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自成为何要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

123zcd


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说明他已经从一个起义军的首领,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准政治家。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贫苦百姓揭竿而起,反抗的就是明朝的统治,而其最大的敌人,便是以崇祯为首的朝廷。

虽然起义军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李自成多少还有些理智

号称闯王的李自成,经过长期浴血奋战,终于攻破北京,而崇祯也自知走投无路,选择自尽。崇祯皇帝之死,宣告明朝的灭亡,农民军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后,整个北京陷入了混乱之中,许多明朝官吏被严刑拷打,被逼交出贪赃所获的财产。

这种做法实际上反映出,这支起义队伍并不是很懂政治,而且对形势的判断多有错误,更像是一种得胜后的发泄和复仇。这便注定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很难在北京立足,更谈不上把江山坐稳。

不过,李自成多少还是有些理智的,最起码他懂得伪装,哪怕是照着葫芦画瓢,也真拿表现出了些政治家的本色。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便是最好的表现。

崇祯已死。一个死人,不会威胁到自己,但对待死人的方式,却直接关系农民军的形象。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较之于明朝,李自成都是胜利者。此时崇祯已死,明朝灭亡,这样一个死人,对李自成毫无威胁。试想,如果找到崇祯尸体后,对其进行曝尸或施以凌辱,虽然能解一时之恨,却会给世人留下一个凶残暴虐的形象,必然招致骂名。

相反,如果厚葬崇祯,以宽仁大度的姿态来处理前朝皇帝的后事,自然能为自己增色不少。于是,李自成命人为崇祯搭建灵棚,并临时找了块墓地,用以安葬崇祯,称为“思陵”。此时的崇祯,不过是一个道具,只能任由李自成摆布。当李自成懂得厚葬崇祯时,他已经算是一名准政治家了。

所以说,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是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安抚人心之策,为的是展现自己宽仁的胸怀,并以此收买人心,为日后登基做准备。不过,由于对整体形势掌控不足,加之过早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李自成还是最终落败了。


我是老腊肉碣石樵子,希望与大家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欢迎大家补充。


史海烂柯人


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皇帝,是以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得最大的政治资本,是一种换天下、迎天下的姿态。只是李自成等人在打天下与治天下,武围与文治上缺乏相应的研究,也可能是没想到得天下那么容易、那么快,结果成了中外历史中的反面教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之所以悠久,且绵绵不断呢?其根本点是在“破坏中前进,取代中发展,融合中进步”。后朝之帝、王,祭拜、厚葬前朝君王,史载最清楚的是朱元璋祭元帝,李自成灭明后葬崇祯,康熙拜朱元璋的“明孝陵”。针对李自成安葬崇祯一事,陋见有四点――一是历史的看,李自成作为明朝的臣民举事成功,但触犯了“忠君”之义。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不是称帝,而是以“闯王”身份号示天下的。从道义上说是“犯上”,用一种方式来求得安心。二是政治的看,是收拢人心。崇祯已死,明臣已降,即没有政治威胁,也没有利益威胁了。以此事表明“宅心人厚,宽以待人”。为今后得民心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三是人性的看,是对崇祯皇帝的“皇帝精神”的认同。崇祯与李自成有三种选择:或议和,或投降,或弃城而逃。但是,崇祯选择了自谥殉国。如果采用弃尸、鞭尸等,那就会“失君德、失民心、失天下”。四是综合看,稳政局。李自成破京城仅三天,尚未初定天下,极需要前朝旧臣的支持,尤其是残存的“明军”的支持。善待崇祯,就是做给明朝“遗老们看的”。花区区几百两银子安葬一个皇帝和一个皇后,到一个妃子陵墓,只是合葬在一起后改个名,叫“思陵”,那本就是“小事一桩”。李自成尽管没有大的雄才伟略,试想这样的“假仁假义”之作派是会学到一些的。可惜的是得势,未得江山,打下了江山,没有能力守成江山。



李自成攻破北京三天之后,已经投降李自成了的太监们才在煤山发现了遗体。太监将崇祯尸体和周皇后尸体一起放在芦棚下,大部分明朝官员已经投降李自成,为了和重振划清界限,对崇祯的遗体,不屑一顾,扬长而去。这让李自成大为愤怒。


李自成唯独对在崇祯皇帝尸首前痛哭流涕的李国祯大有好感,并且听从了其建议,将崇祯皇帝以天子的礼仪入葬。《甲申传信录》中说:三月二十四日,“东华门东北首,哭声大震。闯问何故,答曰:‘诸臣及士民、內监请葬先帝’。”李自成答应“葬以帝礼,祭以王礼”。


