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们是农业大国,为什么要进口日本的大米?

憨老头与小藏胞


中国从日本进口大米,主要是为了满足一部分高消费群体追求优质和口感的需求,并不是为了支撑国内大米的基本消费群体需求。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水稻生产和进口基本格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而近年来确实进口量不断增长、如今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米进口国。但是这个产量和进口量,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

据海关数据,2017年中国共进口了403万吨稻米,同时出口了120万吨稻米,算下来净进口量为283万吨。当年全国的稻谷产量为20856万吨,按出米率50%算的话,净进口量约为产量的2.7%。换句话说,97%以上的大米是中国自己产的。

近年来我国在粮食生产上有个奇怪的“三高”现象。以稻米为例,2017年大米进口量创了历史新高,同时产量和库存也创下新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稻米价格比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稻米价格更高所致。也就是说,我们进口稻米的主要原因是更便宜。

事实上,从越南、泰国两个国家进口的稻米占总进口量的大概8成左右,其它还包括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算下来大概占全部进口量的99%以上。

而日本?进口的那一点点大米,都不够中国人塞牙缝的。日本国家小、土地资源稀缺,本来就没多少地种水稻,但出于对本国稻农的保护,进口门坎非常高,而日本稻米的生产成本也很高,这就导致从日本进口的大米价格奇高。

不过国内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是什么贵吃什么,所以,嗯,50块钱一斤的日本越光米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其实国产大米的一些高端产品,无论从口感还是香味,都不比日本的越光米差,当然价格也在直追日本大米了。


三农记者董峻


先上图,近年来日本出口大米(国/地区)别图(出处:日本农林水产省)。

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紧随其后,比美国还高(现在有超越台湾的趋势)。说明日本米在亚洲除中国以外的大中华地区认可度较高,相比之下,中国的进口量并不高,此表中,排名靠前的没有日本的近邻——韩国。

日本米主要由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进口,主要销售区域为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等大都市。销售地点主要是百货店和高档超市,日本米的销售价格为本地米的10倍以上。购买者主要为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中国国内富裕阶层,单身高收入者,台湾、香港出身的人,以及日本料理店和一部分领事馆。

日本米在上海的销售比北京要好,其主要原因是:其一,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较多,保守估计有3万以上;其二,有旅日经验的人较多,对日本产品的认知度较高。因为日本米在上海的销售较好,所以有时会出现断货的情况。

北京的日本米在中秋节和春节期间,特别是后者销售较好,有大量的集团购买,用来当作福利或年货发放,但过了春节之后,销售量又急剧下降。

料理店方面,北京和上海的比较正宗的日本料理店一般都会采用日本米来做寿司和其他料理,以保证能让顾客尝到原汁原味的日本料理。此外,味千拉面以北京、上海为中心在全国有600家店铺以上,它采用日本富山县产的米,做米饭和定食。


元和拾一年


我国不光是进口日本的大米还有越南泰国的大米,还有美国的大豆等等。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目前的农业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农业目前只是很少一部分慢慢的走向了现代化的产业,但是很多地区都还是小农经济,所以看似是一个农业大国,实则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中国的大米其实是能满足本国人的需求的,但是可以看到中国每年还是进口越南泰国的大米,进口日本的大米其实是非常少的。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的。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大米基本上都是绿色生态的大米,价格是非常高的。

所以说进口日本的大米主要还是针对中国的高端市场,而且国人很多都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就像买马桶盖跑到日本去买,结果上面写的是made in China。现在可以看到只要是进口的不管是不是比国内好,但是价格就是高,而且卖的就是好。所以说日本的大米在中国是有市场的,有市场肯定就有需求。

日本多山地,虽然人多地窄,但是日本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对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实是可以借鉴日本的精细农业的。目前中国的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任重而道远。


三农帝国


简单而言,日本大米不足为患,加大进口无非两个原因——政治因素加小部分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的大米消费量每年约1.44亿吨,是日本大米年产量(750万吨左右)的约20倍。

2016年,我国进口日本大米仅为375吨。

144000000吨和375吨,这个差距,你懂得!

