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曹操篇-1.1曹騰其人

這是本人著作《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故事》之二《亂世卷》之《曹操篇》第一節。

在講曹操之前,要先介紹曹操的祖父曹騰。

曹操篇-1.1曹騰其人

曹騰墓

曹騰在範書《宦者列傳》中有個人傳記,在東漢帝國的歷史上算是個著名的宦官。

曹騰是豫州沛國譙縣人,他的父親名叫曹萌,唯一的記載來自於司馬彪《續漢書》。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續漢書》做“曹節”。

梁章鉅曰:《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引《續漢書》“曹騰父萌”,節(節)、萌字形相近,或本作“萌”,而誤作“節”歟?

另《太平御覽》卷930引《續漢書》亦作“曹萌”,故本文從之。

故事內容是說:曹萌的鄰居丟了一頭豬,找到曹萌家來,把曹萌家裡的豬當成是自家的。曹萌見狀,也不辯解,任憑鄰居牽走。等後來,鄰居家的豬自己跑回來,鄰居才知道誤會了曹萌,十分慚愧,於是將豬送還給曹萌並道歉。

曹操篇-1.1曹騰其人

曹騰墓介紹

在我看來,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編造的。因為史書上能夠找到好幾個相同版本的故事,只不過丟失的東西變成了馬、牛、金,故事主人公分別有卓茂、劉寬、劉虞等人。

卓茂、劉寬等人因出身世家,這麼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養名,而曹萌一輩子都沒做過官,他需要養什麼名?最合理的解釋是:這個故事是曹魏政府編出來用來美化曹萌的。

至於曹萌故事中丟的是“豬”,我想大概是暗示其家世出身微寒、低賤吧。

範書《吳佑傳》:(吳佑)及年二十,喪父,居無簷石,而不受贍遺。常牧豕於長垣澤中。

——因為豬的價值低於牛、馬,所以我說有可能暗示“貧賤”。

曹萌生了四個兒子,表字分別為:伯興、仲興、叔興、季興,老四季興便是曹騰。前面三個哥哥名叫什麼,由於史料缺失,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只能知道,其中一人名叫曹褒。

聯繫曹萌的家境,我更願意相信,曹騰是生活所迫才進入皇宮做宦官的。

曹操篇-1.1曹騰其人

曹騰墓

曹騰跟他爹一樣,為人老實。當然,在皇宮裡做事,最重要的還是運氣。

永寧元年(120年),皇太后鄧綏下詔選拔敦厚謹慎的小宦官陪同皇太子劉保讀書,曹騰就被選上了。從此,曹騰與劉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劉保繼位皇帝也頗有周折。

延光三年(124年),漢安帝劉祜的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構陷劉保,劉保被廢掉皇太子身份,改封濟陰王,居住在德陽殿西鍾之下。

次年(125年)三月,劉祜駕崩,大將軍閻顯等人掌控朝政,選拔北鄉侯劉懿繼位。劉保作為曾經的合法繼承人竟然得不到皇位,眼巴巴的看著皇位給了別人。

終於事情發生轉機,到了十月二十二日,劉懿竟然病死了。中常侍孫程等十九名宦官趁機發動政變,迎接年僅十歲的劉保成功繼位,是為漢順帝。

然後劉保封孫程這幫宦官功臣為列侯,史稱“十九侯”,而曹騰等小夥伴們也自然是劉保的心腹,隨著曹騰長大,曹騰的家族才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他的哥哥以及侄子們都成功進入東漢帝國的權力機構,將家族帶入了社會高層。

例如:曹騰之兄曹褒擔任過潁川郡太守,侄子曹鼎擔任過尚書令,曹熾擔任過侍中、長水校尉。這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寫照。

曹騰得勢引來“十九侯”中的黃龍等人的不滿,他們仗著自己的功臣資格,便去誣告曹騰、孟賁。永和二年(137年),劉保把黃龍這幫人都趕出朝廷,送回老家養老去了。果然還是曹騰在劉保心目中的地位高啊。

範書《孫程傳》:黃龍、楊佗、孟叔、李建、張賢、史泛、王道、李元、李剛九人與阿母山陽君宋娥更相貨賂,求高官增邑,又誣罔中常侍曹騰、孟賁等。永和二年,發覺,並遣就國,減租四分之一。宋娥奪爵歸田舍。

永和四年(139年)正月,又有中常侍張逵等人與曹騰、孟賁爭權,誣告曹騰、孟賁與大將軍梁商合謀叛逆,劉保聽了,根本不信:“大將軍父子是我所親近之人,曹騰、孟賁也是我所親愛之人,你們說的肯定不是真話,應該是你們這幫人嫉妒他們罷了。”

張逵等人見皇帝根本不信自己的話,乾脆矯詔行事,將曹騰和孟賁逮捕定罪。劉保聽說變故後,龍顏大怒,立即派人去解救曹騰、孟賁。最終,張逵等人事敗身死。

《天文志中》:其四年正月,祀南郊,夕牲。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等與中常侍曹騰、孟賁爭權,白帝言騰、賁與商謀反,矯詔命收騰、賁,賁自解說,順帝寤,解騰、賁縛。逵等自知事不從,各奔走,或自刺,解貂蟬投草中逃亡,皆得免。

範書《梁商傳》:永和四年(139年),中常侍張逵、蘧政,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從僕射杜永連謀,共譖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雲欲徵諸王子,圖議廢立,請收商等案罪。帝(劉保)曰:“大將軍父子我所親,騰、賁我所愛,必無是,但汝曹共妒之耳。”逵等知言不用,懼迫,遂出矯詔收縛騰、賁於省中。帝聞震怒,敕宦者李歙急呼騰、賁釋之,收逵等,悉伏誅。

