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張飛是三國時期蜀漢先主劉備手下重要大將,東漢末年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市)人,歷任別部司馬、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巴西太守、右將軍、車騎將軍、司隸校尉等職,最後官至新亭侯、西鄉侯。其主要功績有陸路取西川、擒嚴顏、宕渠大敗張郃等。後來他死於部下暗殺,諡恆侯。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在那首膾炙人口的京劇歌曲《說唱臉譜》裡有這麼一段:“藍臉的多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很多人一聽到這句,就聯想到《三國演義》裡“黑粗壯”的張飛形象。

京劇裡張飛的臉譜呈大環眉、窄眼窩,猛智畢現,行家叫作“黑十字門蝴蝶臉”。這個是有講究的,鼻窩和眉子都勾油黑,眉下畫三個紅深點,上凸下凹的鼻窩與彎曲的眼窩相對,體現其兇猛、驍勇的“豹頭環眼”之相;大笑兼大怒則充分展示其“草莽”式的真性情;蝴蝶飛飛中暗藏了個“飛”字,盡顯精神飽滿之氣。

舞臺上的黑臉張飛一點不讓人意外,京劇裡黑臉一般表示剛正猛直、正義凜然的人物形象,如包龍圖包拯、《收邳彤》裡的巨無霸、大名鼎鼎的尉遲恭等。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舞臺上的大黑臉那是“做戲”,一下舞臺可以洗得乾乾淨淨;再說他們都是“面黑心紅”不是?問題是歷史真實裡的張飛被《三國演義》“黑”得夠嗆,基本定格在一個黑臉粗豪、勇猛躁壯、大字不識一個的草莽英雄形象。

其實演義裡的張飛離歷史上真實的張飛相去甚遠,我們不妨還原一下:

張飛,漢族 ,與關羽、諸葛亮並稱“蜀漢三傑”。它表字益德,《三國演義》錯弄成“翼德”,到現在已有以訛傳訛之勢,誰要糾正說其實是“益德”不是“翼德”,沒準多數人說你胡說八道。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三國演義》裡寫張飛急於為“二哥”關羽報仇,酒後鞭撾士卒,被部將範疆、張達所殺,其實這個“張飛遇刺案”的被告也搞錯了,是範強而不是範疆。因為“強”的異體字寫作“彊”,“彊”與“疆”很類似,所以《三國演義》中將“範強”誤寫作“範疆”也就不足為怪了!

要細細推究的話,張飛所謂的“大哥”劉備、“二哥”關羽也靠不住。流傳千古、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通過八拜之交結成生死兄弟的事蹟基本也是虛構的。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寫道:“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還是在這本書裡記載:“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可以看出,劉備與關、張的關係,只是“恩若兄弟”;張飛也只是把關羽當作哥哥看待(兄事之)。也就是說關羽、張飛忠心耿耿地追隨劉備打天下,而劉備對他們也十分親近,降尊紆貴把他們看作兄弟,但並沒有三人正式結拜為兄弟的歷史記載。

中國人傳統上一直尚“忠”重“義”,通過評書、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的長期敷陳渲染,“三結義”事蹟已深入人心,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些關於張飛外在的錯訛或虛構到了罷了,可是《三國演義》把張飛的家庭出生、相貌特長、性格氣質等經過文學的“再加工”搞得面目全非了,頗有“黑”的嫌疑,可以說張飛是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人物之一。

《三國演義》裡講,張飛是個勇猛、魯莽、嫉惡如仇的俠義之人,關羽在立功後自謙說:“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這話驚得曹操趕緊讓人將此事“記於衣襟袍底”。這與正史記載的蜀漢名將張飛雄壯威武,頗有膽識,被稱為“萬人敵”大致差不多。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真實的張飛身高八尺(三國一尺約23.1cm)約合現在1.85米,依據現在的一些材料證明,特別是在四川一帶出土的文物中顯示,張飛很可能是個面如美玉,神采飛揚的美男子,而不是《三國演義》裡面那個“燕頷虎鬚、豹頭環眼”的黑臉粗漢。

小說裡張飛是河北涿郡屠夫出身,以殺豬為業,賣酒屠豬,而實際上他是當地豪紳(算是個小貴族);小說裡他性如烈火,嫉惡如仇;實際上他還是有些貴族的修養,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比如蜀中名流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依然以禮相待。捉到川中老將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待為上賓;所謂“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有點類似現代社會的“貴族範兒”。

小說裡張飛是個赳赳武夫,粗豪大漢,鬥字不識;實際上他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文采不俗,擅長書道”。他不僅愛好書法,而且畫畫得不錯,尤其善畫美女,這些說法不是捕風捉影,空穴來風;更不是獵奇和譁眾取寵,而是有多種史料為證的。

