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南方的北方人


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时潜移默化的,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过我那位能干的闺蜜姐姐因为被父母打骂长大后心里一直存在阴影的事情。

尽管她现在身居要职,很是能干,独立性强,能力出色,但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打得太多,(她小时候比较调皮,性格比较倔强,多次被她父亲用绳子捆住吊起来打,有好几次浑身被打的伤痕累累)所以本能的对男人排斥,不敢轻易相信或靠近男人,以至于她谈过的男朋友不出一两个月就告吹。然后直到三十岁还是一个人。


她也想找个人好好过日子,踏踏实实走下去,但是每次一想到小时候被父亲打骂的经历,她就不自觉的把自己保护在“乌龟壳”里。然后走着走着身边人都陆陆续续结婚、生子,她还是一个人在寻找着。

这些不能为外人道的经历体验让她每次失意、难受的时候就痛苦的心绞痛,好几次抱着我痛哭!

我除了听一听她心中难以释怀的痛之外,最多帮她联系心理医师试试看能不能安慰她,但是她的那些痛和苦我却分担不得一点点。


然后她也不愿和父母沟通,尽管岁月已经磨去了她父母年轻的暴戾,她也愈发敬爱父母,但是却不愿和父亲沟通这种心结,理由是父母年事已高,这些事情一旦说出来只会增加父母的愧疚,这不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愿看到的。

唯一庆幸的是,我的这位姐姐有自己的信仰,没有让自己变得暴戾,但是所有的负面情绪独自消化却也超过了她的身体负荷。我不愿看到这样的他!

所以我讨厌喜欢暴力的人,不管是家暴、还是其他暴力,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也许看似正常的教育,打骂,却会在孩子内心种下阴影果子。而这种阴影却会伴孩子终身!


轩逸箐风铃


这么说吧,我的童年,我是不愿意回忆的。

挨打的原因太多了。昨天这道题刚做过今天忘了怎么做了,吃饭时喊了两遍没坐在饭桌前,放学回家回晚了,看动画片了,跟我妈说话大声了,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我从小淘气包,学习不好,挨打情有可原。那你错了。我从小一直是班级第一名,有一次考了第二名,被我爸用腰带抽得一道一道的。是亲爸。亲妈在一旁看着他揍我,默不作声。

我是女孩。平时揍我用什么工具呢?腰带,擀面杖,衣架,拖把棍,手边有什么用什么,非常随意。从我有印象的记忆,就在挨打中度过。特别羡慕别人,因为他们有跟孩子和颜悦色说话的父亲。

从什么时候不打我了呢?上高中后我住宿了,不回家了,同时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因为早恋被父母一顿男女混合双打后服毒自尽了,这事对我爸触动特别大,突然知道害怕了。高考报志愿,别人都是去省会城市,或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我想去哪里呢?新疆,海南,是我的第一志愿,为啥?因为离家远,离他远。可惜第一志愿没录上,我去了邻省的一个城市,回一次家也要用上十几个小时,给了我充分的理由不用频繁地回家。

大二的时候,我爸突然来学校看我,告诉我他来这边出差,拿东西时碰到他肚子他哎哟了一声,我才发现,他刚做了阑尾炎手术,本应该在家休息,可听说这次出差去的地方是我上大学的城市,他硬是跟领导要求他可以来。。。说实话,当时我看着他双鬓已经有了白发,我的内心被重重一击……对他这么多年的恨,一瞬间都化解了……

本以为我大学毕业后会留在大学的城市工作,可惜还是放不下这个家对我的羁绊。我回了家,结了婚,生了宝宝。爸妈没事的时候来我家看看宝宝。一家人也算其乐融融。偶尔看到电视里讨论家暴虐待什么的,我会开玩笑地对他说,我小时候挨你老多老多揍了,他就尴尬地搓搓手,表情特别不自然。我心里想,原来他真的老了……

那么从小挨揍给我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对家庭的影响呢……我脾气特别的暴躁,跟我老公吵架时有一次实在气不过,我动了手,用衣架把他抽得浑身一道一道的。我永远忘不了我老公当时的眼神,怕怕的,像是看陌生人,不认识我了似的。事后我特别后悔,跟他道歉,他都吓傻了……问我怎么会变这样?看我眼睛里都冒火了,特别可怕。我哑然,这不跟我小时候挨揍时候的情形一样吗……从那之后,也有几次抑制不住内心想要动手的冲动,事后都特别后悔,我有看到过很多家暴新闻,我也知道,老公不是打不过我,他只是不愿意跟我动手,每次都默默承受了。现在有了宝宝,她偶尔不听话,我还都能耐着心哄她,可是真被她烦得不行时候也有过想要揍她的想法,这个想法第一次冒出来的时候把我自己吓住了,突然我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动她一根手指头,我不想我的童年阴影再在她身上重演。

