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糖尿病足会有什么信号?

解析期刊评职称


糖尿病足损伤的早期信号是胫前色素斑。

一位62岁的刘姓患者,确诊2型糖尿病11年,下肢凉麻疼痛反复出现1年,10天前发现右脚小趾发黑。这位患者的病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血脂、血压长期控制不良,②下肢痛温觉、腱反射、振动觉减弱甚至消失,③血管超声提示下肢动脉有斑块、管腔狭窄,右侧局部血管闭塞,肌电图提示神经损伤,④双下肢已经有很多的胫前色素斑。经过数月的中西医优势互补全面管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理想,坚持服用健脾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的中药汤剂,并辅以下肢药浴治疗,患者病情改善,保住了足趾。我们想用这例患者的情况给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个醒:千万不要忽视胫前色素斑这个危险信号。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为糖尿病常见的下肢皮肤表现,早期常是无痛、小且平、边界清楚的暗红疹,后期可进展为直径约5~12毫米、形状不规则、萎缩性褐色色素沉着斑,可聚集成群或单个儿发生,皮损常见于下肢胫骨前方皮肤上,故称糖尿病胫前色素斑。


此斑的出现提示机体内环境长期处于糖脂代谢紊乱的状态,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供血障碍及神经损伤的“早期信号”。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者形诸外”,即皮肤表现是体内病变的外在反映,需高度重视。如果任疾病进展,久而久之还可见到趾甲发黄、变厚且脆,足部翘毛脱落,患肢不同程度出现行走时乏力,痉挛,腿足凉麻,针扎样、闪电样疼痛或酸痛等,也可发生糖尿病足,甚至导致截肢的惨痛后果。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观察自己的小腿,一旦发现胫前色素斑,一定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在早期控制好糖尿病的下肢病变。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看到“糖尿病足”这几个字不禁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内分泌科实习的日子,当时所在的医院很多患者来自比较偏僻的地区,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治疗,身体各器官的并发症几乎都能看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糖尿病足,即使带两层口罩,仍然抵挡不住剥开裹脚纱布后那股腐臭的味道。当时带教老师给我安排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为糖尿病足病人清创换药,尽力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简单的说就是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进行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双足的表现。很多人因为糖尿病足进行了截肢,是一种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那么糖尿病足是怎样一步步出现的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呢?赵医生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皮肤改变

表现为小腿胫骨前端几种或者分散的圆形或者卵圆形的红色小丘疹,一般进展慢,是糖尿病皮肤损害的表现,可产生鳞屑,后期可发生萎缩或者色素沉着。

感觉异常

通常表现为双腿或者双足麻木、灼烧感、针刺感、感觉减退或者感觉过敏。在检查的时候可以让病人闭眼,拿棉签轻刮双侧祖辈或者小腿,对于感觉减退的病人感觉不到或者像上图说的那样,感觉不到水烫。

足部溃疡

没有明显的原因出现双足反复溃疡形成,且不易愈合,并且跟容易合并感染。

坏疽

这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阶段了,由于神经血管的病变,远端肢体基本没有血液供应,一旦到了这个阶段就已经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只能截肢治疗。

对于糖尿病足,重在预防,关键是对血糖的控制,一旦发现血糖升高,需要及时就医,或通过饮食、作息,或通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人体产生的并发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关注赵医生,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Dr赵


在糖尿病所有的并发症中,最恐怖,伤害最大,最难治愈的莫过于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中的癌症,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很难治愈。临床上太多糖尿病病人,最后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生命。

既然糖尿病足这么严重,那他早期有没有什么信号,让我们去识别它?

首先我们看看糖尿病足的发病原理


我们知道糖尿病人大多数都伴有严重的血管损伤,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损伤越来越重。就会导致全身血管闭塞。其中就包括双下肢血管,双下肢血管闭塞后,会导致足部的血液供应障碍。

这样会有两个后果,一个是足部没有血供,当出现磕伤碰伤,就无法愈合,而且高糖环境细菌容易滋生,就会导致足部不断溃烂,而且无法愈合。


足部血液供应障碍,另一个后果是,由于足部神经没有了血液的滋养就会出现神经坏死,而导致双下肢没有感觉,很多糖尿病足病人,脚底扎了钉子都不知道,来医院时已经溃烂得无法收拾。

那么糖尿病足发生的信号有哪些呢?