明朝人卓爾昌編的《畫髓元詮》載:“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元代詩人吳鎮《張翼德祠》詩作雲:“關侯諷左氏,車騎更工書。…橫矛思腕力,繇像恐難如。”意思是車騎將軍張飛的書法很有造詣,連三國著名的書法家魏國的鐘繇、恐怕都比不上他,當然這裡面有溢美之詞。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最早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是在南北朝時期梁人陶宏影的《刀劍錄》,書中說:“張飛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煉赤山鐵,為一刀。銘曰:新亭侯,蜀大將也。”,可見《新亭侯刀銘》便是張飛的書法作品。明代的《丹鉛總錄》中也記載有張飛書寫的“刁斗銘”,“其文字甚工,飛所書也。”

被譽為“千古絕作”、“海內奇書”的《方輿紀要》也有記載八濛山下的“張飛立馬銘”。傳說張飛打敗曹操手下名將張郃之後,洋洋自得,用丈八長矛在八濛山石壁上鑿兩行隸書:“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濛,立馬勒銘。”即後世傳誦的“八濛摩崖”。張飛以石代紙,以丈八蛇矛作筆,在八濛山上書寫了“立馬銘”兩行隸體大字,以示記功勉士兼羞辱曹軍。

所以總體上來看,張飛是出身涿郡豪紳貴族,有智有謀,精通草書,擅畫美人,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算得上是位“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儒將。正因為他出身不錯,文采不俗,面如美玉,所以他與其妻夏侯氏生下的長女和次女後來分別成了後主劉禪的敬哀皇后和張皇后。

劉備手下謀臣武將如雲,想巴結帝王的蜀中豪族也有的是,何況劉禪已經是小有根基的皇二世,能夠當上他的皇后,在講究后妃美貌的古代,張飛兩女的相貌至少應該是上品。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很難想象,劉備父子在已經擁有充分的選擇權的情況下,會選中一個出身草莽、大字不識、黑粗壯的“張屠夫”的相貌普通的女兒,而且一發不可收拾,選了一個再選一個!這恰恰反證兩位張皇后的父親——張飛本人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其實除了張飛相貌很棒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黑炭頭”之外,張飛的老婆夏侯氏出身三國時期的安徽亳州曹魏名門望族,想必也是相貌出眾的大家閨秀。我們知道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來過繼到曹家作為養子,所以曹操家族和亳州夏侯家族一直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密關係。

細究下去,張飛是蜀漢大將,曹操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奸賊”。蜀漢開口閉口“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張飛卻戲劇性的成了“曹賊”的侄女婿。咋回事呢?

原來被曹操贊為“虎步關右,所向無前”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的夫人丁氏為曹操之妻妹,他自然就是是曹操的連襟,可以說是親上加親,被曹操倚為肱骨心腹。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夏侯氏,就是夏侯淵的侄女,她十三四歲時,有一天出城砍柴,可能是迷路走失,被張飛遇到納為夫人。(“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

因為有這層關係,後來劉備、曹操爭奪漢中時,夏侯淵作為駐守漢中的曹魏主將在定軍山一役中被蜀漢老將黃忠居高臨下衝下來砍死。張飛的夫人夏侯氏出於親屬關係和人道主義,向劉備求情請求安葬她叔父夏侯淵。

還因這層關係,曹魏正始皇帝曹芳在位期間,曹真的兒子大將軍曹爽在高平陵政變中被司馬懿所廢被殺,夏侯淵的第二個兒子夏侯霸本為魏國護軍右將軍,因為是曹爽的心腹怕受到株連,於是向蜀漢投降。

我們來捋一捋,劉禪的皇后是張飛的女兒,而張飛之妻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也就是夏侯淵次子夏侯霸的堂妹,那麼夏侯霸就是劉禪的舅兄,是劉禪兒子的舅舅。

所以《魏略》中記載夏侯霸入蜀時,後主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卿公自還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意思是你父親當年是戰死沙場的,不是被我劉家的先人(劉備)所害,即不怪劉備怪黃忠,殊不知黃忠是為劉備效命的鷹犬?

一語帶過之後,又指著自己的兒子套近乎說:“此夏侯之甥也。”——這倆孩子是你們你夏侯家的外甥哩!

被《三國演義》“黑”得最狠的張飛

人言後主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兒皇帝,但是他這一撇一拉,三言兩語就降服了曹操的內侄、自己的舅兄、兒子的孃舅——夏侯霸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這種懷柔拉攏的老辣手段就是他老子劉備也不及啊!所以他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裝傻”的可能性大!

張飛得益於自己良好家世,文韜武略、文采風流的個人儒將素質,還有與夏侯氏的良緣佳配,一發不可收拾,自從兩個女兒都做了蜀漢皇后以後,張家成了蜀漢後期可能僅次於諸葛家族的主要大富大貴家族之一。張飛次子張紹張紹官居蜀漢侍中、尚書僕射(付宰相),孫子張尊官至尚書(也就是內閣部長)。

歡迎交流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