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崎峻軍史週刊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溫馨提示:本文約6600字,配圖27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1943年9月,在非洲軍的喪鐘敲響四個月後,柏林和羅馬之間的友誼小船終於傾覆了,巴多格里奧政府宣佈向盟國投降。早有準備的德國人迅速動手,解除了意軍武裝,儘可能地攫取意大利的軍事資源為己用。在愛琴海上,德國與英國為了爭奪墨索里尼的另一份遺產——多德卡尼斯群島而展開交鋒。英軍享有海軍優勢,德軍擁有空中優勢,而夾在兩者之間的是搖擺不定、士氣低落的意大利人……

愛琴海鎖鑰

多德卡尼斯群島位於愛琴海東南部,靠近土耳其海岸,其字面直譯為“十二個島”,實際上包括了15座主要島嶼和150多個小島,總面積為2714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島嶼是羅得島,約佔群島總面積的一半。多德卡尼斯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愛琴海的咽喉要地,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羅得島巨像就位於羅得島上。1912年意土戰爭後,意大利佔據了多德卡尼斯群島,將其作為控制東地中海的前哨,經營多年,在羅得島上建立了軍事基地,而擁有深水良港的萊羅斯島成為海軍基地,被墨索里尼吹噓為“地中海的科雷吉多爾島”。在1943年時,意大利在多德卡尼斯群島上部署了約55000人的部隊,由羅得島總督伊尼戈·坎皮奧尼海軍上將兼任愛琴海駐軍司令。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這幅地圖展示了多德卡尼斯群島在愛琴海的地理位置。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多德卡尼斯群島的主要島嶼。

奪取多德卡尼斯群島的主意來自英國首相丘吉爾那個充滿奇思異想的腦袋。自從一戰時主導了加里波利登陸後,丘吉爾始終對東南歐抱有濃厚的興趣。隨著北非戰局的好轉,他再度提出在愛琴海方向採取行動,攻佔克里特島和多德卡尼斯群島,他認為此舉可以拔除軸心國在東地中海的前哨據點,對保持中立的土耳其造成壓力,促使其加入盟國陣營,最後他還宣稱:“經多德卡尼斯前往俄國的航線將取代北極航線。”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前右)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前左)及英美高級幕僚的合影。丘吉爾在會議期間指示參謀部門制定愛琴海作戰計劃。

在1943年1月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期間,丘吉爾指示參謀部門策劃了代號“榮譽”的作戰計劃,準備動用3個步兵師和1個裝甲旅進攻羅得島和卡爾帕索斯島,而克里特島由於德軍防守嚴密而被排除在目標之外。計劃的主要難點是缺乏空中支援,盟國空軍基地位於塞浦路斯和中東,遠離戰區,而實力強大的德國空軍第10航空隊卻掌握著愛琴海的制空權。此外,美國方面對丘吉爾的想法不予支持,認為此舉更多出於戰後政治利益的需要,還會分散進攻意大利的兵力,因此英軍只能單獨行動。1943年8月,意大利脫離軸心國的跡象已經愈加明顯,丘吉爾認為利用德意分裂的良機容易達成目標,英軍制定了規模縮小的作戰計劃,以第8英印師為主力登陸多德卡尼斯群島,爭取當地意軍的支持,進而實現控制。但是,美國人依然拒絕提供遠程戰鬥機進行支援。直到意大利宣佈投降一週前,英軍才著手作戰準備。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德軍E集團軍群司令亞歷山大·勒爾空軍上將(左)和德軍羅得島突擊師師長烏爾裡希·克勒曼中將(右)。

