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糖尿病足會有什麼信號?

解析期刊評職稱


糖尿病足損傷的早期信號是脛前色素斑。

一位62歲的劉姓患者,確診2型糖尿病11年,下肢涼麻疼痛反覆出現1年,10天前發現右腳小趾發黑。這位患者的病情有如下特點:①血糖、血脂、血壓長期控制不良,②下肢痛溫覺、腱反射、振動覺減弱甚至消失,③血管超聲提示下肢動脈有斑塊、管腔狹窄,右側局部血管閉塞,肌電圖提示神經損傷,④雙下肢已經有很多的脛前色素斑。經過數月的中西醫優勢互補全面管理,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壓等控制理想,堅持服用健脾益氣、養血溫經通絡的中藥湯劑,並輔以下肢藥浴治療,患者病情改善,保住了足趾。我們想用這例患者的情況給廣大糖尿病患者提個醒:千萬不要忽視脛前色素斑這個危險信號。


糖尿病脛前色素斑為糖尿病常見的下肢皮膚表現,早期常是無痛、小且平、邊界清楚的暗紅疹,後期可進展為直徑約5~12毫米、形狀不規則、萎縮性褐色色素沉著斑,可聚集成群或單個兒發生,皮損常見於下肢脛骨前方皮膚上,故稱糖尿病脛前色素斑。


此斑的出現提示機體內環境長期處於糖脂代謝紊亂的狀態,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供血障礙及神經損傷的“早期信號”。祖國醫學認為“有諸內者形諸外”,即皮膚表現是體內病變的外在反映,需高度重視。如果任疾病進展,久而久之還可見到趾甲發黃、變厚且脆,足部翹毛脫落,患肢不同程度出現行走時乏力,痙攣,腿足涼麻,針扎樣、閃電樣疼痛或痠痛等,也可發生糖尿病足,甚至導致截肢的慘痛後果。


糖尿病患者應定期觀察自己的小腿,一旦發現脛前色素斑,一定要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在早期控制好糖尿病的下肢病變。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中老年保健雜誌


看到“糖尿病足”這幾個字不禁讓我想起了以前在內分泌科實習的日子,當時所在的醫院很多患者來自比較偏僻的地區,人們對糖尿病的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的發現和治療,身體各器官的併發症幾乎都能看到,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糖尿病足,即使帶兩層口罩,仍然抵擋不住剝開裹腳紗布後那股腐臭的味道。當時帶教老師給我安排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每天為糖尿病足病人清創換藥,盡力避免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併發症之一,簡單的說就是糖尿病沒有得到控制,進行性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雙足的表現。很多人因為糖尿病足進行了截肢,是一種致殘率非常高的疾病。那麼糖尿病足是怎樣一步步出現的呢?有哪些具體表現呢?趙醫生為大家簡單總結一下。

皮膚改變

表現為小腿脛骨前端幾種或者分散的圓形或者卵圓形的紅色小丘疹,一般進展慢,是糖尿病皮膚損害的表現,可產生鱗屑,後期可發生萎縮或者色素沉著。

感覺異常

通常表現為雙腿或者雙足麻木、灼燒感、針刺感、感覺減退或者感覺過敏。在檢查的時候可以讓病人閉眼,拿棉籤輕刮雙側祖輩或者小腿,對於感覺減退的病人感覺不到或者像上圖說的那樣,感覺不到水燙。

足部潰瘍

沒有明顯的原因出現雙足反覆潰瘍形成,且不易癒合,並且跟容易合併感染。

壞疽

這是糖尿病足最嚴重的階段了,由於神經血管的病變,遠端肢體基本沒有血液供應,一旦到了這個階段就已經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只能截肢治療。

對於糖尿病足,重在預防,關鍵是對血糖的控制,一旦發現血糖升高,需要及時就醫,或通過飲食、作息,或通過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達標範圍,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人體產生的併發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關注趙醫生,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Dr趙


在糖尿病所有的併發症中,最恐怖,傷害最大,最難治癒的莫過於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通常被認為是糖尿病中的癌症,糖尿病足一旦發生,很難治癒。臨床上太多糖尿病病人,最後因為糖尿病足而失去生命。

既然糖尿病足這麼嚴重,那他早期有沒有什麼信號,讓我們去識別它?

