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史上最全河北美食(上)

河北省,簡稱“冀”,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北地處中原地區,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稱,是英雄輩出的地方。

河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就在河北由征戰到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河北地屬燕國和趙國,故有“燕趙大地”之稱。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河北11地市的美食~

河北名吃之石家莊

金毛獅子魚

金毛獅子魚,始於民國初期。因成菜色澤金黃,形似獅子,故名“金毛獅子魚”。

史上最全河北美食(上)

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採用獨特的製作工藝,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制。

井陘燒餅

井陘燒餅以“缸爐燒餅”為主,做法獨特,在建國前遠近聞名。近年有在“缸爐燒餅”中加入雞蛋做成燒餅的,味道更鮮美,營養價值更高,可稱是時代的創新。

靈壽羊雜羹

據說,戰國中山國滅亡後,宮廷御廚將羊羹的做法傳入民間,靈壽作為國都所在地,自然會優先享受這道美味,羊雜羹即由此而來。

深澤扒糕

蕎麥麵粉熬成灰色糊狀,團拍成小餅放入涼水盆中。用蕎麥麵製成,一般與涼粉同時出售。食用時切成小塊,再將小塊扒糕削成兩頭薄中間厚的長條薄片盛在碗內,澆上用麻醬、醬油、好醋攪拌的汁,加上紅鹹胡蘿蔔擦的絲,澆芥茉或辣椒或蒜末均可。

藁城宮面

宮面是藁城特色禮品之一(另有宮燈、宮酒,民間戲稱“三宮”),屬河北省地方傳統名產,亦稱貢面。

正定八大碗

八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如蘿蔔、白菜、茄子等)。

正定崩肝

正定“崩肝”做法獨特,選取優質黃牛肝,經過高溫蒸煮等十幾道工序,色澤醬紅,入口鮮香。長期以來,“崩肝”一直以家庭作坊生產為主,主要是現賣現做。因此,“崩肝”雖好,名聲卻不大。

無極餄餎

無極蕎麥餄餎是一種特色小吃,俗稱餄餎面。圓條形的細長麵條,香噴噴,熱乎乎,很合人們的口味。“蕎麥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人們對蕎麥餄餎的讚美。

因村驢肉

因村驢肉為元氏縣殷村特產。利用傳統工藝,配方考究、利用多種中藥熬湯,獨門絕技,密不示人。

燒餅裹肉

燒餅裹肉是深澤民間的漢族傳統小吃,深澤美食三絕之一。相傳由清代流傳至今。色澤金黃,外脆裡嫩,香酥可口。深澤的燒餅裹肉的裹法講究,肉食以小驢肉、牛肉、豬雜、西河肉糕為主,尤以小驢肉和西河肉糕為上品,最為獨特。

薛家燒餅

“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又叫“石塔燒餅”,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它是趙縣獨有的風味小吃,系趙縣石塔村薛禮義家8代祖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清真滷煮雞

正定縣十字街的馬家老雞鋪的清真滷煮雞,百年一鍋老湯,色豔形美,肉嫩骨酥,軟而不爛,味道醇香,揚名遐邇,膾炙人口,崔永元吃過以後讚不絕口,並在自己的書中大為推薦,為地方名特產品之一。

河北名吃之邯鄲

二毛燒雞

二毛燒雞原名珍積成燒雞,是河北省邯鄲市的傳統名菜,中華老字號之一,屬於冀菜系。此菜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海》“八大地方風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鄲十大名小吃。是大名縣傳統的名貴食品,長期以來遠近聞名,享有盛譽。

豆沫

豆沫起源於河北邯鄲,是一種廣泛流傳於邯鄲及其周邊的特色小吃,其起源據傳與商代的伯夷和叔齊有關。

繒肘

繒肘是邯鄲廣平縣獨特的漢族名吃,歷史悠久,它與外地繒肘類製作工藝、風味迥然不同,切之盛盤,如花朵圖案,選料考究,肉質瘦嫩,營養豐富,色、味、型均有獨特之處。

大名香腸

大名香腸源是邯鄲市大名縣的漢族名小吃,邯鄲市八大地方風味美食之一。此菜起源於道光元年。成品色澤純正,腸條飽滿,粗細均勻,肥瘦適宜,香味醇厚,甜鹹兼具,軟滑利口,食之不膩,且耐久存。

