代,但它沒有生命。 1999年,它趕上了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浪潮。同年8月,邵一波創辦了eBay,以紀念美國eBay。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超過5000名網民註冊。第二年,註冊用戶數突破10萬,項目總數突破10萬,網上交易金額突破7000萬元。

2003年,eBay進行了多次注資,並最終在6月份以1.5億美元的價格持有eBay。從那時起,eBay在中國市場的失敗,eBay終於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易迅網

易迅網由布光啟於2006年創立。在鼎盛時期,它在京東和新蛋的國內IT數字B2C市場中排名前三。隨著新蛋逐漸退出中國,易迅的日子不好,融資問題,最終於2011年被騰訊收購,自騰訊剝離電子商務部以來,易迅被轉移到老對手京東。

1號店

1號店成立於2008年,並定位於B2C模式的網上超市,主要從事日化,食品,快速銷售等類別。 2008年,第一店的銷售額為人民幣417萬元。到2011年,第一店的銷售額達到27.2億元,成為中國十大電子商務品牌。但自2011年以來,沃爾瑪已開始進入排名第一的商店。 2012年8月,沃爾瑪成為第一大商店的第一大股東。

然後,在出售沃爾瑪之後,第一店鋪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創始人團隊被邊緣化並最終走出去。 2016年,JD。以自己的5%股權(約14.35億美元)收購了其第一家商店。

攜程

1999年,在上海徐家彙,梁建章,季琦,沉南鵬,範敏創辦攜程,梁建章擔任首席執行官,季琦擔任總裁,沉南鵬擔任首席財務官,範敏擔任執行副總裁。

很快,2003年12月,攜程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在線旅遊服務(OTA)的第一份股。 2015年10月,攜程和百度進行股權交換,他們持有45%的股份,並將正式納入攜程佈局。

但事實上,在此次股權變更之後,百度已經成為攜程的第一大股東,攜程也被出售給百度,但至少對創始人有更大的控制權。

土豆網

2005年推出的“人人都是生活導演”的口號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土豆網是中國最早的視頻網站。 IPO應用程序早於優酷,但它失去了先發優勢,並且優於優酷夜市。被優酷收購。

在土豆網上市前夕,創始人王偉參與了離婚案。前妻楊磊要求分拆股權。王偉支付了700萬美元的現金補償後,此案已經結案,但也錯過了上市的最佳時機。優酷是第一個去的。上市首日下跌12%,市值7.1億美元,優酷於8月前上市,市值超過30億美元。

2012年,由於版權高,成本增加,盈利能力差,兩家公司開始在投資者的保護下合併。合併後,王偉的股權被稀釋並逐漸被邊緣化。

15年來,阿里巴巴仍以56億美元現金收購優酷土豆(約合人民幣356億元)。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的“第一次合併”。收購完成後,優質土地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

公眾意見

公眾意見於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它在創建時提供了本地信息推薦和建設交易平臺,並在“百團”和“千團”期間與美國集團競爭。在過去的15年裡,整個O2O產業變得更冷,資本市場逐漸平靜下來,兩次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畢竟,它已經走向整合。

雖然新公司採用雙重CEO制度,但由美國集團王星主導,公眾評論網絡CEO張濤逐漸淡出管理層。

盛大

1999年11月,陳天橋在上海成立了盛大,創業資金50萬元,員工20人。 2001年,他開始涉足網絡遊戲行業。經紀人“The Legend”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一代遊戲玩家的共同記憶。 2004年,盛大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成功上市的互動娛樂媒體公司,陳天橋曾是中國首富。 2009年,盛大遊戲僅在納斯達克上市。

安居客

2007年1月,安居科集團在上海成立。 2015年3月2日,58 City宣佈以現金和股票收購Anjuke Group,交易金額為2.671億美元。

創始人梁衛平離開安朱克,開始了他的下一次創業,並創立了“安家”但最終倒閉了。


回顧上海互聯網公司20年的發展歷程,他們落後了嗎?此外,在1997年和1998年,在中國的互聯網開創時代,上海創業互聯網公司也抓住了早期登陸各個行業的機會。

從那以後,每次互聯網動盪都爆發了,上海企業家都有動靜,而且他們發展得非常快,他們正走在各自行業的“頭腦”中,但為什麼幾乎從來沒有最後一個笑到最後呢?

