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漢宣帝為何給自己祖父劉據封諡號為“戾”?

漢武帝是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非常有作為,不過在他的晚年,他沒有處理好家庭的內事,聽信佞臣江充的話,在巫蠱事件中,冤枉自己的太子劉據,使劉據不得不起兵造反,最後落個慘死的下場。漢武帝后來翻然悔悟,也沒多大用,畢竟人已經死了。

古人死的時候,都會有個諡號,用來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但漢武帝沒有給劉據諡號,劉據的諡號還是孫子劉詢即位時才給的,但是給的諡號卻不太好聽。這個諡號就是“戾太子”。

“戾”一詞大家都知道,是不好的意思,指的是人脾氣十分暴惡,有罪過。而劉據在歷史上評價挺好的,性格不像漢武帝一樣火爆,是仁慈寬厚、溫和謹慎的人。可劉詢為啥給劉據這樣的諡號?
漢宣帝為何給自己祖父劉據封諡號為“戾”?

劉詢

周朝有一本叫《逸周法》的書,其中《諡法解》是現存最早、沿用最久的關於諡法的文獻。這裡面對戾是這樣解釋的:“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劉據為什麼會符合這些條件呢?原因就在於漢武帝在衛青死後大肆殺戮衛氏宗族,作為衛青的外甥,衛子夫的兒子,劉據有些擔心。而江充又抓住劉據搞巫蠱之事,劉據一怒之下就矯昭抓捕江充。這就是大不敬了。隨後有人勸劉據向漢武帝請罪,好好解釋下。但是劉據沒聽勸,反而帶了部隊去見衛子夫,這是不悔前過、不思順受、知過不改。所以就算他是劉詢的爺爺,劉詢出於封建倫理思想,也不能起個好的諡號。

更重要的是當時掌權的是漢武帝時代的重臣霍光,剛剛廢了劉賀,霍光可是絕對堅持漢武帝的政策,自己不敢和霍光對著幹。

還有個因素,這些事情都是因為劉據引起來的。雖然是漢武帝殺了劉據,害得自己身在襁褓之中就被關起來。但是漢武帝畢竟是皇帝,自己也是皇帝,皇帝不能有錯。要是劉詢起了一個好的諡號,這不是間接肯定他爺爺造反的事,那不是給居心不良之人留個口實,所以他不會給劉據取給好的諡號。在這個方面考慮也不能不委屈祖父劉據了。宣帝尊皇考曰悼,深深的同情。但必須把給劉據的諡號起為戾。

對於以上這些說法,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東漢著作《說文》說到:“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劉據諡“戾”,死在湖,“戾”字加上“水(氵)”就是“淚”(“淚”的繁體字寫法)。《說文》是覺得漢宣帝起這個諡號是為了爺爺申冤,覺得他委屈。故而諡號表面上非議祖父,實際上則很矛盾很曖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