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信号,就能针对这些信号,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糖尿病足的恶化。

1.双下肢麻木发凉 由于血管闭塞,血液供应障碍,所以双下肢会出现发凉,发麻的情况。

2.双下肢毛发消失,尤其是足部毛发。血液流通障碍会导致供血不足而出现毛发脱落。

3.肌肉萎缩,走路无力很多病人发生糖尿病足之前,都会感到走路无力,走一段路就会感到下肢酸痛,这时就要引起重视了。

4.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糖友们可以定期。检测一下自己的足背动脉,很简单,就是手指放在自己的脚背上,感受动脉搏动有没有减弱。当足背动脉减弱或者消失时,是提示血管栓塞的有力信号。

5.足部感觉消失。如果糖友们用羽毛或者棉花轻划过脚底皮肤。如果没有感觉,这时候就提示,神经已经发生病变。这时候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6.对温度的感觉减弱或者消失。糖友们可以用37度左右的水洗脚,看能不能感受到水温,如果感受不到水温,这时候要时刻警惕糖尿病足的出现。

如果糖友们出现以上信号,生活方式上就要格外注意,因为糖尿病足一旦发生,基本上没有治愈的可能性。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血糖。血糖的稳定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根本方法。

2.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要穿厚一点的棉袄,让脚受到充分的保护。

3.避免冻伤,烧伤和碰伤足部。

4.戒烟。现在研究发现,吸烟对血管的损伤非常大,是导致血管阻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5.近期检查双足,看双足有没有破损。

以上就是帮助糖友发现糖尿病足信号,预防糖尿病足的一些小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糖尿病管理中。

保持健康只是缺一个提醒你的人,为你的健康打开一线天!


医线天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主要和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有关,其截肢率约占19%,患病年死亡率14.4%,高致残、高致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



对于糖尿病足要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学会自我检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局部皮肤颜色有无变化,双侧足部颜色是否对称,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是血管堵塞,导致血运障碍。

2、足部的麻木、疼痛、瘙痒感,提示末梢神经病变,有时会出现感觉的丧失,如对触觉、温觉等。

3、两侧足部温度不一致,一边热,一边凉,提示血管疾病,警惕糖尿病足的到来。

4、局部的小溃疡、鸡眼经久不愈。

5、近期发现足部水肿。

6、发现足部变形,原来合脚的鞋子不再合脚。

7、近期血糖变化幅度增大,血糖控制不稳,三多一少明显,也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心内科豪斯医生


糖尿病足刚开始主要会表现为皮肤干燥、多汗、反应迟钝等。

如果皮肤微血管的血流量降低,感觉也会减轻,不但无法感觉到小伤口的疼痛,伤口的愈合也会变慢。足部减少的排汗量会使皮肤干燥容易开裂。足部减少的排汗量会使皮肤干燥容易裂开。不适当的照顾会让小伤口变成大伤口,再不及时治疗就会形成溃疡、坏疽,最坏的状态下还需要截肢。如果感觉已经开始迟钝,就要避免伤害到足部(起水疱、伤口)的运动,如跑步或踢足球等。

不小心踩到钉子或碎片的伤口会受到感染。对已经有神经病变感觉迟钝的患者而言,因为他们无法察觉到伤口的存在,所以感染的风险会提高。对疼痛没有感觉的糖尿病患者受伤后,比没有糖尿病的人延迟更久才会寻求医生的帮助(一项研究指出,没有糖尿病人在受伤后5天就会看医生,而糖尿病患者要等上9天)。感染已经趁机四处扩散,使组织或骨头感染的风险增加。所以,病情可能会更严重。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微笑面对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引起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它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到患者的肢体健全,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疾病和微循环障碍等因素,而足部结构畸形、异常步态、皮肤或趾甲畸形、外伤和感染等因素常常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诱因。