對於意大利人的三心二意和英國人的蠢蠢欲動,德軍已有覺察並做出防備。負責東南歐作戰的德軍部隊是由亞歷山大·勒爾空軍大將指揮的E集團軍群,其主力部署在巴爾幹,而在1943年之前在多德卡尼斯群島沒有德軍的一兵一卒。德軍屢次試圖控制愛琴海地區的意軍部隊但未能成功,於是在1943年1月提出向駐羅得島的意軍提供2個連的88毫米高炮以加強防空,並派出人員幫助訓練意軍炮手,可是這些德國教員抵達後以各種藉口滯留,後續的德軍部隊藉機進駐羅得島,在4、5月間陸續有3個營及支援單位開到。6月底,烏爾裡希·克勒曼中將抵達羅得島,將島上的德軍部隊整編為“羅得島突擊師”,總兵力約7500人,下轄4個擲彈兵營、1個裝甲營、4個自行火炮連、5個高炮連,擁有17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及150輛裝甲車輛,包括25輛IV號坦克。這支德軍部隊就在距離羅得島首府羅得市僅11公里處大張旗鼓地舉行軍事演習,其威脅和監視的意味十分明顯。

角逐羅得島

羅得島是多德卡尼斯群島的心臟,意軍重兵駐守。在1943年9月駐羅得島的意大利陸軍部隊包括第50步兵師主力、3個守備炮兵群和1個高炮群及各類支援單位,總兵力約34000人,裝備數百門火炮和數十輛裝甲車輛。意大利海軍在島上修建了8處海岸炮臺,配備33門岸炮,並部署了10餘艘輕型艦艇,兵力約2100人。意大利空軍在島上有三座機場,僅有一座能夠使用,部署有60~65架飛機,兵力約3000人,但是飛機狀況很差且缺少飛行員,比如40架戰鬥機中有30架可用,卻只有20名飛行員。綜上所述,羅得島意軍部隊總計約39100人,相比德軍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但是訓練不足,士氣低迷,裝備也相當老舊。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意大利軍隊裝備的M1911型75毫米野戰炮,意大利陸軍的裝備多是一戰時期的老古董。

9月8日,多德卡尼斯群島的意大利駐軍從廣播中聽到了巴多格里奧元帥的停戰聲明,但是沒有收到任何來自總部的直接指示和書面命令,這讓坎皮奧尼和他的下屬們舉棋不定。在得知停戰後,坎皮奧尼與克勒曼取得了聯繫,要求德軍不要輕舉妄動,後者平靜地表示願意合作。晚間,坎皮奧尼在司令部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有人建議解除德軍武裝,但他考慮到克勒曼之前的承諾,沒有同意,會議無果而終。相比陸軍的猶豫,海軍更為果斷,羅得島海軍司令達維索少將命令主要艦艇向萊羅斯島集中,海岸炮臺加強戒備,如果德軍進攻就以武力回擊。在同一天,位於群島最東端的卡斯特洛裡佐島的意大利守軍投降,英軍於當晚登島,但是更多的英軍還在集結中。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意大利愛琴海駐軍司令兼羅得島總督伊尼戈·坎皮奧尼海軍上將,他後來因為拒絕與墨索里尼的傀儡政權合作而被處決。

9月8日午夜,克勒曼要求調動部隊防備英軍可能發起的登陸,遭到意大利人的嚴辭拒絕。此後,坎皮奧尼與克勒曼發生了激烈爭論,意大利人堅決要求德軍留在原地,任何行動都要得到意方的准許。同時,一架英軍飛機在羅得島投下傳單,敦促意軍與盟軍合作,但坎皮奧尼對於傳單內容仍有懷疑。

不甘坐以待斃的德軍於9日中午搶先動手,向意軍發起進攻,雙方發生交火。德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搗毀了意軍第50師師部,俘獲師長斯卡羅尼亞少將,迫使他下令部隊投降。同時,德軍分頭出擊,切斷交通線,並於14時30分佔領了馬利特薩機場。達維索少將建議從萊羅斯島調一艘驅逐艦炮擊機場,但未獲批准。部分海岸炮臺向機場開火,擊毀了幾輛德軍坦克,但很快就被德軍炮火壓制並遭到圍攻,稍作抵抗便繳械投降。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德軍羅得島突擊師裝備的IV號坦克,該師共有25輛IV號坦克。

