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感覺現在做自媒體越來越難?

小文懂球


1.自媒體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2.參與自媒體創作的人越來越多

3.蛋糕就那麼大,分的人越來越多,平均就會變少。

4.團隊創作越來越多。

5.讀者們要求越來越高


小怪獸的vlog


自媒體平臺這麼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先說說各大自媒體的優劣,以方便我們更好的選擇(排名不分先後)。

優勢:受眾量很高,受眾都是移動客戶端並且多數是新生代,極大的發展潛力。可以結合公眾號功能開通各種業務,並不侷限於自媒體本身,可以展開商業運作。當然微信公眾號平臺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及時和讀者進行在線溝通了。

劣勢:一天只能發佈一篇文章,並且相對於其他自媒體平臺,算是封閉在一個圈子裡面。原創保護的不夠好,文章抄襲嚴重。

2、企鵝自媒體:

優勢:通過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插件和手機qq新聞插件進行一鍵分發,可以讓內容能夠更多、更準確地曝光;微信每日推送的官方新聞會將微信巨大的流量引流到天天快報。

劣勢:自媒體號審核期較難通過,需要騰訊官方邀請才能開通原創。快報讀者評論、打賞、互動不積極。

3、今日頭條:

優勢:手機使用率較多,用戶數量不錯,特別是八卦類文章,特別受到用戶的青睞,如果文章好,有訂閱,高閱讀,八封類文章,可獲得廣告分成。

劣勢:不太喜歡營銷性質的文章,而且文章原創度識別較高,審核嚴,新手期比較難過。在搜索引擎中收錄並不及時並且排名不是很高。

優勢:一般來說,百家百家的文章審核通過率較高,並且百度排名還不錯。賬號不太容易被凍結,文末可以帶文本鏈接和個人聯繫方式。還有一點比較好的是,可以獲取文章廣告點擊收入。

劣勢:在新興的新聞推薦引擎媒體平臺時代來臨之時,作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被後起之秀今日頭條瘋狂打臉,百度百家文章閱讀量比較低,很多作者文章的閱讀量不超過10,甚至部分文章零閱讀。

5、搜狐自媒體:

優勢:收錄好,對於長尾詞排名不錯,適合於做口碑、品牌覆蓋、增強可信度

劣勢:搜狐自媒體的文章閱讀量算不上太高,當然是高於百度百家的,但是遠遠低於今日頭條。

6、新浪微博粉絲服務平臺

優勢:新浪微博優勢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用戶數量多

劣勢:新浪旗下公眾賬號,僅限制加V用戶,入駐要求是所有自媒體平臺中最嚴格的,一般人是沒可能入駐到新浪自媒體平臺了。

7、一點資訊:

優勢:使用用戶率高,女性流量寶地,做女性產品的首選,也是引流的好渠道。

劣勢:文末不能帶上網址,不能帶來外鏈。用戶數量和影響力沒有今日頭條大。在搜索引擎面前表現一般,文章很少能排到搜索引擎前列。

8、鳳凰自媒體

優勢:鳳凰網自媒體平臺開通的時間不算太早,鳳凰網2015年一月份才正式運營自媒體,正因為如此,暫時鳳凰網自媒體作者不是很多,文章容易被推薦。

劣勢:審核難度高,開通賬號需要極高的條件。

9、UC頭條

優勢:後臺“爸爸”阿里集團資金實力雄厚,擁有大數據整合能力。

劣勢:阿里不具有媒體基因(君不見“來往”那剛死還沒冷的屍體),阿里重心在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金融領域,自媒體僅是嘗試性的新業務。

那麼做自媒體難嗎?

難,而且是很難。從兩個層面來解釋:

一:實際操作方面

不管是上學選擇某個專業,還是工作選擇某個職業,無非就是學習前輩留下來的操作經驗,學的越好的人,做好的概率自然越大。而自媒體則毫無章法可循,且之前還有用的方法,過幾天就毫無效果了。

比如做淘寶的時候,在前期,走擦邊球刷單是極其有效的,還催生了年入百萬千萬的刷單團隊,僅過了兩年,如果你做淘寶還是刷單那一套,相信我,你死的比誰都慘。

自媒體就類似,之前的曾熱點,可謂漲粉利器,但現在,即使是大如 也會因為熱點問題被全網封殺。

自媒體難做的原因,以下都是:

1、知識更新速度極快,你剛把某類漲分技巧學會,效果就走下坡路了;

2、你不知道什麼內容會更容易成長成大號,你以為不行的內容恰恰就是百萬大號,你說在內容選擇方面你怎麼決定?

