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北大一等獎作文《賣米》朋友圈爆火 家長沉思:90後00後有共鳴嗎

最近北大一等獎作文《賣米》朋友圈爆火,講述的是農村莊稼人的心酸生活,這個來自農家的姑娘用親身經歷,講述了少年時期和母親一起趕場賣米的故事。

文章《買米》勝在情真意切,讓很多人不經想起了曾經晦澀的童年,艱難的歲月。而文章的作者卻因白血病早已離開人世,未免有一種命運多舛,天妒英才之感。

城裡人往上倒幾代,也全是農村出來的,我的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記得小時候,爸媽確實會因為幾塊錢,而跟小販爭的面紅耳赤,糧食收穫不好憂愁,豐收也憂慮,但不僅僅是賣的時候傷腦筋,也最怕,天公不作美,收玉米稻穀的時候下雨,往往前幾周莊稼人就會聚在一起談論天氣。

可是如今,我也有了寶寶,也在從事小學教育行業。生活條件變好了,孩子們對於生活不易,對於粒粒皆辛苦,對於感恩父母,這方面的情感真的是少了很多。畢竟一個家裡4個大人,養育一個孩子比比皆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爭搶養一個孩子而大打出手,這種新聞也是屢見不鮮;當然,有保姆幫忙照顧小孩的家庭也是不在少數。

我們以前寫自己的爸媽是如何勤勞,如何辛苦,如何愛自己。可是現在父母也勤勞,往往表現在,經常出差,幾個月,幾天都見不上一面。也辛苦,父母上班,早出晚歸,全權由爺爺奶奶負責。當然父母也都是愛自己的子女,想買什麼,想吃什麼,買買買,吃吃吃。什麼都變的輕而易舉,只是父母的陪伴,千金難求。畢竟我抱著你,就無法抱著磚。生活壓力這麼大,孩子,爸媽如果不上班,拿什麼養你?

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生了孩子以後就面臨著誰帶孩子的問題。爺爺奶奶也是搶著要帶,但是有一個要求,必須送回老家。那當然捨不得,也不放心。所以自己帶,所幸我的老公也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如今我倆搭配起來帶小孩,兩個人共同承擔生活的重擔,養育子女的責任。在一個18線小縣城,一家三口一個月的開銷也要5000以上了,這還是小孩不吃奶粉的。

那些小時候,爸爸媽媽農忙到深夜,風塵僕僕趕回家還要慌忙火急做飯的情景;那些因為爸媽不在家,七八歲就笨手笨腳硬著頭皮,點火炒飯的經歷;還有大夏天一家人坐在巷子口乘涼的往事……我想我的孩子應該沒有機會有這樣的經歷,更別說像北大才女張培祥那樣挑米走十幾公里去賣那樣了,連我自己都沒有經歷過的艱難與辛酸。

生活條件變好了,洗衣做飯也不再是繁重的家務,一有時間就拿起手機玩的家長們,如何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勤勞呢?歡迎家長朋友一起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