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

為什麼好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

我有兩個微信,一個早已滿了5200人,一個已經突破1000多人,等於我每天要發佈一份好幾次更新的6000多人看的日報,也在閱讀別人發的日報。

朋友圈這個名字起得很好,是把好友圈起來的小圈子,目的為了讓朋友互相更好地瞭解自己。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伴隨著不必要的社交,一面之緣留個電話,幾次聯繫加個微信。朋友圈裡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朋友,還充斥了各色人等,朋友圈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社交圈。

昨看了一句笑話,在朋友圈上長期沒有更新的人,不是在默默的牛逼著,就是被盜號了。但仔細想了一想,的確身邊有幾個積極向上的好友不怎麼發朋友圈,而活躍在朋友圈裡的總是那幾個熟悉的面孔。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變成一個人的履歷。即使我們都知道朋友圈經營的形象是“想讓人看到的自己”,不知不覺就會給人貼標籤。所以越來越不喜歡透過朋友圈的數張圖片和隻言片語交代自己的近況。大抵是完美主義使然,覺得分享朋友圈需要考慮一大堆因素,實在麻煩。

滿懷心機地拍攝出一張張自認為高逼格的照片,斟酌如何配文才能顯得自己有內涵,然後在發送之前,還要考慮將哪些人要屏蔽。

這條狀態會有人評論嗎?

觀點不能太激進也不能太頹廢。

萬一別人覺得我矯情怎麼辦?

別人看到會怎麼想我?

……

一輪折騰下來,分享的慾望早已蕩然無存。有時候一旦過了發表朋友圈的最佳時間點,往後就再也懶得去分享了。

於是,能發的也就越來越少。這種“不敢發”的心態,並非少數。猶如得了“零贊恐懼症”、“沒人搭理恐懼症”以及“戲精上身”的人將自己的存在感寄於他人的眼中,活在自己精心包裝的朋友圈裡,活在他人的點贊和評論當中。

其實,你寫了成百上千條微博、朋友圈或日誌,有些是寫給專門的人看的。但往往這個人看不到,不會看,也不想看。直到有一天,另一個不相關的人突然跟你說:你寫的所有東西我都看完了,好心疼你呀,啊哈~你看,真正在乎你的人讀的不是你的某條心情,他們想讀的,是你的整個人生。

為什麼好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

友誼如微風

Friendship Is Like the Breeze

by Terri Fanning

Friendship is like the breeze,

You can't hold it,

Smell it,

Taste it,

Or know when it's coming,

But you can always feel it,

And you'll always know it's there,

It may come and then go,

But you can know it'll always be back.

友誼如微風

特里-範寧

友誼如和煦的微風,

你握不住它,

聞不到它,

嘗不到它,

無法知道它何時光臨,

不過你總能感覺到它,

而且總能意識到它的存在,

它可能會來了而又走開,

但你知道它總會回來.

為什麼好多人都不愛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