3、毫無學習經驗可循,一切都要自己摸索,但成功率極低;

4、自媒體靠的是專業技能,一個普通人很難再自己的專業上精通並且寫出有深度的文章;

5、即使能產出高質量的文章,也不懂怎麼宣傳自己,就像你種出了好西瓜,不代表你就能賣出去,物流你懂嗎?包裝你懂嗎?市場你懂嗎?

二:個人思想發麵

自媒體不像你做飯,看下視頻,即使做的沒那麼好,也能湊合吃,自媒體不會再短期內甚至幾年內出現這種反饋,你可能做了好幾年都毫無起色,1萬粉絲這個基礎門檻都踏不過去(當然你也許會一夜爆漲粉,但你覺得你是這樣的幸運兒嗎)。

這樣導致的就是你以為你的內容很好,最起碼可以一萬閱讀吧,可以漲粉1000吧,但實際效果就會十位數。一次這樣沒關係,兩次沒關係,如果十幾次、幾十次、幾百次呢?試問,做自媒體大部分的人都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去的。有誰能忍受自媒體成名前的這段孤獨和無聊?

綜合以上,你想做,卻沒有先例可循,更沒有效的學習資料自學,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失敗卻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就像玻璃上的蒼蠅,看著外面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

那你說,自媒體難不難做?

做好自媒體的建議:

作為《自媒體方法論》的作者,我還是能給你幾條做好自媒體的建議的

1、如果你把自媒體看成一夜爆X的途徑

2、追求完美

3、玻璃心,受不了不同意見

4、不愛請教

5、喜歡悶頭搞

6、·····

以上你有任何一點,千萬別做自媒體。

自媒體其實是一種個人IP的表達,自媒體就像狼牙棒,你找到自己的點,原地紮起來,就是珠穆朗瑪,沒必要跟著別人的腳步走。

既然是一種表達,就把自媒體當成自己的日記本一樣,只管創作,不要管怎麼漲粉那些事,當你寫的東西真的有質量了,把自己都感動了,實實在在地幫助到別人了,你自然就成了。至於這個時間要多久,管他呢?

自媒體不是滿足你暴X慾望的工具,它只是你生活的記錄者,只不過當這份記錄幫助了更多的人之後,自媒體才有了給你名利的能力


良子剪輯


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自媒體這幾年發展迅速,吸引了無數不同年齡層,不同行業,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參與進來,從最開始的粗方式發展逐步向精細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自媒體越來越難做,主要 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創作者規模持續增加

以微信公眾號為例,截至2020年初,創作者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000萬。短視頻的爆發帶來了三四線城市用戶數量的急劇增長,2019年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短視頻用戶佔比過半,達到53%。

2、變現方式更加多元化

自媒體從最早期的以平臺激勵和廣告為主,發展為廣告、電商和內容付費等多種變現方式。其中直播電商成為創作者變現新選擇,從主播出圈到銷售額屢創新高,直播電商潛力巨大。

而這種變現方式多元化的轉變,對那些內容質量不高,垂直度不高的創作者會有較大影響,收入會大大下降。

3、自媒體從開始的粗放式發展到現在的精確化精細化運作

自媒體從開始的粗放式發展到現在的精確化精細化運作,其行業規則越來越成熟,行業規範越來越多,對創作者的限制必然就越多,難免會縮手縮腳。自媒體行業要求多了,要想獲得粉絲認可,在平臺有較大收益,必須沉下心去學習和提高,才能跟上發展。

4、自媒體用戶本身的口味和對作品質量的要求在提高

由於自媒體行業傳播速度快,現在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懂得上網的人基本都知道自媒體,都會刷抖音、看頭條,看的多了,自然對作品的質量和內容要求就越來越高,如果創作者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搬運,對內容粗製濫造的階段,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作為我們創作者,不要對一時的得失考慮太多,社會是始終在進步的,人也需要不斷進步,否則只能被淘汰。只有堅持就一定行。