在BAT等今天的巨頭形成之前,上海的創業公司極有可能成為巨頭。事實上,這些公司的上半年也是一樣的,更順利地走到了行業的最前沿,然後與行業的競爭對手實力空手而歸,但總是在最後一分鐘丟失,而創始人或現金外地或邊緣化失去所有權。


智慧城市研究


餓了麼被阿里收購後,上海又一家互聯網企業倒下了,怎麼看待魔都互聯網企業的未來?互聯網時代並不必然每個地方都有巨頭。同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會產生的。


作為老牌經濟發達之地,上海有其特殊的屬性。不是說互聯網企業沒有,而是很少有巨頭,與其它很多地方一樣。全國來看,互聯網巨頭企業產生較多的,差不多就是北京、深圳、杭州等幾個少數地方,沒有的才是普遍的,上海只不過是普遍的其中之一而已。只是上海作為經濟發達的重要之地,沒有產生互聯網巨頭顯得有些特殊而已。雖說不在前沿,但也產生了一部分知名度的互聯網企業,比如攜程、藝龍、盛大、餓了麼、世紀佳緣、安居客、大眾點評等,只不過各有各的歸宿了。


上海是一個老工商業城市,在新經濟互聯網等新潮流下反而顯得有些保守。本身經濟實力強勁,到處大型傳統企業林立,反而對於小企、民企這些來說生存空間反而有所限制。對於小企業的重視可能比不上大型企業的,人們的思想趨於在大型企業裡供職更有獲得感。


長期經濟向好與高房價高消費,造就了上海人對於創業的熱情並不高,或思想比較保守。創業是有極高風險的,一旦失敗不但損金折銀,還有可能生活都會成為問題。所以很多的年輕人都會在大型企業裡、或外企裡就職,而不是像某些地方興起所謂創業熱潮,全民創業。另外高額的創業成本,比如房租、人工費用等,也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吧,慢慢很多人思想也就趨於保守而不願意創業。


上海是一個重視實體經濟的地域,也許像互聯網這樣的虛擬經濟在起步時就沒有受到重視。這是個講究現實和實力的地方,也許最開始像馬雲一樣天花亂墜的吹在上海市行不通的,沒有真實的東西上海人是不相信的。所以一開始就完了步調,慢慢也就落後於像北京了,再加上稍顯思想的穩重而又不像深圳杭州那樣年輕人很容易受到騰訊阿里火熱的鼓舞去互聯網上創業。

上海畢竟還是一個有底蘊的地方,雖說互聯網企業沒有像北京深圳杭州那樣火花四濺,但還是有些知名互聯網企業誕生在這裡。互聯網企業不是全部,畢竟這裡還有強勁的實體、金融等,這才是上海展示實力的根基。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更多分享請上部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讓一向驕傲的上海人民備受打擊的是,在中國互聯網公司發展中,他們基本上沒有一席之地!

在南叔看來,上海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賣!不斷地賣,早點變現。這也很符合上海這個地方的氣息和群體的特點,落袋為安,現金為王。隨便數數,做的不錯的公司,基本都賣了:餓了麼賣給了阿里,大眾點評賣給了美團,一號店賣給了沃爾瑪和京東等等,這樣的案例一數一大把。

再看看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餓了麼創始人和老闆張旭豪是上海人,大眾點評創始人和老闆張濤是上海人等等,上海人天生的商業思維和氣息決定了他們更多考慮是如何變現。而杭州的馬雲,一度把總部搬到了上海,到了上海之後,水土不服,最後沒辦法,怏怏的回了杭州去了,顯然,這個浙江人不太適合上海的商業環境。不過好在回去了,不然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

上海這個金融和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里,其實並不鼓勵個人創業,他們講究的事高薪、做派、腔調,所以你看看北方的郭德綱,經常說自己過去那些煎熬和困難的事,但是上海的周立波每次都打扮的油光水亮,從不提自己坐牢和自己的艱難。這樣的心態,註定了也不適合創業。

你生活中有和上海人接觸過嗎?你眼中的上海人是啥樣子的?一起說說唄

【看更多創業和投資內幕和爆料,歡迎關注南叔頭條賬號!】


南七道


一、企業生命週期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民營企業破產倒閉,60%的企業將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將在10年內消亡,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企業只有10%。

