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罗斯为什么力挺叙利亚?

会飞的小皮虾


俄罗斯和叙利亚在地理上并不相邻,但是两国从苏联时期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苏联解体,老阿萨德离去,两国的关系都未受影响,时至今日两国更是站到同一战壕共同应对英美等国家的军事打击,为何两国的关系可以铁到如此程度,今天铭苏先生就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1946年4月17日,英法军队从叙利亚撤出,这标志着叙利亚完全独立,这一天被叙利亚定为独立日和国庆日,以纪念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建国之路。

然而,刚独立的叙利亚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由于叙利亚执政联盟实力较弱,频频受到英美等外来势力的干预,导致叙利亚军事政变频繁,国内局势动荡。1954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施舍克利被推翻,叙利亚才开始建立民选政府,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在这次选举中取得很大胜利,参加了以库阿特利为总统的联合政府。

1958年叙利亚和埃及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以色列,两国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过两国过了3年多的甜蜜生活,由于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直到1963年叙利亚复兴党政变成功,才使叙利亚走上政局稳定的道路。

1970年,军方出身的哈菲兹·阿萨德通过政变上台,改组叙利亚复兴党和政府,从此在叙利亚建立了强权的叙利亚政府,开始了长达30年的执政生涯。在老阿萨德执政时期,凭借高度的中央集权压制了叙利亚境内的分离势力,使叙利亚得以免于分裂的威胁。

美苏冷战时期,美苏都将势力伸入中东地区,英美曾多次扶植叙国内势力发动军事政变,企图建立亲美的叙利亚政权,但是最终未能如愿以偿。由于英美对叙利亚内战的干预和英美对以色列的支持,使叙利亚走上亲苏反美的道路。而苏联通过向叙利亚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援助,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苏联也得以在叙利亚的地中海沿岸建立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目前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驻扎该基地。

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对苏联来说可谓如获至宝,因为俄罗斯(苏联)为了出海口和土耳其打了10次俄土战争,结果黑海的出海口还控制在土耳其手里,黑海出海口问题一直是俄罗斯的心病。而在地中海东岸的塔尔图斯港建立海军基地,这可以使苏联不再受制于土耳其海峡,直接将军事力量投放到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同时也为向中东地区进行渗透提供了基地。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跟叙利亚的友好关系。2000年老阿萨德去世,小阿萨德上台,也就是现在的巴沙尔.阿萨德。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波及叙利亚,由于国内长期积压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社会矛盾等爆发,叙利亚反对派要求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人们由最初的抗议演变成后来的武装冲突。叙政府军和反对派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后来伊斯兰国组织和基地组织纷纷进入叙利亚,使叙利亚国内局势更加混乱。

英美等西方国家看到有机可乘,就在背后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企图推翻阿萨德政府,建立亲美政府,这样就可以控制叙利亚的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同时也可以把俄罗斯势力赶出叙利亚和中东地区。

在英美支持的反对派进攻下,阿萨德政府节节败退,再加上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在叙利亚境内攻城略地,使阿萨德政府控制区大大缩小,如果再没有外来力量的支援,阿萨德政府很有可能被推翻,所以阿萨德政府向俄罗斯请求军事支援。

俄罗斯当时由于克里米亚事件受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在加上油价下跌的打击,俄罗斯整体情况并不是很好,但是鉴于一旦阿萨德政府被推翻,那么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也将失去,俄罗斯势力也将被赶出中东,那么俄罗斯将被英美从各个方向封堵,再无出头之日。所以,俄罗斯在向叙利亚出售大量武器的同时,2015年直接出兵叙利亚帮助阿萨德政府打击反对派和伊斯兰国恐怖组织。

阿萨德政府在俄罗斯强大军事力量大支援下,不但将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赶出了叙利亚,同时也使叙利亚反对派节节败退,受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也被土耳其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俄叙联军基本掌控住了全国局面,离最后的胜利不远了。

美国支持的反对派和库尔德武装大势已去,然而美国并不甘心就这样从叙利亚撤军,于是发动英法等盟友出兵叙利亚。美国有了英法等国的支援,自然信心大增,于是就有了这几天发生的英法美联军对叙利亚军事打击。

