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的一塌糊塗?媽媽莫急,這是他正在動腦學習哦

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的一塌糊塗?媽媽莫急,這是他正在動腦學習哦

圖片源自網絡

最近這段時間,我家小二寶吃飯的時候簡直是一場災難!

他高高的坐在自己的小座椅上,指點江山般遠遠的對著餐桌上的飯菜,嘴裡念念叨叨:“我要吃這個、我要吃那個、我還要吃那個……”幾乎所有盤子裡的菜他都要求給自己小餐盤裡夾上一份。

然後才心滿意足的穩穩坐好在小座椅上,開始自己不亦樂乎的吃飯過程。

小手清洗乾淨的他,穩、準、狠的抓住自己想要吃的菜,不住的往嘴裡塞啊塞。常常是品嚐了一口之後,滿意了就咀嚼一會兒,再吃一口;不滿意了直接吐掉,不過他可不管吐到了哪裡……一下子碰翻了菜碟,一下子又撞倒了粥碗,再幹脆把手裡的饅頭往桌子上撒掉的殘羹中戳一戳,繼續放到嘴裡去……

往往我還沒有來得及制止他這種行為,他已經又犯下了另一種“錯誤”,一頓飯下來,總是會讓我措手不及、手忙腳亂、頭暈腦脹……

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的一塌糊塗?媽媽莫急,這是他正在動腦學習哦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時候,姥姥就會建議直接喂他,一勺一勺的喂粥,一點一點的喂菜,不讓寶寶的小手在吃飯的時候“運動”,適當的控制才能讓孩子看起來乾淨,整潔。

可是,孩子乾淨、整潔才是我的最終目標嗎?寶寶小手的“運動”,即寶寶用小手不斷地在觸摸、感受著食物,能夠獲得的遠遠不止“亂七八糟”那麼簡單啊!這是他的一種學習能力,隨著他的不斷運動,他的大腦也在飛速的運轉,跟隨著他運動的節奏,讓寶寶在一個感知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和能力。

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的一塌糊塗?媽媽莫急,這是他正在動腦學習哦

圖片源自網絡

曾經有一個關於寶寶吃飯的研究:

110名16個月大的幼兒參與了研究。研究人員將24種不同的食物分成三組:模板組(某一種形狀的某一種食物)、材料匹配組(食物與模板組相同,但是形狀不同),以及形狀匹配組(形狀與模板組相同,而食物不同)。

研究所用的三組食物。中間為模板組(Exemplar),左邊是材料匹配組(Material Match),右邊是形狀匹配組(Shape Match)。研究者還將模板組食物的佈置形式分為整體型(Whole)與分片型(Pieces)兩種。

實驗中,每個孩子都會拿到三組盤子。研究者向孩子們展示這些食物,並用虛構的詞彙去命名它們。一分鐘之後,他們要求孩子們把不同形狀的同種食物挑選出來(即選擇材料匹配組的食物)。

幼兒最初掌握的固體名詞,都是通過形狀來認知和分類的。但在學習描述非固體的詞彙時,他們則依據物質的相似性來進行分類。因此要完成這個任務,孩子們不能只依靠形狀或大小來辨別食物,而是要進一步探索食材的本質,並與名字對上號——這就需要他們充分接觸和品嚐三種食物,再進行選擇。

實驗中幼兒處理食物的動作。“邋遢的動作”包括了抓拿食物、舉起食物以及放進嘴中。“非邋遢的動作”包括了戳刺以及用手指觸摸食物。


不出所料,許多孩子開始歡快地折騰起他們的食物來:用手指戳戳捅捅,摸捏按啃,甚至扔來扔去……研究人員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坐在兒童餐椅上的孩子們會更多地做出“邋遢動作”,他們會比其他幼兒更容易地正確選出材料匹配組。而在實驗之前,孩子們的家長們也填寫了一份有關孩子在家吃飯時的髒亂程度調查問卷,結果也印證了在兒童餐椅上吃飯的孩子更容易造成髒亂的現象。

研究人員認為,孩子在餐桌上吃飯得越“髒亂”,越代表他們對於外界物質理解得越多。當嬰幼兒在把餐桌弄髒、弄亂的同時,他們也正在進行感知、學習和分類,而不僅僅是搗亂而已。他們看起來是在餐桌上玩鬧食物,亂扔食物,而同時他們也是在獲取這些外部物質的信息。

寶寶吃飯總是亂糟糟的一塌糊塗?媽媽莫急,這是他正在動腦學習哦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啊,寶寶吃飯的時候總是搞得一塌糊塗,他一會兒抓抓這邊,一會兒拿拿那邊,哪裡都是髒髒亂亂的,家長也不用太過於著急,玩弄食物的“邋遢”行為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有益,他們能通過這樣做更好地進行學習。

如此想來,寶寶愛吃飯、愛學習,小小的腦袋裡充滿了大大的秘密;即便是把自己的小餐椅弄得髒一點、亂一點,媽媽也真是應該開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