以上是宦官集團中的內鬥,曹騰的遭遇可謂有驚又險。

後來(約141-144年間),曹騰又被士人給彈劾了一次。益州刺史種暠宣稱拿到了益州本地官員向曹騰行賄的證據,並向朝廷上書彈劾曹騰,但是劉保仍然信任曹騰,直接把此事壓了下來。

範書《曹騰傳》:帝(劉保)曰:書自外來,非(曹)騰之過。

自建康元年(144年)八月劉保去世後,歷經衝帝劉炳,質帝劉瓚之後,大將軍梁冀牢牢掌控東漢帝國的朝政大權。

梁冀毒殺劉瓚之後,太尉李固等人又建議擁立清河王劉蒜為帝,而梁冀卻有意於蠡吾侯劉志,因為劉志是自己的女婿。

曹騰曾經拜會劉蒜,而劉蒜沒有給曹騰好臉色看,因此曹騰耿耿於懷,擔心劉蒜繼位後自己會受到排擠。曹騰連夜拜會梁冀,表示支持擁立劉志。

範書《李固傳》:(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

範書《劉蒜傳》:(劉)蒜為人嚴重,動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歸心焉。初,中常侍曹騰謁蒜,蒜不為禮,宦者由此惡之。及帝崩,公卿皆正議立蒜,而曹騰說梁冀不聽,遂立桓帝。

次日,梁冀在朝會上與李固等人唇槍舌戰,胡廣、趙戒“臨陣倒戈”,只剩下李固、大鴻臚杜喬固執己見,梁冀氣得罷會。

隨後,梁冀動用太后執政權罷免了李固、杜喬二人,劉志登基的事這才確定下來,是為漢桓帝。

建和元年(147年)閏六月,曹騰因參與策立有功,被封為費亭侯,加位特進。七月,曹騰返回費亭侯國養老。

曹騰在皇宮中任職三十餘年,服侍過四任皇帝(安帝劉祜、順帝劉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瓚),去世時間不詳,應該早於延熹三年(160年)【因為《水經注疏卷23》提及曹騰碑為延熹三年(160年)立。】。

《隸釋·卷15》曹騰碑陰:惟建和元年(147年)七月二十二日己巳,皇太后曰:其遣費亭侯之國……費亭在豫州沛國酇縣。

原文為“歷事四帝”,盧弼:安、順、衝、質四帝。至桓帝時,為五帝矣。案《曹騰碑》所述,曹騰在擁立劉志登基後,即就國(至費亭享受爵位),所以曹騰並未服侍劉志,故言“歷事四帝”。

曹操篇-1.1曹騰其人

曹騰墓的金縷玉衣

《續漢書》對曹騰的記載已經算偏向褒獎,比起前面提到的順帝(劉保)時期的“十九侯”(孫程等),桓帝(劉志)時期的“五侯”(單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以及靈帝(劉宏)時期“十常侍”(曹節、王甫、侯覽、張讓、趙忠等)的記載,曹騰簡直是個好人了。

按《續漢書》所說,曹騰在朝為官時,就熱衷與名士交往,從不中傷別人,他所舉薦的名士有:虞放、邊韶、延固、張溫、張奐、堂溪典,以此養名。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續漢書》: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其所稱薦,若陳留虞放、邊韶、南陽延固、張溫、弘農張奐、潁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

范曄在《宦者列傳》中評價曹騰:借譽貞良,先時薦譽。

按說曹騰任宦官職務,並無舉薦權。所以我懷疑原文用詞不當,頂多是曹騰幫這些人入朝為官時說過好話,行個方便而已。

例如虞放,他年輕時為太尉楊震門生,延光三年(124年)楊震被中常侍樊豐等人陷害致死;永建元年(126年)漢順帝劉保登基後,虞放為恩師楊震鳴冤,劉保批准為楊震平反。結合曹騰的記載,虞放能成功為恩師翻案,這和劉保關係很鐵的曹騰有出過力。因此,史實真相莫過於此。

但是後世王鳴盛懷疑曹騰的記載是曹魏帝國政府潤色的結果,寫道:

曹騰,宦者中之最奸狡誤國者,而範書傳中不著其惡,反多美詞。以《三國志》注校之,乃知皆司馬彪之文,而蔚宗襲之。司馬氏或因《東觀記》原文,或魏代人潤色也。

這裡,批評曹騰誤國的事便是“曹騰參與擁立桓帝劉志”,王鳴盛立意的根據是范曄在《宦者列傳》首的評價:

自曹騰說梁冀,竟立昏弱【李賢注:謂立桓帝也。】。魏武因之,遂遷龜鼎。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信乎其然矣!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史書中的“因果論”不值一駁。僅就事實而言,與劉志利益牽涉最深,並擁有決定權的只能是梁冀,而曹騰也只不過是出於私利幫助梁冀鞏固信心而已。

我也不知道範曄為何對桓帝劉志評價為“昏弱”,後來劉志能一舉剷除盤踞東漢朝廷二十餘年的梁冀,怎麼看,也不會覺得劉志是個“昏弱”之人啊!

在《隸釋·卷15》曹騰碑陰的桓帝詔文中又有“進賢納”(推後字為“士”)這三個字樣,可見範書《曹騰傳》提到曹騰親近士人的事並非虛言,王鳴盛惡意推測成“魏代人潤色”的觀點是不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