深圳侃哥


自媒體要做好,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內容,自媒體內容主要有以下方向:

(一)新聞資訊/熱點 方向

很多時候,熱點新聞都能更好地吸引足夠多的眼球,比如我們辦辦學苑,就有專門一個欄目是通過結合當日熱點來講運營知識,通過這種方式,當運營人能“與時俱進”地瞭解到最新的運營理念。

作為自媒體運營者,要重點關注兩方面新聞:

一是和自媒體定位相關的新聞;

二是人人都關心的大眾化新聞。

雖然說新聞/熱點類資訊的優勢很明顯,不過對運營者的要求較高,比如要求新聞要及時,對時效性的要求也很高。同時需要運營者對新聞的敏感性高。

例如前陣子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的事件,辦辦學苑在特朗普宣佈當選1小時後就把文章推送出去,那篇文章得到了很好的閱讀數。而後期的林丹事件,為什麼我們不追呢?因為當天幾乎百分之20的運營者都在追這個事件,同質化太嚴重了,這時想讓新聞獲得爆點,就必須從更好的一個角度切入。

還有一點是你百家號的定位,若你百家號是定位在“時尚”領域,那麼週四那場維密秀非常適合

大家去追,若你定位的領域是“社會”,那麼寫運營的乾貨就變得很奇怪了。所以我們不應該什麼熱點都追,得符合自身的領域。

(二)知識類/乾貨 方向

知識類內容可以是大眾知識,也可以是行業知識或專業知識,比如辦辦學苑推出的運營類乾貨知識。

不過知識類的內容得專業,需要聚集用戶,講互聯網運營的就專門只講互聯網運營,講健康養生的就專門講健康養生,別跑偏。而那種大方向的內容,例如涉及到健康、時尚、職場通常會比較受歡迎。

(三)逗逼、高效內容方向

告訴大家一個真理:搞笑類內容永遠都不過時,無論是圖片、文字還是視頻,任何時候都會勾起用戶的興趣,但前提是真的足夠搞笑。

比如現在流行的表情包,比如某個歌手轉行段子手,現在月入百萬。

優秀的搞笑類內容的閱讀量非常大,現代人每天工作壓力都很大,利用碎片時間博自己一樂,當然求之不得。

(四)情感內容方向

刷爆朋友圈的雞湯類文章也屬於情感內容方向,通過以情感人的方式,能讓讀者產生共鳴,比如辦辦學苑之前分析過的咪蒙就是玩情感的神級選手,她的文章《只要前任老死不相往來,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等都充斥著鮮明的情感觀點,引發了廣大女性受眾的認同和共鳴。又如,《什麼樣的男人最讓人有安全感?》等則以大眾感興趣的話題為標題,引發讀者的好奇與思考,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情感答疑。

(五)爆料、八卦內容方向

每個人都有一顆八卦的心,對未知事情有一種莫名的好奇心,所以爆料類的文章,往往會非常受歡迎。

與此同時,每個人又都有一顆顯擺的心,這個事情我知道,你不知道,所以我要顯擺一下。甚至這個事情我知道的比你早,也要顯擺一下。

爆料類內容往往是大多數人接觸不到的,能把大家的好奇心給勾引起來,所以效果好是一定的,只要你爆的料夠勁爆。



小哥會功夫


你好,自媒體越來越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門檻太低了,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大部分人都有電腦,而做自媒體,一個手機,一根網線就能發佈內容,門檻非常的低。這樣競爭就會很大,大的競爭力會讓大家感覺在一個地方擠起來很難受。所以會感覺難。就像是滴滴平臺一樣,剛開始引流了很多的私家車,現在私家車太多了,都在平臺上,而開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現在很多滴滴司機抱怨跑的時間太長了,補貼太少了,人太累了。

2、要求高了。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從剛開始的野蠻生長到現在,作品一定是要向著更高更好的地方發展,對要求的提高會淘汰掉部分非專業的人,這就要求作者不斷的提高自己。而那些不會提高自己的作者就會感覺更難了。