由于俄罗斯和叙利亚成为了坚定的盟友,面对英法美的军事打击威胁,俄叙已做好应对措施,俄罗斯为了叙利亚必将和美国死磕到底。


铭苏先生


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俄罗斯力挺叙利亚既有战略的利益,也有现实的利益,可见普京在对西方国家的围堵中,出兵叙利亚是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其中是有几个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俄罗斯一直就想有个出海口,但在俄罗斯西南边,基本都是欧盟或者北约的国家,西南的出海口被堵住了,而叙利亚刚好在地中海,对俄罗斯来说出兵叙利亚就可以跳出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圈是非常有重要的意义的,这就是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安全利益所决定需要出兵叙利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大幅下降,但是战略眼光还是在的,俄罗斯一直竭力维持着在叙利亚的海空基地,就是塔尔图斯港。这个港口是目前俄罗斯在除独联体国家以外唯一的海军基地了,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出海口之一,更是在地中海唯一的立足点,对于跳出北约包围,打破西方封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啊!如果俄罗斯失去了叙利亚,不仅对中东地区的实体影响将消失,而且通往欧洲的直接海上通道将被关闭。俄罗斯虽然拿回了克里米亚,但是克里米亚周围都是北约的国家啊,因此俄罗斯想要进出地中海,叙利亚就是唯一的突破口了,失去了叙利亚的海军基地,俄罗斯就变成了一根内陆国家了,这让俄罗斯无法忍受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可以有效遏制反政府武装和恐怖势力,不少车臣的极端分子都参与了叙利亚内战呢,要知道俄罗斯前些年就经常受到过恐怖分子的袭击呢!那些和俄罗斯有仇怨的武装分子经过叙利亚内战的锻炼,一旦回流到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将会把战火蔓延到南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甚至车臣也许再次分裂,这对俄罗斯国家安全造成早中晚威胁,所以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一则也是帮助巴沙尔稳住政权,也一边把那些对俄罗斯有仇恨的分裂武装分子从根源上进行消灭。

第三个原因,俄罗斯因为直接介入从根本上扭转了叙利亚的局面,挽救了巴沙尔政府,维护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同时,由于俄军表现很好,让俄罗斯在国际和地区中的威信得到提高,可以说俄罗斯是大赚了一笔。还有就是离间了美国和土耳其的关系,而俄罗斯的武器在叙利亚战场变成了实验场地和免费的广告,相信以后俄罗斯的武器应该会买的不错。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可以说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至少北约国家想东扩,要考虑一下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啊,你不想俄罗斯好过,我俄罗斯就亮出拳头给你看,让北约有所收敛,再者也是警告美国,俄罗斯在中东是有影响力的,美国想要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必须要考虑俄罗斯的因素。之前美国一直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也一直想和美国缓和关系,有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美国的大门就不会一直对俄罗斯关闭,这也是普京在外交上迫切需要突破的,毕竟美国长久对俄罗斯制裁对俄罗斯很不利的。

俄罗斯力挺叙利亚说到底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战略考量,通过参战,俄罗斯锻炼了自己的队伍,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随便还收到了额外的惊喜,可以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真的是狠狠的赚了一笔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在中东能够与俄罗斯做朋友的国家不多。一是伊朗;二是叙利亚;三是土耳其。

伊朗是波斯湾地区的重要国家又与俄罗斯接壤,历来伊朗的风吹草动,都牵挂着俄罗斯的心。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是遏制俄罗斯的桥头堡,埃尔多安出尔反尔多变的个性让俄罗斯苦不堪言。唯有叙利亚在阿拉伯半岛上,也是阿拉伯半岛的腹地,如果抓住了叙利亚政府,就抓住了中东博弈的主导权。

叙利亚境内派系林立,国内各个政治势力风起云涌,表面一套,内在本质是什么说不清楚。例如: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库尔德工人党),接受美国的支援,美国以此组建3万人的库尔德武装为主体的叙利亚边防军,听任美国的指挥;叙利亚所谓反对派以库尔德地区为主,为美国制造舆论。最近土耳其政府出兵叙利亚,打击阿芙林地区、曼比季地区的库尔德武装其实俄罗斯也捏了一把汗。俄罗斯海军基地在叙利亚政府控制的地中海沿岸,害怕其他人控制叙利亚对俄罗斯不利;库尔德地区被其他国家控制,俄罗斯国家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俄罗斯力挺阿萨德政权也是俄罗斯唯一可行实在的选择!