李自成却亲自下令以天子的礼仪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他自己还亲自到祭坛,向崇祯皇帝的梓宫四拜垂泪。李自成安葬崇祯表达了两个意思。

1.崇祯已经死亡,明朝已灭,新朝建立。

2.农民军不是流寇,也懂得华夏礼数。

3.收复明朝遗老遗少的心。

4.给投向官员上眼药,忠君爱国者用,无礼义廉耻者不用,表达了自己新王朝的用人态度。又给自己手下的将领阐明了自己的用人标准,那就是“忠君”


睁眼看西安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准襄城伯李国祯为首的百官请求将崇祯的葬礼以帝礼葬,王礼祭,设祭一坛,自成亦出,四拜垂泪。

李自成的确是在名义上以天子之礼葬的崇祯帝。

李自成能如此,还是出于政治目的,任何朝代建立起初,虽然在开国过程中跟前朝死磕到底,但是立国后还是会承认前朝的正统性,以表示自己继承的正统性,就好比当年朱元璋北伐赶走元朝,立国后也承认元朝为正统,并编写元史一般,李自成以天子之礼葬崇祯帝就是为了正统性和收买人心。


但李自成终究是流寇上不得台面,刚开始对于崇祯帝遗体安排是发钱二贯,遣太监市柳木棺,枕以土块,停于东华门外施茶庵,覆以蓬厂。真是凄凉至极,经过惟襄城伯李国祯与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带动百官请求李自成厚葬以后,只是同意名义上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帝,加上以下待遇:以丹漆殡先帝,点漆殡先后。加帝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后袍带亦如之。因为崇祯帝生前没有营造自己的陵墓,李自成也不舍得花钱,最后还是昌平小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合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中。

李自成同意以天子之礼葬崇祯帝,代表着对明朝的正统的认可,也代表着对崇祯帝的认可,更是代表着借以承认明朝正统来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可惜他只是表面上如此,崇祯帝身后事还是凄凄凉凉的完成。


清军入关后,以“帝体改葬崇祯帝,并且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虽然思陵也是凄凉,但是最起码崇祯帝的葬身之地成为陵,而且下葬场面极大,臣民服丧三日,收买人心来说,比之李自成草葬崇祯帝强太多太多了。

李自成有打破旧世界的能力,却没有安世的能力,最终成全了清朝,就好像,他明明知道以天子之礼葬崇祯帝可以收买人心和正统性,也答应了这样做,却是虎头蛇尾的草葬了崇祯帝。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明朝的前期用一个字描述,是为“杀”,明朝的中后期用一个字描述,可为“斗”,明朝就是在杀和斗中度过的。

朱元璋要杀遍贪官污吏,用力太猛,人人自危。到了明末,官宦集团腐败不堪,你争我斗,完全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皇帝有力使不出,除了崇祯帝自身的毛病外,官宦集团的腐败是大明亡国的根源。

李自成曾是明朝驿站的一名小“公务员”,什么是驿站?和政府接待处差不多,主要工作就是为明朝的官员出差安排生活、交通等事务的机构,驿站与邮路是古代交通之枢纽,犹如一张巨大的交通信息网遍布全国各地。同时,驿站也是大明朝最为腐败的机构之一,据明史有关记载,到了明末,大官小吏进出驿站,吃拿卡要者,超标揩油者比比皆是。明朝的官方虽然对接待开支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到了明末,标准基本被废弛,驿站成为大小官员揩油的必经之地。

崇祯皇帝显然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于是大力裁撤和整顿驿站,李自成因为丢失公文,处在被裁撤之列。小公务员丢了工作,家里顿时陷入困境,反正是吃不饱肚子,于是就参加了农民起义。没想到命运使然,小公务员在驿站工作马虎,最后却成了农民军的“带头大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崇祯的“干部”最终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李自成并非一个典型的农民,他是明朝的基层“公务员”,对基层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也算是一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这是李自成最终能够领导农民起义的先天性优势和条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明朝的历史,李自成也可谓了然于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朝的皇帝善待前朝遗老遗少是历朝历代的通行做法,这样有利于争取旧朝势力的支持,对于新朝的稳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况且,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本身就有“篡取”的味道,反正崇祯已死,以皇帝之礼葬之,可以让旧朝的官宦势力感恩于新朝,从而转向支持新朝。