首先我們看看糖尿病足的發病原理


我們知道糖尿病人大多數都伴有嚴重的血管損傷,隨著病程的延長,血管損傷越來越重。就會導致全身血管閉塞。其中就包括雙下肢血管,雙下肢血管閉塞後,會導致足部的血液供應障礙。

這樣會有兩個後果,一個是足部沒有血供,當出現磕傷碰傷,就無法癒合,而且高糖環境細菌容易滋生,就會導致足部不斷潰爛,而且無法癒合。


足部血液供應障礙,另一個後果是,由於足部神經沒有了血液的滋養就會出現神經壞死,而導致雙下肢沒有感覺,很多糖尿病足病人,腳底紮了釘子都不知道,來醫院時已經潰爛得無法收拾。

那麼糖尿病足發生的信號有哪些呢?

如果我們知道這些信號,就能針對這些信號,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糖尿病足的惡化。

1.雙下肢麻木發涼 由於血管閉塞,血液供應障礙,所以雙下肢會出現發涼,發麻的情況。

2.雙下肢毛髮消失,尤其是足部毛髮。血液流通障礙會導致供血不足而出現毛髮脫落。

3.肌肉萎縮,走路無力很多病人發生糖尿病足之前,都會感到走路無力,走一段路就會感到下肢痠痛,這時就要引起重視了。

4.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糖友們可以定期。檢測一下自己的足背動脈,很簡單,就是手指放在自己的腳背上,感受動脈搏動有沒有減弱。當足背動脈減弱或者消失時,是提示血管栓塞的有力信號。

5.足部感覺消失。如果糖友們用羽毛或者棉花輕劃過腳底皮膚。如果沒有感覺,這時候就提示,神經已經發生病變。這時候要警惕糖尿病足的發生。

6.對溫度的感覺減弱或者消失。糖友們可以用37度左右的水洗腳,看能不能感受到水溫,如果感受不到水溫,這時候要時刻警惕糖尿病足的出現。

如果糖友們出現以上信號,生活方式上就要格外注意,因為糖尿病足一旦發生,基本上沒有治癒的可能性。

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血糖。血糖的穩定是避免糖尿病足發生的根本方法。

2.要選擇合適的鞋子,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時要穿厚一點的棉襖,讓腳受到充分的保護。

3.避免凍傷,燒傷和碰傷足部。

4.戒菸。現在研究發現,吸菸對血管的損傷非常大,是導致血管阻塞的一個重要原因。

5.近期檢查雙足,看雙足有沒有破損。

以上就是幫助糖友發現糖尿病足信號,預防糖尿病足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大家能夠運用到自己的糖尿病管理中。

保持健康只是缺一個提醒你的人,為你的健康打開一線天!


醫線天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發病主要和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有關,其截肢率約佔19%,患病年死亡率14.4%,高致殘、高致死嚴重危害群眾健康。



對於糖尿病足要強調“預防重於治療”,加強糖尿病足的教育,學會自我檢查,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1、局部皮膚顏色有無變化,雙側足部顏色是否對稱,如果出現異常可能是血管堵塞,導致血運障礙。

2、足部的麻木、疼痛、瘙癢感,提示末梢神經病變,有時會出現感覺的喪失,如對觸覺、溫覺等。

3、兩側足部溫度不一致,一邊熱,一邊涼,提示血管疾病,警惕糖尿病足的到來。

4、局部的小潰瘍、雞眼經久不愈。

5、近期發現足部水腫。

6、發現足部變形,原來合腳的鞋子不再合腳。

7、近期血糖變化幅度增大,血糖控制不穩,三多一少明顯,也會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


心內科豪斯醫生


糖尿病足剛開始主要會表現為皮膚乾燥、多汗、反應遲鈍等。

如果皮膚微血管的血流量降低,感覺也會減輕,不但無法感覺到小傷口的疼痛,傷口的癒合也會變慢。足部減少的排汗量會使皮膚乾燥容易開裂。足部減少的排汗量會使皮膚乾燥容易裂開。不適當的照顧會讓小傷口變成大傷口,再不及時治療就會形成潰瘍、壞疽,最壞的狀態下還需要截肢。如果感覺已經開始遲鈍,就要避免傷害到足部(起水皰、傷口)的運動,如跑步或踢足球等。

不小心踩到釘子或碎片的傷口會受到感染。對已經有神經病變感覺遲鈍的患者而言,因為他們無法察覺到傷口的存在,所以感染的風險會提高。對疼痛沒有感覺的糖尿病患者受傷後,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延遲更久才會尋求醫生的幫助(一項研究指出,沒有糖尿病人在受傷後5天就會看醫生,而糖尿病患者要等上9天)。感染已經趁機四處擴散,使組織或骨頭感染的風險增加。所以,病情可能會更嚴重。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或)不同程度的周圍血管病變引起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它是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到患者的肢體健全,重者可導致截肢。