锦绣中华一捧土


1.历史原因

俄罗斯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从前苏联开始,就关系亲密,是俄罗斯在中东唯一靠谱的传统势力范围。尤其的当前的中东地区,能够贴心贴背再一起的,只有叙利亚阿萨德。

2.保卫出海口

塔尔图斯港,俄罗斯在中东唯一的港口兼军事基地,当然现在俄罗斯在叙利亚正在建设第四个军事基地。如果2015年10月,俄罗斯不出兵叙利亚,当阿萨德政权被推翻后,塔尔图斯港就不保,俄罗斯将会失去在中东唯一的港口!

其实,普京也清楚,如果阿萨德家族失去政权,接下来接任的领导人,是否还允许俄罗斯继续拥有这个港口,就是未知数。因此,必须出兵,先保住巴沙尔政权,然后再做打算。

3.俄罗斯不会让“伊拉克悲剧”重演

历史上,前苏联包括俄罗斯,与伊拉克的关系不错。当美英联军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要进攻伊拉克的时候,俄罗斯在联合国极力反对,怎奈当时俄罗斯政权刚刚从叶利钦转移到普京,国力军力根本还没有恢复。所以不想贸然出兵,也想着伊拉克打了多年仗,应该可以跟美英联军纠缠一阵子,没想到萨达姆的军队不堪一击,迅速被推翻...

因此,当美国帮助法国等推翻利比亚后,美国将目标瞄准了叙利亚,甚至搞笑的跟北约几个国家讨论——该让谁取代巴沙尔政权?

还好,这次巴沙尔迅速向俄罗斯提出救援,俄罗斯以打击恐怖组织名义迅速出兵,才有了现在的局面,起码暂时保住巴沙尔政权稳定与安全。

4.今天的索契“大会”让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

虽然叙利亚反对派拒绝出席这次索契的“对话大会”,但是库尔德人“人民保护部队”(即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代表参加“对话大会”,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朝着和平的成果!

这次“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除了法国,其他四个都派了代表参加了大会;法国理由就是:巴沙尔政权必须走人!

无论如何,起码这个开头还是很好的!

只是,美国不支持,这样的大会能够取得多少更有效的成果,叙利亚距离和平还有多远?


英武


俄罗斯为什么力挺叙利亚,准确的说是力挺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至于力挺的因素很多,下面“大正”就逐个解析:



(一)在国际政治上,叙利亚算是俄罗斯在中东最后一个能够靠得住的盟友了,俄罗斯在叙利亚最困难的时候抛弃叙利亚,这种做法会让俄罗斯其他跟随者心寒(如白俄罗斯),给人错觉就是凡事跟俄罗斯混的都没有好下场,俄罗斯在国际上就真成孤家寡人了,想要冲出美国与欧洲的围堵就更没有希望了。



(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有军事基地,这可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唯一的军事基地,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支点,而叙利亚的反对派并没有向俄罗斯承诺,在推翻阿萨德政权后,保留俄罗斯这一军事基地,与其盲目的和欧美国家一样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还是支持老朋友更靠谱,毕竟有多年的合作基础与信任。



(三)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重要贸易伙伴,为了力挺阿萨德政权,俄罗斯可是共计投入200亿美元财力,双方签订军事合同就有40亿美元,也就是说叙利亚还是俄罗斯武器的重要买主,如此巨大的利益,一旦阿萨德政权倒台,一切就全玩完了,只剩下一地鸡毛,俄罗斯会因此损失惨重。



(四)叙利亚反对派对俄罗斯不感冒,更倾向于美国、土耳其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这些人上台了,绝对没有俄罗斯好果子吃,既然是这样,俄罗斯为什么不保住老合作伙伴,你叙利亚反对派有开不出足够多的利益。

总体来说,“大正”认为俄罗斯之所以力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是从现有的中东局势、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考量的,支持叙利亚现有政权最划算,而且在中东树立一杆大旗,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就是俄罗斯在中东利益的代言人,我俄罗斯照着的,你们其他牛鬼蛇神不要轻易动他,这也能增加俄罗斯在中东的威信和国际影响力。


大正看世界


妇孺皆知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齐国用围攻魏的方法,迫使魏撤回攻赵国国都邯郸部队而使邯郸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俄罗斯力挺叙利亚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围魏救赵”,或者“声东击西”借以缓解它在与乌克兰克里米亚之争中所面临来自欧盟和美国经济制裁带来的巨大压力。克里米亚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退休养老金的发放,基础设施的更新等等,再加上俄罗斯对乌东北两个州70多次的人道主义援助,都要耗费俄罗斯大量的人力物力。尽管暂时问题不大,时间长了,普京也耗不起。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地缘政治的因素。介入叙利亚事务之前,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没有任何的军事基地,在中东地区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抓手。其次,俄罗斯黑海舰队要进入地中海也没有可供停泊补及的港口。而这一切叙利亚那儿都有。

