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上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下联是什么?

命理相师何剑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只为己,不容于世。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含义明确得很:人是一定要注重私利的,太无私的人没办法生存下去。网上有人非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地把它解释成“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无语。

如果觉得这样露骨的表达过于刺眼, 那其实古人也有较温和的说法。比如,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民间也有一句俗语:

无利不起早。

而马克思关于资本如何追求利润的论述,则更加触目惊心: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由此可见,对利益的追求,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一种必然,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好人不长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么求名 ,要么图利。名本身也是一种利。不如此,活着又为了什么?

圣贤之人固然不会唯利是图, 但圣贤之人的千秋美名,又岂是你我凡俗之辈所能比拟?

但凡事过犹不及,一个人如果眼里只有名利二字,完全不为他人着想,不顾及他人利益,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也不会真正得到大名利。正如老子所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这方面最出名的,当数“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孟子·滕文公》章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 则归墨。”可见杨朱当时的名气之盛。可是这样一个人,死后却是无声无息,既无人为他整理著述,也没有弟子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变得不可考。后人只能在批判他的文章里得知他的只言片语,根本难以想象这人活着时,是一个名满天下的思想家。

因此,归根到底,人是社会的人,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是一定要相互帮助,相互取暖的。过于自私,就会人人讨厌,避之唯恐不及。乃至圣贤如孟子,要骂杨朱为“禽兽”。所以,杨朱的学说,死后即归于沉寂,实在也是理所当然。

现在有些人常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作为自私自利的辩护词和挡箭牌,当然也是落于下乘。

关于自私和无私的话题,还是老子他老人家说得好: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里的“无私”,可以理解为“义”,即道义;“私”,可以理解为“利”,即私利。以无私成就自私,义利兼顾,才是最好的道路。

通俗地说,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这就可以了。

最后讲一则小故事:

古代有个秀才嫁女儿,临行叮嘱女儿说:“到了婆家,一定不要做好人。”女人吃惊地看着她的父亲:“莫非老爸要我做坏人?”这位父亲幽幽地说:“好人都不能做,怎么可以做坏人?”

这故事很是耐人寻味,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华夏国学漫谈


佛不度众生岂是佛?


用户99318869516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厚德载物地久天长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物我两忘地老天荒


这里是唐山


看了天下辨士,都是书同文,书同宗,大意都差不多的。

触题确实感触颇深,不才先勉强对个下句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德难配位祸至福离。

先看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正确含义

人不为己,为字应该是读第二声,意思是一个人不去修为自己,不去济世修德的话,在天地间自己是难以立足的。

汉字博大精深, 古汉语更是如此。 但是现代人常常望文生义, 曲解了老祖宗 的意思。可是不能再让我们的后代误解了,这样是害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我一直以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 谋权、 谋色, 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其实,这是误解。 现在才知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处是《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人生 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 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 灭。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怀有济世经邦之心,才会吉人天相,厚德载物。

网络贴图




书法对联大会


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下,吃好喝好一了百了


兵传媒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万事万物,都是经过自然的选择,才能被容留于世,而首要条件就是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从狭义来讲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但个体动物的极度自私也不会有同类跟随,因为每个都要保证自身生存,失去群体它自身终将无法延续。丛林法则,导致了血腥而野蛮的生存状态,这推动了物种间进化,但仅仅是物种间的,从广义来讲,同一物种内,通过人类动物学家的观察与研究,存在着物质互助、沟通鼓励、温情脉脉、团结对敌、个体牺牲,所谓虎毒不食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族群的延续与发展进化,才能被最终容留于世!

世无规矩兽兴人绝。

————人类能够成为人,绝不是因为站立起来有个"人模样",在我们祖先站立起来的时候,我们仍然是猛兽的食物,我们仍然是东躲西藏的“鼠辈”,还不能称为人,只是类人而已,某一刻我们的祖先也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口,在三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想象力迸发,从灭绝的边缘走了回来,发明了复杂的语言,交流新的想法,有了艺术,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温情,有了人道,懂得了真正的扶助,才最终踏遍世界,走向冥冥中的未来,使我们走上不可逆转的光辉之路!最终远离了丛林法则,懂得了尊重,有了规矩!懂得信守承诺才有了明天。

世界本就一条路,而我们有了天地间本不存在的文明之路!文明易失,因为宇宙间本就没有文明!


F14560678


上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下联:积德行善福泽子孙。





海海147035523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君若积善四海神祐


用户80177936918


这个对联,非常多人误解了。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解释过。声明本人就是“聊史补丁”的作者,现转载如下:

汉字博大精深,古汉语中更是名言警句迭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离古汉语越来越远。于是,常常会望文生义,看到一个成语或句子,就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实这样很容易曲解老祖宗的意思。

就举“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成语来说吧。也是最近才明白它真正的含义。说来惭愧,对这个成语误解了很多年。一直以为“为”读第四声,当介词,理解成“为了”的意思,于是把这个成语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谋私利(谋财、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殊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大错特错。

真是汗颜不已呀。参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为”字,读第二声,当动词用,是“修养,修为”的意思。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意也就出来了:如果一个人不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也就是说人要修为自己,博学、明辨、慎思、审问、力行,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修为自己才会为社会、为众生,不只为肉体的那个“己”;如果不这样,则对不起天地良心,对不起宇宙万物,天地自然也容不下这样的“己”,就要来诛杀了。

据说这个成语源自《佛说十善业道经》。结合佛的理论,这个成语应该说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己”,更是为社会、为众生。用通俗点的话说那就是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天地诛灭。

所以,这个成语的本意是强调做人要加强修养,方能在天地立足。常说“修身治家平天下”,修身排第一位。也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都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曲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原来的意思背道而驰。原来是劝人为善的成语,好多人当成了贬义词来使用,还振振有词地用来佐证自己的做法。常说“无奸不商”,不少商人就会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缺德的行为辩护。时下的很多年轻人也动不动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的自私开脱。实在是冤枉这个成语了,也大大误解了老祖宗的初衷了。


聊史补丁


自私自利神憎鬼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