同时我国一直奉行大米配额制度,每年的配额数量为500万吨左右,而且大部分大米进口配额分给了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3国,近年来,这3个国家均通过向中国出口扩大了产量,而我国的大米配额总量一直比较稳定,所以用一句经常形容国足的话送给日本大米,那就是“留给日本大米的空间真的不多了”。

在十一年前,也就是2006年的秋季,已故的日本农相松冈利胜与中国政府展开了谈判,2007年两国就部分解禁日本大米对华出口达成协议。

但近几年,因为中日关系走向冰冻,日本的对华大米出口陷入停滞,2016年的出口量仅为375吨。这是因为中国附加了严格的条件,只允许在中国政府认可的设施中进行精米和薰蒸处理的大米出口到中国。

据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内部有不少观点认为,双边关系的改善能成为大米扩大出口的助力。

2017年5月,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而访华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表示。中方表示:将尽快派检查人员赴日,评估这10年来的大米贸易,为今后打下基础。在中日关系出现改善迹象的背景下,日本力争扩大对华大米出口的谈判已经启动。

实际上,尽管对中国的大米出口量较少,但对中国的富裕阶层来说,日本大米仍然很受欢迎。我国不缺稻谷,只不过高档大米市场存在空白区域,为日本大米的进口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据了解,在上海销售的日本大米每公斤可以卖到1779日元(约合人民币110元),是日本当地大米的3—15倍。

国产大米,加油啦!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

10.12


粮油市场报


我们是农业大国,但是还要进口日本的大米,小编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日本出口至中国的大米一般以绿色、无污染等品牌效应吸引消费者,其主要需求渠道为日料餐厅、来中国本土的日本人、以及一些对日本大米情有独钟的本土中高端消费者

为什么进口,按照最简单的逻辑来说,进口日本大米是因为其具有市场需求,有这样一批消费群体确实存在,因此才会有其进口的动作产生。

日本属于亚洲国家,而大米是亚洲人的重要主食,就像日本电饭煲一样,有人专门做过测试,发现其实中国电饭煲和日本电饭煲煮出来的大米的口感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就是有人觉得它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觉得她更好

身在农村,生了两个女孩的妈妈们是一种什么心情?


爱农帮


用一句话来评价中国进口日本大米的话,那就是中国大米产量已经足够高,但是中国大米的品质还不够好!

其实吧,进口日本大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优质大米供应量太少,不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

中国大米产量够高!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稻谷种植面积最大,稻谷产量最高和大米消费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同时还是世界上大米进口最大的国家。

首先,我国稻谷产量确实够高,能够满足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前,国内对于饮食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吃饱就行,不管好歹!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人们不仅仅只追求要吃得饱,还要讲究吃得好!

中国大米品质还不够好

而大米也是一样,人们不再满足于通过食用大米来吃饱饭,而是想吃到更优质的大米,但是我国目前的高端优质大米供应还不足,为了满足国内对于高端大米的需求,日本大米趁虚而入!

不过有一点可以放心,中国吃的绝大多是大米还是我们自己产的!但这些米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我国目前市场上的高端大米,很大一部分比例被日本、泰国等地的大米所霸占。

据笔者观察,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日本大米绝大多数都是针对高端用户,每公斤的市场价格不菲,远高于国产大米中的普通品种!这一点令笔者感到颇为痛心,泱泱大国,竟然找不到几个高端优质大米品牌,真是令人心碎。

什么时候,国产大米的高端品牌能够做大做强的时候,就是日本大米远离中国的时候。


钟情三农


我们是农业大国,为什么要进口日本的大米?


关于进口日本大米的事情,小帮手个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只是日本的大米,我国还会进口其他国家的其他粮食作物,原因如下:

1、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工也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也相比较少,虽然说现在能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但是国库的库存量是要达到一个要求的,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2、为了避免国内大米价格的上涨,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国的总大米数量是固定的,吃着吃着,是不是总量就会减少,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当总量减少后,一些商贩会不会趁机提升价格,所以为了维护价格方面,需要进口外国的粮食。

3、战略需要,我们不能只看到进口了其他国家的大米、大豆等,也要知道我们出口了多少粮食作物,这就相当于一个交易,我进点你国家的东西,然后在卖给你我国的其他东西,有利于大家的共同发展。

以上3点,是小帮手的个人看法,当然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或者其他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评论。

【我是农民的小帮手,感谢您的关注,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农民的小帮手


进口日本大米很简单,不存在什么其他原因,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需要。就像是过去进口日本神户的牛肉一样,这些价格昂贵食物不是普通大众能够消费的。