对别人的影响呢……说几件事吧。

有一次一个人在银行办业务,遇到一个喝醉酒的男人站我后面猥亵我,严厉警告不听还变本加厉,最后被我按到地上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围观群众报警,警察来了那醉汉跑了。男朋友来了以后特别不可思议……

还有一次是工作后,单位有个男同事总挑衅我,没理,后来他用面粉往我身上扔,是50斤一袋的那种,砸得我生疼,我火了,三下两下抓住他,把衣服都给他撕了,按地上给他一顿捶……然后我就一战成名了,唉。

事后想一想,我这人可能特别擅长以暴制暴吧……

说得有点乱,谢谢看完。


介个小妖未成精


我就是从小被妈妈打大的,如今当了妈妈,做了家庭教育讲师,做了美国正面管教资质讲师,才明白,为什么我是现在这样。

吃饭慢了被打,衣服弄脏了被打,放学回家晚了被打,说错话了被打,求抱抱的时间错了被打……

有一次带邻居家丽丽出去玩,玩儿到晚上快黑了回来。还没回到家,就碰到了拿着棍子的妈妈。妈妈先是猛抽了我几下,然后狂飙:“你翅膀硬了是不是?去哪里都不跟我说一声,还玩得这么晚回来。还把丽丽也带去了,你好不得了了是吧?你跟我回去,看我今天不把你打残。”我全身疼痛的同时怕得发抖,我在恐惧中被妈妈拉到院子中央,被打得遍体鳞伤。一群大人和小孩子围着看。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我妈妈一定不是亲妈,她一点都不爱我,她很恨我,恨不得把我打死。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做的事情,我不可以?为什么别人那么幸福,而我……”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如今想着这些经历,也会揪心。

因为妈妈的打,我成了周围大人口中的“乖乖女”,可真的是这样吗?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内心呢?长大了的我,总是怕出错,做事情唯唯诺诺,特别没有自信,甚至对婚姻都没有自信,不快乐,没有安全感。

相信,好多被打大的孩子都有这样的反应,或者说更有甚者,暴力倾向,犯罪,堕落,自暴自弃等等。

其实打或者其他惩罚方式,确实是立竿见影,可长期影响呢?孩子内心可能会:

  1. 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 报复――“这会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 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 退缩

  • 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 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那孩子犯错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1. 不仅是孩子,连我们大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不完美。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每个人都是不断在犯错误的经验中成长起来的;

  2. 我们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了解事情的原委;

  3. 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咆哮,惩罚。以和善的态度来面对孩子,面对事情,但以坚定的方式来解决。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必须改正,但我们可以态度和善。

  4. 孩子不一定说得清楚为什么犯错,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就需要我们参照错误目的表,来找到孩子犯错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错误目的表在正面管教中被成为万能表,这个表非常有用,建议收藏。

更多精彩家庭教育内容,请关注“90后妈妈米米”!


90后妈妈米米


改问题由中读用户@断竹续竹回答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可能会更理解父母和孩子。 作为一个从小经常被打(这里决不是指变态的虐打)的女孩子,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绝没有产生过任何报复、痛恨、畏惧、自卑之类的念头。我很理解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非常爱我。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很有可能小时候目睹过那一代人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的的确确我小的时候挨爸妈打不是什么新鲜事。小的时候不懂事,爸爸妈妈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让我认识到一件事情的错误性,慌乱又着急,动手可能真的就会难以控制地出现。我并不认为打孩子就与不爱孩子划等号,相反我真的很理解“爱之深,责之切”的含义。我绝不是鼓励父母去打孩子,但是我必须要说,我能理解他们。

初为人父母,经验不足在所难免,而深刻的爱与责更让他们决不能容忍孩子走上歪路,方式即使在现在来看过于激烈,但绝不是恶意的虐待。而同时,因为小时候挨过打,有着很“惨痛”的经历, 我自然是希望以后我的孩子不会挨打。因此会更注重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不通过打骂也能教育好孩子的能力,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努力的原因。希望自己以后能越来越理解父母,也能和自己未来的孩子有爱相处,更希望自己和他们的相处方式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三联中读


这真是一个令人难过的话题。

自古以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中国家长认为,“打孩子”很正常,比如孩子不听话,撒谎,不写作业,或者考试没考好等等……

家长轻轻打两下屁股以示惩罚,可以看做是父母与孩子间的游戏,但很多家长是真打,打得孩子痛,打得孩子哭,这就是暴力了!小时候被父母暴力对待过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其实心里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创伤,并对自己的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有时候会影响后来的一生。

一、对孩子当时的影响:

1、家长与孩子不能得到正常的沟通。

孩子还小,父母用打这种方式取代了正常的沟通,会让孩子的问题越来越隐藏。家长也越来越不会用正常的方式进行沟通,势必形成恶性循环。

2、孩子寻找不正当的出口。

孩子在家庭之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势必要另寻发泄的方式。有的会选择孤僻沉默隐忍,有的选择远远地离开家,还有的选择恨自己的父母。