原因在於:

1、技術研發投入少

同質化現象嚴重,跟風操作,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

2、家長制的獨裁

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隨意行很大,老闆一個人說了算,聽不進不同意見,固執己見。

3、利益分配模糊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開始合夥人之間對利益分配沒有約定,對責任風險承擔也不明確。

4、信用嚴重缺失

對員工不兌現承諾,對客戶不積極履行合同義務,久而久之走上絕路。

二、互聯網企業的特殊性

互聯網企業競爭激烈程度眾所周知,被兼併收購,破產重組的可能性非常大,屢見不鮮。

魔都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中心,資訊發達日新月異,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讓一些企業灰飛煙滅,各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互聯網企業也難逃厄運。

當然只有破產的企業,沒有破產的行業,餓了麼併購,一家企業倒閉只是個案,魔都源於獨特的金融優勢互聯網企業未來還是很有前景。


看見光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官方宣佈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外賣訂餐平臺餓了麼。消息一出,立馬刷屏朋友圈,更有人笑稱“餓了麼,支付飽”。看來,上海作為中國的商業中心,卻也成為了互聯網巨頭的兵器庫。

1、從“魔都”上海的味道來看

上海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無論是地理優勢還是政策扶持都是得天獨厚。理論上來說,上海的互聯網創業者應該更有前瞻性,但實際上,正因為上海與世界前沿走的太近,上海忽視了基本國情,而在如今,巨頭格局已成、各自為陣。

2、從餓了麼被收購來看

早在之前,網上就一直傳出被阿里收購的消息,直至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才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已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雖然餓了麼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但又一家上海互聯網公司被賣身了。

3、從上海其它幾大知名的互聯網企業來看

多年前,那些耳熟能詳的起家於上海的互聯網公司,易趣網、易迅網、大眾點評、攜程、一號店、安居客、土豆、盛大在各自領域也是盛極一時,但終究都走上了被百度、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頭收購的道路。

看來,魔都互聯網仍然在那些BAT巨頭的羽翼之下啊。


無線端


企業的歸屬問題

在當今社會,流動性強,區域間交流頻繁。如何評定一家企業的地域性有了很多標準。企業成立的意義也有不同的解讀。餓了麼被阿里巴巴收購,就意味著上海少了一家互聯網企業這種觀點並不一定符合現代社會的經濟體系。

按照傳統觀點,企業屬於公司股東,而且通常一個人的產業都從本地開始,公司總部也會在自己的家鄉。通常我們會認為一個公司歸屬於企業的大股東來自的地方。

但是,隨著區域交流增多,很多人異地創業,我們可能會認為一個企業屬於創業地區或者總部所在地區。

但事實上,不管怎麼去界定一個公司的歸屬,如何認定一個企業是上海企業,或者不是上海企業都會面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大股東都是國外投資者,甚至很多大公司註冊地也不在中國。但是,我們通常依然會認為這些企業是中國公司。沒有人會說阿里巴巴是日本公司,也不會有人說騰訊是南非企業。

因此,題目中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什麼樣的公司算是上海公司?

如果餓了麼總部依然在上海,業務佈局也不發生改變,僅僅因為阿里巴巴成了大股東就變得不是上海公司了嗎?


上海沒有互聯網巨頭很正常

上海的確沒有出現互聯網巨頭,但是全國真正算得上互聯網巨頭的也就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其他的互聯網企業都算不上巨頭。也就是說,除了杭州跟深圳,其他城市都沒有互聯網巨頭存在。阿里和騰訊的確是巨無霸,要使降低標準,那麼上海完全可以根據本地企業的規模定一個巨頭標準,北京也可以根據另外一套標準定一個,那就徹底亂套了。

上海雖然本土超大型互聯網企業比較少,但是依然產生過攜程,餓了麼這樣子的中大型互聯網企業。儘管跟上海超級大城市的地位似乎有些不太搭調,但至少在互聯網產業上海依然有一席之地的。

不是每一個公司都可以成為騰訊阿里。


互聯網創業企業等待被收購是正常現象

在美國,有一些專門創業的人,持續不斷地創業。他們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公司做到一定的規模等待大公司來收購。每一家企業成立的目標和願景不太一樣,如果每一家公司都以成為世界級巨頭為目標,那才是不太正常的現象。