应该承认这些进口的日本大米品质确实好一点,起码吃起来口味比国产的好。有钱人在国内也想经常吃日本大米,这就有了需求,需要市场进口。日本大米以高于国内大米近十倍的价格进来,还是会有人去买。进口日本大米与农业大国没有关系,与市场粮食满足供应没有关系,就是有些人喜欢吃而已。进来了卖不掉,没有人消费,就不会进口的。

中国粮食供应基本平衡,可能每年还要进口一部分。中国粮食也有出口的,但进口大于出口,才能满足市场需要。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进口粮食产品,如小麦,大米,大豆等都是买便宜的,普通大路货。即能补充粮食需要,又能作牲口饲料提供给养殖业。这样看,为什么进口大米就很简单了。


亦新湖


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7/18年度(1月到12月)中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449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1.456亿吨。由于期初库存数据不变,仍为6480万吨,因此大米供应总量预计为2.139亿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146万吨,不过仍高于上年的2.108万吨。大米进口量预计为420万吨,与早先的预测相一致,上年为420万吨。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67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6770万吨,上年为6480万吨。从上数据中我们看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中国“大米”整体来说产量和内供需求差距不是太大的.但为什么还要进口大米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国内和国外价格的差价,因为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米价格便宜,生产量也远大于他们国内的消化量。而过内的的大米价格远远高于周边国家的大米价格,站在商业利润来考虑,从这些国家进口大米,可以赚取多出来的差价,国内稻米价格偏高,国家为了保持农民积极性,依然通过托市价保证农民收入。经过历年的补贴,目前其实库存压力很大。咱们面临着粮食去库存的压

(2)进口日本大米主要是补充高端消费所需最有代表性的是新泻县鱼沼市出产的越光米最负盛名,素有世界米王的美誉。米粒均匀饱满,胶质浓厚,色泽晶莹透亮。未曾近品已闻其香,口感筋道,回味悠长,无需配菜也能品出米饭的香甜。越光稻种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很高,但是因为这些大米因品质较好,加上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受到一些高端餐饮行业的欢迎,价格也往往比国内普通大米要高,价格大约在几十元到百十元每斤之间,不属于普通消费群体的日常饮食。

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人们不仅要吃得饱,更重要的是吃得好,吃得健康、安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多地关注口味、健康与营养,消费结构升级将对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对大米的这种品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大米从原料到加工精度各环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全国年均消费大米中,品牌大米仅占2%。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优质品牌大米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这就为高端大米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你好我是新农村二代欢迎关注 吐槽,吐槽


新农村二代


中国政府为了国内工农业均行发展,大力财政补贴菜篮子工程,并对农副产品拨资托市,保证农民的收入,也致使我国的农副产品比大部分周边国家的价格高出很多。所以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的大米仅管加了关税,价格还是基本持平。但东南亚的大米由于种子改良和气候原因品质普通,对国内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却显不能满足。

中国最高端的五常大米,尽管售价每公斤20至40元人民币,其产量也只够供应本地和部分北京需要,其他地区发送的基本上是伪冒五常有机大米,无良商贩更是明目张胆地转运外地大米到五常市抛光上蜡,贴标套售,高端消费客户大都身受其苦。而我们正宗的五常大米的品质与日本的秋田新泻普通大米相比较都差了一个挡次,跟秋田新泻的优质大米完全不能比较。

中国加入了国际WTO组织,为了贸易公平原则需要"适当"开放市场,国内市场需要,严加关税下少量进口了日本优质大米,尽管达到每公斤百元的天价,还是供不应求,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公民,毕竟有很多人也是在国外经商赚回来的财富,因为吃了日本的大米就成了"卖国贼"帽子扣得太大了,见不得别人吃好的用好的只会阻碍自己进步。

日本大米价格高的原因,1)日本劳动比值高。2)大米品质好。3)增加了进口关税。如果价格低的话反而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造成打击。而高价格却能受追捧,1)大米品质好,2)卫生检疫严格,3)质量稳定有保证。

我们要做的不是满怀仇富心理,以"崇洋媚外""卖国贼"的口水狂喷,而应该冷静思考怎样为提高中国的工农业科技水平做贡献,为杜绝制假卖假的现象做贡献,总体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打造宜居优居环境,使中国让四海佩服,五湖仰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