9月9日夜間,一個由朱利安·多爾比少校為首的英軍談判小組攜帶電臺在羅得島跳傘著陸,被帶到意軍司令部。多爾比告知坎皮尼奧英軍至少在一週之後才能抵達,在此之前希望意軍能夠堅守陣地,而眼下英方無法給予任何幫助,這無疑讓坎皮奧尼大為失望。9月10日,德軍編成數個機械化縱隊繼續向島上的重要目標進攻,遭到意軍炮火阻擊,限於兵力有限,德軍一時間也難以解決全部意軍。晚間,英軍代表帶著一封求援信離開羅得島,而坎皮奧尼得知駐希臘和克里特島的意軍部隊已被德軍繳械後更加動搖。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德軍部署在羅得島上的III號突擊炮。羅得島突擊師裝備了150餘輛裝甲車輛,相對意大利駐軍的裝備有明顯優勢。

9月11日清晨,德軍空襲羅得島,摧毀了一處炮臺和海軍電臺。上午10時30分,德軍派出軍使向坎皮奧尼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意軍無條件投降,否則將轟炸羅得市。雖然意軍仍控制著羅得市和港口,在島上仍有部隊堅持抵抗,但大部分炮兵陣地都被摧毀,英軍的增援遙不可及。迫於壓力,坎皮奧尼於15時30分同意投降,德軍答應在解除意軍武裝後不解散部隊,同時保留坎皮奧尼的總督職位,軍官們可以保留武器。但是,部分意軍部隊拒絕放下武器,他們以各種方式逃往鄰近島嶼。羅得島最終落入德國人的掌控,在持續三天的衝突中,意軍有447人陣亡,300餘人受傷,超過30000人被俘,看押戰俘成了德軍的一大包袱。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羅得島的意軍部隊投降後被德軍繳獲的意大利巡邏艇。

爭鋒科斯島

羅得島的陷落無疑給英軍的計劃造成沉重的打擊,但未能阻止英國人繼續行動。英軍指揮部認為德軍兵力分散,仍有機會搶佔其他島嶼,尤其是較大的科斯島、萊羅斯島和薩摩斯島,並與意大利軍隊合作向羅得島發起反擊。從9月10日至17日,英軍以第234步兵旅為主,加強了來自海軍特別舟艇隊、沙漠遠程偵察隊、傘兵團等單位的特種作戰分隊,組成遠征部隊,由馬耳他島啟航,陸續佔領了科斯島、萊羅斯島、薩摩斯島等6座島嶼。德軍也不甘示弱,派出部隊登陸了卡爾帕索斯島、卡索斯島等4座島嶼,雙方形成對峙態勢。9月23日,駐克里特島的德軍第22步兵師師長弗里德里希-威廉·米勒中將接到命令,對科斯島和萊羅斯島展開進攻。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德軍第22步兵師師長弗里德里希-威廉·米勒中將,他奉命組織實施對科斯島和萊羅斯島的進攻作戰。

在英軍佔據的各島中以科斯島最為關鍵,因為島上有英軍在前線唯一掌握的機場。英軍於9月13日派出舟艇突擊隊和傘兵登陸該島,未遭抵抗。次日,南非空軍第7中隊的“噴火”和“英俊戰士”就進駐機場,隨後增援部隊通過空運和海運陸續抵達。守島英軍以達拉謨輕步兵團第1營為主,並有約一個連的海軍突擊隊員及傘兵,總兵力約1600人,由凱尼恩中校指揮。原駐島上的意軍第10步兵團的3500名守軍在雷吉奧上校指揮下加入盟軍陣營。

9月17日,德軍的反擊以第10航空隊的猛烈空襲揭幕,大群的Ju 88和Bf 109飛臨科斯島,猶如不祥的陰雲撒下鋼風火雨。南非戰鬥機升空攔截,仍難以阻止炸彈接連在地面炸響,機場上未及疏散的飛機和物資遭到破壞,機場暫時無法使用。這只是開始,在隨後兩週時間裡德軍的空襲從未間斷,英軍飛機遠遠不夠,而地中海戰區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仍然拒絕增派飛機支援。與之相對,德軍從其他戰線調來100餘架飛機,至10月初第10航空隊可用飛機數量已達362架。9月26日,南非第7中隊的飛機消耗殆盡,僅剩4架可用,只能撤離科斯島,由皇家空軍第74中隊接替。科斯島守軍缺少防空武器,意軍的防空火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困難的是機場周圍是堅硬的岩石地形,無法挖掘構築工事。德國空軍的持續攻擊還造成不少人員傷亡,削弱了科斯島的防禦力量。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9月間,德國空軍的Ju 88轟炸機編隊飛往科斯島進行空襲。