第三就是告诉俄罗斯潜在的朋友和敌人。俄罗斯是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普京应了阿萨德之约,不惜代价力保阿萨德不倒,就是昭告世人,俄罗斯是可以信赖,值得一交的朋友。危难之际可以见真情。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尤其是俄罗斯与美国的较量无处不是勾心斗角暗藏杀机。


闲看秋风999


俄罗斯力挺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是因为叙利亚是俄罗斯多年来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也在海外的特别是在中东不容丢失的势力范围,并在叙利亚拥有一个军事基地。而且是俄罗斯当前在自己国外的唯一的一个军事基地。

如果叙利亚政府接巴沙尔被推翻之后,整个叙利亚将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而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就将全部丧失,以至于没有整个中东的势力,全部都有美国在操控,而俄罗斯将失去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话语权和战略决策权。从此以后,俄罗斯相比美国彻底的挤出中东的战略构建,并将逐步实现完成独霸中东地区的意图,

俄罗斯和叙利亚有着传统的友谊,在前照苏联时期,叙利亚就已经是前苏联时期的势力范围。而俄罗斯独立之后继承了前苏联的遗产,依然将叙利亚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当叙利亚侵略的时候,俄罗斯这在洞察先机,在普京总统认为适当的时候,猛然出力,派出强硬的兵力将叙利亚从危机之中解救出来,以以迅猛的冲击和严密的打击将叙利亚国内的武装叛乱分子消灭掉,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主动出击支持了巴沙尔政府的恢复和建设,挽救了摇摇欲坠的巴沙尔政权。

在整个中东地区能够与美国对抗的国家,就只有叙利亚和伊朗两个国家,而当叙利亚被美国支持的反对派所占领,叙利亚成为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显然就只剩下一个伊朗了。这样对俄罗斯非常的危险,当然对伊朗也是同样的非常的危险,这是俄罗斯不愿意看到的,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范围能够继续在中东地区立足,不得已要向巴沙尔政权伸出援助之手,以帮助他恢复国家的统一,恢复国家的秩序,以巩固巴沙尔和俄罗斯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地位。


幸福地带2


俄罗斯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当然,俄罗斯与叙利亚是有传统友谊的,在苏联时代,叙利亚就是苏联在中东的盟友。但是,在国际政治,友谊并不能代替一切,许多时候友谊其实还是得先放一边而先讲实际利益的。

我们得先了解:如果失去叙利亚,俄罗斯也将会失去在海外的最后的一个军事基地,而这可是在“地中海”沿岸!所以,从战略上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叙利亚内战开始初期,俄罗斯没有介入,阿萨德政府前期主要依靠的是伊朗的支撑。而俄罗斯需要先解决克里米亚问题。如果乌克兰与俄罗斯闹翻,而俄罗斯还不能解决克里米亚问题的话,那么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就没有出海口了,那保留乃至重建在地中海的军港也就失去了意义了。

温习一下地理知识:

黑海向西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通。

看看地图:

俄罗斯面临被锁死:乌克兰问题与叙利亚问题

从俄罗斯自身的地缘及军事战略的来看,叙利亚问题与乌克兰问题,都可以视为美国试图锁死俄罗斯,俄罗斯都必须拼命一搏挣脱出来,否则后患无穷。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乌克兰内战与叙利亚内战发生在大致同一时期,几乎很难说是一种偶然,目的是什么对俄罗斯来讲也很清楚。不管有没有联系,这两场内战其实对俄罗斯的战略安全都带来了挑战。所以,俄罗斯最后的强势出击,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因为逼不出来的话,俄罗斯人的国际空间就会非常逼仄,恐怕真正的就要彻底衰落了。

基本搞定克里米亚后,俄罗斯才能瞅准时机来帮助叙利亚稳定下来。巴沙尔绝对不是像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彻底失去民意。叙利亚问题的根本是教派冲突,是中东什叶派联盟与逊尼派联盟在此发生了巨大的冲突。而逊尼派联盟把英美拉上了作为自己的虎皮。于是什叶派派联盟不得不努力去请出另一只差点快被困死了的老虎。