郭八火燒

郭八火燒是河北省大名縣傳統名吃,由店主郭致忠(乳名郭八)創制。以麵粉、食油、調味品等加工而成。層多且薄(均為25~30層),金黃油亮,焦香可口。已有100年製作歷史。

一簍油水餃

一簍油水餃是是邯鄲的特色風味小吃。歷史悠久,民國時期1944年王金堂在邯鄲市洛新街水餃館創制。由於選料精細,堅持用新肉(當天宰殺的肉),配上小磨麻油和上等調味品,精心制餡、包制,成熟後汁包餡,吃時流油,故名。

老槐樹燒餅

老槐樹燒餅是河北邯鄲特色小吃。這燒餅看來與平常的相仿:圓形,表面撒滿芝麻。但吃口大不相同,因餅中和入花椒鹽和較多數量的香油,所以吃起來入口鹹香、色澤金黃、外脆裡嫩。

聖旨骨酥魚

聖旨骨酥魚是河北省漢族傳統名菜,骨酥刺爛,魚肉香鮮。作為中國的骨酥魚祖,最早起源於中國骨酥魚之鄉河北省邯鄲市趙家,魏晉時期,由民間傳入宮中,北宋被太祖趙匡胤(河北涿州人)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

河北名吃之承德

御土荷葉雞

御土荷葉雞原名叫化雞,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傳到承德後,因選用承德特有的離宮黃土、熱河泉水和湖內的荷葉作原料精製而成,故名“御土荷葉雞”。

血腸

血腸是很多北方人的傳統食品,宰豬(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後灌腸,紮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

汽鍋野味八仙

汽鍋野味八仙是承德有名的小吃。它根據汽鍋密封性好、易熟的特點,選用優質山珍野味為原料,諸如狍子肉、山雞脯、野兔、冬筍、口蘑、青椒等,一齊放入鍋中蒸制,出鍋時俱是原汁原味,湯鮮且清,肉質酥爛,味道醇厚。

萬字扣肉

萬字扣肉是承德風味菜餚,將豬肉切成方塊煮熟後,切成螺旋的“萬字”的型,加調料蒸熟即成。色澤紅潤、亮麗,肥糯酥爛,老少皆宜,肥而不膩。

驢打滾

承德驢打滾是很有特色的河北特色小吃,承德驢打滾以黃米 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為主。

撥御面

撥御面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小吃。承德吃蕎麥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譽的當首推隆化縣張三營鎮的撥御面。撥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蕎麵、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等。將煮好的面盛在碗內,澆上用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做的滷即可食用。

南沙餅

南沙餅又名八勾糖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承德特色小吃。以白糖、青紅絲、瓜子仁、核桃仁及調料作餡,以麵粉、蕎麥粉和麵,包餡成型,烙制而成。酥脆、香甜、爽口,清康熙帝至平泉圍獵,食而贊之,遂為貢品。已有500餘年製作歷史。

烙糕

烙糕是一種漢族小吃。承德人用當地所產穀米磨成面,再經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風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閒季節,承德山區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嫩、味香適口。

承德涼粉

承德涼粉是一道河北承德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承德一帶居民食用涼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人們所以喜歡食用涼粉,不僅因它味美消暑,還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

河北名吃之保定

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傳統小吃,起源於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滷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裡面。

高碑店豆腐絲

高碑店豆腐絲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菜,屬於冀菜系。高碑店是一個地名,位於河北省。此菜由製作豆腐進展來的。在眾多的豆製品中,豆腐絲則以其濃郁的香味,乳黃的色澤,柔韌的條股,製作的精細而別具一格,成為一種地方風味食品。

血餡餃

血餡餃,河北保定小吃。血餡餃是用雞血凝固以後,切成細了,加上蝦米、白菜、胡蘿蔔、木耳、香菜等一齊調勻割爛,包成餃子上屜蒸,滋味不亞於肉餃或別種素餃,住家戶和勞動人民,這是一項最經濟的吃的享受。

白洋淀松花蛋

松花蛋又名皮蛋、彩蛋或泥蛋,是白洋淀的特產之一,其原料選用白洋淀本地的優質鴨蛋,經過十多道工序製作而成。白洋淀松花蛋具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據傳,在清朝時期,當地就開設了很多作坊,加工松花、青果(鹹鴨蛋),暢銷京、津、保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