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武汉虽已「封城」20多天,也先后派去了150多支医疗队、187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进入湖北,帮助「武汉过关」,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紫陌打开手机,看着一条条疫情前线发来的“善与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小说《罗生门》。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罗生门下,家仆走投无路,邪恶大发,最后扒光老妇人的衣服,逃离罗生门的故事。利己是人类的本能,所以穷途末路下,为了能活下去,家仆和老妇人,都选择了作恶。

但尽管如此,紫陌还是认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恶”的遮羞布。其实,这也是芥川龙之介的内心写照。所以,他才想借由这部小说,唤起人性的善念,和良知。

他在小说中发问:“要道德、良知还是要生存、活命”。正如疫情肆虐的今天,同样拷问着我们的灵魂一样,选择“饿死”,还是宁做“强盗”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1. 灾难面前,家仆虽想要“饿死”,最后却还是沦为“强盗”

荀子的人性恶,从自私的恶的动机出发,随着心意的自然选择,顺从欲望之恶的召唤,不断地把人自身已有的欲望向外扩散,从而无限度地向外界索取,与他人产生纷争,形成现实的恶。在这一过程之中“顺势”之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罗生门》故事中的家仆,就是恶的顺势而为。战争的背景下,尸横遍野、穷困潦倒。家仆被主人家赶出来,走投无路,鼓起勇气,来到罗生门门下,想要寻找一些财物。远远地,家仆看见一个老妇人,正在拔一具女尸的头发。他很气愤,也很冲动地跑过去,斥责老妇人的没有人性。

这时的家仆虽然贫穷,但是富有正义感,还心存善念,所以才会如此恼火。但当他听完了老妇人的说辞后,便“恍然大悟”,决意做名恶人。因为他开始觉得为了生存,做名“强盗”也不算什么。诚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做任何事,都要首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了不让自己“饿死”,去“抢”别人的东西,这就未免有些自私了。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原本,家仆心存善念,宁愿“饿死”,也不愿做“强盗”,去伤害别人的。但是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他终于还是堕落了。但令人可悲的是,堕落后的家仆,竟然还将错,推卸到外部环境的窘迫上。

从心理学角度看,利己主义是指任何行为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立场出发去看待一切问题,根本不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而仅仅去追求自我利益的一种心理。有着利己主义思维的人,会无视内心的道德,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并从自身利益出发来为自己的利己行为进行辩护。

在《罗生门》中,这种利己主义,也被放大和展露。女尸生前将蛇皮晒干去卖,伤害的是无辜的一条条性命,牟取的是自己的利益;老妇人不肯给女人留具全尸,为了赚钱,拔掉女尸的头发;家仆为了能自己活着,更是扒光了老妇人的衣服。

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摧残,让他们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逐渐黑化。芥川龙之介在文末写道:“谁也不知道男仆将去哪里?”是呀,黑化后的家仆,最终是否会一错再错,堕落成魔鬼呢?而魔鬼的性命,最终又是否会被救赎,迷途知返后,再去唤醒那份被“饿死”的善念?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2. 从新冠状病毒,看众生的“强盗”行为

战争的年代,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原本纯良的家仆,也动了恶念,黑化成了“强盗”。而如今,新冠病毒肆虐咆哮,在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仍然有许多人,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在起心动念的决意间,放弃了善,选择了恶。他们争相恐后地做了“强盗”,神色慌张地为自己盘算着,抢人、抢钱、抢命,无所不用其极。

·抢“人”

四川宜宾一女子,去派出所报案,谎称自己男朋友,从武汉回来,被确诊了新冠状病毒。现在不知所踪,极有可能传染别人病毒。女子神色慌张,警察也信以为真,于是马上出警寻找。可当他们找到了女子的男友后,并经过了一番化验,才得知,男子并未染病。

原来,男子是因与女子发生口角,离家出走,女子找不到人,才编的谎话。疫情期间,警员全员待命,为的就是护百姓平安,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也能够随时被调度。而女子为了自己,让“备战”的警察,帮自己找男人的行为,却实为“强盗”所为,因为她不仅给民警添了麻烦,还跟百姓抢了警备资源。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抢“钱”

《罗生门》中的老妇人和家仆,由于贫困潦倒,做了“强盗”,去伤害别人的利益。尚可给自己找个借口,怪环境所逼、时局所迫。然而,今天的战疫大后方,既不需要你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你舍己为人。却还是挡不住滋生出的恶意,他们绞尽脑汁,为的不是替人分忧,而是为己谋利。