而俄罗斯也看到了,瞅准时机,是可以借助帮助叙利亚反恐重返中东的。

叙利亚问题的实质及内部的基本博弈格局

我绝对不是一个反西方主义者,但是从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看,盲目相信西方舆论盲目批判巴沙尔的人确实是高度欠缴智商税,你哪怕只要稍微懂点地理知识,再看一眼这里所提供的最普通的地理图,就会知道这其中有蹊跷。当然,有些人是专门为洗地而洗地,那咱们就无话可说了。当然,2013年叙利亚政府也确实是用了化学武器,事实上也是在俄罗斯的严厉要求下,巴沙尔当时只能乖乖与国际社会合作。但此后的许多问题,恐怕栽赃远远多过于事实,包括现在其实已经名声扫地的“白头盔”组织。

阿拉维人作为什叶派阿拉伯人,是叙利亚的统治者,虽然他们不是多数派,但他们掌握权力,而且高度忠诚于阿萨德家族。这是巴沙尔始终可以勉力支撑,而没有被推翻的根本原因。

而叙利亚反对派,说白了其实大体上就是乌合之众,如果不是像土耳其、沙特、约旦、美国等这么多国家在背后拼命的支持,哪里撑得到今天,更可笑的还是其中夹杂了大量的ISIS恐怖主义分子。而叙利亚库尔德人,在这过程中除了想法争取被利用,从而能武装自己,积极进行反恐,但似乎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与叙利亚政府闹翻。所以,严格来讲,将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定位为反政府武装未必合适。虽然“叙利亚民主军”的主力确实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但其实也不应将两者划等号。应该说目前美国大力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军”大约有一半是像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那样是热衷于反政府的,但另有一半是库尔德人更重视反恐与防范土耳其人。

美国在这当中蛮尴尬的,去武装反叙利亚政府的反对派,不小心会去武装到ISIS,于是到最后变得越来越只得以库尔德人为主。因为事实上,真的除了以色列与什叶派联盟是真心反恐的以外,就只有库尔德人也是对此热情而坚决的;而逊尼派联盟对此态度相当复杂而暧昧。这就意味着美国如果自己不进行地面部队介入的话,反恐地面部队的主导力量其实只能是库尔德人及与自己关系不是那么铁的什叶派。而不管是伊拉克还是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除了对争取自治充满热情以外,对成为真正的反政府武装可是相当谨慎的。

俄罗斯的介入是有切实可行的操作空间的

这就意味着,俄罗斯的介入确实是完全可行的,这里头有许多地方可以“四两拨千斤”。当ISIS被彻底击败后,其实不可避免有关联的曾经最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叙利亚自由军”也基本上失去了声势。“叙利亚民主军”只是美国人的一次无可奈何的重建而已。

当叙利亚的政局逐步趋向稳定之后,我们发现了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黎巴嫩,从邻近中亚到地中海,一条什叶派联盟的“新月带”就突然出现了。这个联盟,是在俄罗斯介入叙利亚之后从概念真正走向现实的,事实上也成了俄罗斯在中东的无形的战略伙伴,一个没有成文联盟的联盟。

当然,这其中的关键是普京找到了办法收拾住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将其化敌为友,至于具体用了什么办法,使其相当听话,背后有什么秘密,就不可得而知了。也许土耳其的要求,没有得到欧美的应和。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始终没有进展,最后基本上土耳其感觉到是相当的上当受骗,发现欧洲其实只是为了笼络它一直在给着它一块其实不可能够得着的糖果;而更可恶的是,埃尔多安发现美国人竟然在背后帮助其政治反对派发动政变来对付他。这对普京来讲,完全也是看在眼里的“神助攻”。更进一步,也许埃尔多安也有把柄掌握在普京的手中。

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利益要求,没有得到美国与沙特的完全赞同,双方之间也有较大的龃龉,这是俄罗斯能够趁虚而入的关键。而且,现在俄罗斯还又碰上了另外一个去挖美国人“墙角”的机会:逐步吸纳库尔德人入伙。

博弈,其实并不是完全依靠蛮力的。

最后我们看到,俄罗斯在力挺叙利亚的同时,已经使自己真正重返为一个全球大国,已经重新再度成为一股令人生畏的全球力量了。


建章君


俄罗斯与叙利亚友好交往由来已久。除苏联解体前后无力顾及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普京执政后,叙利亚成为俄罗斯的重要盟友,普京不想看到也不允许小巴沙尔倒台。

那么俄罗斯为什么力挺叙利亚呢?