许多糖尿病足都起因于足部的外伤,如果伤口出现感染或久不愈合的症状,就要及时就诊了,要进行专业的处理,而不要自己在家里处理否则后果很严重。在平时生活中,如果下肢出现水疱、割伤、发红、变硬、破溃、局部发热、局部发凉等症状,也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寻求专业糖尿病足医生或护士的帮助。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定期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异常,每天查看双下肢的色泽、温度,有无擦痕、伤口红肿或溃烂,如皮肤有发热、红肿、青紫、感染尚无扩展及无水疱发生时,应限制行走以免再度受压,使症状加重及促进疮面形成,并应保持局部清洁,尽快到医院就诊,不要自己乱涂药,以免延误治疗时机,造成治疗困难或截肢。

还要保持足部的舒适、干燥,选择温暖、柔软、宽松的袜子及鞋子。袜子应该清洁无破损,每天更换。鞋子要合脚舒适,不宜穿高跟鞋和硬底鞋,以免足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受阻。 



正确修剪脚趾甲,糖尿病病人因修剪趾甲不当造成足部损伤,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并不少见,因此趾甲的护理应精心。


营养百事通


夏天是糖尿病足“闹脾气”的高发时段。由于夏季蚊虫叮咬等导致足部皮肤受损、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而任何一处微小损伤,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烂、坏疽的开始,严重者甚至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如何呵护双脚,避免截肢呢?来看百科名医为你说!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5f001a29a4ba69ad35\

百科名医


糖尿病足出现溃烂的图片,从肉眼上看起来,如果没有适应的人群,一旦看到会感觉非常恶心,百度上一搜到处都是,不管是干枯如黑色焦炭样还是溃烂的一塌糊涂,血管外科医生见到这样的病例,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为了挽救患者,不管是天天得换药,还是需要最终的截肢,都是习以为常的事儿了,提起这个话题来,还能感觉到那种恶臭的味道。

糖尿病在我们中国人群中发病率在10%左右,类似于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尽管我目前更加趋向于静脉病的治疗,但是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这一类疾病在血管外科的训练中是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的。糖尿病作为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一旦形成,需要终身的护理,因为会导致脑心血管,肾脏,眼睛,下肢动脉以及周围神经的并发症,所以在导致足病的时候,会分成两种,一种是血管性的,一种是神经性的。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一旦形成,最害怕的就是出现溃烂,治疗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在形成溃烂之前,有可能出现以下的表现,也就是给予我们身体上的信号。

比如足部的袜套感或者有蚂蚁爬的感觉,这些类型都属于神经性病变,因为会降低足部神经的敏锐度,所以有可能会诱发溃烂,比如穿上了不合脚的鞋,导致足部皮肤磨损。或者因为对于热水没有感知,因此烫伤足部末梢,这在临床中是非常多见的。一旦没有及时治疗,就非常容易导致长久的溃烂,甚至截肢的后果。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足部的护理要特别重视鞋子的舒适性和对于热水的防范。

因为糖尿病还可以导致下肢的血管动脉硬化闭塞。,所以很多老年人的小腿动脉出现堵塞之后,导致足部的缺血。缺血本身就代表着逐步的细胞营养供应不足,就像没有水浇灌的土地,最终是容易变成荒漠的,那给我们的信号就是在走路之后出现小腿的酸痛,或者在冬天的时候是明显的感觉到腿部发凉,穿着衣服比正常人要多一些。

我是苏磊医生,血管外科专科历练15年,静脉曲张达人,致力于靠谱医学知识的传播。


血管外科苏磊


糖尿病足来的时候,腿脚会出现这3种异常反应,及时发现,避免截肢

问题问的是糖尿病的信号,也就是所糖尿病刚出现的时候有什么表现,对于一些老糖友来说应该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之一,具有发展慢,难逆转的特点。如果不好好重视,严重者会导致截肢。