疫情期间,家家户户口罩吃紧。一46岁男子,以每箱900元的价格,销售假冒的“飘安”牌口罩200箱,价值人民币18万元;更有“强盗”,从垃圾堆里,寻来二手口罩去贩卖。国人落难,没有人是旁观者。抢钱的“强盗”们,要明白,你赚的不是钱,而是同胞的命。

·抢“命”

如果说,发国难财的人,是在赚同胞的命,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下面这些人,就真的是站在同胞的伤口上撒盐、露出锋利的两颗尖牙,在吸血抢命。69岁的侯某,有意隐瞒途经武汉的事实,多次在外活动,密切接触了100余人,导致3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武汉退休干部,一家三口染病后,因医院的条件差,多次拒绝隔离就诊,还在小区中散步。

不论是出于恐慌,还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这些人撒了谎,隐瞒了真相,却诓骗了许多给你温暖的人。家人、朋友在生活上给你温暖;医生、护士,在病魔前给你温暖。而这些人却并不打算“以德报恩”,而是因为一己之私,伤害了他们。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3. 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请让至善至美,温暖寒冬、驱赶病毒

在《罗生门》中,可怕的利己主义改变了人类心中的善念;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仍然“涌现”出了许多为了一己之私,化身“强盗”的代表。虽然他们将人性的恶展露无遗,但也有一些人,宁愿“饿死”,也在坚守着心中的善念。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是这样一位宁愿“饿死”,也要冲在中国人前面,为我们抗击病毒的英雄。他曾通过媒体告诉我们,“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却在18日傍晚,从广州奔赴到了武汉。

钟南山先生早已退休,病毒无情,他本可以做个局外人,或是退居后方指挥。然而,他却选择和17年前一样,第一时间冲到了前线,助我们抗击疫情。他是一名战士,更是一名英雄。然而,在英雄钟南山的口中,英雄却是属于李文亮的。

李文亮是武汉中心医院的年轻医师,也是去年12月,最早预警病毒来袭的8名医生之一。李文亮热爱医生的职业,在这场无硝烟的战疫被拉响后,也是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心系着救人。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为众人抱薪者,不该冻毙于风雪”,李文亮是英雄,在无情的病毒面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义无反顾地去救治别人,这是人间大爱,更是人间至善。事实上,不仅是李文亮,在这次战疫中,每一位奋斗在前线的白衣天使,都是英雄。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病毒无眼,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前线的白衣战士们,为我们日夜拼命;后方的同胞们,也出钱出力,助力武汉。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的原型曹德旺,就是其中之一。

曹德旺作为福耀玻璃的创始人,也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为了抗击这次疫情,捐了1个亿。而事实上,从1983年至今,曹德旺以个人名义,为公益合计共捐出了80多个亿。

其实,不止是曹德旺,也有很多普通人、明星、企业家,在这次战疫中,纷纷捐款助力。然而,最令人感动的是,重庆87岁的老人,竟然将自己存了30年的20万元,全部拿出,来帮助武汉度过这次灾难。

新冠状病毒的肆虐下,有人为了发国难财,绞尽脑汁;有人却为了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倾囊相助。在利己主义的影响下、恶劣环境的压迫下,这些依然选择善的人,值得被人尊敬,而这份善意,也值得被传承和肯定。27岁的长沙小伙郑能量,也是善意的传递者。和其他人不同,祖国曾有恩于他,郑能量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在读大学的5年里,得到了政府和社区源源不断的关怀,和学校给予的奖学金、助学金。

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郑能量得知武汉的疫情后,便在大年初一,立下“生死状”,冒着生命危险,去到疫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来报恩的。以前我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现在,我愿意把这些温暖和真情传递给他人。”

诚然,温暖和真情的传递,仅靠一个人远远不够。因为仍然会有许多人,会选择做“强盗”,将人性的恶,洒遍人间。昔日罗生门下的老妇人和家仆,就是如此;今日新冠状病毒下,那些抢人、抢钱、抢命的人,亦是如此。

但是,灾难面前,愿意为“众人抱薪者”也绝不是少数,而且他们应该成为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也应该是我们真正的英雄。因为正是这些人的存在,善念才会被传承、善举才会被延续。但愿每个人都能多一些善念,少一些恶意;多一些善举,少一些恶行。也祝愿这次的疫情风波,能够赶快过去。

新冠状病毒的肆虐下,是选择“饿死”,还是选择做“强盗”?这终究是拷问灵魂的问题。

新冠状病毒的《罗生门》下,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警惕这三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