一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叙利亚在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是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交通要道,周边与各国接壤,处于欧亚非三洲接壤处,有中东“心脏”之称,也是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出海口。中东与俄罗斯地缘利益有关的国家政权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先后被美国颠覆,俄罗斯在中东只有伊朗、叙利亚等少数盟友。叙利亚周边包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北部的土耳其和隔着伊拉克的伊朗都是“敏感”国家。同时,世界关注的中东几大热点,像阿以和谈、伊拉克问题、反恐问题、库尔德民族独立问题,都与叙利亚有着密切的关联。更重要的是,叙利亚是伊朗重要的反美盟友。如果叙政府倒台,伊朗将无法向黎巴嫩真主党和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提供军事经济后勤支持。

二是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小阿萨德时期,俄罗斯免去叙所欠的大部分债务,叙则采购了大批军火。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后,美国在东欧部署了反导系统,随后俄在叙境内部署反导导弹,并扩建了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可以停泊航空母舰等各类军舰,使俄罗斯海军可以扼地中海、黑海、红海、印度洋要隘,保持影响力。俄罗斯海军在印度洋游弋,塔尔图斯基地是最近提供后勤补给的港口。所以无论从那考虑,俄罗斯都不能放弃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叙俄还保持着重要的经贸关系,据统计,叙一度是俄在中东地区第三大军火买家。如果亲俄叙利亚政权倒台,将影响到俄罗斯的军火收益。叙也是俄的重要经济投资地,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前,俄在叙的能源、基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一旦垮台,将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是担心武装分子回流。让俄罗斯忧虑是,大批来自俄罗斯的武装分子,投入到叙的内战之中。来自车臣的武装分子,在伊斯兰国的战地指挥官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一旦叙政权倒台,战争结束,那些经受战火洗礼的武装分子将返回俄罗斯,将造成动荡,诱发战乱。如果这样就不如在叙利亚开战,把这些武装分子解决在叙利亚。

四是顾虑难民涌入俄罗斯。与当下欧洲各国被叙利亚难民所困一样,俄罗斯也面临着难民流入的问题。俄罗斯与叙利亚经近半个世纪的友好交流,许多人通婚,在叙居住的俄罗斯人和家庭就有几万人。还有在19世纪躲避沙俄扩张,离开黑海故土,逃至叙利亚的十万切尔克斯人。他们在叙利亚是叙政权的坚定盟友。这批流浪着人一直想要重回故土索契。如果叙政权垮台,这两波人必然要逃回俄罗斯,给俄罗斯带来负担。

综观历史和现实,出于利益的权衡,俄罗斯决不能容忍叙政权垮台。尤其是近年来中东地区的一些亲俄国家政权纷纷垮台,盟友叙利亚,成为俄罗斯必保的对象。所以俄罗斯给予叙利亚一系列援助并军事介入使叙局势逆转,大大提升了巴沙尔政府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使得巴沙尔政府牢牢掌控国家权力,军事实力达到了七年来最强时期。

以上是俄罗斯为什么力挺叙利亚的原因。

“下午历史茶”愚见,关注讨论。


下午历史茶


自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普京就一直坚定的站在了巴沙尔政府这一边。那么为什么俄罗斯要如此力挺阿萨德政权呢?我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 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的军事基地是其在中东的唯一一个军事基地,这对于维持其在中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反对派并没有明确承诺一旦执政后依然保持这个军事基地,所以万一因阿萨德政权倒台反对派上台而失去这个军事基地的话,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大幅削弱。


2) 阿萨德政权历来都是俄罗斯在中东的一个重要盟友,所以如果俄罗斯连阿萨德政权都保不住的话,其“大国影响力”也将大福下降。


3) 叙利亚也是俄罗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也签订了多份军火贸易合同,叙利亚的4分之三武器都是从俄罗斯采购的。所以一旦阿萨德政权倒台,俄罗斯也会损失不少的经济利益。

综上所述,普京这么坚定的支持阿萨德政权绝不仅仅是图一时之快,而是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的。



本人专注于做有关体育与国际政治的问答,以及和你们分享自己的一些观点,觉得写得不错的话可以关注小编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