在糖尿病足来的时候,身体会出现这3个信号,及时发现,避免截肢

1.腿脚微麻

糖尿病足不只是跟脚有关系,在开始的时候下肢会出现轻微麻木的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代表着糖尿病的初期,要做的就是少吃甜食,去医院做相关的血糖、足部检查,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抬脚变白,落脚变紫

抬起脚来时候,脚部、腿部的皮肤会发白;

落下脚的时候,腿部、脚部的皮肤会呈现紫红色。

这种情况往往说明了下肢的毛细血管被糖化,血液流通出现堵塞、不通的症状。

3.足部触感降低

包括触感、痛感的降低,感觉不到地板的温度、蚊虫叮咬没有刺痒感等都是足部触感降低的缘故,往往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往中期发展了,因为脚部感觉已经开始丧失,很容易出现溃疡、肿胀、环疽等更为严重的症状。

糖尿病应该怎么调理才能远离糖尿病足呢?

我在其他的回答中说过,要做到“不吃糖,吃多糖”

“不吃糖”我们很好理解,就是不吃任何含有糖分的食物,还有就是尽量少吃能够转化葡萄糖的食物。因为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剩,从而损伤肾脏、脑、眼睛等器官。如果再不注意糖分的摄入,会让糖尿病病情加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吃多糖”资深糖友应该听说过,吃多糖可不等于“多吃糖”,多糖是指人体内所需要的一种物质,是有多个单糖组成的糖链,对体内胰岛细胞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胰岛细胞养护好了,胰脏就健康,胰脏健康就会给身体提供更多的胰岛素,从而起到稳定血糖,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作用。

而现在在食物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从芝草破壁提取而出的芝草多糖,这种多糖不只含有多糖成分,还有腺苷和三萜成分,对血液中已经过剩的葡萄糖有促进转化排出的作用,两方面的作用既能净化血液中的过剩葡萄糖,还能养护胰脏,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你健康的真相


糖尿病血糖失控引发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血管病变,导致皮肤感觉减退,对受到的外伤痛觉减退。

一旦感染,形成感染性溃疡,甚至坏疽,很难治愈。


湖南泰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伟介绍,现在进入冬天,脚皮干燥,容易开裂。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觉神经比较差,足部对外界的感觉能力下降,因而对于轻微的烫伤、表皮微小擦伤等不容易及时发现。

最终造成损伤扩大和细菌感染,伤口经久不愈,轻者局部感染,重者向深部发展引起足趾或肢体坏死而截肢。

糖尿病足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当予以警惕:

1、袜套样改变:足部有麻木感,感觉异常的范围接近袜套所在部位,如同穿了个袜套;

2、脚踩棉絮感:行走时感觉有点“飘”;

3、间歇性跛行: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4、静息痛:不行走也发生疼痛。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周伟主任给出如下建议:

1、重视糖尿病的自我管控。

重视营养、运动和药物三个方面,以保障你的血糖水平在医生推荐的范围内。

2、每天用温水洗脚,洗脚前用手肘部测试水温(神经损伤会影响你手的感觉)。

泡脚前务必试水温,不要长时间泡脚,洗完后把脚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

3、患者可以按摩一下足部,但不要用太猛烈的按摩。

不要找一般的“洗脚师”洗脚,容易把脚弄损,要找专业医生来按摩。

4、不要穿不合脚的鞋子,最好穿上棉袜保证透气和吸汗。

预防脚部的磨伤,每天检查脚疮、水泡、红肿、老茧或上述任何其他问题。

5、如果脚上皮肤干燥,可在擦干脚后,涂抹适量乳液保持滋润,不要在脚趾间涂抹乳液。

6、洗澡或淋浴后,当你的皮肤柔软时,用指甲锉或浮石轻轻摩擦鸡眼和老茧。

7、冬季天气干燥,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

一旦糖友们发生足部破损,要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泰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周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