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崇禎屍身被示眾,群臣瞟一眼就走,唯獨此人扶屍痛哭,頭都磕破了

崇禎屍身被示眾,群臣瞟一眼就走,唯獨此人扶屍痛哭,頭都磕破了

公元1644年3月38日,明朝作為統一帝國運行的最後一天。這天早上,崇禎皇帝親自擊打早朝鼓,召集百官前來上朝,可惜沒有一個人來,文武百官拋棄了這個多疑、嗜殺的皇帝。

平時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的大臣們,早已作鳥獸散了,只有太監王承恩陪在崇禎身邊,這下真的成為了“孤家寡人”了。《明史•莊烈帝本紀》中記載了崇禎自殺前所寫的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崇禎的遺詔無比悲壯,可他依舊認為是“諸臣誤朕”,也反映崇禎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崇禎屍身被示眾,群臣瞟一眼就走,唯獨此人扶屍痛哭,頭都磕破了

3月19日清晨,崇禎皇帝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來到了煤山的歪脖子老槐樹下,上吊自縊王承恩自始至終跟隨崇禎,崇禎死後,他也上吊而亡,追隨主子而去。李自成佔領北京城後,四處尋找崇禎皇帝的下落,直到三天後找到。也就是說,崇禎皇帝在煤山上歪脖子樹上掛了三天。

崇禎屍體發現後,李自成命令將他跟周皇后放在東華門外示眾,“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崇禎在世時的絕大多數舊臣,斜著眼瞟一眼就走了,悲哀。

崇禎屍身被示眾,群臣瞟一眼就走,唯獨此人扶屍痛哭,頭都磕破了

據《明季北略》記載,崇禎梓宮暫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邊,兩個和尚自願前來為崇禎超度,只有守城提督李國禎則跪在梓宮前痛哭流涕,“公踉蹌奔赴跪梓宮前,大哭。賊執公,見自成,復大哭。以頭觸墀,血流被面。賊眾持之,自成以好語勸公,使降。”

與崇禎其他舊臣相比,李國禎讓李自成刮目相看,於是決定將他收為己用。李國禎表示可以,但要答應自己的條件,“一祖宗陵寢不可發掘;一須葬先帝以天子禮;一太子二王不可害,宜待以杞宋之禮。”

崇禎屍身被示眾,群臣瞟一眼就走,唯獨此人扶屍痛哭,頭都磕破了

李自成同意了李國禎要求,崇禎被葬在了田貴婦墓裡,“移田妃於右,帝居中,後居左,以田妃之槨為帝槨,斬蓬藋而封之。”在給崇禎送葬的隊伍中,只有李國禎徒步前往,當崇禎下葬後,“慟哭作詩數章,遂於帝后寢前自縊死。”能有這樣一位臣子,不知崇禎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參考資料:《明史•莊烈帝本紀》、《明季北略·李國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