10月1日,英軍偵察機發現克里特島港口有大量船隻集結,次日又發現有德軍船隊出海。英軍判斷德軍很可能對科斯島發起進攻,於是調集5架運輸機向島上運送了一批物資。10月3日凌晨,一支由10艘艦船組成的德軍艦隊靠近科斯島,代號“北極熊”的登陸行動啟動了,德軍第22步兵師抽調部隊組成戰鬥群實施作戰,還從大陸調來了勃蘭登堡特種部隊的精銳兩棲突擊隊和傘兵。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0月初,準備登陸科斯島的德軍部隊正在登船,奪取該島的“北極熊”行動於10月3日啟動。

4時30分,德軍開始在科斯島北岸登陸,未遭抵抗,並在黎明後向內陸推進,成群結隊的Ju 87以精準的轟炸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至中午時分已經有1200名德軍攜帶輕型火炮和裝甲車登岸,而在他們身後一支由7艘運輸船、7艘登陸艇及大量漁船小艇組成的船隊正運來更多的援兵,在島嶼多處展開登陸。在中午和下午,勃蘭登堡部隊的傘兵又實施了兩次空降行動,給守軍造成了更大的混亂。意軍幾乎一觸即潰,四面受敵的英軍只能收縮兵力,堅守機場和港口,形勢危在旦夕。到傍晚18時,登陸德軍已達4000人,戰鬥持續到夜間,至次日清晨6時,英意軍有組織的抵抗基本停止,德軍俘獲了1388名英軍和3145名意軍,僅有少數守軍在夜間逃往鄰近島嶼,德軍僅陣亡15人,負傷70人。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0月3日,德軍進攻科斯島時的戰場照片,爆炸激起的煙雲升上半空。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德軍佔領了科斯島。

科斯島的失守對英軍來說是災難性的損失,他們失去了唯一的前線機場,難以為各島守軍提供空中掩護,勝利的天平已經向德軍傾斜。在佔領科斯島後,德軍犯下了一項暴行,以叛徒的罪名將雷吉奧上校等91名意軍軍官槍決。

飛兵萊羅斯

萊羅斯島是多德卡尼斯群島中設防最嚴密的島嶼,作為意大利在東地中海最重要的海軍基地,島上修建了13座海岸炮臺和12處防空陣地,裝備44門76~152毫米岸炮和48門76~102毫米高射炮,在1943年9月時駐紮於此的海軍艦艇包括1艘驅逐艦、2艘摩托魚雷艇、6艘快艇、11掃雷艇、2艘佈雷艦等,駐島兵力約7600人,大多是海軍部隊,其中僅有1000人為一戰作戰人員,編成1個步兵營和2個重機槍連,其他多為後勤、防空及後備役人員。9月初由其他島嶼撤退到萊羅斯島的意軍部隊使守軍人數增至8320人,由海軍基地司令路易吉·馬斯切帕海軍上校統一指揮。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左圖為萊羅斯島海軍基地司令馬斯切帕上校,右圖是戰鬥結束後一名德軍士兵在觀察被空襲摧毀的意軍岸炮,萊羅斯島擁有較強的岸防火力。

意大利宣佈停戰後,馬斯切帕上校傾向於加入盟軍陣營,但對英國人並不充分信任。根據停戰協議,所有意軍艦艇都要前往英軍基地投降,但馬斯切帕以對抗德軍為由將麾下艦艇留在萊羅斯島。9月12日,一個英軍代表團抵達萊羅斯島與馬斯切帕洽談合作事宜並考察防禦狀況,結果令人失望,所有炮兵陣地都缺乏防空掩護,難以抵禦空襲。次日,德軍提出寬鬆的條件要求馬斯切帕投降,遭到拒絕。

