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城市大脑是谁首先提出来的,真正的城市大脑应该是什么样?

人工智能学家


城市大脑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我搜了下有关资料,材料来源搜索。理了下时间线:

可以看出,城市大脑这个概念在国内的首次出现是在2016年,由阿里云提出的。这之前,国内几乎没有“城市大脑”的相关讯息。

真正的城市大脑应该是什么样?

计算机博士刘锋在他的论文《城市大脑的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和《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中谈论过城市大脑是什么的问题,这应该也是能查到的对城市大脑的第一个定义,加不了超链接有兴趣可点开看。

https://pan.baidu.com/s/1YdDKx2MGMndwX9faIbDq7w

他提到了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大脑的关系。他提到了城市大脑的定义:智慧城市作为互联网大脑 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的产物,会继承互联网大脑的基本架构,因此基 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也可以被称为城市大脑(云脑)。

另外,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与DeepTech主办的EmTech大会上,阿里巴巴的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分享过他对城市大脑的看法。

“城市大脑正成为新的‘阿波罗计划’!它做的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没有人类头脑能够完成。”

“中国城市中,有20%土地用来修路了。即使只把它减少5%,将释放多么大的一笔社会财富啊?”

他还提到,城市大脑是“这个时代的阿波罗计划”,相当于伦敦发明地铁,或爱迪生发明电网。

王坚博士指出,城市可以被看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智能硬件”,但现在大部分城市都处于“无脑状态”。

具体一点来说,以刘锋老师论文中提到的阿里云为例。

阿里云ET城市大脑是基于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系统而推出的AI产品,相比在2017年才提出的滴滴、华为和百度等城市大脑,早了大概一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这个领域阿里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6年9月,阿里云ET城市大脑在杭州萧山进行试点。这使得当地交通情况大为改善,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道路车辆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在部分路段甚至足足提升了11%。连急救车的通行时间都直接缩短了一半,可谓是效果显著。

找了一个电视台的视频,感受下:

http://www.365yg.com/a6481177799225770510/#mid=52549722760

2017年8月,阿里云ET城市大脑落地澳门,打造亚太智慧城市样板。

2017年11月,阿里云ET城市大脑落地雄安新区,通过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民生基础设施的“神经网络”,连通到ET城市大脑,让城市自我调节。

2018年1月,阿里云“ET 城市大脑”落地吉隆坡,这也是城市大脑在海外落地的第一站,也证明了在中国这样丰富的应用场景下、在高人口密度城市中孵化的技术创新可以直接被海外类似城市直接引用,“中国制造”的智能技术能向海外辐射。

2018年5月,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城市大脑的“五年规划”。在规划中,阿里云ET城市大脑除了在交通领域落地,还会深入医疗、平安、城管、旅游、环保、移动办事、智慧亚运等产业。

这样看来,真正城市大脑应该是像一张张网,覆盖着城市资源方方面面的,还是能够令一座城市可以拥有“自我意识”,与人类真正进行有意义的互动的,除此之外更应该是能够走出海外,让世界都认识到中国科技创新技术的。

这样的大脑,就是真正的城市大脑。


互联网深科技


阿里巴巴最先提出的ET工业大脑的概念,后来又延伸到城市治理后提出了城市大脑的概念。

城市大脑可以连接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城市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实时分析,指挥,转移和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的准确分析,整体判断和协调。

类似于“城市大脑”的智能城市系统正在逐渐成为大城市的“标准”。 “没有头脑的人不好意思偷偷摸摸。”虽然这只是个玩笑,但它也生动地反映了当前的“城市”。大脑的热度。在杭州城市大脑成功布局后,2018年又扩展到浙江省甚至国外,先后在苏州,漳州,澳门和雄安,包括马来西亚吉隆坡。 2017年,阿里巴巴云ET城市大脑也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并永久进入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吴静在两会期间表示,他提出要在全国各城市推广城市大脑的应用。

目前,城市大脑对城市的最显着贡献是管理城市的“交通疾病”。城市大脑将所有人,车辆和道路数据连接到系统中,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将大量数据转换为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的实时视图,完成了城市交通系统的调度和管理。例如,城市可以根据摄像机看到的交通状况每15分钟更新一次红绿灯策略。在性能方面,该城市的大脑在高峰时段将平均驾驶速度提高了15%,120辆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此外,城市大脑在城市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事件预警网络和协同治理系统建立,政府服务管理系统创新,快速反应安全防控机制改进,空气污染防治等方面表现良好。


