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最近,有一篇文章《賣米》火遍了朋友圈,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張培祥,北大才女。這篇文章曾獲得北京大學首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但天妒英才,獲獎者在頒獎一年前,就已身患白血病離世。這篇文章以樸實的不加修飾的文字,寫出了作者在少年時代的賣米經歷,寫出了生活的艱難,和做人的不容易。其實,像我們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候,兒時的挫折和苦難並不是一件壞事,也許,這些困難就會像一粒心口的砂石,多年以後,會磨礪成為人生的珍珠。而那些有過《賣米》經歷的人,長大以後,必然會成為一個不同凡響的人。為什麼呢?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首先,經歷過苦難的人,有強大的耐挫力。一個人,在少年時代,經歷過苦難,這樣的人,自然會擁有一個強大的心理耐挫力,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一個人,吃過苦的過了,受過的傷痛多了,那麼,這樣的人,在日後面對新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必然會更加地冷靜,也會更加坦然地面對。所以,一個人,擁有了強大的耐挫力,這樣的人,日後必然會大有作為。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其次,經歷過苦難的人,會更加努力。一個人,在少年時代,經歷過困難,那麼,這樣的人,就會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我們知道,很多事情,其實,都是逼出來的。一個人,在逆境中,在苦難中,很少會有人主動幫助你,來為你披荊斬棘。但是,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讓自己破繭而出。上天,總是不會虧待努力的人,經歷過苦難的你,會有更多的機遇,來善待努力的你。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第三,經歷過困難的人,更懂得人情世故。一個人,從少年時代的苦難中走出來,他們知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道理,他們知道一時的困難,和一時的富貴,都算不了什麼。只有自己好好對待身邊的人,好好把握屬於自己的資源,才能和氣生財,才能友好共贏。因為經歷過了苦難,所以,他們懂得感恩,懂得捨得,也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成功,回報給社會,給身邊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會成為一個深受大家歡迎的成功人士。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第四,經歷過苦難的人,更珍惜所擁有的成績。一個人,在少年時代,經歷過了種種苦難,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或者走上人生的某個巔峰的時候。他們更懂得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成績,不會隨意地糟蹋自己來自不易的產業,懂得如何好好“守住”自己的成功。所以,這樣的人,必然會獲得更多的成就。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容易,請善待你曾經經歷過的苦難。很多人,即使沒有經歷過《賣米》一樣的苦難人生,但來自自己求學,創業等等的初始奮鬥階段,肯定也是很不容易的。其實,只要我們懂得好好把握我們所擁有的,好好守住我們所擁有的,我們就能繼續穩中求進,不斷地收穫屬於自己的“不同凡響”的人生“大米”。

做人,有過《賣米》一樣的經歷,必然不同凡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