9月17日,首批英軍約400人登島。馬斯切帕得知英軍第234旅旅長弗蘭克·布里托勒斯少將即將前來,特意請示意大利海軍總部將自己晉升為海軍少將,以便與英方平等交流,獲得批准。9月20日,布里托勒斯少將剛抵達就宣佈擁有全島的最高指揮權,將馬斯切帕置於自己的指揮下,令兩人的關係驟然緊張,為此後的合作蒙上了陰影。到10月間,島上的英軍部隊增加到3500人。英軍原計劃集中兵力防守島上的高地,但在11月5日到任指揮防禦的羅伯特·蒂爾尼准將將部隊沿海岸佈防,使得本就不多的兵力更為分散,他與馬斯切帕的關係更加勢同水火。為了從空中支援萊羅斯島,英軍集結了260架飛機,包括144架戰鬥機和116架轟炸機,但它們大多部署在北非和塞浦路斯,遠水難救近火。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在11月初登上萊羅斯島指揮防禦的英軍羅伯特·蒂爾尼准將,他改變了原有的防禦部署,對待意大利指揮官的態度也不友好。

與此同時,德軍也在積極籌劃進攻萊羅斯島的行動,代號“美洲豹”。德軍第22步兵師從下屬各團中抽調3個營作為主力,加強了第2傘兵團第1營和勃蘭登堡師海岸突擊營第1連,準備以兩棲登陸和空降突襲雙管齊下,奪取萊羅斯島。德國空軍調動2個Ju 87大隊和1個Ju 88大隊提供直接支援,同時第10航空隊主力將對萊羅斯島進行先期壓制。“美洲豹”行動原計劃於10月9日實施,但在10月7日夜間,一支德軍船隊在航渡途中遭遇英軍艦隊截擊,損失了數百人和為數不多的重型登陸艇,迫使行動推遲,代號改為“颱風”。德軍用鐵路從後方運來補充艦艇,並將部隊和艦艇分散隱蔽在愛琴海諸島上,以免重蹈覆轍。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1月,準備進攻萊羅斯的德軍士兵們整裝待發,他們面帶笑容,對勝利充滿信心。

德軍對萊羅斯島的攻擊仍以空軍先行,早在9月間德軍飛機就在島上拋撒恐嚇性的傳單,而在9月26日傳單換成了炸彈,在當天的首輪大規模空襲中,德軍飛機就炸沉了2艘驅逐艦和1艘快艇,潛艇基地、海軍兵營、維修車間和5座油庫中的4座均遭到破壞,德軍損失飛機7架。在此後一個月中,德軍一直保持了高強度的空襲,平均每天出動37~41架飛機發動4~8次空襲,島上設施受到廣泛的破壞,至少20%的炮兵陣地被摧毀,大量艦船被炸沉,到10月底英軍只能使用潛艇向島上運送物資,守軍的困境日趨嚴重。11月初,德軍為了積蓄力量暫停空襲一週,隨後從11月7日開始187架轟炸機連續五天出擊,實施了40次空襲,重點轟炸了登陸灘頭附近的海岸炮臺和英軍集結地。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德軍在登陸萊羅斯島之前實施了長達40多天的轟炸,圖為德軍飛機投彈後拍攝的照片,炸彈正向地面墜落。