只是,李自成终归领导的是农民起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从起义军的名号可以窥探一二。高迎祥号“闯王”,李自成继承了高迎祥续称“闯王”,见国号“大顺”,就这两个名号的来历,说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明末的社会官宦腐败,社会风气因为官场风气变得腐朽糜烂,吴晗在《明朝兴亡史》中指出,当时的社会,押妓、赌博、丧事等等风行,民众处在一种糜烂不堪的状态之中,有一种赌具叫叶子牌,叶子牌中有“碰闯”的牌语,还有大顺,顺和的叫法,而农民起义的名号“闯王”,“大顺”即从此而来。

不过,从李自成以帝礼葬崇祯,表明李自成已经从一个普通公务员成长为了一个具有政治家眼光的农民起义领袖。


青灯问史


崇祯皇帝能够死社稷是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的。

因为就在攻进北京城之前,李自成还曾经试图与崇祯皇帝进行谈判,但是遭到了崇祯的拒绝,以崇祯皇帝的性格,他是不耻于和李自成这样的流寇做交易的。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崇祯的下落,在全城贴出告示;“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三天后,崇祯皇帝冻僵的尸体被找到后,李自成闻讯赶来,泪流满吗,如丧考妣。

李自成为什么如此伤心呢?

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皇帝情结。李自成出身贫寒,一把年纪了还只是个驿卒,如果没有后来裁撤驿站的事情,估计李自成也就靠着这点银子熬成个老军了。没想到,崇祯皇帝的一道命令让李自成失去了糊口的饭碗,无奈之下他参加了舅舅高仙芝的起义队伍。虽然打下了江山,灭了大明,李自成也似乎没有想过要把崇祯皇帝怎么样,他在攻城之前还试图与崇祯谈判,打算让其封自己为西北王。但是亡国之君崇祯似乎有些犹豫不定,在没有得到群臣的肯定意见之后,崇祯还是拒绝了李自成。于是,大明灭亡,崇祯身死社稷。

崇祯死了以后,如何处理崇祯的尸体就成为一道难题摆在了李自成面前。有些六神无主的李自成最终打算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皇帝。但是大明朝的国库里只有十万两白银,这是李自成没想到的。其实,大明国库没有钱并不奇怪。朱元璋建国的时候,就规定地方税收可以预留一部分,这样就省的将来再往下发放。而且明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体制,朝廷所有的税收苛捐摊派等等一切,都要从老百姓那里收取。明朝的疆域在崇祯年间也只有大约300万平方公里,每年国库收上来的银两大概只有四百万左右。崇祯继位以后,国家连续遭遇天灾,农民起义又此起彼伏,再加上满清持续骚扰,这点银子根本就不够用。崇祯后来甚至连裁撤驿站的法子都想了,所以没有银子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埋葬崇祯的问题上,李自成并不愿意把抄家弄来的银两用来安葬崇祯,他想的办法是让昌平府拿钱。但是昌平州也没有钱,昌平州吏赵一桂只好采取募捐的办法来筹钱安葬崇祯。崇祯一生节俭,没有在生前修建陵墓,李自成就下令将崇祯葬在李自成的宠妃田贵妃墓中。由于时间仓促,又没有充裕的资金,所以赵一桂负责的这个天子葬礼是非常寒酸的。

李自成后来与清兵作战失败后退出北京城后,满清统治者为收拢民心,将明思宗朱由检重新以天子之礼安葬,并且修建了思陵,此举对于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李自成在北京城草率安葬崇祯和后来纵兵抢掠、掳掠崇祯皇帝的妃子以及斩杀大明降臣的做法大失民心,从这点上看李自成是远远不如满清的皇太极的。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徒步说史


因为他以为自己要当皇帝呢,给自己留点名声,安抚一下明朝余臣,收买一下人心。

觉得李自成是个好人的都是蠢人。

清军入关还把崇祯埋到十三陵里呢。

康熙皇帝还六次祭拜明孝陵呢。

收买人心懂不懂?