智慧城市研究


城市大脑最先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第一。

学术角度:2015年2月,刘锋研究团队在CSDN发表论文《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一文中提出城市大脑的定义。

商业角度(又或者说是落地的) :2016 年 4 月份,阿里云提出ET城市大脑,在这之后两个月,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也正式组建,同时它也是全国第一个正局级数据资源管理的机构,主要职能是数据资源的管理。而城市大脑最早叫做城市数据大脑,它与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辅相成,负责通过数据来管理资源、预警等。

那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大脑,我觉得还是要从落地角度来看。接下来从时间、数据、应用等方面来比较目前市场上提到的几个“城市大脑”。

阿里云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在2016年9月落地杭州萧山进行试点。

按照去年10月份发布的杭州阿里云ET城市大脑数据来看,已经接入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

所使用的数据由政府提供,涉及到交通领域涵盖摄像头数据、微波数据、地图数据、公交车数据、地图数据及其他交警部门数据等等。

同时,除了交通之外,阿里云ET城市大脑也会深入应用到医疗、平安、城管、旅游、环保等行业系统,全方位地打造智慧城市。

滴滴

滴滴在2017年将智慧交通FT升级为智慧交通事业部。

通过了解发现滴滴主要应用到的是网约车数据,不过服务快车和专车的信号灯,想必无法服务整个城市的市民出行,那么让整个城市智能也就更有难度了。

虽然是重兵投入,不过滴滴这个与其说是“城市大脑”,不如说是“交通大脑”。

华为

2017年11月,华为在巴塞罗那宣布推出“城市大脑”。

华为主要是利用硬件来建设智慧城市,虽然硬件是华为自身的最大优势,不过这已经是上一代的解决方案了。

而我在查阅众多资料后发现,其实城市大脑最需要的是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来采集广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来提升城市自我管理的水平,这样才更符合现代的城市大脑。

看来华为的“城市大脑”跟华为手机的外形一样,需要更迭创新啊。

不得不说去年一下子涌现了不少城市大脑,百度也加入了进来,所推出的“城市大脑”已经与海淀等地区签署合作。

百度所用到的数据则是来自于自己APP的数据,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则是对自己下达了 “绝对不使用阿里巴巴的数据”的死命令。因此,相对于阿里云ET城市大脑基于各城市当地政府的数据,百度更多是采用基于百度本身APP应用生态的数据。

这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一个APP应用的数据能否客观全面地代表整个城市的运行状态,不得不说还有待验证。

那什么才是城市大脑?

“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在“城市大脑”建设中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如果将城市拟人化,那么技术、理念和制度等集成并自适应形成的城市治理中枢就是“城市大脑”,而数据是其健康有序运行的能量来源,被形象地比喻为“城市血液”。 即时、全量、全网是城市大脑处理数据上坚持的准则。

在今天的市场上,有很多公司都在做“城市大脑”,判断他们是否合格的最简单标准就是数据质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阿里云ET城市大脑有这个优势。如杭州,仅以交通举例就包括线圈数据、摄像头数据、微波数据、地图数据、公交车数据、地图数据及其他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等。

不客气的说,数据不全、感知片面、应用单一、技术能力不详、卖硬件,都不是“城市大脑”而是“脑细胞”。

如果为了蹭“城市大脑”热度而标榜“城市大脑”,不遵循“城市大脑”必须拥有的数据、感知、应用标准,就会导致市场鱼龙混杂,海外市场应该如何认知中国的技术创新呢?

最终受损的是中国的科技创新,重蹈的是“芯之痛”的覆辙。


一个退休的老者


我观察后,静立思考,以下几点看法,名城,格调,1规模与天然地理潜在优势发挥,2.未来人类进步追求模拟精华,。3.宏观与人类崇尚眼界审美经典,4.名城气候质量信任,.5.环保卫生顶级达标,,6.城廓排水排污排洪到位,7.交通设施,海陆空,科学先进。8.城中居民文明素质引导管理到位。八点愚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