糖尿病足的發生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疾病和微循環障礙等因素,而足部結構畸形、異常步態、皮膚或趾甲畸形、外傷和感染等因素常常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誘因。

許多糖尿病足都起因於足部的外傷,如果傷口出現感染或久不癒合的症狀,就要及時就診了,要進行專業的處理,而不要自己在家裡處理否則後果很嚴重。在平時生活中,如果下肢出現水皰、割傷、發紅、變硬、破潰、局部發熱、局部發涼等症狀,也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糖尿病足醫生或護士的幫助。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定期檢查足部,及時發現異常,每天查看雙下肢的色澤、溫度,有無擦痕、傷口紅腫或潰爛,如皮膚有發熱、紅腫、青紫、感染尚無擴展及無水皰發生時,應限制行走以免再度受壓,使症狀加重及促進瘡面形成,並應保持局部清潔,儘快到醫院就診,不要自己亂塗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治療困難或截肢。

還要保持足部的舒適、乾燥,選擇溫暖、柔軟、寬鬆的襪子及鞋子。襪子應該清潔無破損,每天更換。鞋子要合腳舒適,不宜穿高跟鞋和硬底鞋,以免足部受壓造成血液循環受阻。 



正確修剪腳趾甲,糖尿病病人因修剪趾甲不當造成足部損傷,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並不少見,因此趾甲的護理應精心。


營養百事通


夏天是糖尿病足“鬧脾氣”的高發時段。由於夏季蚊蟲叮咬等導致足部皮膚受損、感染的幾率明顯增加,而任何一處微小損傷,都有可能成為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爛、壞疽的開始,嚴重者甚至導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如何呵護雙腳,避免截肢呢?來看百科名醫為你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5f001a29a4ba69ad35\

百科名醫


糖尿病足出現潰爛的圖片,從肉眼上看起來,如果沒有適應的人群,一旦看到會感覺非常噁心,百度上一搜到處都是,不管是乾枯如黑色焦炭樣還是潰爛的一塌糊塗,血管外科醫生見到這樣的病例,並不覺得有什麼稀奇,為了挽救患者,不管是天天得換藥,還是需要最終的截肢,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兒了,提起這個話題來,還能感覺到那種惡臭的味道。

糖尿病在我們中國人群中發病率在10%左右,類似於靜脈曲張的發病率,儘管我目前更加趨向於靜脈病的治療,但是糖尿病,動脈硬化閉塞症,這一類疾病在血管外科的訓練中是佔有非常重要的比例的。糖尿病作為一種不能治癒的慢性疾病,一旦形成,需要終身的護理,因為會導致腦心血管,腎臟,眼睛,下肢動脈以及周圍神經的併發症,所以在導致足病的時候,會分成兩種,一種是血管性的,一種是神經性的。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一旦形成,最害怕的就是出現潰爛,治療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那麼在形成潰爛之前,有可能出現以下的表現,也就是給予我們身體上的信號。

比如足部的襪套感或者有螞蟻爬的感覺,這些類型都屬於神經性病變,因為會降低足部神經的敏銳度,所以有可能會誘發潰爛,比如穿上了不合腳的鞋,導致足部皮膚磨損。或者因為對於熱水沒有感知,因此燙傷足部末梢,這在臨床中是非常多見的。一旦沒有及時治療,就非常容易導致長久的潰爛,甚至截肢的後果。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足部的護理要特別重視鞋子的舒適性和對於熱水的防範。

因為糖尿病還可以導致下肢的血管動脈硬化閉塞。,所以很多老年人的小腿動脈出現堵塞之後,導致足部的缺血。缺血本身就代表著逐步的細胞營養供應不足,就像沒有水澆灌的土地,最終是容易變成荒漠的,那給我們的信號就是在走路之後出現小腿的痠痛,或者在冬天的時候是明顯的感覺到腿部發涼,穿著衣服比正常人要多一些。

我是蘇磊醫生,血管外科專科歷練15年,靜脈曲張達人,致力於靠譜醫學知識的傳播。


血管外科蘇磊


糖尿病足來的時候,腿腳會出現這3種異常反應,及時發現,避免截肢

問題問的是糖尿病的信號,也就是所糖尿病剛出現的時候有什麼表現,對於一些老糖友來說應該知道,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典型併發症之一,具有發展慢,難逆轉的特點。如果不好好重視,嚴重者會導致截肢。