11月12日凌晨,德軍艦隊抵達萊羅斯島東北部外海,於4時30分開始登陸。由於通訊不暢,守軍未能做出及時反應,德軍先頭部隊在黎明前順利上岸。隨著晨光初現,英意聯軍發起反擊,戰鬥趨於激烈,在個別地段擊退了德軍的登陸,但由於守軍兵力分散,聯絡不利,德軍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空軍支援建立了數個橋頭堡陣地,逐步向內陸擴展。12日下午,約600名德軍傘兵乘坐Ju 52在島嶼中部空降,但其中一半人因為飛機被擊落而殞命,著陸的傘兵迅速集結,從後方攻擊海岸炮臺和守軍陣地。戰至日暮時分,雙方均未取得決定性進展,戰況陷於僵持。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1月,參加萊羅斯島作戰的德軍傘兵在做戰前準備(左)並登上運輸機(右),此次作戰是德軍傘兵在二戰中最後一次實施空降作戰。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一架在萊羅斯島戰役中被擊落墜海的德軍Ju 52運輸機,它的殘骸於2003年被打撈出水,現在被陳列在希臘空軍博物館內。

11月13日上午,德軍又實施了另一次空降,並繼續發起進攻,遭遇異常頑強的抵抗,甚至爆發了白刃戰,個別陣地反覆易手。令人驚訝的是,一向羸弱的意大利人居然表現出少見的堅韌,以至於在英軍撤走時都不肯後退,戰至最後,德軍出於報復把部分被俘的意軍指揮官就地槍決。英軍艦艇冒著德軍的空襲運來援兵和物資,並以炮火支援守軍作戰。從13日至15日,英軍先後從薩摩斯島調集4個連增援萊羅斯島,但是德軍的後援更多,並逐漸獲得了兵力優勢。在14日至15日夜間,德軍部隊逼近萊羅斯城和其他主要城鎮,到15日晚間,整座島嶼已經被德軍一分為二,守軍的處境近乎絕望。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3年11月中旬,在萊羅斯島上作戰的德軍MG 42機槍組。德軍經過四天的戰鬥才粉碎了守軍的抵抗,佔領全島。

11月16日,戰局已經明朗,德軍勝券在握。17時30分,當德軍衝進英軍指揮部時,蒂爾尼准將選擇了投降,隨後這位之前囂張跋扈的英國將軍竟無恥地和德國人一起對馬斯切帕進行勸降!後者於22時無奈地放下武器,並命令部隊停止抵抗,但個別意軍部隊未能接到命令,堅持戰鬥到17日。經過四天血戰,德軍成功佔領了萊羅斯島,但遭受了較大損失,有512人陣亡,超過900人受傷,守軍方面有254名意軍和約600名英軍陣亡或失蹤,5350名意軍和3200名英軍被俘,另有5艘驅逐艦被炸沉,損失飛機115架。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萊羅斯島戰役結束後,被俘的英軍蒂爾尼准將(右一)與德軍第22步兵師師長米勒中將(左一)交談。此戰中德軍俘獲了3200名英軍。

尾聲

萊羅斯島上升起的白旗宣告了英軍佔領多德卡尼斯群島的計劃徹底破產,英軍連夜從其他島嶼撤軍,被拋棄的意大利守軍只有投降。11月22日,駐守薩摩斯島的意軍在德軍的狂轟濫炸下屈服了,至此德軍控制了除卡斯特洛裡佐島之外的全部島嶼,取得了完勝,此後直到1945年5月戰爭結束,多德卡尼斯群島一直處在德軍的佔領下。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1945年5月8日,多德卡尼斯群島德軍司令奧托·瓦格納少將在投降書上簽字,向英軍及希臘軍隊投降。

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是二戰時期英軍遭遇的最後一次失敗,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取勝的戰役,但從全局來看這次戰役對於戰爭進程並無決定影響,即便英軍取勝,德軍仍然控制著克里特島等主要島嶼,土耳其也未必倒向盟國,而當時地中海戰場的重點是意大利本土。德軍能夠取勝的原因在於制空權的優勢,英軍的失敗首先在於沒有得到美國的支持,只能實施一場小本經營的作戰,加上組織倉促,計劃不周,未能與意軍通力合作,最後導致落敗,後來有評論稱這次戰役是丘吉爾主導的另一次加里波利式的慘敗。英軍的失敗還引發了一場人間浩劫,德軍在佔領期間推行種族滅絕政策,當地的8000名猶太居民中有超過6500人遇害。

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今日位於萊羅斯島上的二戰陣亡將士公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