二、对孩子将来的影响:

很多问题隐藏在孩子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但是这一切掩盖在外表下面的问题,到成人之后不但不会消除,反而会越来越凸显,他们的心里创伤面的阴影面积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但从小到大,那个创伤一直都在,从未减少,成年后会在工作、事业、情感和家庭上慢慢暴露出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1、比较轻的影响:

没有安全感,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做事没有主见

情绪不稳定,易怒

不在意别人的感受

做事有严重的拖延症

拼命压抑内心的正当欲望

不擅长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跟上级或同事的关系很紧张,没什么朋友

很容易相信别人,一旦受到伤害便全盘否定

渴望着亲情,渴望着被父母认可,

胆大妄为,用各种手段证明自己,有时候不择手段

2、比较严重的影响:

会有暴力倾向,喜欢攻击别人

严重的会人格扭曲

对下一代产生影响

对家庭产生危害

对社会产生危害

孩子生下来都是天真善良的,哪怕一次次被父母伤害,却仍然愿意相信父母,依赖父母,选择去爱!

都说天下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但天下也没有随随便便就不知感恩的孩子。只是一场拳脚,打散了父子亲情,一番讥讽毁了一个原本单纯美好的家庭。

如果你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变成这样,那就请记住,无论当时自己有多么生气,也请放下高高举起的手臂。

希望天下父母不要打走孩子的纯真与善良,和孩子好好沟通,多付出耐心与爱。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发现自己的配偶是这样的人吗?可以考虑是不是原生家庭给他带来这样的影响。

——————————————————


大眼睛的大眼睛


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容易出现人格障碍。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天生就信任、依赖父母,这是一种本能。

尤其是幼儿、儿童,他们本身就比较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看到父母,有父母支持,才会感觉到安全。

而有些父母却不懂孩子的心,也不懂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对孩子缺乏耐心,也懒得跟孩子讲道理。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我想骂就骂,我想打就打。

孩子惹自己心烦了,啪啪上去就是几下打;

夫妻两口子吵架,却打骂孩子撒气;

今天打牌输了钱,都怪孩子在一边烦我,啪啪打孩子一顿撒气;

孩子做得不如自己的意了,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教育孩子该怎么做,而是上去先发脾气,一顿打骂......

因为这些小事或者无辜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内心是十分煎熬的。他们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得到温暖和指导,而父母反馈给他们的是粗暴的打骂。

因此,孩子觉得焦虑、不安,甚至,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

这种父母不爱自己的意识一旦产生,孩子往往就会主动切断跟父母的情感联系。

他们会对父母变得越来越冷漠。

有些孩子会变得冷酷、不近人情、偏激、易怒、暴躁。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和戒备,很难和其他人好好相处。

有些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谩骂、殴打等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等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后,遇到问题了,就会复制父母的行为,也会采取谩骂、殴打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还有些孩子,因为经常被父母打骂,他们变得胆小、懦弱、抑郁,成年后,心理脆弱,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就很容易走极端。

比方说,遇到的都是同样一件事,有些人就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容易放下;而这些被父母经常打骂的孩子,就容易反复纠结,惶恐不安,甚至采取极端方式,自残、自虐、甚至自杀,以求解脱。

所以,为人父母切记不要经常随意打骂孩子。



您的每次转发,都是在帮助别人。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热点知识推送给您。


柳柳老师


父亲家暴,母亲经常被打,三个孩子看在眼里。

大儿子想:我以后一定不打女人!

二儿子想:原来女人可以这样打的啊!

三儿子想:结婚好可怕,我以后都不要结婚!

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解读。

弱者会把责任推给环境,强者则会相信自己的把控。


师说历史


说一下身边的吧。

姨弟小我一岁,如我一样,也是爷爷奶奶的掌中宝。

姨弟一岁多,大姨和姨夫就去北京讨生活了,无外其他,就是大姨心高气傲,不想呆在农村。每年回来呆不到一个月,姨弟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结果就是,被惯坏了。每天一睁眼就是看电视,吃零食,网吧打游戏。。

十岁那年,大姨和姨夫回来了。

大姨看不惯爷爷奶奶的溺爱管教,接手了姨弟的管教。

方法自然就是打骂。

一开始姨弟自然是唯唯诺诺,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大问题。

娘俩开始对着干,姨弟甚至开始动起手来。一开始姨夫是不管的,一见动了手就开始与大姨一起管教。姨夫是个粗人,也只知道打骂。我爸妈劝过好多次,都无济于事。

后来,姨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退学,初二都没念完。

辍学后,姨弟的生活就更加混乱了,打工的地方隔三差五打电话找人,每次都能在网吧找到他,抽烟喝酒都不在话下。辗转了很多地方都一样。就这样持续了两三年,家里决定送他去当兵,好好磨练他的性子。