在糖尿病足來的時候,身體會出現這3個信號,及時發現,避免截肢

1.腿腳微麻

糖尿病足不只是跟腳有關係,在開始的時候下肢會出現輕微麻木的症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代表著糖尿病的初期,要做的就是少吃甜食,去醫院做相關的血糖、足部檢查,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2.抬腳變白,落腳變紫

抬起腳來時候,腳部、腿部的皮膚會發白;

落下腳的時候,腿部、腳部的皮膚會呈現紫紅色。

這種情況往往說明了下肢的毛細血管被糖化,血液流通出現堵塞、不通的症狀。

3.足部觸感降低

包括觸感、痛感的降低,感覺不到地板的溫度、蚊蟲叮咬沒有刺癢感等都是足部觸感降低的緣故,往往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往中期發展了,因為腳部感覺已經開始喪失,很容易出現潰瘍、腫脹、環疽等更為嚴重的症狀。

糖尿病應該怎麼調理才能遠離糖尿病足呢?

我在其他的回答中說過,要做到“不吃糖,吃多糖”

“不吃糖”我們很好理解,就是不吃任何含有糖分的食物,還有就是儘量少吃能夠轉化葡萄糖的食物。因為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剩,從而損傷腎臟、腦、眼睛等器官。如果再不注意糖分的攝入,會讓糖尿病病情加重,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吃多糖”資深糖友應該聽說過,吃多糖可不等於“多吃糖”,多糖是指人體內所需要的一種物質,是有多個單糖組成的糖鏈,對體內胰島細胞有很好的養護作用。胰島細胞養護好了,胰臟就健康,胰臟健康就會給身體提供更多的胰島素,從而起到穩定血糖,控制糖尿病病情的作用。

而現在在食物中比較常見的就是從芝草破壁提取而出的芝草多糖,這種多糖不只含有多糖成分,還有腺苷和三萜成分,對血液中已經過剩的葡萄糖有促進轉化排出的作用,兩方面的作用既能淨化血液中的過剩葡萄糖,還能養護胰臟,促進胰島素分泌,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你健康的真相


糖尿病血糖失控引發的併發症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5%。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神經和血管病變導致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深層組織破壞。

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經血管病變,導致皮膚感覺減退,對受到的外傷痛覺減退。

一旦感染,形成感染性潰瘍,甚至壞疽,很難治癒。


湖南泰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周偉介紹,現在進入冬天,腳皮乾燥,容易開裂。

因為糖尿病患者的感覺神經比較差,足部對外界的感覺能力下降,因而對於輕微的燙傷、表皮微小擦傷等不容易及時發現。

最終造成損傷擴大和細菌感染,傷口經久不愈,輕者局部感染,重者向深部發展引起足趾或肢體壞死而截肢。

糖尿病足早期有哪些症狀呢?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當予以警惕:

1、襪套樣改變:足部有麻木感,感覺異常的範圍接近襪套所在部位,如同穿了個襪套;

2、腳踩棉絮感:行走時感覺有點“飄”;

3、間歇性跛行:在不走路的時候沒有明顯的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以致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這種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

4、靜息痛:不行走也發生疼痛。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周偉主任給出如下建議:

1、重視糖尿病的自我管控。

重視營養、運動和藥物三個方面,以保障你的血糖水平在醫生推薦的範圍內。

2、每天用溫水洗腳,洗腳前用手肘部測試水溫(神經損傷會影響你手的感覺)。

泡腳前務必試水溫,不要長時間泡腳,洗完後把腳擦乾,尤其是腳趾之間。

3、患者可以按摩一下足部,但不要用太猛烈的按摩。

不要找一般的“洗腳師”洗腳,容易把腳弄損,要找專業醫生來按摩。

4、不要穿不合腳的鞋子,最好穿上棉襪保證透氣和吸汗。

預防腳部的磨傷,每天檢查腳瘡、水泡、紅腫、老繭或上述任何其他問題。

5、如果腳上皮膚乾燥,可在擦乾腳後,塗抹適量乳液保持滋潤,不要在腳趾間塗抹乳液。

6、洗澡或淋浴後,當你的皮膚柔軟時,用指甲銼或浮石輕輕摩擦雞眼和老繭。

7、冬季天氣乾燥,是糖尿病足的高發季節。

一旦糖友們發生足部破損,要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消毒處理,避免感染。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泰和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周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