平阳侯


崇祯皇帝确实是李自成安葬的,但是所谓天子之礼也确实太寒酸了一些,由于崇祯生前并没有修陵墓,所以死后无处安葬,李自成命令打开崇祯礼妃田秀英的坟墓,将崇祯和周皇后一同葬入,只能算草草下葬。

清军入关后,为了笼络人心,重修了思陵。更是给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立碑,以表其忠。

从历史上来看,后世王朝对于前朝的亡国之君一般都不会太苛刻,李自成虽然是农民起义军,但是也懂得收拢人心的含义,所以并没有亵渎崇祯遗体,但是也说不上按天子之礼下葬,唯一有关系的可能就是崇祯也被葬在了十三陵。


一点点历史


李自成这个人,政治智慧和军事能力都不太够。说他不太够,是因为攻进北京后,没有很好地善待明朝的大臣,靠牛金星这种没经验又没能力的人来订立法度,治国安邦,怎么行呢?军事上,他一是没有处理好和吴三桂的关系,造成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二是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至于清军打进来,攻占北京后,无处可去,迅速土崩瓦解。

(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政治及军事方面都不是很出色,但是,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这件事却做对了。为什么说他做对了呢?

我们知道,当诸侯或者农民起义者推翻旧有的王朝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的时候,他不能说这是因为我的拳头硬,所以我胜了。他只能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我的皇位是前朝皇帝“禅让”给我的。比如曹魏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王莽的皇位是汉平帝“禅让”的。赵匡胤黄袍加身打回京城来的时候,也要再搞一次柴宗训“禅让”给他的仪式,就是这个道理。第二种是我的皇位是受命于天的。因为前朝皇帝乱政,失德,因此上天要把皇位“转让”,“转让”给新的“天命所归”的人。刘邦起义的时候为什么有斩白蛇的故事?赵匡胤为什么生下来就满室红光?就是因为他们是上天选择的“真龙天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必须承认前朝皇帝的存在。只有承认前朝皇帝,才可能“禅让”;只有承认前朝皇帝,才叫做前朝“失德”,上天把皇位“转让”给真龙天子。

(崇祯)

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就非常明确地表示要承认元朝,要善待元朝的皇室,要立刻给元朝修史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厚葬崇祯皇帝,是不是有这样的认识呢?

我们来看看李自成在《登极诏》中对崇祯皇帝的评价:“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崇祯皇帝也不算昏庸,他做了许多打击贪官污吏的事情。不过大臣们大都徇私舞弊,很少有忠臣良将,所以最终明朝的江山丢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自成似乎还没有认识到帝位应该“天命所归”,江山应该“有德者居之”这样一个道理。他只是说了崇祯是个好皇帝,都是身边的大臣把他误了。他这个评价,倒和崇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是很相似的。

(崇祯上吊)

李自成对自己获得帝位的问题,没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还体现在当农民军把北京团团围住的时候,李自成在那时候给崇祯去了一封信,希望崇祯能够封自己的西北王,让他回西北那一带去当一个藩王。李自成的这一个做法,确实很让人费解。一般情况是,崇祯应该给李自成来信,封他为王,这样的话,大家都明白是“缓兵之计”。可现在却反过来了,李自成请求封王,崇祯却不同意。由此可见,李自成就算是打到最后一刻,依然把崇祯当皇帝看待的,自己宁愿只在他手下当个王。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李自成确实是自始至终把崇祯当皇帝对待的,他自然要按照“天子之礼”来厚葬崇祯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大家都知道,崇祯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许多史料也记载,民间也有传说,崇祯是死了三天后才被发现。甚至有大臣看到了也当没看到一样,甚至还绕道走,说到这里我们这位一心为社稷的皇帝难免有些心酸。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皇帝的身后事到底是谁弄的?怎么弄的呢?

答案就是明朝的敌人李自成。李自成下令安葬崇祯皇帝,并且要按照皇帝天子的规模礼仪进行安葬。

那李自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知道正是因为他的军队攻破北京才导致了崇祯皇帝的自尽。

首先李自成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政治需要, 李自成需要收买人心,而他下令给崇祯收尸,并且安葬这就是最好的炒作。大家都知道是李自成是逼死了崇祯。而他又亲自下令安葬他,这样就显得李自成的宽容。这样就会有很多人就会自愿的跟随李自成。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自成确实做的正确



只是可惜这事也没办好。因为大明的钱库里是真没钱了,而李自成又不愿自掏腰包来安葬崇祯(要知道按天子礼仪下葬是需要很多钱的)所以最后崇祯也只是草草的被安葬在了田贵妃的墓园里。虽有些凄凉,不过对于逝者来说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后来,清军入关,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

最后崇祯有这样的结局也算不错。 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有很多胜利者,对待亡国之君都不会太苛刻。他们都会以天子礼仪进行安葬。这就是政治。

就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按照帝王的规格安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