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宝宝吃饭总是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妈妈莫急,这是他正在动脑学习哦

宝宝吃饭总是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妈妈莫急,这是他正在动脑学习哦

图片源自网络

最近这段时间,我家小二宝吃饭的时候简直是一场灾难!

他高高的坐在自己的小座椅上,指点江山般远远的对着餐桌上的饭菜,嘴里念念叨叨:“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还要吃那个……”几乎所有盘子里的菜他都要求给自己小餐盘里夹上一份。

然后才心满意足的稳稳坐好在小座椅上,开始自己不亦乐乎的吃饭过程。

小手清洗干净的他,稳、准、狠的抓住自己想要吃的菜,不住的往嘴里塞啊塞。常常是品尝了一口之后,满意了就咀嚼一会儿,再吃一口;不满意了直接吐掉,不过他可不管吐到了哪里……一下子碰翻了菜碟,一下子又撞倒了粥碗,再干脆把手里的馒头往桌子上撒掉的残羹中戳一戳,继续放到嘴里去……

往往我还没有来得及制止他这种行为,他已经又犯下了另一种“错误”,一顿饭下来,总是会让我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头晕脑胀……

宝宝吃饭总是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妈妈莫急,这是他正在动脑学习哦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时候,姥姥就会建议直接喂他,一勺一勺的喂粥,一点一点的喂菜,不让宝宝的小手在吃饭的时候“运动”,适当的控制才能让孩子看起来干净,整洁。

可是,孩子干净、整洁才是我的最终目标吗?宝宝小手的“运动”,即宝宝用小手不断地在触摸、感受着食物,能够获得的远远不止“乱七八糟”那么简单啊!这是他的一种学习能力,随着他的不断运动,他的大脑也在飞速的运转,跟随着他运动的节奏,让宝宝在一个感知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和能力。

宝宝吃饭总是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妈妈莫急,这是他正在动脑学习哦

图片源自网络

曾经有一个关于宝宝吃饭的研究:

110名16个月大的幼儿参与了研究。研究人员将24种不同的食物分成三组:模板组(某一种形状的某一种食物)、材料匹配组(食物与模板组相同,但是形状不同),以及形状匹配组(形状与模板组相同,而食物不同)。

研究所用的三组食物。中间为模板组(Exemplar),左边是材料匹配组(Material Match),右边是形状匹配组(Shape Match)。研究者还将模板组食物的布置形式分为整体型(Whole)与分片型(Pieces)两种。

实验中,每个孩子都会拿到三组盘子。研究者向孩子们展示这些食物,并用虚构的词汇去命名它们。一分钟之后,他们要求孩子们把不同形状的同种食物挑选出来(即选择材料匹配组的食物)。

幼儿最初掌握的固体名词,都是通过形状来认知和分类的。但在学习描述非固体的词汇时,他们则依据物质的相似性来进行分类。因此要完成这个任务,孩子们不能只依靠形状或大小来辨别食物,而是要进一步探索食材的本质,并与名字对上号——这就需要他们充分接触和品尝三种食物,再进行选择。

实验中幼儿处理食物的动作。“邋遢的动作”包括了抓拿食物、举起食物以及放进嘴中。“非邋遢的动作”包括了戳刺以及用手指触摸食物。


不出所料,许多孩子开始欢快地折腾起他们的食物来:用手指戳戳捅捅,摸捏按啃,甚至扔来扔去……研究人员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坐在儿童餐椅上的孩子们会更多地做出“邋遢动作”,他们会比其他幼儿更容易地正确选出材料匹配组。而在实验之前,孩子们的家长们也填写了一份有关孩子在家吃饭时的脏乱程度调查问卷,结果也印证了在儿童餐椅上吃饭的孩子更容易造成脏乱的现象。

研究人员认为,孩子在餐桌上吃饭得越“脏乱”,越代表他们对于外界物质理解得越多。当婴幼儿在把餐桌弄脏、弄乱的同时,他们也正在进行感知、学习和分类,而不仅仅是捣乱而已。他们看起来是在餐桌上玩闹食物,乱扔食物,而同时他们也是在获取这些外部物质的信息。

宝宝吃饭总是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妈妈莫急,这是他正在动脑学习哦

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啊,宝宝吃饭的时候总是搞得一塌糊涂,他一会儿抓抓这边,一会儿拿拿那边,哪里都是脏脏乱乱的,家长也不用太过于着急,玩弄食物的“邋遢”行为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他们能通过这样做更好地进行学习。

如此想来,宝宝爱吃饭、爱学习,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大大的秘密;即便是把自己的小餐椅弄得脏一点、乱一点,妈妈也真是应该开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