姨弟也愿意,因为可以远离他这个家。

当兵走后,原本以为可以安静的生活了,孰知,没两三个月,部队打来电话,要求家属去一趟。

原来,部队所属新疆某兵团,环境大大超出姨弟的想象,更是不安分,各种闯祸,最终引起了军区司令的注意。部队要遣返姨弟,大姨苦苦哀求才留下。但是被分配到更艰苦的地方去了,也是为了磨练他。

两年义务兵服役期很快就到了,姨弟也回来了。整个人也都不一样了,会说话会办事。总归是能好好歇口气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好现象只持续了三四个月,一次偶然的矛盾又引起了大姨的打骂。姨弟一想,反正做好做坏都一样,不如就做坏。

如此,当兵之前的姨弟又回来了。

后来,我一劝姨弟外出打工,二劝大姨不干预姨弟的生活,事情总算是消停了。

娘俩相互见不着,后来也就不吵了。


司甲胜


说到从小挨打,在我们农村80后身上应该都很常见吧,不同的是挨打的程度。很不幸,虽然我是女孩子,可是家里有一个同样从小遭受原生暴力家庭阴影的爸爸!所以,他把他所遭受的童年创伤,同样付诸于我身上。

小时候很恨他,怕他,看到他就像老鼠看见猫。打到什么程度呢,他干活累了看你不顺眼会怒目圆睁咬着牙吼你,用难听的字眼咒骂你;经常骂你否定你说你不行;你在家没有私人空间,锁上自己的房门被他一脚踢开,恶狠狠的瞪你打你头问你为什么锁门!他也经常打老婆,有一次很多人围观,故意扯掉了我妈胸罩!我太小了,太害怕了,我不止一次的想,如果当时拿件衣服给我妈多好,那么多人为什么没人想到给我妈拿件东西遮羞。他们经常打架,我妈气的不吃饭躺在床上,他逼着我去送饭,我妈不吃,他就打我骂我,直到我一次次哭着送过去!

童年,上学的时候最快乐,他不在的时候最快乐,他在的时候每一天我过得战战兢兢!有段时间妈妈不在,我跑去奶奶家,甚至不敢回家!

有了孩子后我原谅了他,他也是受害者,他爸爸我爷爷也是一个脾气十分暴躁的家暴者,曾打的我奶奶差点吐血。我爸爸兄妹四人,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叔叔姑姑好赌,不务正业。大姑只顾自己家庭,不顾别人,儿子也很不争气。我爸爸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谨小慎微,虽然吃穿不愁,但是性格使然,他很习惯看别人脸色,生怕得罪人,没有安全感,没有魄力,有轻微的忧郁症。他经常眉头紧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不喜欢出门,不工作时,一个人在家可以呆几天。

我的性格很爸爸很像,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生怕得罪人。内向而敏感,我害怕和男的交际,在男生面前寡言少语,跟女生我反而能聊的很好。我妹妹性格比我开朗些,她比我小很多,爸爸对她更包容些。但同样的她也很没安全感,很没有担当,总是把一切寄希望于别人身上。习惯于用逃避来解决问题。

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原生家庭,真的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小时候的感觉现在还清清楚楚,现在让我仍然潸然泪下,每次被打时,脑子一片空白,只有恐惧恐惧,悲伤悲伤!!我不止一次的想要自杀,想过很多种死法。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我们这样的孩子,让所有的宝宝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所有的宝宝都能得到家长良好的肯定与教育!


安安杨子


其实在中国极少数孩子没被父母打过,长大会怎么样,以前是不会怎么样。现在孩子挨打的次数少太多了,我们更应该担心他们长大了会怎么样。

作为很乖的80后,小时候也总是被妈妈打,无论是对是错,都很容易挨打,小时候规矩太多了,所以挨打次数就多,在外面打架,不管对错,回家会挨打,被老师批评了,回家说了也会挨打,看人家放火了,回家也爱挨打。有时候被追的满街跑,不敢回家,但晚上还是得回家吃饭睡觉,没有离家出走的概念,没有自杀的念头,完事涛声依旧,无怨无恨。那时候都挨打,打是家法,是父母教育孩子唯一手段,长大了也没感觉如何,一切都那么正常,天经地义。

现在的孩子也挨打,但次数少太多了,而且总有人哄,有人护着,这种情况,孩子就会认为你打我不对,会有抵触,会有反抗,会弄不清楚是非对错,对孩子影响极坏,打孩子之前必须统一立场,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挨打,心服口服。现在环境不同了,孩子不同了,家长的威信不是棍棒能树立的,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酿祸。


打不是目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未来如何不一定跟打有关,不用担心,该打就打,打就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该打一定不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