餓了麼被阿里收購,不代表餓了麼就不存在了。只要餓了麼能繼續保持品牌獨立,運營獨立,餓了麼就不算倒下。企業換老闆很正常,不值得大驚小怪。現在是一個控股權和控制權相對獨立的時代,很多時候,控制權甚至比控股權更重要。正因為阿里騰訊的業務主體在中國,由中國人主導發展,我們依然會認為阿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巨頭,股東來自哪裡反而不那麼重要了。

上海互聯網企業普遍在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個不錯的時候就被創始人轉手給了巨頭企業,但是,只要上海繼續湧現優秀的互聯網創業企業,上海的互聯網產業依然在業界有一席之地!


毒舌好心人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跟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都完美的避開了這座中國最大的城市,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上海。

上海誕生不了大型互聯網公司?

上海也曾出現過互聯網的高潮期,除了剛剛被阿里收購的餓了麼,幾年來誕生過盛大、滬江、巨人、Wifi萬能鑰匙、洋碼頭、安居客等,只是在這輪移動互聯網浪潮中逐步被邊緣化了,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從互聯網行業誕生之初說起:

一個新興行業的長期發展,必然要得到政策方面的支持,在這一點上,上海就先天性的輸給了北京。

北京作為首都,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官方扶持和引領,發展起來自然得天獨厚,互聯網基礎設施也相對更加完善,馬雲、李彥宏、丁磊這批積極分子在帝都創立的互聯網公司的迅猛發展,吸引了第一批有遠見卓識的青年才幹,奠定了北京互聯網王者地位的基礎。

第二,從人才方面來講:

北京的高校和研究所得數量都是全國最多的,高質量的人才扎堆,人力資源的優勢明顯,再加上媒體輿論中心的地位,互聯網又嚴重依託輿論,發展自然迅猛。

第三、從北京上海的人文文化方面來講:

上海人更加精明能幹,格局上更傾向於投資房產汽車類,回報率高,收益快的項目;且“買辦”文化明顯,精緻的咖啡主義使得他們更願意投身500強,而不願接受風險極高的創業,工作時間上也短一些,而互聯網一日如一年的發展,很容易差距就出來了。

北京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就強的多,北京是一個談理想可以得到認同的城市,北方式的拼勁、契約精神,催生了中關村式的創業中心,創業氛圍濃厚,互聯網巨頭的地位更加穩固。

上海偏向保守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在錯失了先機的情況下還能後來居上嘛?

很難很難了,金融才是上海的利器。


≒蕜傷→洎欺


一般不看好魔都互聯網企業的未來

一、張旭豪本無宏圖志

其實誕生於2008年的餓了嗎,屬於上海的本土生活平臺,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及時配送等業務。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張旭豪,原本也就是希望借互聯網的浪潮搞一個,本土生活平臺。既然是本土生活平臺,其事業格局原本並不很大。

由此我們其實可以想到,另一個其實很偉大的企業土豆視頻。眾所周知,土豆被優酷合併之後,優酷又被併入了阿里體系,其創始人古永鏘,在優酷被揉碎之後,只得黯然離場。

如果說阿里是黃雀,那麼優酷則是螳螂,那麼蟬則是最早的土豆視頻。

二、浸潤在上海文化中的王微

土豆視頻的創始人王微,雖然不是上海人,但他的前妻,楊磊卻是上海東方電視臺娛樂頻道新聞主持人。可以說,王威是現實意義上的上海女婿。就王微本人而言,其實是一個喜歡不確定性的人,但多年與楊蕾的婚姻生活以及上海的生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間接的挫傷了土豆初期的銳氣。

三、魔都文化不適合互聯網企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娶一個不錯的老婆,有一份不錯的白領工作,這就是上海小資情調的文化,他並不適合那種在創業裡翻江倒海的做法。

其次,由於上海在改革開放早期的經濟成績相當不錯,使得上海普遍產生了一種本尊主義,蔑視一切新生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互聯網企業文化。

所以,魔都如果從政府到普通市民,不能形成一種接納新生文化的態度,即使不斷有新上海人。補充上海的人才市場,也不可能再給互聯網企業留下什麼機會。

畢竟,那種互聯網,諸巨頭,群雄並起的時代已經消亡,如今的中國互聯網江湖,除了姓馬還是姓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