3、收益低了。做自媒體的一個目的就是掙錢,現在很多平臺降低了作品收益,比如以前10w+的爆文,收益也就10塊了。而這要耗費作者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不斷的取材、編輯、提煉可能才來給你帶來五分鐘的閱讀享受,但收益卻不見漲,導致部分作者失去了動力。

做自媒體,堅持。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視覺001


現在生活壓力大,物價高,工資不夠用;很多人都想找個副業,賺點生活費補貼家用;所以將目光轉移到了互聯網上。目前自媒體算是一個比較好的賺錢平臺,有一部分人當全職來做。

入駐自媒體後,做了一段時間,結果發現不是那麼回事,覺得越做越難;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六個主要原因。

第一,入駐門檻低,競爭壓力大

多數人覺得自媒體紅利期已經過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只不過是別人入駐得早,壓力小些。之所以不好做,是因為入駐平臺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自媒體平臺也越來越多,比如頭條號、百家號、大魚號、企鵝號等等;

各個平臺門檻相對較低,所以入駐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力也就越來越激烈。所以說,很難做;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繼續努力,獲得平臺認可。

第二,平臺審核嚴格,優質內容輸出太難

正因為入駐的人數越來越多,平臺的審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雖然大部分內容沒有違規,也是自己創作出來的,沒有抄襲,但是系統推薦量太少了。

要麼是你的作品與別人類似,平臺不會重複推薦,就算推薦,推薦量也不會很多;要麼就是內容不夠優質,就這兩點原因。平時如果不善於總結,總是按照一個套路發佈作品;如果長時間得不到平臺的認可,信心就會大減;想放棄了,自然會感覺越來越難做。

第三,不懂運營,對平臺規則不夠清楚

剛入駐的時候,盲目發文,對平臺規則不清楚,沒有提前瞭解如何去運營自媒體。

比方說,剛開始做的時候,隨便發文,今天發影視,明天發科技,後天發歷史;這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做到領域垂直,所以就很難得到平臺的認可;再比如說,剛開始沒有注重問答和微頭條,以為不賺錢就不怎麼傷心,之後才發現問答和微頭條也很重要,結果浪費了很多時間,像這樣的問題比比皆是。所以說,在做之前,必須瞭解自媒體運營技巧,才能在做的過程中掌握方向,做到遊刃有餘。

第四,沒有一技之長,無優質內容輸出

因為入駐平臺的要求低,有一部分人抱著賺錢的目的,入駐了平臺,沒有一技之長就入駐,結果發現錢並不好賺。當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而且又想賺錢,怎麼辦呢?於是就在發佈作品的過程中,借鑑別人的內容加以修改,然後作為自己的內容發佈,往往收益很低。像那些優質創作者,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長,有的會電路設計、有些會寫作等等;他們的粉絲多,閱讀量高,收益多。其實只要自己有一技之長,做自媒體就不難了;難的是自己沒有什麼好的特長,難以輸出優質內容展現在大家面前。

第五,不能堅持發佈作品

入駐平臺不能夠持續發佈作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這種情況也不好。如果沒有時間,每天至少發佈一個作品,哪怕是個微頭條也行;賬號必須活躍起來,才能得到平臺認可,收益才會越來越多。就比如說上班,隔三差五地去一趟,老闆也不喜歡,這和做自媒體是一樣的。

第六,不善於學習,不總結

第六點是最重要的。如果覺得自媒體不好做,就要向那些優質創作者學習,瀏覽他們的文章,然後進行對比,找出自己的問題,不斷總結;很多人覺得難,就想放棄,其實都是因為沒有反思自己,而且不善於學習,那自媒體肯定是越來越難。只要平時多抽出一點時間來,相信過了一段時間,一定會有所進步的。

相信這六個原因是很多人的問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媒體雖然越來越難,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但是隻要找出原因,想辦法解決,就會與那些優質創作者的距離越拉越近。相信自己,加油


