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從這幾個文物說起,感受來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

紅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

在古田召開

史稱“古田會議”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古田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

一支偉大軍隊的涅槃之地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今天

我們從幾個物件說起

再次感受來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1929年毛澤東在蘇家坡時使用過的棉絮。

1929年10月下旬,毛澤東隨閩西特委由上杭縣城到蘇家坡,繼續領導閩西紅色區域的革命鬥爭。

閩西鄉村的冬天,天氣寒冷。一天夜晚,冷風瑟瑟,毛澤東與往常一樣提著一盞小馬燈,來到特委工作人員居住的地方查鋪。

當毛澤東來到廚房時,炊事員楊鼕鼕正忙著準備第二天大家的早飯。毛澤東發現他的床鋪上只放著一件田間勞作時防雨用的棕衣,便問楊鼕鼕:“晚上這麼冷,你就蓋這棕衣,能行嗎?”

楊鼕鼕笑了笑回答:“抗一抗也就過去了。”

毛澤東又問:“暴動時你沒分得棉被?”

楊鼕鼕說:“分了,昨天我兒子參加了赤衛隊,今天隨隊去執行任務,我把那床被子讓他拿走了。”

毛澤東聽到這,握著楊鼕鼕的手:“是啊,現在我們的生活還很艱苦,可即使這麼困難,人民群眾也還這麼熱情支援紅軍,支持革命鬥爭,看來,我們的革命事業一定能成功!”

說完,毛澤東馬上回到自己的房間,抽出床上僅有的兩條毛毯中的一條,親手交給楊鼕鼕說:“這條毛毯就給你用吧,總比棕衣服暖和一點!”後來特委知道了這件事,特地又給毛澤東添上了一床棉絮,以免著寒受凍。

解放後,閩西特委委員,楊鼕鼕的鄰居把這床棉絮捐贈給了古田會議紀念館。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古田會議紀念館陳列的浙南縱隊政治部編印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連環畫。王瑤 攝

故事要追溯到1927年,毛澤東針對當時官兵中執行紀律方面存在的問題,向全體官兵鄭重地宣佈了3條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很快,部隊的作風有了很大的轉變。

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攻克了遂川縣城,發動參加了當地農民的打土豪運動,並將打土豪得來的東西全部分給了貧苦農民,他們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遵守紀律,深得群眾的好評。寒冬臘月,天寒地凍,為了禦寒,革命軍戰士分別從鄰近幾個村子的農民家裡借來了門板和稻草攤地鋪。

出發前,戰士們按照要求,將用過的門板、稻草都歸還給了群眾,並把借住的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一天,毛澤東來到草林鎮召集群眾開調查會的時候,問到了工農革命軍執行紀律的情況,當地的群眾都稱讚革命軍,毛澤東聽了非常高興。

這時,一位老漢提議,說:“工農革命軍好是好,可是,他們借了我們的門板,還回來的不是原來的那一塊,結果上不回去。因為各家的門板大小、新舊都不一樣,害得我們找自家門板要找好幾天。”

又有人說:“還有啊,我家一大堆稻草借給革命軍去攤鋪,用過也都還了,可還回來的全是散的,遍地都是稻草,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一把一把地捆好。”

這些現象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關注。1月24日,在遂川縣城李家坪,他又向部隊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後來,“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了“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並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特意增加了兩項注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此誕生。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古田會議紀念館陳列的軍服。

古田會議紀念館文物室收藏了一套綴有紅領章的灰色軍裝、一頂綴有紅五星的軍帽和一副綁腿布,這是紅四軍自創建以後第一次統一的服裝。

紅四軍自創建以來,長期處於戰爭環境之中,無法大量生產軍服。他們只能穿繳獲的敵軍軍服和沿途打土豪得到的衣服,著裝混亂,且大部分服裝已很破舊。為便於作戰和管理,統一部隊服裝顯得十分必要。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等指揮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首次入閩,長嶺寨戰鬥大捷,紅軍進駐長汀。

當時長汀縣城手工作坊遍佈城鄉,紅四軍又籌集了一筆軍餉,毛澤東就決定利用這筆軍餉和長汀良好的縫紉、印染條件,趕製4000套紅軍統一的正規軍裝。

由於紅軍實行買賣公平的政策,不少商家很樂意為紅軍籌集軍需物資。當時商店沒有灰布,軍需處就與染布坊聯繫,幫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後將個體分散的裁縫和接收的服裝廠組織起來,成立了紅軍臨時被服廠。

後來,朱德在陝北的窯洞裡對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回憶說:“我們現在終於有了第一批正規的紅軍軍裝了……它們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於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從此,紅四軍就穿著這套軍裝,開始了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1929年6月紅四軍戰士姜立生墨書牆板詩。

木板上的文字,是1929年6月,在紅四軍三打龍巖城後,戰士姜立生用毛筆寫於上杭蛟洋紅軍醫院木板牆上的。現收藏於古田會議紀念館。

上寫“我們是紅軍第四軍第二縱隊第三支隊第八大隊士兵,駐紮在此數十天,多蒙蛟洋列位同志恩澤,招待我們比兄弟手足更好得多”,並賦詩一首。

1929年6月下旬,紅四軍在上杭蛟洋“傅家祠”設立了“蛟洋紅軍醫院”。這是閩西第一所紅軍醫院,也是閩西規模最大、開辦時間最長的紅軍醫院之一。毛澤東對這所醫院非常關心和重視,多次前往調查研究,並以它作為一個典型材料寫進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

1929年7月,到蛟洋的毛澤東特地抽空去紅軍醫院看望醫護人員和傷病員,注意到病房的一面木牆上寫的詩歌,看後連連稱讚。它記錄下了紅四軍三打龍巖殲滅敵人的壯麗場面,對研究紅四軍三打龍巖城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从这几个文物说起,感受来自古田的精神力量

《浪花》創刊號(第一期)。

古田會議紀念館收藏著一件異常珍貴的文物——1929年7月27日紅四軍政治部編印的《浪花》創刊號(第一期),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最早創辦的第一份鉛印軍報。

1929年,為配合紅四軍在閩西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廣泛宣傳黨和紅軍的政策,擴大政治影響,紅四軍政治部決定利用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印刷機器創辦《浪花》報。

1929年7月27日,《浪花》創刊號(第一期)在閩西正式出版。這份軍報為黑色單面鉛印,四開二版,創刊號設有“發刊詞”“特訊”“短評”等欄目。

《浪花》很快成為當時紅四軍宣傳戰績、發動群眾、揭露和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浪花》報文字通俗易懂,作為當時紅軍重要的宣傳工具,很好地配合了紅軍的武裝鬥爭,為紅軍爭取廣大群眾、創建和發展閩西革命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作為現存正式出版的最早的人民軍隊鉛印軍報,在黨的新聞報刊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回望古田

我們信念更堅

展望前路

我們激情滿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