電子DIY


第一,自媒體的門檻較低,一部兩千元以上的手機就可以實現自主拍攝,視頻內容也是五花八門,甚至不需要什麼固定的主題,生活類的都可以。

第二,最初的平臺補貼較高,最開始的自媒體短視頻是按照觀看量和點贊量來返錢的,但隨著各個平臺的視頻類別和數量越來越多,平臺的返點優惠力度也在降低。

第三,許多專業機構的出現,自媒體的大趨勢造就了一批網紅,當然,大家都知道網紅的優勢和帶貨能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培養素人的各種機構,他們有專業的拍攝,文案,剪輯團隊,所產出的作品質量內容自然要比個人去做的好的多。

第四,網紅心理,現在有多少俊男美女們都在期望著自己哪一天就火了,大家的成名心理太重,增加了自媒體人群的基數值。

第五,水滿則溢,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個飽和期,現階段的自媒體已經是相對成熟的階段,現在再進來的人當然不會有那麼多的蛋糕可以吃到。


傾城老妖5556


自媒體蓬勃發展這幾年,很多人都湧進了這一行,頭幾年資本青睞,大家都能分口肉吃吃,現在連喝口湯都困難,這是為什麼?

一、自身的問題

很多人做自媒體,其實是三心二意的,並不是全力在做,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在玩玩,與其他重要事情相沖突時,往往是最先被拋棄的。這種做法放現在越來越難了,就好像學生時代你不好好學習課本知識,課餘時間都用來打球一樣,但是又達不到專業水平,文化課成績上不去,體育生又比不過,兩頭不靠。

明著說,就是現在兼職做自媒體很難,也不是說讓你辭職去做自媒體,只是想闡述一個事實,個人自媒體很難有穩定的優質原創內容輸出,尤其是在你看到別人在某個領域做得不錯,你也跟著做的時候,很容易後續乏力。

二、行業競爭

現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想要做好自媒體的商業號,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必須是全職做,為什麼?我來算算時間成本。

1、尋找相關熱點、優質內容

尋找內容不是讓你去看熱鬧的,而是搜尋近段時間的熱點,最好是官媒網站上尋找。歸納熱點資訊,閱讀各種細節,摘錄下關鍵內容,然後找出你的題目,第一步很關鍵,一個小時可能不夠,算它兩個小時。

2、創作

因人而異,寫個千把字的文章,大部分人修修改改,可能需要兩個小時。當然這是指結構清晰,字句通順的文章,而不是搬運過來的。

3、分析總結

文章千辛萬苦寫好了,到最後可能沒多少人閱讀,爆款可遇不可求,怎樣總結失敗也很重要。最開始,一定要在內容質量上下文章,積累粉絲數量,後期粉絲多了,要及時反饋粉絲。在有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多多少少有點評論,看看大家有什麼需求,及時改進。


程序員小樊


1.手機更新換代很快,性能和視頻清晰度越來越高,拍攝的人就越來越多。

2.手機穩定性的增加,使視頻質量不斷提升,用戶的要求就越來越高。

3.作者與讀者之間開始互相轉換,甚至大部分用戶既是作者也是讀者,專業性提高。

4.自媒體一定會走向精細化,優質視頻還是會受歡迎,但確實很難了。


記憶會閃光


自媒體行業是最近兩年才開始火爆的,大多數人是以一種兼職的心態去做。全職做自媒體一般都是以團隊形式存在。 感覺自媒體難做的原因個人認為大概有下面幾點:

首先自媒體行業規則越來越成熟,行業規範越來越多,在框框裡面做事,難免會縮手縮腳。自媒體行業要求多了,要想做好,必須得沉下心去研究,這跟學習一門技術一樣,不去鑽研,不去學習,不會入門;

其次是自媒體行業傳播速度很快,懂得如何上網的人、如何玩手機的人,基本都知道自媒體,看的多了,所以知道怎麼去篩選,不會盲目的去點開一些質量低下或是重複的視頻和文章,導致沒有流量,所以難做。

最後應該就是最基本的原因~人了,每個行業都會有翹楚,這跟做的時間長短沒關係,是看你的想法、毅力和學習態度能不能適應這個行業。行業沒出現的時候不重視,發展火爆了又感覺飽和了,有這種心態咋去做事?

不要想那麼多,社會是始終在進步的,人不跟著進步只能被淘汰。堅持就是勝利,這適用於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